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一般进出口货物的报关程序

3一般进出口货物的报关程序

第三章一般进出口货物的报关程序第一节概述一、海关监管货物(一)含义海关监管货物是指自进境起到办妥海关手续止的进口货物,自向海关申报起到出境止的出口货物,以及自进境起到出境止的过境、转运和通运货物等应当接受海关监管的货物,包括一般进出口货物、保税货物、特定减免税货物、暂准进出境货物,以及过境、转运、通运货物和其他尚未办妥海关手续的货物。

(二)分类根据货物进出境的不同目的,海关监管货物可以分成五大类:●一般进出口货物——包括一般进口货物和一般出口货物,一般进口货物是指办妥海关手续进入国内生产、消费领域流通的进口货物;一般出口货物是指办妥海关手续到境外生产、消费领域流通的出口货物。

●保税货物——是指经海关批准未办理纳税手续进境,在境内储存、加工、装配后复运出境的货物。

保税货物又分为保税加工货物和保税物流货物两大类。

●特定减免税货物——是指经海关依法准予免税进口的用于特定地区、特定企业,有特定用途的货物。

●暂准进出境货物——包括暂准进境货物和暂准出境货物,暂准进境货物是指经海关批准凭担保进境在境内使用后原状复运出境的货物;暂准出境货物是指经海关批准凭担保出境在境外使用后原状复运进境的货物。

●其他进出境货物——是指由境外起运,通过中国境内继续运往境外的货物,以及其他尚未办妥海关手续的进出境货物。

海关对各种进出境的不同目的货物,分别建立了不同的海关监管制度。

二、报关程序(一)含义报关程序是指相对人按照海关的规定,办理货物、物品、运输工具进出境及相关海关事务的手续和步骤。

本章所指的报关程序主要限于进出境货物的报关程序。

货物进出境都应当经过审单、查验、征税、放行四个海关作业环节。

(二)基本程序1.前期阶段前期阶段是指相对人根据海关对进出境货物的监管要求,在货物进出口以前,向海关办理备案手续的过程,主要包括:●保税加工货物进口之前,相对人办理加工贸易备案手续,申请建立加工贸易电子账册、电子化手册或者申领加工贸易纸质手册;●特定减免税货物在进口之前,相对人办理货物的减免税申请手续,申领减免税证明;●暂准进出境货物进出日之前,相对人办理货物暂准进出境备案申请手续;●其他进出境货物中的出料加工货物出口之前,出口货物相对人办理出料加工的备案手续。

2.进出口阶段进出口阶段是指相对人根据海关对进出境货物的监管要求,在货物进出境时,向海关办理进出口申报、配合查验、缴纳税费、提取或装运货物手续的过程。

在进出口阶段中,相对人需要完成以下四个环节的工作(与海关的审单、查验、征税、放行四个作业环节一一对应,在下一节会特别详细介绍):●进出口申报——进出口申报是指相对人在海关规定的期限内,按照海关规定的形式,向海关报告进出口货物的情况,提请海关放行的工作环节;●配合查验——配合查验是指申报进出口的货物经海关决定查验时,相对人到达查验现场,配合海关查验货物的工作环节;●缴纳税费——缴纳税费是指相对人接到海关发来的税费缴纳通知书后,向海关指定的银行将税费款项缴入海关专门账户的工作环节;●提取或装运货物——前者是指相对人在办妥进口申报、配合查验、缴纳税费等手续后,海关决定放行,凭海关加盖放行章的进口提货凭证或电放通知书,提取进口货物的工作环节。

