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环境学复习资料最详细版

环境学复习资料最详细版

09级7班《环境学概论》复习资料第一、二章绪论环境问题一名词解释:1、环境概念:所谓环境,总是相对某一中心事物而言,它因中心事物的不同而不同,随中心事物的变化而变化。

与某一中心事物有关的周围事物就是这个中心事物的环境。

用一句话概括就是“直接或间接影响到人类的一切自然行成的物质、能量自然现象的总体”常简称为环境。

2、环境结构:环境中各个独立组成部分(环境要素)在数量上的配比、空间位置上的配置、相互间的联系容与方式。

环境要素的配置关系。

总体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各个独立组成部分在空间上的配置,是描述总体环境的有序性和基本格局的宏观概念。

3、环境规律:人类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规律。

整体性,有限性,不可逆性,隐显性,持续反应性,灾害放大性。

4.环境要素:又称环境基质是指构成人类环境整体的各个独立的、性质不同的而又服从整体烟花规律的基本物质组分,分自然环境皂素和人工环境要素。

5、环境质量:是在一个具体的环境,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群的生存和繁衍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是反映人类的具体要求而形成的对环境评定的一种概念。

二简答题:1、简述环境科学的基本原理环境学把社会和自然的直接演化作为研究对象,综合考虑人口,经济,资源与环境等主要因素的制约关系,从多层次乃至高层次上讨论人与环境协调演化的具体途径。

它涉及到科学技术发展方向的调整,社会经济模式的改变,人类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变化等。

人与环境和谐,环境协同原理,环境多样性原理,规律与规划原理。

2.环境问题的实质是什么?如何产生和发展的?环境问题的实质是社会、经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问题以及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问题。

环境问题是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产生发展的。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有:第一,人口压力。

第二,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第三,片面追求经济的增长。

环境问题的特点有:全球化,综合化,社会化,高科技化,累计化,政治化。

发展中国家环境问题的发展趋势:第一,人口激增和贫困-发展中国家的主要环境问题。

第二,与城市化相关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第三,自然资源消耗加速,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发达国家环境问题的发展趋势:第一,工业废弃物、生活垃圾急剧增加,大气氮氧化物污染难以得到有效控制,并进一步加剧了全球性环境问题。

第二,自然资源消耗和破坏增加,使全球环境的破坏和能源萎缩加速。

第三,室环境污染突出。

3.当前环境问题的主要任务有哪些?一、探索全球围自然环境烟花的规律二、探索全球围人与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三、协调人类的生产、消费活动同生态要求之间的关系四、探索区域污染综合防治的途径第三章生态学基础一名词解释:1、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体与其周围环境(包括非生物环境和生物环境)相互关系的科学。

2、生态系统:生态系统就是包括特定地段中的全部生物和物理环境的统一体。

具体说生态系统是一定空间生物和非生物成分通过物质的循环、能量的流动和信息的交换而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所构成的一个生态学功能单位。

3、生态系统平衡:指在一定时间没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他们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

4、生态系统平衡阈值:不使生态系统丧失调节能力或超过其恢复力的干扰及破坏作用的强度。

5、生态椎体:是表示生态系统中能流量、生物量和生物个体数量在个营养级分布比例的图形。

以方框长度代表各级能流量、生物量或个体数量的大小,并按营养级顺序由下而上叠置在一起。

二简答题:1.生态系统有哪些结构和功能特性?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对环保有哪些意义?答: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组成成分及营养关系;二是各种生物的空间分布状态。

具体的说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物质结构、营养结构和空间结构。

功能特性有①生物生产②能量流动③物质循环④信息传递.生态学的发展表明,它不仅仅是解释自然界,而且要改造自然界,是促进经济建设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有力工具。

处于一定时事围的生态系统,都有其特定的能流和物流规律。

只有顺从并利用这些自然规律来改造自然,人们才能持续的取得丰富而又合乎要求的资源发展生产。

2.破坏生态平衡的因素有哪些?答:影响生态平衡的因素是十分复杂的,是各种因素的综合效应,一般将这些因素分为自然原因和人为因素。

自然原因主要指自然界发生的异常变化。

人为的因素主要指人类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以及当代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所带来的环境问题等。

3.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包括哪些方面?答:包括水循环,碳循环,氮循环,磷循环,有毒有害物质循环等4.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生态系统平衡失调的基本特征,生态系统自动调节的功能表现在哪些方面?答:基本特征为1开放的自持系统2动态功能系统3自动调节的功能4一定的区域特征。

失调的基本特征:结构上出现缺损,部分组分失去;功能上:能量流动在生态系统中的某一个营养层上受阻;物质循环正常途径中断。

自动调节表现在1同种生物种群密度调节2异种生物种群间的数量调节3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适应的调节(两者间输入与输出的供需调节)5.稳定遵守的基本原则答:1物质循环保护2生产保护3结构保护4生态平衡6.生态平衡的调节机制答:生态系统的调节主要是通过系统的反馈机制,抵抗力和恢复力实现的。

反馈机制分为正反馈和负反馈,生物的增长、种群的增加等均属正反馈,要使系统维持稳定,只有通过负反馈,负反馈作用的意义在于通过自身的功能减缓系统的压力以维持系统的稳定。

抵抗力是生态系统抵抗外干扰并维持系统结构和功能原状的能力。

恢复力是生态系统遭受外界干扰破坏后,系统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7.生态系统定义主要依据的理论基础8.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结构答:生态系统由生物(生命系统)和非生物环境(环境系统)两大部分和生产者、消费者、还原者和非生物环境四个基本成分组成的。

