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对外接待工作管理制度1 公司对外接待工作管理制度(ISO9001-2015)1.0目的为加强公司对外接待工作的管理,促进对外接待工作规范化,本着“热情礼貌、服务周到、厉行节约、对口接待,严格标准,统一管理”的原则。
2.0范围本制度规定了公司接待工作的管理职责、管理内容与方法、检查与考核。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接待管理工作。
3.0定义A类:贵宾接待。
指公司领导重要客人、公司重要客户、外宾及参观团或地方政府部门的接待;由总裁或副总裁确定接待人员与接待方案,并由接待责任人负责通知到相关人员,落实具体实施方案。
B类:业务接待。
指营销客户、第三方认证机构、重要战略合作供方、政府对口业务机关、对口业务的事业单位等的接待;由公司部门经理以上人员确定接待人员与接待方案,并由接待责任人负责通知到相关人员,落实具体实施方案。
C类:普通接待。
指其它一般来客的接待,由各对接人员提出接待方案,落实具体实施方案。
各相关责任部门做好接待前的准备工作和接待中的服务工作。
4.0职责4.1公司总经办是接待工作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对接待工作的牵头领导、管理和监督。
4.1.1负责贵宾接待任务的总联络,召集相关部门召开接待协调会,部署接待工作;4.1.2负责接待任务中卫生清洁工作,花木配置工作;4.1.3负责接待物品的采购申请、安保、车辆安排工作,负责接待工作的安全管理;4.1.4负责接待项目的策划,包括视察(考察)活动参观路线的制定,保证参观畅通以及各项接待服务工作;4.2有来访客户的部门负责业务接待任务和普通接待任务的联络,确定接待人员和接待方案;4.3财务部负责接待活动的费用结报。
4.4接待责任领导(总经办主任)职责:4.4.1对涉及重要任务的接待方案组织召开协调会,对接待方案组织评审;4.4.2参与接待活动;4.4.3负责接待任务的统一指挥和重要接待任务的总结。
4.5接待责任总协调人职责:4.5.1审定接待方案;4.5.2负责重要接待任务的总联络,召集相关部门召开接待协调会,部署接待工作;4.5.3确定来宾的迎送和参观路线,协调相关视察(考察)活动;在执行A类贵宾接待任务时在各个路口安排专人做好贵宾的迎接和沿途引导工作。
在接待过程中如行程内容发生变化,要不断更新接待计划,及时通知各相关责任人和参与接待领导。
如公司高层接到任何有关此项接待的信息,也要报接待责任总协调人,便于落实安排工作。
4.5.4审定会议材料,安排会务工作。
4.6接待责任人职责:4.6.1组织拟定接待方案,按程序报领导审定后,安排送达参与接待的领导、相关单位和人员;4.6.2按照任务要求,及时组织参与接待的相关单位和人员到位;4.6.3协助接待责任总协调人落实接待各项工作;4.6.4负责接站工作,按照接待方案落实车辆,确定接站集中时间、地点,通知接站领导,安排接站领导休息等候,引领领导接站;4.6.5负责住地服务工作,检查客房安排布置情况,陪同领导在酒店迎候来宾;A类接待要提前办理好住宿手续,及时将房卡送到客人手中。
收集客人意见,掌握客人动态,引领领导看望来宾;落实会见、宴请时间、地点、新闻记者,审核宴会菜单,安排摆放席次卡、会议座牌,通知、迎候参加领导,引领来宾赴会(宴),在安排用餐时注意随行司机要另行安排,要和主桌分开。
4.6.6负责随行服务,负责接待联络,保证信息畅通,协调接待点做好服务工作,在路口、电梯口做好引导工作,要及时告诉客人洗手间位置。
进入生产区域参观时,要提前通知有关部门将安全通道和车间通道清理干净,重点路口安排保安执勤。
4.6.7负责会议服务,落实会议场地,配合搞好会务工作。
在安排会议室就座座位时,要讲究对称。
在客人和公司高层就座后,要坐在靠近公司高层的座位,在公司高层两侧座位未坐满的情况下,不得坐在会议桌的另两端和客人一侧的座位;4.6.8负责送站服务,协助来宾落实车船机票,确定送站时间,通知送站领导及相关人员欢送来宾离开,送客时要送到大厅门口,挥手告别并目视客人离开视线后方能回去。
