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资源勘查与土木工程系地质工程教研室《轻轨与地铁工程》课程考核任务书地铁车站建筑专业分层平面图初步设计专业:土木工程(岩土工程方向)班级:2010级11班授课教师:闫路2013.11.41.目的通过绘制图纸将课堂所学知识应用并指导于具体的设计工作。
(1)进一步加深对所学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完善理论和实践的衔接;(2)通过对地铁车站的建筑设计,使学生熟悉一般地铁车站设计的基本内容和程序、了解和熟悉现行的国家行业、专业相关“标准”及“规范”;(3)学会收集及查找相关资料的方法和途径;(4)巩固学生运用AutoCAD及天正建筑的能力;(5)加强学生绘图、读图能力,为毕业设计、毕业后从事相关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2.课程考核基本要求(1)独立、按时、按质、按量完成课程考核。
(2)充分理解并掌握相关理论,熟悉行业规范以及设计流程。
(3)将初步设计说明书、设计图纸按要求装订成册,结课提交。
(4)学分及时间安排:学分2参考时间安排如下:工作内容时间明确设计任务、熟悉设计资料、收集有关资料1天车站站台层平面设计2天车站站厅层平面设计2天整理初步设计说明书1天3.概述3.1设计依据《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合肥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初步设计技术规定》、《合肥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全线车站用房表》等。
3.2工程概况本站位于合肥地铁1号线项目工程,在胜利路与凤阳路交口设凤阳路站胜利路为规划下穿道路,下穿道路位于车站单层站台层上方。
位于全线由北向南的第二站位,本站北接合肥站,出站后线路沿胜利路向南敷设,穿越琅琊山路、临淮路,在与明光路交口处设明光路站。
车站位于凤阳路与胜利路十字路口,沿胜利路路中敷设,胜利路规划道路红线60米,凤阳路规划道路红线为70米,胜利路为城市主干道,车流较大。
目前凤阳路道路两侧多为商业和住宅小区,凤阳路站站位东南角为温莎国际广场,底层为沃尔玛超市,人流比较大,两栋建筑均为28层高。
东北角是合肥市目前最高档五星级酒店之一--希尔顿酒店。
西北角为居住小区——元一时代花园,以小高层为主。
西南角为元一时代广场,是合肥市大型的购物中心,人流量比较大。
现状建筑多紧贴规划道路红线,对车站的出入口、风亭的布置产生一定的困难。
图3-1 凤阳路站现状示意图胜利路规划道路红线宽60m,凤阳路南、北段规划道路红线宽度为70m。
车站处于凤阳路与胜利路的十字路口,为行政办公、商业、车站和高档居住区,分布一些大型商业和高档居住区。
南北两侧用地主要是行政办公、商业、车站和高档居住区等,客流和人流量密集。
从土地规划上来看,凤阳路站周边多为二、三类居住用地和商业金融用地,土地利用已经处于中高强度状态。
图3-2 凤阳路站周边规划条件示意图4.车站平面设计相关知识4.1车站组成地铁车站的组成及其层次关系如下图所示:/4.4有效站台宽度计算综合考虑运营安全、功能使用、装修、结构、无障碍等多方面要求,可考虑站台宽度由侧站台宽度、柱宽、楼扶梯宽度等几部分构成。
4.4出入口和地面风亭车站出入口的主要作用在于吸引和疏散客流,因此,车站出入口位置最好选择在沿线主要街道的交叉路口或广场附近,尽量扩大服务半径,方便乘客。
一般车站出入口的数量,应根据客运需要与疏散要求设置,浅埋车站不宜小于4个出入口。
地面风亭的位置、数量与采取的通风和空调方式有关,一般按周围地区环境及环控要求确定。
4.5车站站厅车站大厅(简称站厅)的面积主要由远期车站预测的客流量大小和车站的重要程度决定,一般根据经验和类比分析确定。
设计时要注意人流流线的合理性,以保证乘客方便、快捷地出入车站。
站厅一般划分为付费区和非付费区两大区域。
非付费区的最小面积一般可以参照能容纳高峰小时5min内聚集的客流量的水平进行推算。
对于一般的城市车站来说,非付费区的面积应略大于付费区面积。
4.6扶梯及通道尺寸扶梯和通道的尺寸一般在满足防灾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客流量计算确定。
根据地铁规范规定,乘客使用人行楼梯宽度单向通行不小于1.8m,双向通行不小于2.4m。
当宽度大于3.6m时,应设置中间扶手,公共区中的步行楼梯宽度不得小于1.8m,楼梯宽应符合建筑模数。
5.图件绘制及初步设计说明书要求根据以上分析和计算结果,对地铁车站进行平面设计并利用相关绘图软件(建议使用AutoCAD+天正建筑)绘制平面图,并用A3纸打印。
设计说明书以word2003进行文字撰写与编辑。
主要包含以下内容:(1)站厅层平面初步设计布置图(二选一)。
(2)站台层平面初步设计布置图(二选一)。
(3)车站纵剖、横剖面初步设计布置图(有能力可选做)。
