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神经体液免疫调节

神经体液调节加强练习1、下面是与促胰液素发现过程有关的四个实验,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 ①稀盐酸―→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②稀盐酸―→静脉血液―→胰液不分泌③稀盐酸―→小肠肠腔(去除神经)―→胰腺分泌胰液④小肠黏膜+稀盐酸+沙子――→研磨 制成提取液――→注入 静脉血液―→胰腺分泌胰液 A .①与②、②与④对比说明胰液分泌不是稀盐酸直接作用的结果B .①与③对比说明胰液分泌不受神经的调节C .①②③④对比说明胰液分泌受小肠黏膜产生的物质(由血液运输)调节D .要证明胰液分泌受不受神经的调节应该再设计实验继续探究2、如果某激素主要作用于机体内某器官的细胞,而对机体内其他器官的细胞影响不大,则该激素的特异性强。

下列哪一组激素与靶细胞受体的特异性最弱 ( )A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胰岛素B .促性腺激素和催乳激素C .甲状腺激素和胰岛素D .甲状腺激素和孕激素3、下列生理活动与相关激素之间的关系不相符合的是 ( )A .摄入食物过咸,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量增加B .人体内的激素与靶细胞能相互结合的原因是靶细胞膜上有受体蛋白C .在人体生长发育过程中,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为协同作用,共同促进生长发育D .在寒冷条件下,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肾上腺素分泌量减少4、下列关于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当人失水过多后,会在大脑皮层中的相关区域产生渴觉B .当给一内环境渗透压正常的人静脉注射抗利尿激素后,尿液明显减少C .渗透压感受器和水盐平衡调节中枢都在下丘脑中D .水盐平衡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共同作用的结果5、(2012·东城区模拟)现有一种含催产素的新药,它能使人们对陌生人产生信赖感。

这一新药可能有助于治疗孤独症等疾病。

催产素是由下丘脑合成、垂体后叶释放的一种九肽荷尔蒙。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催产素一定含有C 、H 、O 、N 四种元素,含有9个肽键B .孤独症患者直接口服适量催产素可以有效地缓解症状C .下丘脑中有些细胞不仅能分泌激素,而且能传导兴奋D .催产素参与的调节过程具有作用范围比较局限、作用时间比较长等特点6、(2012·杭州模拟)右图是血糖调节的部分过程图解。

甲、乙表示器官,a 、b 表示相应激素。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器官甲、乙的名称分别是胰岛、肾上腺B .激素a 能够促进过程①,抑制过程②C .激素b 是唯一能够升高血糖的激素D .激素b 的作用结果反过来会影响激素b 的分泌7、(2012·临沂一模)“环境激素”是指在人类生产和生活过程中产生的释放到环境中并持久存在的天然植物激素和人工合成的化学污染物,被称为21世纪的公害。

如杀虫剂、塑料增塑剂、除草剂、洗涤剂等。

在动物体内富集引起神经系统失调、内分泌紊乱等症状。

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环境激素”可能通过破坏激素的生成和降解导致激素分泌过多B.“环境激素”可能通过干扰调控类固醇代谢的激素调节导致激素分泌不足C.“环境激素”只能通过干扰动物体内的激素调节机制影响健康D.受污染的河流中出现雄性化的雌鱼,表明环境中存在类雄性激素“环境激素”8、为研究不同温度条件对皮肤及口腔温度的影响,某人在能迅速改变温度的房间内做了相关的实验,测量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从图中可以看出,口腔温度基本不变,能保证酶催化所需的适宜温度B.在50~100分钟,体内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C.第100分钟时,为了减少热量散失,所以皮肤不再散热D.整个体温调节过程属于神经—体液调节9、下图表示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关系的部分示意图。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下丘脑通过垂体促进性腺的生长发育B.当细胞外液渗透压过高时,上图中激素X的含量增加C.图中表明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中存在反馈调节机制D.促甲状腺激素与甲状腺激素有拮抗作用免疫调节加强练习1.免疫是机体的一种重要的保护性功能,下列不属于免疫过程的是 ( ) A.注射“流感”疫苗预防感冒 B.吞噬细胞吞噬抗原与抗体复合物C.注射青霉素消灭肺炎双球菌 D.皮肤接触花粉出现红斑和瘙痒感2.(2010·江苏)无胸腺裸鼠是一种无毛变异小鼠,先天性无胸腺,常作为医学生物学研究中的实验动物。

下列表述中错误的是 ( )A.无胸腺裸鼠具有正常的体液免疫功能 B.无胸腺裸鼠应饲养在无菌环境中C.无胸腺裸鼠对异体组织无排斥反应 D.人类癌细胞可在无胸腺裸鼠体内增殖3.下列有关免疫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的细胞只有T细胞、B细胞、效应T细胞三种B.吞噬细胞仅在特异性免疫的抗原摄取、处理和呈递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C.有过敏反应的人在初次接触过敏原时不会发生免疫反应D.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可有吞噬细胞和T 细胞的参与4.(2012·威海一模)T细胞具有短期保护(效应T细胞)和长期保护(记忆T细胞)的分工:短期保护的T细胞带有“战士”的蛋白分子标记;长期保护的T细胞则有“记忆细胞”的蛋白分子标记。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T细胞在胸腺中成熟,受抗原刺激后可以产生效应T细胞B.T细胞分化产生的效应T细胞能与侵入细胞内的抗原结合,将其杀死C.记忆T细胞再次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能够迅速产生大量的抗体D.记忆T细胞能够呈递抗原并激活靶细胞内的溶酶体酶5.下图为人体体液免疫的部分过程,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A.M细胞被同种抗原再次刺激时能分化形成E细胞B.图中“某物质”最可能是淋巴因子C.人乳头瘤病毒侵入人体后,也需要体液免疫对其发挥作用D.E细胞接触被抗原入侵的靶细胞,导致靶细胞裂解6.(2011·上海高考改编)下图表示内环境稳态的部分调节机制。