后者是指相对人在办妥出口申报、配合查验、缴纳税费等手续后,海关决定放行,凭海关加盖放行章的出口装货凭证或电放通知书,装运出口货物的工作环节。

3.后续阶段后续阶段是指相对人在货物进出境储存、加工、装配、使用、维修后,在规定的期限内,按照规定的要求,向海关办理上述进出口货物核销、销案、申请解除监管等手续的过程,主要包括:●保税加工货物,相对人在规定期限内办理申请核销的手续;●特定减免税货物,相对人在海关监管期满,或者在海关监管期内经海关批准出售、转让、退运、放弃并办妥有关手续后,向海关申请办理解除海关监管的手续;●暂准进境货物,相对人在暂准进境规定期限内,或者在经海关批准延长暂准进境期限到期前,办理复运出境手续或正式进口手续,然后申请办理销案手续;暂准出境货物,相对人在暂准出境规定期限内,或者在经海关批准延长暂准出境期限到期前,办理复运进境手续或正式出口手续,然后申请办理销案手续;●其他进出境货物中的不作价设备、外包进口货物、出料加工货物、修理货物、部分租赁货物等,相对人在规定的期限内办理销案手续。

三、电子报关及电子通关系统(一)电子报关电子报关也称无纸报关,是指相对人按照《海关进出口货物报关单填制规范》(简称《报关单填制规范》)的要求,使用EDI方式向海关传送报关单及随附单证的申报方式。

海关法规定:电子报关单和纸质报关单具有同等的法律效力。

(二)电子通关系统我国海关已经在进出境货物通关作业中全面使用(计算机与网络的)信息化管理,电子通关系统有多个:●海关 H883/EDI通关系统——是海关报关自动化系统的简称,可以对进出口货物进行全面信息化管理,实现监管、征税、统计三大海关业务一体化管理;●海关H2000通关系统——是对H883/EDI通关系统的升级,相对人在其办公场所就可以办理加工贸易登记备案、特定减免税证明申领、进出境报关等海关手续;●中国电子口岸系统——又称口岸电子执法系统(简称电子口岸),可以为管理部门提供跨部门、跨行业联网数据核查,为企业提供网上办理各种进出口业务的国家信息系统。

电子口岸系统和H2000通关系统联网,可构成覆盖全国的进出口贸易服务和管理的信息网络系统。

进出口企业在其办公室就可以上网向海关及国家其他有关管理机关办理与进出口贸易有关的各种手续;与进出口贸易有关的海关及国家其他有关管理机关可以在网上对进出口贸易进行有效的管理。

肖教材将货物进出口的报关程序分为三章介绍:项目三:一般进出口货物的报关程序。

项目四:保税货物的报关程序,包括:保税加工货物、保税仓库货物、保税区货物、出口加工区货物等4种。

其实,保税货物需要分为:保税加工货物和保税物流货物(包括:保税仓库、出口监管仓库、保税物流中心A型、保税物流中心B型、保税物流园区、保税区、保税港区等7种,肖教材仅介绍了保税仓库货物、保税区货物、出口加工区货物等3种,而出口加工区和跨境工业区要么属于保税加工要么属于保税区,它们不可以是单独的,所以应该是遗漏了5种)。

项目五:其他货物的报关程序,包括:特定减免税货物、暂准进出境货物、特殊进出境货物(共有11种,但教材肖仅仅包括了:过境、转运、通运货物;无代价抵偿货物;进出境快件;溢卸和误卸货物;放弃和超期未报关货物;出料加工货物等6种。

而遗漏了:货样和广告品;租赁货物;进出境修理货物;退运货物;退关货物等5种)、转关运输货物(概念错,不涉及货物类别不同,而只涉及做法,与遗漏的“转运货物”有不同)。

总之,前后肖教材一共遗漏了10种。

第二节一般进出口货物的报关程序一、一般进出口货物概述(一)含义一般进出口货物是一般进口货物和一般出口货物的总称,是指按照海关一般进出口监管制度监管的进出口货物。

具体就是那些在进出口环节缴纳了应征的进出口税费并办妥所有海关手续,海关放行后不再进行监管,可以直接进入生产和消费领域流通的进出口货物。

一般进出口货物不等同于一般贸易货物。

在我国的对外贸易中,一般贸易是指单边进出口贸易(定单贸易、逐笔售定)。

按一般贸易交易方式进出口的货物即为一般贸易货物。

一般贸易货物在进口时,如果按“一般进出口监管制度”办理海关手续,它就是“一般进出口货物”;如果符合条件的可以享受特定减免税优惠,按“特定减免税监管制度”办理海关手续,它就是“特定减免税货物”;如果经海关批准,按“保税监管制度”办理海关手续,它就是“保税货物”。

