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重庆轨道环线二期土建三标中隔墙施工技术方案编制:复核:批准: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重庆轨道交通环线二期土建三标项目经理部二〇一七年五月一日目录一、工程概况 (1)二、编制依据 (1)三、施工安排 (2)(一)组织机构 (2)(二)施工段划分及施工顺序 (3)(三)施工计划 (3)四、施工准备 (3)(一)技术准备 (3)(二)现场准备 (4)五、资源配置 (5)(一)明挖区间主体结构人员配置计划 (5)(二)明挖区间主体结构设备配置计划 (6)六、主要工程数量 (6)七、施工工艺及流程 (7)(一)施工工艺流程 (7)(二)施工方法 (7)1、测量放样 (7)2、中隔墙顶部角钢安装 (7)3、中隔墙底部植筋 (9)4、中隔墙钢筋加工及安装 (11)5、中隔墙混凝土浇筑 (12)八、质量保证措施 (13)(一)质量管理制度 (13)(二)质量保证措施 (14)九、安全保证措施 (19)(一)安全管理体系 (19)(二)安全保证措施 (20)1)模板台车的使用 (20)2)钢筋绑扎与砼浇筑施工 (21)3)供电与电气设备 (22)中隔墙施工技术方案1、工程概况四公里站~南湖站区间单洞双线起点里程为YDK36+067.098~YDK37+386.757,全长1319.659m,南湖站渡线区间YDK37+386.757~YDK37+456.137段长69.38m,设计隧道中间为400mm厚C40混凝土隔墙,隔墙顶部采用YG3型M24锚胀螺栓@400mm锚固△200*200*15mm角钢,中隔墙与仰拱钢筋连接采用植筋的方式,中隔墙采用移动式模板台车。
2、编制依据1、合同及施工组织设计;2、重庆轨道交通环线工程(二期)施工图设计第五篇区间第五册四公里站~南湖站区间第二分册区间暗挖隧道设计图(一);3、重庆轨道交通环线工程(二期)施工图设计第四篇车站第四册南湖站第二分册结构与防水第二部分车站主体结构;4、《建筑结构加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550-2010;5、《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CECS25-90;6、《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GJ145-2013;7、《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8、现行地铁施工规范、技术标准和相关验收规程。
3、施工安排(1)组织机构本标段成立了“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重庆轨道交通环线二期土建三标项目经理部”,设置项目经理、项目书记、项目总工、安全总监各1名,副经理1名,下设工程技术管理部、安质环保部、计划合同部、财务部、机运物资部和综合办公室,主要管理人员约40人。
详见《组织机构图》。
组织机构图中铁十一局集团有限公司重庆轨道环线二期土建三标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唐达昆项目书记:牛捷副经理:周勇项目总工:何开斌安全总监:李生华工程部:陈蔚计划部:干琪计划部:刘耀物资部:陈东山财务部:赵焕办公室:朱倩倩武1(2)施工段划分及施工顺序中隔墙分三段实施,四公里站~南湖站区间隧道中隔墙分两段施工,南湖站渡线区间隧道中隔墙单独作为一段,四公里站~南湖站区间隧道中隔墙隧道一队、隧道二队各施工659m,共投入3台中隔墙模板台车,其中隧道一队施工段落投入两台,隧道二队施工段落投入一台,隧道一队在四公里站~南湖站区间隧道施工通道YDK36+200处配置1台向南湖站方向施工,施工完成后再施工通道至单洞单线区间之间部分,在YDK36+726处配置1台向四公里站方向施工,隧道二队在四公里站~南湖站区间隧道终点处YDK37+386处配置1台向四公里站方向施工,四公里站~南湖站区间隧道中隔墙施工完成后再由隧道二队施工南湖站渡线区间隧道中隔墙。
