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作文扩写训练学案学案博苑02-02 0959高中作文扩写训练学案学习目标1.对扩写这一写作手法有较全面的了解;2.掌握扩写的步骤与方法;3.能熟练运用扩写这种作文训练形式。
写作指津“扩”字有“扩大”、“扩充”、“扩展”的意思,顾名思义,扩写是一种扩充、拓展型的写作形式,即将短小的原作通过合理的想象加以扩展和生发,使内容更加丰富,景物更加鲜活,情节更加具体,人物更加丰满,继而形成较长的文章。
这好比几何图形中的“相似性”,缩写的“相似性”是由大缩小,扩写的“相似性”是由小扩展到大。
扩写的对象可以是一篇短文、一段话、一句话,也可以是一个提纲或一首诗等。
扩写时,很多同学都有“老虎吃天,无处下口”那种力不从心的感觉。
我认为,遵循以下四个步骤,按部就班地进行就可以写出比较成功的扩写文。
认真阅读原文,吃透原文扩写不是漫无边际地随意扩展,而是在不改变原文的题旨、思想内容、题材、体裁和结构顺序的前提下,对原作文字加以增广和扩充。
因此,认真阅读原文(包括注释)、读懂原文是扩写的前提。
动笔前先要弄清楚原文写的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发生了什么事;接着还要弄清楚几个人,什么人为主,什么人为辅;更要认真地探究因果,咀嚼词语意味,明白原的用心,领悟原在文中蕴含的精神。
吃透原文的情况下,再遵循主要人物不变,主要情节不变,主题不变的原则,展开“有轨道的想象”,这样我们才不会扩写得面目全非,荒腔走板。
2008年台湾高考有一道扩写题,要求对《史记·项羽本纪》里一段文字进行扩写。
扩写的原文如下: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
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
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项王曰:“诺。
”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在扩写时,许多学生更动了原材料,将原本“祝福健康长寿”的“寿”,解释为“作寿”、“过生日”,于是就把这场鸿门宴当作范增刻意安排的“寿宴”。
还有“为所虏”是“被沛公俘虏”的意思,有人却曲解为“掳走刘邦”;此外,还有一些学生写鸿门宴的政论,把记叙文变作议论文。
这都是没有吃透原文而匆忙行文的结果。
努力寻找扩写点,抓住扩写重点扩写不是处处增加文字,平均用力,而是要把彰显原作主旨的地方作为扩写重点。
一般而言,记叙文常有详述和略述的部分,扩写的空间,就在略述部分。
我们可以在人物和事件两个方面进行扩充,把原文中的一些概括性的语言变为描写性的语言,还可增加气氛的渲染和细节的描写;议论文可进一步阐发原文论点或补充论据;诗词可以以散文化的形式进行扩写,扩写时可着重于“还原情境”、“构设画境”、“表现意境”等方面。
如要扩写“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杜甫《客至》)。
我们就可以先还原情境:春天,浣花溪畔,主人迎候客人。
接着构设画境:诗句共有院外、院里两个画面,画面顺序为由外而内,表现主人迎候客人的期盼之情和行为顺序。
院外画面又分春水、群鸥两个小画面,院内画面则分花径、蓬门两个小画面。
再试图表现意境:写景中洋溢着诗人对客人来访的期盼和惊喜。
如能按照这些扩写点展开想象,就可以使此诗情境更具体、内容更丰富。
展开想象,大胆扩写想象是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对原文思维、情感与语言等方面的创新都离不开它。
大家在学完《回乡偶书》后,脑海里会浮现出一幅朦胧的画面,有人、有事、模模糊糊的,还会有景有情,但就是不具体。
