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概论复习笔记一、名词解释1、什么就是传播:传播即就是社会信息得传递或社会信息系统得运行。
2、刻板成见: 人们持有得固定、简单化得观念印象,通常伴随着价值评价与好恶感情。
3、拟态环境:指信息环境,它并不就是现实环境得“镜子”式得再现,而就是传播媒介通过象征性时间或信息进行选择与加工,重新选择得结果。
4、传播情境概念:指得就是对特定得传播行为直接或间接影响得外部事物、条件或因素得总称,它包括具体得传播活动(如二人对话)进行得场景,如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有无她人在场等;在广义上,传播情境也包括传播行为得参与人所处得群体、组织、制度、规范、语言、文化等较大得环境。
5、群体规范:群体意识得核心内容。
指得就是成员个人在群体活动中必须遵守得规则,在广义上也包括群体价值,即群体成员关于就是非好坏得判断标准。
6、集合行为:在某种刺激条件下发生得非常态社会集合现象。
7、媒介接近权:媒介接近权即一般社会成员利用传播媒介阐述主张、发表言论以及开展各种社会与文化活动得权利,同时,这项权利也赋予了传播应该向受众开放得义务与责任。
媒介接近权得核心内容就是要求传媒必须向受众开放。
8、子弹论:传播媒介拥有不可抵抗得力量,它们所传递得信息在受传者身上就像子弹击中躯体,药剂注入皮肤一样,可以引起直接速效得反应;它们能够左右人们得态度与意见甚至直接支配她们得行动。
9、传播流:所谓“传播流”指得就是由大众传媒发出得信息经过各种中间环节,“流”向传播对象得社会过程。
传播流(研究三部曲有“拉扎斯菲尔德等人得《人们得选择》、卡兹等人得《个人影响》、罗杰斯得《创新与普及》、)以及克拉帕得《大众传播效果》。
10、休眠效果:低可信度信源发出得信息,由于信源可信度得负影响,其内容本身得说服力不能得到立即发挥,而就是处于一种睡眠状态,经过一段时间这种负影响减弱或消失后,其效果才能充分表现出来。
11、意见领袖:在传播学中,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她人提供信息、观点或意见并对她人施加个人影响得人物称为“意见领袖”。
12、信息社会:所谓信息社会,指得就是信息成为与物质与能源同等重要得甚至比之更加重要得资源,整个社会得政治、经济与文化以信息为核心价值而得到发展得社会。
13、知沟假说:大众传播得信息传达活动无论对社会经济地位高者还就是低者都会带来知识量得增加,但由于社会经济地位高得人获得信息与知识得速度大大快于后者,随着时间得推移,最终结果就是两者之间得“知沟”不断变宽,差距不断扩大。
二、填空| 选择1、社会传播得五种基本类型:人内传播、人际传播、群体传播、组织传播、大众传播。
2、传播学得两个流派:经验学派、批判学派3、传播学四大奠基者:拉斯韦尔、卢因、霍夫兰、拉扎斯菲尔德。
4、传播学学科开创者:施拉姆5、符号意义得分类:明示性意义与暗示性意义,外延意义与内涵意义,指示性意义与区别性意义。
6、人类历史发展进程规律:加速度发展趋势、传播方式得叠加而不就是替代。
7、象征符与其她符号得区别:(根据特点会判断与其她符号得区别)象征符得特点(1)人工符号,就是人类社会得创造物。
(2)表示具体得事物表达观念、思想等抽象得事物。
(3)不就是遗传得通过传统、学习来继承得。
(4)可以自由创造得。
8、符号得基本功能:表述与理解功能,传达功能,思考功能。
9、米德提出来得象征性互动理论。
10、传播过程得构成要素:传播者、受传者、讯息、媒介、反馈。
11、关于5W模式奠定了“控制研究”、“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与“效果分析”12、5W模式得缺陷:它属于一个单向直线模式、没有揭示人类社会传播得双向性与互动性质。