4.6.9负责及时收集重要接待任务的资料,整理归档。
资料包括:日程安排、接待日志、菜单、来客的生活习惯等。
4.7接待点具体工作责任人职责:根据接待任务要求,负责处理接待服务中的相关工作,提前一个工作日检查准备工作情况,并及时将检查情况汇报接待总牵头人,确保优质高效的服务。
4.8所有参与接待的人员要注意自己的着装和礼仪。
4.9总经办有权按照接待工作的需要,安排各部门在整个接待工作中的分工,并调用相关资源。
4.10其他各部门(销售公司、技术中心、制造部、财务部)有权限对接待方案提出异议,并经协商后对接待方案进行修改。
5.0工作程序5.1编制依据5.1.1公司对接待工作的政策及公司领导对接待工作的指示5.1.2总经办对接待工作的要求5.1.3公司面临的形势和任务5.1.4接待工作的实际情况5.2接待方案标准表式及填写5.2.1接待方案标准表式(SP-P-008-01)5.2.2接待责任人要根据此表式详细填写各项内容,在内容安排中参观路线一栏里,要详细写清参观建筑物的具体方位,以及从哪一门进哪一门出,并写清每一处的现场陪同联络人员。
参观路线安排中注意不能安排走回头路。
井巷工程课程设计主要运输大巷施工1 目录一、巷道断面及支护支架1.1 选择巷道断面形状1.2 巷道断面尺寸的确定1.3 风速校核巷道净断面积1.4 确定支架规格1.5 巷道水沟尺寸选择及管线布置1.6 确定巷道掘进断面积1.7 绘制巷道断面施工图二、巷道施工方法2.1 施工方法的选择2.2 施工程序三、巷道掘进通风3.1 确定通风方式3.2 掘进通风设备选择四、装岩与调车4.1 装岩工作4.2 吊车工作五、巷道支护5.1 确定永久支护材料、结构形式、规格和质量的要求5.2 永久支架架设方法及施工组织措施5.3 计算永久支护每米巷道材料消耗六、掘进期间辅助工作6.1 临时支架工序的时间安排和安全措施6.2 轨道及管路(压风管、水管、风筒)接长的时间安排6.3 简述压气供应和工作面排水方式七、绝境循环图表的编制7.1 选择合理的施工作业方式和循环方式7.2 确定循环进尺7.3 确定各工序和循环时间7.4 编制循环图表及综合工作队组成、人员配备八、巷道掘进8.1 主要技术指标8.2 主要经济指标一、巷道断面及支护支架1.1 选择巷道断面形状年产90万吨矿井的第一水平运输大巷,一般服务年限在20年以上,采用900mm规矩的双轨运输大巷,其净宽在3m以上,又穿过中等稳定的岩层,故选用钢筋砂浆锚杆和喷射混凝土支护,巷道为半圆拱形断面。
1.2 巷道断面尺寸的确定(一)确定巷道净宽度B查表3-2可知ZK10--6/550电机车A1=1060mm、高h=1550mm;1.5t矿车宽1150mm高1150mm。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取巷道人行侧道宽c=840mm,非人行道一侧宽a=400mm。
又查表3-3,知本巷双轨中线距离b=1400mm,则两电机车之间的距离为1400-(1060/2+1060/2)=340mm故巷道净宽度B=a1+b+c1=(400+1060/2)+1400+(1060/2+840)=3700mm.(二)确定巷道拱高h半圆拱形巷道拱高h0=B/2=3700/2=1850mm.半圆拱半径R= h0=1850mm.(三)确定巷道壁高h31.按架线电机车导电弓子要求确定h3由表3-6中半圆形巷道拱高公式得h3≥h4+hc-212)()(bKnR+--式中,h4为轨面起电机车架线高度,按《煤矿安全规程》取h4=2000mm;hc为道床总高度。