我们就可以通过创造想象情境,利用艺术空间,大脑假设推新,想象出一个有声有色的故事,让朦胧的形象变成清晰的形象。
扩写时既要紧扣中心,符合人物性格,又要大胆发挥,合理想象。
一般来说,扩写的原材料往往只有一个简单的梗概和情节,那么扩写就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对原文中不明确、不具体的地方,多问几个“怎么样”,“是什么”,“为什么”,针对这些问题展开合理而又丰富的想象,想象出更细致的故事情节,想象出更生动的人物形象。
把原文没有写出来的东西补充完整,把原文没有突出的中心意思更好的表现出来,我们就能使原文更加充实、丰富。
深入思考,细化认识行文前要深入思考下列问题:自己寻找的那些扩写点怎么安排?如何安排详略?如何安排先后?深入思考后合理安排这些问题,扩写的文章才能言之有序、主次分明、详略得体。
具体行文时,要注意锤炼语言。
一般说来,议论文要严密概括,记叙文讲究具体生动,说明文注重准确简洁,应用文则崇尚平实得体。
扩写是很有效的作文训练方法之一,一篇文章的形成过程就可以看作是不断扩写的过程。
我们先由话题或标题拓展为一句中心思想,由中心思想再扩写为提纲,再由提纲扩写为每一段及整篇文章。
这样由点想到线,由线想到面,再由一个面想到另一个面,由此及彼,由浅到深,从内到外,全方位地进行巧妙构思谋篇的方法,值得大家重视。
如2007广东生高考优秀作文《爱的接力》,先把话题传递限定为爱心的传递,再确立中心为通过两次棉被的传递过程表达希望爱心代代相传,接力下去的愿望。
下面就是扩写这两次传递棉被的过程及自己的感受。
一篇佳作通过不断的扩写就完成了。
范文示例(一)《天净沙·秋思》扩写郑敏思(原曲〕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走累了,他坐在青石上,休息着。
一阵秋风吹过,几片黄叶落在他冰冷的掌心。
又是深秋,不知为什么,秋天带给他的总是无尽的凄凉。
抬头望望天空,他已经很少这样做了。
远远的,有一株老树苍凉地矗立在天边,夕阳的余晖惨淡地笼着它,勾勒出一则古老而悠远的神话。
老树寂寞地站在那里,什么都不拥有,只拥有那条枯藤和这迷离的神话。
他想读懂它。
忽然,一群乌鸦,披着晚霞与满身的疲惫,在黄昏中划过长空,飞向老树,飞向它们的旧巢。
他愣住了。
是的,他读不懂老树的神话,读懂它的,只有这群寒鸦……独自走了好远,他进了一个偏远的小镇。
这里的一切都那么小巧、精致,空气中总含着淡淡的湿气。
他喜欢这里。
在黄昏中,小镇更显得唯美与朦胧。
小桥、流水、人家都镀上一层柔柔的金色,人们那样地平和,划着船,静静地远去,直至消失,回到他们应回的地方。
那地方是富丽堂皇还是破旧不堪,似乎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一份平凡又含蓄的牵挂。
他坐在桥头,看着这一切,潜然泪下,尽管告诉自己是沙子的缘故。
他决定离开,这里不属于自己。
又踏上了征途,骑着这么多年惟一的伙伴—一匹瘦弱的老马,走在荒凉的古道上,走在这无际的荒原上。
一阵秋风迎面吹来,他闭上眼睛,仰起头,两行冰冷的泪水从眼角流出,他终于懂了,这么多年他一直在寻求着心中那个美好的神话,那一片壮丽的风景。
但是,现在它们都碎了,彻底碎了,连残骸都不存在。
那株老树,就是最美好的神话,那个小镇,就是最永恒的风景,这么多年,他一直遗失了它们。
想到这里,他策马狂奔,想在风中使这一切都逝去。
但是,老马长啸一声,停了下来,哀怨地看着他,是的,马老了,已经再也跑不动了。
他牵着老马,慢慢地走着,走进夕阳里,与它一起消失在天边。
【老师点评】这是一篇根据古代散曲扩写的散文。
文章以自己的理解阐释了这首名作的景、情、境,非常真切、具体地表现了天涯沦落人的孤寂愁苦之感。
人物内心刻画得比较生动,语言十分优美,是一篇较成功的扩写文。
