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考语文牛人必备!

高考语文牛人必备!

高考语文想牛B的人进来瞧一瞧嘞!——本人精选,好东西不容错过答题策略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一)基础知识(1—4题,每小题3分共12分)(以下六类题可选考几部分)1、字音辨析题----排除法答题技巧:(1)常见多音字标“次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大,标“常读音”正确性小。

(2)形声字标“不同声旁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大,标“同声旁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小。

常见字标音正确的可能性小。

(3)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

2、字形辨析题答题技巧:把字的音、形、义结合起来考虑。

如无把握,先放放再说,但必须用记号来提示自己。

3、词语运用题答题技巧:(1)语素分析:分析出不同的语素进行组词再做区别。

(2)语境分析:在原句中划出关键词作为区别的参考。

(3)善用排除:将最容易辨析的词语先排除,逐渐减少选项,同时也要做好记号。

(4)语感判断:如果确实拿不准,就要凭语感去选择。

4、成语辨析题答题技巧:(1)根据成语意思判断(2)注意成语潜在的感情色彩(3)注意成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4)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最符合要求的(5)越是想要你字面理解的成语越要注意陷阱;特别陌生的成语往往是对的;另外要特别注意两用成语的意义和用法,如想入非非,灯红酒绿等。

5、病句辨析题病句类型:(1)结构型病句: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2)语意型病句: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做题思路通常是:检查主干是否缺成分推敲词语是否搭配推敲词语是否重复关联词语位置是否正确并列短语或句子语序是否合理个别短语是否有歧义句子是否符合逻辑。

特别注意以下几种情况:(1) 介词“关于”“对于”“对”等开头的句子,注意是否主语残缺。

(2) 有很长修饰语的句子,注意是否宾语残缺、语序不当或搭配不当等现象。

(3) 用“和”“或”以及顿号连接的并列成分,注意歧义及内在逻辑顺序是否失当以及意义的从属关系和前后动词与并列成分之间的各个词语搭配不当。

(4)前半句使用了“能否”“可否”等双面词语,注意后半句是否与前半句协调。

(5)否定词的句子或反问句及疑问句注意是否表意相反或与客观事实相违背。

(6)量短语前后的词语是否重复多余矛盾或与客观事实不符。

(7)有特殊词语的句子是否重复多余矛盾、成分残缺或句子杂糅。

(8)句子可能是成分残缺或多余。

(9) 有关联词语的句子看是否搭配不当、位置不当、关系不当或滥用关联词。

6、语言连贯题做题思路是:考查陈述对象是否一致话题是否一致前后句是否一致情景是否吻合音节是否和谐等。

(二)、说明文阅读(5—7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先通读全文,标好段落,初步掌握全文意思。

2、然后读三道选择题。

3、再读原文,读的时候要将选择题的选项内容在原文中划出来。

4、解题。

正常思路是:内容归位-----细节比对------判断是非。

解题时要将选择项与原文作比对进行判断。

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1)在题目中划出要求你回答的对象,(2)明确此类题目是在玩文字游戏,所以要特别注意以偏概全或以全概偏(故意夸大或缩小),以此代彼或以彼代此(混淆先后,张冠李戴,偷换概念,颠倒因果),以虚代实或以实代虚(强加因果,无中生有,胡乱划分)等情况。

总之,所有的判断都是必须来自原文,多用排除法(尤其是表述绝对的选项,牵涉时态的选项),同时可用问号或其他标记提醒自己。

(三)文言文阅读(8——9题,每小题3分共9分)1、先读最后一道题目,了解文章内容。

2、再读原文,凭感觉进行理解。

阅读过程中见到加点字时要到题目中进行理解。

3、解题。

题目设计一般有以下几种类型:(1)文言实词题-----代入法答题技巧:分析字形,辨明字义。

从文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

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

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

将给出的词义带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

从没有听说过的实词释义往往是对的,只是起干扰作用的。

(2)文言虚词题答题技巧:先翻译每组中高中学过的那个句子中虚词的意思,再将这个意思套到另外一句中来推断虚词用法是否相同。

(3)性格表现题答题技巧:先找不能表达题干中要求的人物性格的选项,用排除法选择。

特别注意张冠李戴这种错误。

(4)内容归纳题答题技巧: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

判断时要明确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是否颠倒、经历是否无中生有、事迹是否张冠李戴、时间是否准确等。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0分)(四)、文言翻译、诗词鉴赏、名句默写(共23分)11、文言翻译题(10分)答题技巧:一定要直译,,忠实原文,一般不意译,除非难于译出来。