(二)特征一般进出口货物有以下特征:●提交相关许可证——相对人应依法在报关时向海关提交相关的进出口许可证;●缴纳进出口税费——相对人应依法在货物进出境时向海关缴纳应缴纳的税费;●办妥通关手续放行——海关在审核相关的进出口许可证、征收全额应缴税费、并对货物进行查验(通常是抽查)后,按规定签章放行,这时,相对人才能提取进口货物或装运出口货物。

对一般进出口货物来说,海关放行就意味着已办妥全部海关手续,海关不再监管,货物可以进入生产和消费领域流通。

(三)范围除特定减免税货物外,进出口货物大都属于一般进出口货物的范围,主要包括:●一般贸易进口货物和一般贸易出口货物;●转为实际进口的保税货物、暂准进境货物或转为实际出口的暂准出境货物;●易货贸易、补偿贸易的进出口货物;●不批准保税的寄售代销贸易货物;●承包工程项目实际进出口货物;●外国驻华商业机构进出口陈列用的样品;●外国旅游者小批量订货出口的商品;●随展览品进境的小卖品;●免费提供的进口货物,如:外商赠送的进口货物,外商免费提供的试车材料等,我国的境外企业、机构向国内单位赠送的进口货物等。

二、一般进出口货物的报关程序一般进出口货物报关程序没有前期阶段和后续阶段,只有进出口阶段,由四个环节构成(与海关的审单、查验、征税、放行四个作业环节一一对应),即:进出口申报、配合查验、缴纳税费、提取或装运货物。

(一)进出口申报1.概述(1)申报含义申报是指相对人依法在规定的期限、地点,采用电子数据报关单和纸质报关单形式,向海关报告实际进出口货物的情况,并接受海关审核的行为。

(2)申报地点进口货物应当由相对人在货物的进境地海关申报;出口货物应当由相对人在货物的出境地海关申报。

经相对人申请、海关同意,相对人可以在设有海关的货物指运地(指转关运输进口货物指定运达的地点)申报,出口货物的相对人可以在设有海关的货物起运地申报。

对保税货物、特定减免税货物和暂准进境货物申报进境的货物,因故改变其使用目的从而改变货物性质转为一般进口时,相对人应当在货物所在地的主管海关申报。

(3)申报期限进口货物的申报期限为自装载货物的运输工具申报进境之日起14日内。

如果申报期限的最后一天是法定节假日,顺延至其后第一个工作日。

对超过3个月仍未申报的货物可由海关依法变卖,不宜长期保存的货物海关可酌情提前变卖。

出口货物的申报期限为货物运抵海关监管区后、装货的24小时以前。

经电缆、管道或其他特殊方式进出境的货物,相对人按照海关规定定期申报。

(4)申报日期相对人的申报数据自被海关接受之日起,其申报的数据就产生法律效力,即相对人应当向海关承担“如实申报”、“如期申报”等的法律责任。

因此,海关接受申报数据的日期非常重要。

申报日期是指申报数据被海关接受的日期。

不论以电子报关或纸质报关方式,海关接受申报数据的日期即为申报的日期。

(5)滞报金进口相对人未按规定期限向海关申报的,由海关按规定征收滞报金。

进口货物滞报金按日计征(起始日和截止日均计入),日征收金额为进口货物完税价格的0.5‰,以人民币(元)为计征单位,不足1元的部分免征,滞报金的起征点为人民币50元。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