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若①表示免疫活性物质,则①包括抗体、淋巴因子等B.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有神经和体液调节等C.寒冷时,控制骨骼肌不自主战栗的神经中枢在大脑皮层D.若②表示促甲状腺激素,则②的分泌量不仅仅受甲状腺激素的调节7.(2012·青岛模拟)免疫性不孕(存在抗精子抗体、抗子宫内膜抗体等)是临床上常见的不孕类型。

医学研究表明,人的角膜、大脑、软骨、妊娠的子宫等都能容忍外来的抗原蛋白而不产生排斥反应,这种现象在医学上称为“免疫赦免”,这些部位称为“免疫赦免区”。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移植的心脏对于受者来说相当于抗原B.“免疫赦免”现象说明人体的免疫系统存在一定的缺陷C.妊娠子宫的这种“免疫赦免”特性不利于胚胎的正常发育D.可以使用药物提高人体免疫系统的敏感性而获得“免疫赦免”8.免疫工作者在对甲、乙两组小鼠分别破坏骨髓和胸腺进行免疫研究后,分别向其体内注入足量的造血干细胞,小鼠出现的变化是 ( )A.甲组小鼠仅恢复细胞免疫能力,乙组小鼠免疫能力无变化B.甲组小鼠恢复特异性免疫,乙组小鼠仅恢复体液免疫C.甲组小鼠免疫能力无变化,乙组小鼠仅恢复细胞免疫能力D.甲组小鼠仅恢复体液免疫能力,乙组小鼠恢复特异性免疫9.(2012·杭州质检)下图中的曲线显示了两种使人体获得免疫力的方法。

据此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当一个人被疯狗咬伤时,可能会感染狂犬病病毒,此时采用方法②进行免疫比较好B.采用方法①可以使人获得比方法②更持久的免疫力C.医学上一般采用方法②进行免疫预防D.采用方法②使人体获得抗体的过程叫细胞免疫10.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健康积极向上的心态、轻松愉快的心情会使T细胞提高对病毒、肿瘤的监控,间接引起抗体生成能力的升高,使人的免疫力增强,这表明不健康的心态会导致 ( ) A.细胞免疫提高,体液免疫降低 B.细胞免疫降低,体液免疫提高C.细胞免疫提高,体液免疫提高 D.细胞免疫降低,体液免疫降低二、非选择题(共50分)15.(18分)(2012·广州一模)热休克蛋白(HSP)是细胞和机体受到高温侵袭或生存威胁时,合成量迅速增加的一类蛋白质(如HSP60、HSP90等),它们具有多种功能。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当细胞受高温刺激时,HSP迅速地被诱导出来,以避免细胞结构被破坏,这表明生物的性状是________ ______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

(2)下图表示HSP60发挥作用的示意图,据图推测HSP60所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癌细胞能在体内“恶劣环境”下存活的关键是其HSP90 比正常细胞的含量________,这提示我们在开发增强化疗和放疗效果的药物时应考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当细胞癌变时,会产生正常细胞原本不具有的蛋白质,它可引发免疫反应,在此过程中,热休克蛋白参与了识别作用(见下图)。

①图中甲细胞的名称是_____ ___,a表示T细胞的______ __过程,清除癌细胞的免疫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研制抗癌疫苗时最好提取纯化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16分)人体在特殊情况下,会产生针对自身细胞表面某些受体的抗体。

如重症肌无力是由于机体产生能与乙酰胆碱受体特异性结合的抗体,但该抗体不能发挥乙酰胆碱的作用(如甲图所示)。

“Graves氏病”是由于机体产生针对促甲状腺激素受体的抗体,而该种抗体能发挥与促甲状腺激素相同的生理作用,但甲状腺激素不会影响该抗体的分泌(如乙图所示)。

请分析回答:(1)在正常人体内,兴奋到达神经—肌肉突触时,储存在___ _____中的乙酰胆碱就被释放到突触间隙中,与受体结合后使突触后膜兴奋,肌肉收缩。

重症肌无力患者的乙酰胆碱受体与抗体结合后,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乙酰胆碱受体数量____ ____和功能部分丧失,表现为重症肌无力。

(2)根据乙图分析:与正常人相比,Graves氏病患者Y激素的分泌量________,X激素的分泌量________。

由此判断,Graves氏病患者的体温往往比正常人________,但该病患自身的产热量____ ____散热量。

(3)在“重症肌无力”与“Graves氏病”患者体内,促甲状腺激素受体和乙酰胆碱受体都是__ ______,从而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