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课信息与信息的数字化表示
学科:信息技术年级:七年级
内容选自:
《新纲要云南省实验教材-信息技术-七年级第9册第二版》第一单元第1课信息与信息的数字化
教材的分析:
1、信息是什么;
2、信息的基本特征;
3、信息的数字化。
学情分析:
据了解我们的乡镇小学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学校基本没有开始信息技术课程,导致学生的基础很差。
有些家里有电脑的学生基本了解计算机的简单操作,极大部分学生比较陌生,所有学生学习中知识概念较弱。
因此在教学设计时,可以完成分组的课程设计;利用身边的实例让学生理解概念,老师在课堂上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难度的调节。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够回忆身边有哪些信息,认识到信息在计算机中是以数字的方式存在;
2.能够清楚常见的文字编码,如ASCII码和GB2312等,说出是二进制的组成,使用计算机进行不
同进制数之间的转换;
3.能够利用word中的符号工具查找字符对应的ASCII码十进制值。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跟着老师列举身边的事物,理解信息的意义;
2.通过老师屏幕广播演示计算器、Word等工具的操作,让学生体验信息数字化过程,初步了解数
制及数制转换等知识;
3.通过图片的数字化探索,让学生更加深入的了解信息的数字化方式。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1.体会信息的重要性,能理解信息对于生活的重要性。
体会“数字化”的含义,进一步深入了解计算机工作方式,感受计算机技术给人类认识世界带来的深刻变化——即“数字化”方式
教学重点:信息在计算机内以数字的方式进行存储和处理
教学难点:
1.进制是什么和进制转化;
2.熟悉计算器和Word工具的运用,
3.查看字符编码;
4.理解数字化的过程和方式;
教学用具:计算机网络教室、教师提供的PPT和电子素材、Word、计算器、PS等软件工具
教学过程:
一、我们身边不出不在的信息
1、人类要在世界上生存与发展需要获取三大要素:物质、能量、信息
2、结合生活举实例说明信息的主要特征
(1)、载体依附性、信息常见的表现形式:
文字、声音、图像、视频、动画……
(2)、共享性
这是信息独有的特性,也是区别于物质的一个重要特征。
(3)、价值性
信息只有被利用才有价值,同一个信息,不同的使用者由于其自身素质、修养、能力以及所处的环境不同,会得到不同的使用效果。
(4)、时效性
部分信息是有时间限制的,同一个信息,在一定时间范围内有效,超过此时间范围,则信息就失去其价值
(5)、真伪性
信息是有真有假的,当前我们是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从网络、电话、电视中可以得到大量的信息,而其中有些信息是虚假的,我们只有提高自身的信息理解能力,才能够分辨出这些信息的真假,去伪存真,让信息真正为我所用。
二、引入信息的数字化
1、二进制与数字化
我们经常听说数字电影、数字电视、数字化校园、数据化管理,这里的数字化到底是什么?
那是因为计算机只能处理数字数据,这种数字数据由0和1组成的,叫做二进制数。
所以要让电脑处理信息那就得转化成这种二进制的数据,这个过程称为信息的数字化。
我们生活中采用的是十进制的数,由0-9十个数组成,运算规则是逢十进一,在二进制中运算规则是逢二进一。
利用计算器实现数据进制转换:计算器—查看—程序员
以上处理的是数字,字母又怎么转换成二进制数呢?
2、字符编码
利用word—符号工具,具体的步骤是:打开word软件—插入—符号—其他符号——首先把窗口
下面来自后的下拉框,打开选择ASCII(十进制),找到对应的字母(区分大小写)并选中,在下方的字符代码框里显示的数字就是该字母对应的字符编码。
计算机处理和存储的图片、音频、视频文件的信息,也都是采用二进制编码的。
3、知识迁移——图片信息的数字化
用PS工具打开一副图片,把图片放大,让学生看到方块的像素点。
用吸管工具选择一个色块在颜色面板上可以观察出颜色是由很多数字构成的。
三、小结
我们身边充满了信息,它无处不在,我们只有利用好它才能更好的学习和生活,而计算机中是使用二进制来数字化一切信息的,身边的信息都会以数字的形式保存在计算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