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级八年级地理上背诵资料

2018级八年级地理上背诵资料

八年级地理上册总复习

第一章 从世界看中国

1.我国的地理位置: ①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②纬度位置:我国绝大部分位于北温带,南部少部分位于热带,没有寒带。 ③海陆位置:我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太平洋西岸。 2.我国领土四至点:最北端在黑龙江省漠河县北端的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上;最南端为海南省的曾母暗沙; 最西端在新疆的帕米尔高原;最东端在黑龙江省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线的汇合处。(头顶黑龙江, 脚踩曾母暗沙,嘴喝两江汇合水,帕米尔上摆摆尾。) 3.我国陆地领土约960万平方千米,居世界第三位。陆上国界线2.2万多千米,与14个国家相邻,海岸线1.8万多千米,与6个国家隔海相望。我国与朝鲜和越南既陆上相邻又隔海相望。 4.我国领海范围从领海基线向外延伸到12海里。我国濒临的海洋从北到南依次为渤海、黄海、东海、南海。渤海和琼州海峡是我国的两个内海。 5.我国实行省、县、乡三级行政区划。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6.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我国人口总数为13.40亿,约占世界人口总数的1/5,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

7.新中国成立前,我国人口增长较慢;新中国成立后,人口增长迅速。

8.我国人口的特点是: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人口的基本国策是:实行计划生育。

9.人口地理分界线:黑河——腾冲,此线东南部人口稠密,西北部人口稀疏。

10.我国有56个民族,包括汉族和55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中,壮族人口最多。

11.民族文化节日:汉族的元宵节、藏族的雪顿节、回族的开斋节、傣族的泼水节、蒙古族的那达慕节、高山族的丰收节。

12.我国民族分布状况:汉族人口遍布全国各地,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等边疆地区;

我国民族分布特点: “大散居、小聚居、交错杂居”。

13.少数民族种类最多的省区:云南省,分布最广的少数民族:回族

第二章 中国的自然环境

14.我国地形特征:地形类型复杂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15.我国四大高原:青藏高原(雪山连绵、冰川广布)、内蒙古高原(地势平坦、一望无际)、黄土高原(千

沟万豁、支离破碎)、云贵高原(地面崎岖、梯田广布)。

16.我国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面积最大)、柴达木盆地(海拔最高)、准噶尔盆地(位置最北);四川盆地

(紫色盆地)。

17.我国三大平原:东北平原(面积最大);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鱼米之乡”)。

18.我国山地约占全国面积的1/3,山区占2/3。通常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 19.我国地势特征: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地势影响:①便于海上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降水,有利于农业生产。②河流自西向东流,便利东西交通。③河流在阶梯交界处落差大,水能资源丰富。 20.阶梯分界线:第一、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脉。第二、三级阶梯的分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脉—巫山—雪峰山。 21.各阶梯特征:第一级阶梯地形以青藏高原为主,平均海拔4000米以上;第二级阶梯地形以高原和盆地为主,海拔多在1000—2000米;第三级阶梯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海拔多在500米以下。 22.我国的气温特点:冬季南北温差大,夏季普遍高温(除青藏高原外)。

23.我国降水的空间分布特点:空间分布很不均匀,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4.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特点:时间分配不均匀,降水集中在4—10月,降水的年际变化大。 25.四类干湿地区的特点:①湿润区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植被以森林为主,耕地以水田为主;②半湿润地区年降水量为400—800毫米,植被为森林草原,耕地大多是旱地;③半干旱区年降水量为200—400毫米,植被以草原为主;④干旱区年降水量在200毫米以下,植被稀疏,沙漠和戈壁广布。 26.家乡宜宾位于亚热带、湿润地区。

27.我国气候特征:①气候类型复杂多样;②季风气候显著。

28.影响我国气候的因素:①纬度位置;②海陆位置;③地形因素。

29.我国冬季盛行西北季风和东北季风,寒冷干燥,冬季风加剧了北方的严寒,加大了南北温差;我国夏季盛行太平洋来的东南季风和印度洋来的西南季风,温暖湿润,带来大量降水。 30.秦岭—淮河一线的地理意义:①1月0℃等温线经过的地方;②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分界线;③800毫米年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④湿润区和半湿润区的分界线;⑤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 31.我国最大的外流河:长江,最大的内流河:塔里木河。世界上最长、开凿最早的人工河:京杭运河。

32.我国流入北冰洋的河流:额尔齐斯河,流入印度洋的河流:怒江和雅鲁藏布江,其它大部分外流河流入

太平洋。 33.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河流,冬季普遍有结冰现象;以南的河流,冬季一般没有结冰现象。

34.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注入东海。是我国长度最长、水量最大、流域面积最广的河流。长

江大部分位于亚热带,无结冰期。

35.长江美称:“水能宝库”和“黄金水道”。长江各河段分界线:①上中游:宜昌;②中下游:湖口

36.长江水能资源主要集中在上游河段。

37.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注入渤海。自西向东流经了9个省区,干流呈 “几”字形。