(1)要结合译句重读上下文句子。

(2)先将句子中的每个字都落实为现代汉语的解释,此时要特别注意词类活用、倒装、通假、偏义复词等文言语法现象。

(3)圈出句子中关键字词,这些字词的解释是得分点。

(4)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等殊句式或固定句式,也是得分点。

(5)开始逐字对应翻译,做好换、留、删、补、调,组合成句子,前后通顺并能体现句式特点。

12、诗词鉴赏题(8分)(1)先读诗歌题目,圈出题眼,把握本诗重点。

(2)再读作者,回忆作者所处的朝代和作品风格。

(3)再读注解,寻找诗歌内容的线索。

(4)通读全诗。

通读时要特别注意每句至少圈出一两个词作为句眼。

要发挥想象,逐字解说诗句,理解诗的大意。

最后两句一般是运用议论、抒情,是诗的主旨和意境所在。

结合诗题、描述、议论、抒情推断这首诗写了什么内容。

(5)古诗词鉴赏表述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了(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语言特点:含蓄,幽默、风趣、直露、平实、典雅、粗俗、自然、清新、优美、质朴等修辞手法:比喻、比拟、夸张、对比、反复、叠词、用典、移情、通感、互文等表现手法:象征、衬托(正衬、反衬)、想象、联想、照应、借景抒情、寓情于景、触景生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动静结合、托物言志等意象:作品中具体的人、物、景等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诗歌鉴赏答题格式:1、诗歌形象(人象、物象):身份+性格三步:(1)是什么形象(2)形象的具体特征是什么(3)形象的意义是什么(作者的情感)。

2、诗歌意象(景象)含义:表层含义+深层含义(即解释诗句)3、体会意境:客观形象+主观感受+交融了什么意境三步:一是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二是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

三是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常见氛围: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格式:描写……的景,营造……的氛围,表达(抒发)……的感情4、所抒感情:通过什么内容+书法(寄寓、揭露)什么感情三点:一是塑造的形象。

二是作者的感情,三是作品的思想意义。

5、品味关键词句:含义+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情感)6、赏析修辞手法:揭示手法+分析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感情)7、赏析表达方式:怎么叙(描写)+叙(描写)什么+抒什么情8、赏析表现手法:手法+表达作用(句意+文意+主旨感情)答题步骤:(1)准备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9、概括评价诗歌内容:这是一首什么样的诗+诗歌各句分别写了什么+通过什么手法+抒发什么情感+评价(总分总形式)10、分析语言特色答题步骤:(1)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

(2)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

(3)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常见特色:清新淡雅、平淡自然、明快浅显、辞藻华丽、委婉含蓄、简洁洗练、沉郁顿挫、浑厚雄壮多用口语明白如话、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笔调婉约11、炼字型答题步骤:(1)解释该句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绘景象。

(3)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12、一词领全诗型答题步骤:(1)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2)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总之,换位与作者处于同一处境,紧抓诗歌最后两句,围绕人之常情来考虑之歌的感情,储备一些常用的诗词鉴赏的名词术语,敢于大胆使用。

13、名句名篇题(5分)答题技巧:(1)“一字不差”。

(2)字迹一定要工整清楚,严禁潦草,切勿卖弄书法。

(3)若是任选两题中的一题填空的话,一定写得对,就应衡量选择最能得分的那一题作答。

高考语文文言文翻译六招制胜易错题诊断文言翻译,高考试卷中要求直译,也就是字字落实。

所谓字字落实,主要是判断每一个虚词、实词的用法和意义,找出通假字、古今异义字、活用词等,并做准确解释,还要把握句式特点和句子的语气。

具体来说,应从“留”“换”“补”“删”“调”“贯”六个方面进行。

“留”,凡指朝代、年号、人名、地名、官职等专有名词,皆保留不动。

“换”,将单音词换成现代汉语双音词,将词类活用词换成活用后的词,将通假字换成本字……凡该换的,一律换之。

“补”,即补出古代简练说法省略或隐含的内容,特别是对省略句。

“删”,指删去那些无意义或没有必要译出的虚词。

“调”,指把文言句中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要求调整过来。

“贯”,指文言句中带修辞方法的说法,用典用事的地方,根据上下文灵活、贯通地译出。

可记住口诀:文言翻译重直译,把握大意斟词句。

人名地名不必译,古义现代词语替。

倒装成分位置移,被动省略译规律。

碰见虚词因句译,领会语气重流利。

1.(2007年湖北卷)把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二世祖讳伍,有善行,称善人公。

……好施予,岁时勤力活家,人产计口给食,余悉以贩乡里贫乏者。

门前植槐一株,枝叶扶疏,时作糜哺饿者于其下。

……高祖讳重光,字廷宣。

……丁巳,肃皇新三殿,求大木,取办贵竹。

公至,彝人争以所知异木走报公。

公深入其阻。

冲风瘴疠,勤事以死。

事闻,特加恩恤,赐祭葬。

壬戌秋,三殿告成,以公前绩诏赠太仆寺少卿。

公性孝友,为颖川公次子,方龀而母沈安人亡。

三事继母常、岳、卢,如所生。

两弟早夭,抚其遗孤,不殊己子。

居乡,恂恂退让,君子也。

遇事慷慨,不避艰险。

及卒,无一语及家事。

世庙谕祭文,有“忠勤报国”之褒,故称忠勤公焉。

【解析】(1)扶:古代的长度单位,四寸为扶。

“枝叶扶疏”是说枝叶相距很近,意译为“枝叶繁茂”。

“时作糜哺饿者于其下”既承前省主语(善人公),又是介宾短语(“于其下”)后置。

翻译时既要“补”——补出主语,又要“调”——把“于其下”放到谓语“作”前。

参考译文:家门前种有一棵槐树,枝叶繁茂,(善人公)时常在树下煮粥给饥民吃。

(2)所知异木:知道的奇异树木。

走:跑。

从文意通顺的角度应放到“争”的后面。

参考译文:忠勤公到后,彝人争着跑去把他们知道的奇异树木告诉他。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