查表3-5选30kg/m钢轨,hc =410mm,道渣高度hb=220mm;n为导电弓子距拱璧安全距离,取n=300mm;K为导电弓子宽度之半,K=718/2=359,取K=360mm;b1为轨道中线与巷道中线的距离,b1=B/2-a1=3700/2-930=920mm.故h3≥2000+360-2.按管道装设要求确定h3h3≥h5+h7+h+h2)式中,h2为道渣面以上巷道的壁高,h 2=h3-hb=1650-200=1450mm故S=3700*(0.39*3700+1450)=mm2=10.7m2净周长P=2.57B+2h2=2.57*3700+2*1450=12409mm=12.4m.(五)道床参数的选择根据本巷道通过的运输设备,选用30kg/m钢轨,其道床参数hc、hb分别为360mm,200mm,道渣面至轨面高度ha=hc-hb=360-200=160mm.采用钢筋混凝土轨枕。
1.3 风速校核巷道净断面积由式3-6校核巷道净断面面积值查表3-9,知Vmax=8m/s已知通过大巷风量Q=48m3/s,代入下式V=Q/S=48/10.7=4.49≤8m/s设计的大巷断面面积,风速每超过限定,可以使用。
1.4 确定支架规格年产90万吨矿井的第一水平运输大巷,一般服务年限在20年以上,其净宽在3m以上,又穿过中等稳定的岩层,故选用钢筋砂浆锚杆和喷射混凝土支护。
1.5 巷道水沟尺寸选择及管线布置已知通过本巷道的水量为300m3/h,现采用水沟坡度0.4%,查表3-11得:水沟深450mm、水沟上下宽均为500mm,水沟净断面积0.225m2 ,水沟掘进断面面积0.272m2 ,每米水沟盖板用钢筋2.036kg,混凝土0.0323m3 水沟用混凝土0.152m3.管子悬吊在人行道一侧,电力电缆挂在非人行道侧,通信电缆挂在管子上方,管子悬挂高度为 2.0m,通信电缆与管子之间相距0.3m;电力电缆悬挂高度为2.2m,同压电缆相距50mm,高低压电缆之间相距100mm。
如附件图(巷道断面设计.CAD)所示:1.6 确定巷道掘进断面积(一)选择支护参数本巷道采用锚喷支护,根据巷道净宽 3.7m、穿过中等稳定岩层即属Ⅲ类围岩,服务年限大于10a等条件,得锚喷支护参数:锚杆长2.05m,间距a=0.9m排距a’=0.8m锚杆直径d=18mm,喷射混凝土厚T1=80mm,锚杆外露长度T2=50mm.故支护厚度T=T1=80mm。
由表3-7计算式得:巷道设计掘进宽度B1=B+2T=3700+2*80=3860mm巷道计算掘进宽度B2=B1+2ð=3860+2*75=4010mm巷道设计掘进高度H1=H+ hb+T=3300+220+80=3600mm巷道计算掘进高度H2=H1+ ð=3600+75=3675mm巷道设计掘进面积S1=B1(0.39B1+h3)=3860*(0.39*3860+1650)=mm2取S1=12.2m2巷道计算掘进面积S2=B2(0.39B2+h3)=4010*(0.39*4010+1650)=mm2取S2=12.9m2(二)计算巷道掘进工程量和材料消耗量由表3-7计算公式得:每米巷道拱与墙计算掘进体积V1==S2*1=12.9*1=12.9m3每米巷道墙角计算掘进体积V1=0.2*(T+ ð)*1=0.2*(0.08+0.075)=0.031m3每米巷道拱与墙喷射材料消耗V2=[1.57(B2-T1)T1+2h3T1]*1=0.7576m3每米巷道墙角喷射材料消耗V4=0.2T1*1=0.2*0.08*1=0.016m3每米巷道喷射材料消耗(不包括损耗量)V=V 2+V4=0.7576+0.016=0.7736m3每米巷道锚杆消耗(仅拱部打锚杆)N`=[2(P`1/2M)+1]/M`式中,P`1为计算锚杆消耗周长,P`1=1.57B2=1.57*4.51=7.08m;M、M`为锚杆间距、排距,a=0.9,a`=0.8m.故P`1/2M=7.08/(2*0.9)=3.9333,故N`=(2*3.9333+1)/0.8=11.1根折合重量为11.1*[(l+0.05)π(d/2)2 ρ]=11.1*[(2.05+0.05)*3.14*(0.018/2)2*7850]=46.46kg.其中,l为锚杆深度,l=2.05m,0.05m为露出长度;d为锚杆直径,d=18mm; ρ为锚杆材料密度,ρ=7850kg/m3.每排锚杆数为N`*0.8=11.1*0.8=8.88≈9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