38.黄河各河段的划分:①上中游:河口;②中下游:桃花峪。 39.黄河问题与治理措施:上游:土地荒漠化(植树种草、合理放牧);中游:水土流失(植树造林、修筑梯

田、打坝淤地、兴建水利工程);下游:地上河(加固黄河大堤)。治黄关键:治沙。治黄根本:加强中游

黄土高原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

40.黄河下游“地上河”的成因是:黄河中游流经黄土高原,支流较多。黄土高原土层疏松,植被破坏严重,

一遇暴雨,大量泥沙与雨水一起汇入黄河。黄河进入下游平原地区,河道变宽,坡度变缓,河水流速减慢,

携带的泥沙沉积下来,使河床逐渐抬高,成为“地上河”。 41.凌汛形成条件:①初春或初冬时节;②从低纬度流向高纬度的河段。

42.长江、黄河共同流经的省区是:青海、四川。

43.我国常见的自然灾害: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洪涝、台风、寒潮等;地质灾害主

要有地震、滑坡、泥石流等。

44.我国主要自然灾害分布:干旱: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洪涝: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台风:主要分布在

东南沿海地区;滑坡和泥石流: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南部边缘以及第二、三级阶梯分界线附近的山区。

第三章 中国的自然资源

45.自然资源分为可再生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一切生物资源都是可再生资源,一切矿产资源都是非可再生

资源。

46.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总量丰富,人均不足。

47.土地利用类型分为:农业用地(耕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难以利用的土地(冰川、戈壁)。

48.土地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耕地:集中分布在东部湿润、半湿润区的平原和丘陵,南方耕地以水田为主,北方耕地以旱地为主。林地:主要分布在山区。草地:主要分布在西部干旱、半干旱区的高原、山地,主

要用于牧业。难以利用的土地:分布在西部内陆。

49.我国土地资源特点:①土地资源总量丰富,利用类型齐全;②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小,比例不合理;③

耕地、林地比重少,难以利用的土地比重大。

50.我国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①城市用地快速扩张,乱占耕地;②过度放牧,导致草场退化;③乱砍滥伐,

加剧水土流失;④不正确污水排放,造成土地污染。

51.我国土地资源利用的基本国策:“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 全国土地日:6月25日。 52.通常把淡水资源称为水资源。河流水和淡水湖泊水是我国主要的淡水资源。

53.我国水资源空间分布特点:分布不均匀,东多西少,南丰北缺。解决措施:跨流域调水,(如南水北调、

引滦入津、引黄入晋等跨流域调水工程)。

54.我国水资源时间分布特点:分配不均匀,夏秋季多,冬春季少,年际变化大。解决措施:兴建水库。

55.我国水资源利用存在的问题:水污染与水浪费现象严重。解决措施: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

56.南水北调是把长江流域丰富的水资源调到华北和西北地区,分东、中、西三条调水线路。 57.节水比调水更重要。具体节水措施:农业中:①推广喷灌、滴灌技术;②多种植耐旱的作物;③减少农

药、化肥的使用。工业中:①工业用水重复、循环使用;②提高水的利用效率;③污水处理,达标排放。

生活中:①一水多用;②推广节水器具;③少使用洗涤剂和清洁剂。

第四章 中国的经济发展

58.交通运输是“经济发展的先行官”;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59.铁路运输是我国最重要的交通运输方式之一。 60.货物运输方式选择:①贵重、急需、量少、远程选航空运输;②大宗、笨重、远程选铁路运输;③活物、

鲜货、短程选公路运输;④大宗、笨重、远程、不急选水路运输;⑤大量气体、液体选管道运输。

61.农业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等部门。其中,种植业是我国农业中最重要的部门。

62.我国东部地区是种植业、林业、渔业主要分布区。其中,种植业主要分布在湿润和半湿润的平原地区;

林业集中分布在东北和西南的天然林区,以及东南部的人工林区;渔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63.我国西部地区天然草场广布。四大牧区是指青海牧区、西藏牧区、新疆牧区和内蒙古牧区。 64.我国种植业的发展现状是: 地区 耕地类型 熟制(一年几熟) 主要农作物 粮食 油料 糖料 纺织

秦岭—淮河 一线以北 以旱地为主 一年一熟、两年三熟 小麦 花生 甜菜 棉花等

秦岭—淮河

一线以南 以水田为主 一年两熟、 一年三熟 水稻 油菜 甘蔗 棉花等

65.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水土容易流失的山地发展林业;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丰富的地区发展种植业;

牧草生长好的地区发展畜牧业;河湖较多的地区发展渔业。

66.我国工业门类齐全,基础雄厚,规模庞大,已经成为世界制造业大国,也是世界最大的货物出口国。

67.我国工业主要沿海、沿江、沿交通线分布。基本格局是:东部沿海地区工业中心密集,集中了主要的工

业基地;中部地区工业中心较多;西部地区工业中心较少,分布稀疏。 68.我国著名的重工业基地:辽中南;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京津唐;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基地:长江

三角洲;以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珠江三角洲。

69.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包括电子信息、生物工程、新能源和新材料等。北京城区的中关村被誉为中国的“硅谷”。

70.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多依附于大中城市,东部地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速度远高于中、西部地区。长江三角

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成为高新技术产业聚集的地区。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