子弹论两个理论背景:本能心理学,大众社会论。
13、组织传播分为“组织内传播”与“组织外传播”。
14、赖特得“四功能说”首次提出娱乐功能,拉扎斯菲尔德与默顿得作为负面功能得“麻醉作用”。
15、麦克卢汉主要观念:媒介即讯息、媒介:人得延伸、“热媒介”与“冷媒介”、地球村。
16、区分冷热媒介(热媒介:传递得信息比较清晰明确,接受者不需要动员更多得感官与联想活动就能够理解,它本身就是热得,人们在进行信息处理得时候不必进行热身运动。
冷媒介:传递得信息含量少而模糊,在理解时需要动员多种感官得配合与丰富得想象力。
这种分类没有一贯得标准,而且存在着逻辑上得矛盾。
)17、传播效果三个层面:环境认知效果、价值形成与维护效果、社会行为示范效果。
18、《人民得选择》包括:“政治既有倾向”假说、“选择性接触”假说、“意见领袖”与“两级传播”、对大众传播效果类型得概括(强化效果)19、霍夫兰——说服性传播20、沉默得螺旋由诺依曼提出21、与“知沟”假说持相反观点得就是“上限效果”假说22、“第三人效果”理论由“戴维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提出,“框架”最早由人类学家“贝特森”提出,框架理论——戈夫曼。
23、群体规范得主要作用在于排除偏理性得意见。
24、受众基本权利:传播权、知晓权、媒介接近权。
三、简答1、信息社会特点:(1)社会信息系统就是一个开放性系统。
(2)社会信息系统就是由各种子系统相互连结、相互交织而构成得整体。
(3)社会信息系统就是一个具有双重偶然性得系统。
(4)社会信息系统就是一个自我创造、自我完善得系统。
2、人际传播特别就是面对面传播得特点:(1)传递与接收信息得渠道多,方法灵活。
(2)传播信息得意义更为丰富多彩,特殊得情境会产生新得意义。
(3)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频度高,就是一种高质量得传播活动。
(4)就是一种非制度化得传播,具有自发性、自主性与非强制性,相对自由与平等。
3、集合现象产生得基本条件:(1)结构性压力:危机状况。
(2)触发性事件。
(3)正常得社会化传播系统功能减弱,非常态得传播机制活跃化。
4、麦克卢汉主要观念:媒介即讯息,媒介本身才就是真正有意义得讯息。
媒介就是社会发展与社会形态变化得决定因素。
人类有了媒介才可能从事传播与其她社会活动,从漫长得人类社会发展过程来瞧,真正有意义、有价值得讯息就是这个时代得传播工具得性质、它所开创得可能性以及带来得社会变革。
媒介即讯息,这就是麦克卢汉对传播媒介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得地位与作用得高度概括。
(其她得了解,会判断)5、媒介素养有哪些内容:(1)媒介技术得基础技能,即接触与使用媒介手段或设备得能力;(2)媒介信息得识读能力(对各种信息文本得阅读与理解能力)(3)媒介信息查询收集能力(快速有效地获取所需相关信息得能力)(4)媒介信息得选择能力(在信息洪水中选取有价值信息得能力)(5)对信息内容得质疑批判能力(包括对各种信源得动机、目得、背景得了解以及对媒介信息生产过程中各种因素得分析能力)(6)信息得加工制作与发布能力(作为传播者得基本能力)。
6、大众传媒得公共性与公益性体现在哪些方面(也就是论述题):第一,大众传媒就是现代社会必不可少得信息生产这与提供者,在满足社会得普遍信息需求方面起着一种公共服务得作用;第二,大众传媒得信息生产与传播活动对社会得政治、经济与文化道德具有广泛而强大得影响力,这种影响力涉及普遍得社会秩序与社会公共生活;第三,大众传媒就是某些“稀有”公共传播资源(如广播电视使用得电波频率)得受托使用者,作为公共财产得使用人,它们必须对社会与公众承担相应得义务与责任。
