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互通的重要性
学校、家庭、社会三者之间,是相互独立的,又是相互联系的。
孩子的心灵需要关注,需要沟通,家长的也需要沟通,所以,由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合作教育模式、共同探讨教育孩子的合理途径势在必行。
根据本校的实际构建如下几方面内容:
第一,按照学校计划,每班每学期要开好一次家校交流会,这是班级每学期的大事,本校按照要求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尤其是学生每天的作业和每天的操行表现,如实记录备案,以备在家校交流会上展示交流。
第二,做好期末学生通知书发放工作。
通知书除填写好假期学生应注意的事项、开学时间、假期作业等内容外,还要如实填写学生考试成绩,学生品行表现和老师中肯的操行评定,还要有家长的反馈意见和建议。
开学时一定要带着这张有家长留言和签名的通知书交给学校。
虽然说这是一张普通的通知书,但它承载着学生一个学期的拼搏与努力,凝聚着老师对学生的一片关爱和真诚,也汇聚了家长对孩子的无限深情和期望。
小小的一张通知书,它成了学生努力的写照,老师恳切的希望,家校沟通的桥梁。
很多家长在意见和建议栏里写到:“非常感谢学校老师对孩子的关怀和教育,使孩子的学习、行为都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
现在孩子回家知
道心疼父母了,也帮助做些家务;知道看书学习了,还做做作业,真是让我们做父母的感到高兴。
希望老师在新的学期里更加严厉,更加严格,也希望老师们保重身体,祝愿老师们身体健康、合家欢乐、永远年轻”。
这种德育方式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已经延伸到了家庭和社会,它又反过来促进了学校德育活动的有效开展,达到了意想不到的德育效果。
第三,利用互连网“校信通”进行联系、沟通。
“校信通”基于移动通信数据业务基础,以手机短信及WAP技术,结合互联网应用,采用B/S体系结构开发,为学校提供了一个功能完善的日常校务信息处理平台。
系统还可以把交流过程中的全部信息完整的保留下来,作为孩子成长档案,给孩子的成长留下了珍贵的纪念。
这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沟通的方式方便、快捷,拓宽了沟通渠道,打破了传统方式中的僵化、单调,深受学生们的欢迎,调动了他们与家长、老师沟通交流的积极性,这种德育效果可以说是任何传统沟通方式所难以达到的。
第四,发挥学校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主课堂优势。
在家庭、社会、学校三方面的教育中,学校教育更自觉,目的性更强一些,并且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进行,因此,要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优势。
总之,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三个基本环节。
在教育过程中,家庭是基础,学校是主渠道、主阵地、
主课堂,社会是重要的依托和平台,三者缺一不可。
三者的结合可以更好地发挥整体教育的作用,没有了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配合,学校教育则只是一句空话,正如顾晓鸣老师所说:“构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互依靠、协调发展的格局,是建立现代教育制度的核心内容。
”
面对父母们的种种困惑,徐国静老师坦言,教育孩子决不是一件轻松的事。
她根据自己切身体会送给父母们六个字:发现、播种与交流。
首先要学会发现。
发现孩子,发现自己。
面对自己的孩子,许多家长都有恐惧心理。
恐惧孩子学习不好,恐惧自己的孩子交友不当,恐惧自己的孩子不跟父母说真话。
因为恐惧和紧张,在父母和孩子之间的交往中建立了一个错误的机制。
在学习上,父母一般采取诱惑、恫吓和过分保护的策略,在孩子的交友上,父母们又采取堵塞跟踪、威胁看管的方式。
这样的结果会导致孩子与父母之间心灵的距离越来越远。
父母的出发点是好的,但孩子一搬不能接受。
特别是处在青春期的孩子本身就很叛逆。
徐老师奉劝父母们要学会尊重孩子的人格,尊重孩子的感情。
其次要学会播种。
播种爱的种子。
徐老师说,现在的父母给予了孩子过度的关心和保护,致使很多孩子除了学习之外什么也不会,更别说去关心别人和帮助别人。
由此造成很多孩子心理缺陷。
其实,父母仅仅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学习环
境是不够的。
要在孩子的心中播下爱的种子。
这是对孩子一生都受益无穷的礼物。
一个有爱心的人就会有责任感,就能够面对挫折,就会有好奇心和同情心,懂得理解别人,懂得充满自信的生活。
第三要学会和孩子交流。
父母学会与孩子沟通的前提是要了解自己的孩子,读懂孩子这本书。
父母与孩子之间良好的沟通也是教会孩子将来如何与这个社会融合的重要途径。
徐老师呼吁为人父母们:如果你的孩子是一个容易出错的孩子,如果你的孩子是一个目前比较落后的孩子,如果你的孩子正在遭遇失败,那么,作为父母应该学会拥抱孩子,抚摩孩子和注视孩子,让自己的孩子感觉到父母以他为骄傲。
因为孩子的心不出问题,孩子的成长就不会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