范文示例(二)【作文题目】把下面的材料扩写成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有一只老虎,看见曾打败过自己的水牛被农人吆喝着耕地,便去问牛为什么怕农人,牛说因为人有“智慧”。
老虎向农人要求看看他们的“智慧”。
农人说把“智慧”忘在家里了,可以去拿,但要先把老虎捆起来,免得他走后老虎把牛吃掉。
老虎听从了。
农人回村叫来村民,把老虎装进铁笼,对老虎说,这就是“智慧”。
要求:(1)以记叙为主。
合理想像,适当充实情节。
注意运用外貌、语言、心理、环境和细节描写。
(2)以简短的议论结尾。
(3)题目自拟。
智慧的力量张春生这是水乡晚春的一天。
一只老虎刚刚饱餐了一只野羊,它心满意足地舔着嘴巴,悠然自得地到山下散步。
它信步来到水田边,低头瞧了瞧自己的倒影。
“多么雄伟健美啊!”老虎不禁赞叹一声,“瞧,额头上那威风凛凛的‘王’字!呣——再看看这锋利无比的牙齿,还有我油光闪亮的外衣。
我是当之无愧的山中之王。
天下英雄谁能敌?也只有牛哥能与我‘青梅煮酒论英雄’。
他不禁回忆起当初和水牛大战的情景。
怅恨了一阵子——它至今还为那次自己的失败耿耿于怀。
忽然,老虎听见一阵吆喝声由远及近,定睛一看,却见一位农人赶着一头牲畜在耕地。
再仔细端详:“啊?原来是牛哥!”老虎吃惊地张大了嘴巴。
只见水牛拉着沉重的犁,努力地耕着地,一派忍辱负重的样子。
老虎有些不敢相信,急忙擦擦眼睛——没错,是水牛!老虎不禁迷惑起来, 等水牛一走近,他就问道:“嘿!牛哥,多日不见,你怎么落到如此境地!想当初,连我也不是你的对手,如今怎么做了农人的奴仆?瞧兄弟我在山中称王,倒也自在,要不要我帮你收拾这个农人?”水牛苦笑一声答曰:“莫要造次!你我哪是这农人的对手?不是我软弱,实在是农人具有一件非常厉害的东西。
”“哦?是何宝物?”老虎睁圆了眼睛。
“智慧!”“智慧?此乃何物?我倒要领教。
”老虎仰天长啸,抖抖威风,不屑地瞥了农人一眼,傲慢地说道:“听说你有一件宝物叫‘智慧’,能否拿来让俺瞧瞧?”农人抱着双臂微微一笑:“可以!不过,我把它忘在家里了。
”“呣——”老虎摆出凶神恶煞的样子,“回家取来让俺见识一下!”农人想了想,狡黠地笑了笑:“好啊!不过我要先把你捆起来,你这么凶,免得把我的牛吃掉。
”老虎听见农人这么说,暗自得意,“败给水牛的事农人还不知道呢!要不,他怎肯回家给我拿宝物呢?等宝物一到手,我就是天下无敌的了!”想到这里,就装作宽宏大量的样子说:“好吧,你可要快点。
”农人用缰绳捆好老虎,就身走了。
不一会儿,只见农人领着一群村民,拿着木棒抬着铁笼跑来了,老虎惊恐起来,却动弹不得,眼睁睁地看着村民把自己装进铁笼里。
农人不慌不忙地走过来,带着胜利者的微笑,“你看,这就是智慧。
你虽然有强大的力量,但智慧是比力量更强大的精神力量。
”明代刘基说过:“力之用一,而智之用百。
”是的,智慧就是这样一种神奇的力量,凡事都要用智,它能使弱小者变得强大;只用蛮力,再强大也终会灭亡。
让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闪烁着智慧的火花吧!【老师点评】本篇扩写文章有如下几个突出优点:(1)严格遵循扩写要求。
扩写是在不改变原文题旨、思想内容、结构顺序的前提下,对原文的添枝加叶。
这篇扩写在主要人物,主要情节,主题等方面都与原文一致。
抓住了一些能体现主旨的情节和细节进行扩充,更加有力地突出了“智慧的力量”这个主题。
(2)严格按命题要求行文。
结尾引用刘基的话,呼应标题,简短有力。
(3)本文对人物的外貌、心理、语言等方面刻画的很细腻,特别是语言诙谐、幽默。
专题训练【作文题目】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王维寒山苍翠,秋水日潺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