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甲亢(4.15)

甲亢(4.15)

移。 禁忌:孕妇,哺乳期。 注意:检查前病人应禁食含碘食物药物1~2月。
辅助检查
5.甲状腺刺激性抗体(TSAb)测定:
甲亢病人血清中TSAb阳性率可达 80~95%,不但有早期诊断意义,对判断 病情是否复发也有价值,是治疗停药的重要 指标。
辅助检查
6.基础代谢率(BMR)测定:
基础代谢率(BMR)=脉率+脉压-111 正常值:-10%~+15% 轻型: +16%~+30% 中型: +31%~+60% 重型:≥ 61%
放射性131I治疗
并发症 ①甲状腺功能减退,早期由于腺体破坏,后期
由于自身免疫反应所致; ②放射性甲状腺炎,见于治疗后7-10天, ③个别可诱发危象; ④可能导致突眼恶化。
维持期:MTU或PTU50-100mg/d,维持1.5—2 年。疗程中除非有较严重的反应,一般不宜中断,并 定期随访疗效。
甲亢的药物治疗
不良反应
粒细胞减少最常见。 药疹,剥脱性皮炎、肝损害、急性关节痛等。
放射性131I治疗
机制:131I释放β射线,破坏甲状腺组织细胞。 适应证 ①中度甲亢、年龄在25岁以上者; ②对抗甲状腺药有过敏等反应而不能继续使用,长期
3. PTU在外周组织抑制5‘ 脱碘酶而阻抑T4转 变成T3。
甲亢的药物治疗
剂量与疗程
长期治疗,分初始期、减量期及维持期,按病情 轻重决定剂量。
初治期:MTU或PTU300-450mg/d,至症状缓解 或血TH恢复正常可减量。
减量期:约2-4周减量1次,MTU或PTU每次减50100mg,直至症状完全消失,体征明显好转再减至 最小维持量。
临床表现 —— 甲状腺毒症
(三)心血管系统:
❖ 症状:心悸、气短、胸闷、严重者甲亢性心脏病。 ❖ 体征: 心动过速 :常为窦速,90~120次/分,休息和睡眠时仍、
快,为本病的特征之一。 心音、杂音:心尖部S1增强、SM Ⅰ—Ⅱ级,偶可闻及舒
张期杂音。 心律失常:以心房颤动最为常见,其次为房性早搏。 心脏肥大、扩大 ,可发生心衰。 血压变化 脉压增大,可有周围血管征。
无力。 骨质疏松:骨骼脱钙,血钙正常、尿钙排出增多。 Graves 肢端病:指端增粗,杵状指,甲床分离。
临床表现 —— 甲状腺毒症
(六)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系统
女性:月经减少、闭经、不孕。 男性:阳萎、乳房发育、生殖能力下降
临床表现 —— 甲状腺毒症
(七)造血系统:
白细胞减少,淋巴细胞比例增加。 血小板寿命缩短,可伴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轻度贫血。
第七章 内分泌代谢疾病病人的护理 第三节 甲亢
指标简写:
TH:甲状腺素(T4)绝大部分T3是在外周通过脱碘酶的作用,由T4转化为而来。 TSH:促甲状腺激素 TRAb:TSH受体抗体 TSAb:甲状腺刺激性抗体 TRH: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T3:三碘甲状原氨酸 T4:四碘甲状原氨酸 FT4/FT3:血清游离甲状腺素/游离三碘甲状原氨酸 TT4/TT3:血清总甲状腺素/总三碘甲状原氨酸 ATD:抗甲状腺药物
2.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治疗 三种: 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基础治疗 放射性碘治疗 手术治疗
甲亢的药物治疗
适应症 1. 病情轻-中度,甲状腺肿大轻-中度; 2. 年龄在20岁以下,孕妇、年迈体弱或合并严重
心、肝、肾等病不宜手术者; 3. 术前准备; 4. 甲状腺次全切除后复发而不宜用131I治疗者; 5.作为放射131I治疗前后的辅助治疗。
TT4、TT3:血液中与TBG结合的甲状腺素,TBG影 响因素:妊娠、雌激素、病毒性肝炎;雄激素,低蛋 白血症↓。TT4是判断甲状腺功能最基本的筛选指标, TT3是早期诊断的敏感指标,对T3型意义更大,治疗 中作为疗效观察、停药后复发的敏感指标。
辅助检查
2.TSH 测定 反应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功能,是反应甲状 腺功能最灵敏的指标,甲亢时TSH受抑制↓,常测 不出。
甲亢的药物治疗
抗甲亢药分两类 1. 硫脲类:
甲基硫氧嘧啶 (MTU) 丙基硫氧嘧啶 (PTU) 2. 咪唑类: 甲巯咪唑 (MMI 赛治、他巴唑) 卡比马唑 (CMZ 甲亢平)
甲亢的药物治疗
药物机理
1. 抑制甲状腺过氧化酶活性,抑制碘化物形成 活性碘,抑制甲状腺素的合成。
2. 轻度抑制免疫球蛋白生成,使甲状腺中淋巴 细胞减少,血循环中的TSAb下降。
临床表现 —— 甲状腺毒症
(四)消化系统
食欲亢进、多食消瘦 —— 特征表现之一 甲状腺激素→促使肠蠕动加快→消化、吸收不良 →大便频数、腹泻。
营养失调+T3、T4升高→肝肿大、ALT升高、黄 疸。
临床表现 —— 甲状腺毒症
(五)肌肉与骨骼系统
T3、T4升高→氮负平衡→骨胳肌、心肌、眼肌萎缩 →周期性瘫痪、甲亢性肌病。运动系统的异常有: 周期性瘫痪:青年男性多见,发作时血钾降低、尿钾正常。 甲亢性肌病:肌无力、肌萎缩,误咽、呛咳,少数重症肌
MÖebius征 (眼球向内侧聚合欠佳)
临床表现——眼征
浸润性突眼:(Gravas眼病)
除眼征外,眼球突出超过20mm,突眼程 度与甲亢不平行。
表现:结膜充血水肿,眼部不适:怕光、复 视、视力下降、异物感、胀疼、刺疼、流泪→ 眼球固定、不能闭合→睡不瞑目→感染、溃疡、 失明。
甲亢性心脏病
⒈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突眼性甲状腺肿, Gravas病),为甲亢中最常见的一种。 (80%以上)
⒉自主性高功能性甲状腺瘤:(毒性结节性 甲状腺肿等),此种结节不受TSH调节, 以T3型甲亢较多。
⒊多结节性甲状腺肿伴甲亢(毒性多结节性 甲状腺肿),常见于先患甲状腺多结节,多 年后发生甲亢,多见于中老年。