(3)施工计划1、四公里站~南湖站区间隧道中隔墙计划于2017年5月10日开始施工至2017年6月30日结束;2、南湖站渡线区间中隔墙计划于2017年6月20日开始至2017年6月30日结束。
4、施工准备(一)技术准备1、在工程施工前对中隔墙中线进行控制测量,并及时组织有关人员熟悉设计图纸,了解设计意图及相关细节,明确质量要求,针2对图纸上存在问题和疑问、设计是否符合施工条件等进行图纸自审。
积极配合业主进行图纸会审工作,听取设计交底,尽可能将图纸上的问题解决在工程开工前。
3、组织学习国家现行的技术政策、技术标准、施工验收规范,工程质量评定标准,操作规程,有关建设工程法律和强制性推行的质量标准等文件,使工程开展过程中自始自终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
4、对设计采用的新技术、新结构、新材料、新工艺和新设备进行研讨,制定实施计划。
5、对施工重点、难点部位,进行QC专题攻关,制定切实可行的技术措施。
并组织编制详细的单位工程专业施工方案。
6、组织项目管理人员熟悉合同并进行履行纲要的详细交底,为保证各岗位管理人员全面履行合同打下基础。
(二)现场准备1、施工场地布置施工场地布置坚持以下三条原则:一不扰民,二不妨碍交通,三不破坏环境。
在满足施工需要的前提下,精心策划、严格控制施工占地,并尽量减少对现有交通和城市环境的影响。
临时施工场地采用南湖站现有施工场地,钢筋加工在南湖站钢筋加工棚内加工好后运至施工现场,场地内采用封闭式围挡,安排封闭式施工,场内地面全部用砼硬化,围墙、活动板房等严格按照业主要求要求进行施工,场内还设车辆冲洗槽、沉淀池等直设施。
32、测量放样工程施工前,根据业主提供的控制点以全站仪建立施工用主轴线控制网和建立局部的直角坐标系统,现场控制点选择在既通视又比较稳定牢固的地方,并在稳定的固定物等处作出明显标志,妥善保护,用混凝土设牢固标桩,为防止控制点破坏,又能有很好的通视条件,控制点上要设钢筋笼罩,并设明显的标识。
5、资源配置(一)明挖区间主体结构人员配置计划主要人员配置计划413杂工7(二)明挖区间主体结构设备配置计划主要设备配置计划6、主要工程数量6钢板150*10mm m26387、施工工艺及流程(1)施工工艺流程中线测量放样→拱顶钻孔→钢板安装→仰拱植筋→中隔墙钢筋绑扎(560mm高部分)→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506mm高部分)→中隔墙台车就位→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中隔墙顶部连接(2)施工方法中隔墙采用移动式模板台车进行浇筑,台车长12m,C40商品混凝土厚400mm,中隔墙底部采用植筋工艺与仰拱进行连接固定,中隔墙分两次浇筑,第一次浇筑高度与轨顶标高一致,仰拱上560mm,位置,第二次采用中隔墙台车一次成型,顶部采用两块15mm钢板对隔墙进行固定,中隔墙与拱顶预留10cm间隙。
1、测量放样采用TS402型全站仪将拱顶和仰拱面处中线进行放样,每隔5m标记放样点位,并根据测量放样点位用墨斗弹出整条隧道中心线。