(4)车站初步设计说明书一份(有能力可选做)。
6. 其他参考资料(1)站厅层装修后地坪面至结构顶板底面净高(一般情况)≥4400 mm其中包括:站厅公共区装修后净高≥3000 mm公共区吊顶内管线和吊顶净高≥1500 mm站厅建筑楼面至任何悬挂障碍物底面≥2400 mm拱形断面有效宽度内装修后最小净高(两侧起拱处)≥2100 mm站厅公共区装修厚度200mm (2)站台层站台计算长度120000mm 安全门计算长度115mm站台边缘至线路中心线距离(直线段)1500mm线路中心线到侧墙净距2150 mm 地下车站纵向最小纵坡0.2%站台层层高(站台建筑地面-站厅层建筑地面)≥4950 mm 站台层公共区装修后净高≥3000 mm 轨面至结构底板(不含曲线和减振因素)560 mm站台层公共区装修厚度150mm站台层站台建筑地面至轨道顶面高度1050mm变电所区域站台板下净空高度≥1400mm 有柱岛式站台宽度≥10000 mm 岛式站台的侧站台≥2500 mm 侧式站台(长向范围内设梯)的侧站台宽度≥2500 mm 侧式站台(垂直于侧站台开通道口)的侧站台宽度≥3500 mm (3)车站设备用房沿车站纵向设备用房区走廊净宽(双侧开门)≥1800 mm 沿车站横向设备用房区走廊净宽(双侧开门)≥1500 mm 沿车站纵向设备用房区走廊净宽(单侧开门)≥1500 mm 沿车站横向设备用房区走廊净宽(单侧开门)≥1200 mm 设备用房区公共走廊净高≥2400 mm 一般用房建筑地面至吊顶底面净高≥2700mm 一般用房架空防静电地板高≥450mm车站控制室套间架空防静电地板高≥600mm一般用房地面建筑装修厚度(站厅层)≥200mm一般用房地面建筑装修厚度(站台层)≥100mm (4)车站各部位的最大通行能力最大通过能力(人/小时)名称每小时通过人数单向通行5000 1m宽通道双向通道4000单向下行4200 1m宽楼梯单向上行3700双向混行3200 1m宽自动扶梯输送速度0.65m/s 93601m宽自动人行道9600半自动售票机900自动检票机1800自动售票机300(5)自动扶梯设计标准乘客要求的横向净空和净高:自动扶梯踏步面至上部任何障碍物的最小高度≥2300mm;自动扶梯扶手带中心线至墙面装修面的最小距离400mm,当自动扶梯穿过一层楼面(或平台)时,自动扶梯扶手带中至开孔边沿的净距应≥400mm,若不能满足时,应设防撞安全标志。
布置要求:当扶梯分段设置时,两段之间应设不小于8500mm长的平台。
两台相对布置的自动扶梯上工作点之净距≥18000mm(困难条件下不小于16000mm)两相反方向运营的自动扶梯下工作点之净距≥16000mm步行楼梯第一级踏步与相对自动扶梯工作点之间净距≥15000 mm(困难条件下不小于12000mm)自动扶梯上下工作点至前方任何障碍物净距≥8000mm设置标准:一般车站的站厅与站台间应设上行自动扶梯,高差超过6m时,上下行均应设自动扶梯。
上行的换乘楼梯应根据换乘楼梯的形式,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尽可能设自动扶梯。
对于重要车站、换乘站、大客流车站,应分析其客流特征,站厅与站台间应设上下行自动扶梯,出入口除设上行扶梯外可酌情增设下行自动扶梯。
站台和出入口设上下行扶梯时应设步行楼梯。
分期建设的自动扶梯应预留位置。
(6)楼梯设计标准踏步:踏步高:乘客使用150mm;工作人员使用150~180mm踏步宽:乘客使用300mm;工作人员使用250~280mm车站内公共区楼梯每个梯段的踏步级数应不大于18步,亦不少于3步。
楼梯休息平台宽1200~1800mm(布置盲道的休息平台宽度不宜小于1500mm)。
楼梯宽度:单向楼梯净宽≥1800mm;双向楼梯净宽≥2400mm;当楼梯净宽超过3600mm时,应设置中间扶手。
栏杆高度:楼梯口部栏杆高1200mm;楼梯梯段栏杆高≥900mm净空:公共区楼梯踏步面沿口至上部障碍物的最小高度不小于2300mm防淹平台的落水应坡向街道(7)上、下行两条地铁线路间距15.00m。
7. 附件(1)《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2003)(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3)《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4)建筑设计规范大全(内含《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5)《合肥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初步设计技术规定》(6)《合肥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全线车站用房表》(7)站厅层平面布置图(8)站台层平面布置图(9)车站纵剖面图(10)车站横剖面图(11)初步设计说明书模板(12)设备模块与建筑附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