生态系统结构包括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组成成分及营养关系;二是各种生物的空间分布状态。

具体的说生态系统包括物种结构、营养结构和空间结构。

第五章水污染及其控制一名词解释:1.水体污染:(自己看书判断)(1)是指一定量的污水、废水、各种废弃物等污染物质进入水域,超出了水体的自净和纳污能力,从而导致水体及其底泥的物理、化学性质和生物群落组成发生不良变化,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和水体的功能,从而降低水体使用价值的现象。

(水体和水环境的区别?)(P122)(2)是指排入水体的污染物在数量上超过了该物质在水体中的本底含量和水体的环境容量,从而导致水体物理特征,化学特征及生物特征发生不良变化,破坏了水中固有的生态系统,破坏了水体的功能及其在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的作用。

2、水质指标:水质指标是指水样中除去水分子外所含杂质的种类和数量,它是描述水质状况的一系列标准。

分为物理指标,化学指标,生物指标,放射性指标3、生物化学需氧量: BOD简称生化需氧量,表示水中有机物经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用单位体积的污水所消耗的氧量(mg/L)表示。

4、化学需氧量: COD指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和无机物时所需的氧量,以每升水消耗氧的毫克数表示(mg/L)。

5、水体富营养化: 植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过量排入湖泊、水库、港湾、海等缓流水体,造成藻类大量繁殖的现象。

(P124)6、水体自净:污染物质进入天然水体后,污染物参与水体中物质转化和循环过程,通过一系列物理、化学和生物因素的共同作用,将其分离或分解,使排入的污染物质的浓度和毒性自然降低,使水体基本上或完全的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恢复原有的生态平衡,这种现象称为水体的自净。

7、水质标准:世界各国针对不同的用途,对用水的水质建立起相应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的质量标准。

二简答题:1.水体中的主要污染物主要分为:答:(一)物理性污染:悬浮物污染,热污染,放射性污染;(二)化学性污染:酸碱污染,重金属污染,非金属毒物污染,需氧有机物污染,营养物质污染;(三)生物性污染。

2.控制水体污染的基本途径:答:水体的污染,主要是由于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的任意排放造成的。

因此,要控制和进一步消除水的污染,必须从控制废水的排放入手,将“防”、“治”、“管”三者结合起来。

有效地控制水体污染的基本途径有以下几个方面:1.减少污染源排放的工业废水量(1)改革生产工艺(2)重复利用废水(3)回收有用产品2.妥善处理城市及工业废水3.加强对水体及其污染源的监测和管理3.水体中哪些作用有利于污染物自净?(一)物理净化作用:稀释与扩散,沉淀;(二)化学净化作用:氧化还原作用,酸碱反应,吸附与凝聚;(三)生物化学净化作用;4.污废水排入河流后,在河流中的特征是?(一)工业废水排入后不经处理的特征(1)悬浮物质含量高,最高可达3000mg/L(2)需氧量高,有机物一般难于降解。

对微生物起毒害作用。

COD为400~10000mg/L,BOD为200~5000mg/L(3)pH值变化幅度大,pH为2~13(4)温度较高,排入水体可引起热污染(5)易燃,常含有低燃点的挥发性液体如汽油、苯、甲醇、酒精、石油等(6)多种多样的有害成分:硫化物、氟化物、Hg、Cd、Cr、As等(二)生活污水排入后不经处理的特征(1)悬浮物质较低,一般为200~500mg/L。

(2)属于低浓度有机废水,一般其生化需氧量BOD约为210~600mg/L。

(3)呈弱酸性,一般PH大约为7.2~7.6。

(4)含N、P等营养物质较多。

(5)含有多种微生物,含有大量细菌包括病原菌。

5.现代污水处理技术按原理分为哪几种处理方法?(1)物理处理法(2)化学处理法(3)生物处理法(4)物理化学处理法6.何为水质指标?分为哪几类?答:水质指标是指水与其他所含杂质共同表现出来生的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的综合特性。

可分为三类:物理指标(嗅味、温度、浑浊度、透明度、颜色等);化学指标(a)非专一性指标(b)无机物指标(c)非专一性有机物指标(d)溶解性气体;生物指标(细菌总数、大肠菌群、藻类等);放射性指标(总α射线、总β射线、铀、镭、钍等)第六章常规大气污染及其控制一、名词解释:1. 干洁空气:干洁空气是指大气中除去水汽、液体和固体微粒以外的整个混合气体,简称干空气。

2.大气污染:大气污染通常是指由于人类活动或自然过程引起某些物质进入大气中,呈现出足够的浓度,达到足够的时间,并因此危害了人体的舒适、健康和福利或环境污染的现象。

3. 城市热岛效应:工业的发展,人口的集中,使城市热源和地面覆盖物与郊区形成显著的差异,从而导致城市比周围地区热的现象。

4. 温度层结:地球表面上方大气在垂直于地表方向上的温度分布。

5. 大气稳定度:大气垂直运功的强弱。

6. 气温垂直递减率:在垂直于地表方向上,每升高100m气温的变化值。

7. 干绝热递减率:指地面绝热上升时,会因周围气压的减少而体积膨胀,用能反抗外力,因此,它的温度就下降;空气块下降时,外压力增大,对其作压缩功,转化为能,使其温度上升。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