2、中隔墙顶部角钢安装根据测量放样中线位置采用卷尺沿中线两侧分别量277mm,342mm标注锚栓孔位,纵向间距0.4m,采用φ30mm潜孔钻机钻孔,钻孔深度为170mm,钻孔间距0.4m,双排孔,孔间距665mm,采用YG3M24*230型膨胀螺栓,钢板采用200*200*15mm 角钢(非标准段采用钢板焊接),在角钢中间增加△150*150*10@500mm作为加劲肋,钻孔完成后用膨胀螺栓连接200*200*15mm角钢,锚栓应进行受拉性试验,每5000个作为一个批次,每批次抽查3根,膨胀螺栓施工完成后需根据规定对螺栓锚固情况进行拉拔试验,锚固频率为锚固总量的0.1%,且不少于5件,合格后方可进行膨胀螺栓施工。
中隔墙标准段施工大样图7中隔墙非标准段施工大样图3、中隔墙底部植筋1)放线定位:根据测量放样中线位置,现场采用卷尺分别标记出植筋点位,以便统一钻孔。
2)钻孔:根据《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JCJ145-2013规范要求,植筋深度为10d(d为钢筋植筋),钻孔直径为25mm,采用手持钻机进行钻孔,钻机钻头为φ25,钻孔植筋要求如下:植筋钻孔深度、垂直度和位置允许偏差3)清孔:植筋孔施工完成后,对孔内杂物和浮沉及时进行清理干净,并用清水润湿孔洞,植筋前除去孔洞中明水,但应保证孔壁的湿润。
最后检查孔深、孔径,合格后用将孔口临时封闭,以防其它杂质进入孔内。
4)钢筋处理:钢筋锚固长度范围的污染物应清除干净,直到露出钢筋新面,处理完后按照不同直径、长度,统一堆放。
5)灌注植筋胶泥:根据规范要求采用A类植筋胶(改性环氧树脂类或改性乙烯基脂类),需进行试验后确定植筋胶泥的配合比确定,用PVC塑料管或9孔眼内;注入的量为当钢筋插入时有少量溢胶为宜。
使用前应查看植筋剂的生产日期、合格证等相关质量证明材料,不得使用“三无”产品和过期产品,以保证拉结筋植筋的质量。
6)插入钢筋:灌注好植筋胶泥后,随即将准备好的钢筋Φ20钢筋(钢筋长度不小于60cm)慢慢旋转插进注完胶泥的孔内,插到满足钢筋的锚固长度为止,立即将钢筋上下提动旋转数下,排出气泡,保证孔内植筋胶饱满,同时将溢出的胶泥将孔口部位封堵饱满。
7)调整:将拉结钢筋插入后如需调整钢筋角度,应在短时内调整好,调整时不允许将钢筋向外拉。
8)养护:钢筋插入孔内常温下24小时以内不得扰动,否则将影响拉结钢筋的锚固强度。
9)拉拔检测:中隔墙钢筋植完养护结束后,应进行现场随机拉拔检测,拉拔测试结果要求钢筋抗拉负荷大于该钢筋设计拉拔强度且钢筋无松动、无滑移等可见变形现象。
依据JG145-2004《混凝土结构后锚固技术规程》附录C第2.3条“现场破坏性检验宜选择锚固区以外的同条件位置,应取每一检验批植筋总数的1%,且不少于3件进行检验”。
4、中隔墙钢筋加工及安装钢筋按要求在洞外统一加工,运输到现场,在台车上人工安装绑扎,竖向Φ20受力筋与仰拱植筋钢筋进行焊接,再绑扎横向Φ20钢筋,竖向受力钢筋Φ20@200,横向钢筋Φ16@200,最后安装φ10@300*300拉筋。
钢筋安设完成后,按中线标高进行尺寸检查,合格后挂设5cm厚砂浆垫块,以确保砼灌筑后钢筋保护层厚度。
钢筋绑扎时,严禁损伤防水板,钢筋焊接时,用防火板对防水板进行遮拦,以防烧伤防水板。
台车就位前按照用仪器测放的隧道中线及标高对已安扎好的钢筋再次进行结构尺寸检查,看钢筋位置是否正确,保护层能否满足要求,主筋内外面是否已安设混凝土保护层浆垫块,只有符合要求后才能进行台车就位。
5、中隔墙混凝土浇筑中隔墙采用C40商品混凝土,罐车运输,泵送混凝土施工,插入式振捣器振捣。
中隔墙采用泵送混凝土施工,12m一个循环,中隔墙分两次成型,第一次采用定型钢模板浇筑高度为560mm,第二次采用中隔墙衬砌台车浇筑,施工缝是中墙受力的薄弱面,每次均必须凿毛处理,预埋的连接钢筋应严格按要求施作。
浇注前对模板台车、钢筋和预埋件进行检查,并将模板内的杂物、积水和钢筋上的污垢清理干净;模板的缝隙填塞严密,内面涂刷脱模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