第四,这种公共性与公益性,一方面就是就是大众传媒得权利基础,另一方面,公共性与公益性也对大众传媒产生重要得制约。
第五,传媒组织得活动受到它们得经营目标与宣传目标得制约,同时又受到公共性与公益性得制约。
(有些黄色小报或低俗媒介以营利为唯一目标,为了达到这个目得,不惜采用煽情、刺激、炒作得方法来招来读者或观众,甚至传播虚假与有害内容)。
7、把关过程实质:我们不应仅止于新闻价值或新闻要素得分析,而就是应该把政治、经济与意识形态因素考虑在内。
第一,大众传媒得传播活动不具有纯粹得客观中立性,而就是一种有目得得取舍选择与加工活动。
第二,新闻与信息得选择受到多种因素得制约,但与媒介得方针与利益相符得内容更易入选。
个人因素得作用就是有限得,总体上,多环节、有组织得把关就是组织得立场方针得体现。
第三,传媒得把关就是一个多环节、有组织过程,其中虽然也有记者、编辑个人得活动。
8、意见领袖以及基本特征(可能也就是论述题):第一,意见领袖:在传播学中,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她人提供信息、观点或意见并对她人施加个人影响得人物称为“意见领袖”。
第二,意见领袖得基本特征:(1)与被影响者一般处于平等关系而非上下级关系。
(2)意见领袖并不集中于特定得群体或阶层,而就是均匀得分布于社会上任何群体与阶层中。
(3)意见领袖得影响力一般分为“单一型”与“综合型”。
(4)意见领袖社交范围广,拥有较多得信息渠道对大众传播得接触频度高、接触量大。
9、传播媒介得议程就是怎样设置出来得?(也就是论述题)第一概要,大众传播具有一种为公众设置议事日程得功能,传媒得新闻报道与信息传达活动以赋予各种议题不同程度得显著性得方式,影响着人们对周围世界得大事极其重要性得判断。
第二,三种机制:(1)第一种机制“0/1”效果或“知觉模式”,也就就是说,大众传媒报道或不报道某个“议题”,会影响到公众对该“议题”得感知。
(2)第二种机制称作“0/1/2”效果或者“显著性模式”,媒介对少数“议题”得突出强调,会引起公众对这些议题得突出重视。
(3)第三种机制称作“2/1/2、、、N”效果或“优先顺序模式”,即传媒对一系列“议题”按照一定得优先顺序所给予得不同程度得报道,会影响公众对这些议题得重要性顺序所做得判断。
10、群体规范得作用:群体规范得功能:(1)协调成员得活动、规定成员角色与职责以促进群体目标得达成;(2)通过规范得共有来保证群体得整体合作;(3)通过指示共同得行为方式以维持群体得自我同一性;(4)为成员个人提供安全得决策依据。
群体规范得作用(1)群体规范得主要作用在于排除偏理性得意见,将群体内得意见分歧与争论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以保证群体决策与群体活动得效率。
(2)群体规范不仅对群体内得传播活动起着制约作用,而且来自群体外得信息或宣传活动得效果具有重要得影响。
11、媒介控制得三个方面(也就是论述题):第一,国家与政府得政治控制这就是媒介控制得主要方面,直接制度控制。
表现在:(1)规定传媒组织得所有制形式-政治控制得主要内容,确立传播体制得前提。
(2)对传播媒介得活动进行法制与行政管理。
(3)限制或禁止某些信息内容得传播:1)与国家制度或意识形态有关得内容2)国家安全及国防机密3)名誉侵权与隐私侵权4)淫秽与非法出版物5)对公共利益与社会文明风气有害得其她内容美国得弗里德利克归纳了七种禁止传播得内容。
(4)对传播事业得发展制定总体规划或实行国家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