娠 期
特殊类型甲亢
漠 型




甲亢危象
甲状腺危象(甲亢危象)
发生率:1%~2% 诱因:感染、各种应激、术前准备不充分、服用过量TH抑
制剂,I131治疗早期、术中过度挤压甲状腺。 机理:可能与交感神经兴奋、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应激反应
减弱,短时间内血液中T3、T4水平迅速增加有关。
甲状腺危象
临床表现:
注意:
应在禁食12小时、睡眠8小时、清晨空腹静息时测血 压、脉搏。
妊娠、发热、心肺功能不全、白血病、恶性肿瘤时 BMR↑。
辅助检查
影像学检查:CT、B超、MRI等。 T3抑制试验:鉴别单纯甲状腺肿和甲亢。
(五)治疗原则及主要措施
1.一般治疗
注意休息 低碘饮食 (禁食海鲜) 补充足够糖、蛋白质、B族维生素 失眠:安定 心悸:β受体阻滞剂:心得安、倍他乐克、康可
2.脂肪代谢:促进脂肪合成、分解、氧化,加速胆固醇合成、 转化、排泄 总胆固醇降低
3.蛋白代谢:促进蛋白质分解 负氮平衡
临床表现 —— 甲状腺毒症
(二)精神神经系统:
T3、T4升高→神经系统兴奋性升高 症状:神经过敏烦躁易怒、注意力不集中、 失
眠;少数病人淡漠。 体征:眼睑、舌、手细颤,膝腱反射亢进。
球蛋白(IgG)。 2. 细胞免疫
GD患者外周血及甲状腺内T淋巴细胞数量及功 能的变化,淋巴细胞绝对值和百分比增高,伴淋巴 结和脾脏淋巴组织增生。
病因
三、环境因素:
创伤、精神刺激、细菌感染、急性应激 等诱因,破坏机体免疫功能,导致疾病发生 和病情恶化。
病因及发病机制
TS免疫监视和调节功能有遗传性缺陷
甲亢发病率
我国总发病率为3%。 女性 4.1%,男性 1.6%,男:女=1:4˜6 20~50岁为多见,以青年及中年女性多见。
病因
一.遗传:
家族性GD,同卵双生患病共显率30--60%、 异卵3--9%。与HLA(人类白细胞抗原)遗传易感 性有关。T细胞受体基因影响GD易感性。
病因
二.免疫:
1.体液免疫:TSH受体抗体——TRAb 由甲状腺内B淋巴细胞产生的一种特异性免疫
甲亢症状加重; 高热T>39°C,大汗淋漓; HR>140~240次/分,早搏、室上速、
房颤、AVB、心衰。
恶心、呕吐、腹泻、脱水、休克。 神志改变:烦躁不安、谵妄、昏迷。
甲亢性心脏病
发病率 10~22%,多见于老年患者 1.确诊为甲亢性心脏病 ,具备下列至少一项: (1)心律失常:心房纤颤 (2)心脏扩大 (3)心力衰竭 (4)心绞痛或心肌梗塞 (5)二尖瓣脱垂 2.排除其它原因的心脏病。 3.甲亢治愈或控制后,心脏病变消失或未见消失但长期 随访未发现其它心脏病。
淡漠型甲亢
特点:老年人多见,症状不典型,眼征、甲 状腺肿、高代谢均不明显,
主要表现:起病隐袭、神志淡漠、厌食、腹 泻、消瘦、房颤多见,易发生甲亢危象。
妊娠期甲亢
妊娠合并甲亢 :高代谢症状较一般孕妇明显。甲 状腺肿大,常伴有震颤和血管杂音。
HCG相关性甲亢:大量HCG刺激促甲状腺激素 受体而出现甲亢,妊娠终止或分娩后消失。
感染
精神刺激 应激
创伤
B淋巴细胞增生
产生TSH受体抗体
甲状腺激素合成、分泌增多
护理评估
(一)健康史评估 1.询问起病时间 2.询问主要症状及其特点 3.了解有无家族史 4.了解有无疲乏、怕热、多汗、低热、多
食、消瘦等 5.目前治疗和用药情况 6.女性病人的月经、生育史。
(二)临床表现
甲亢
甲状腺毒症 甲状腺肿 眼征 特殊类型
⒋新生儿甲亢:①母亲患甲亢生下新生儿就 有甲亢,2~3个月后消失。
⒌碘源性甲亢:地方性,胺碘酮。 ⒍滤泡性甲状腺癌。
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Gravas病)
弥漫性毒性甲状腺肿是一种伴TH分 泌过多导致代谢率增高的一种自身免疫性 疾病,临床表现弥漫性甲状腺肿大,高代 谢综合征和突眼,粘液性水肿、指端粗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