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技术作业答案1-4
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分层的方法有以下好处:简化了网络的设计与实现。具有层
间无关性,系统易于更新。
3、什么是数据的封装与解封? 每层实体为传输数据附加协议控制信息,称为封装。如
物理层封装后为比特流;数据链路层封装后为数据帧;网 络层封装后为报文分组;传输层封装后为报文(段);接 收方根据协议,对每层剥离最外面的协议控制信息的过程 称为解封。
网络层:负责计算机间的通信,在分组交换网络上传送称为 分组或包的PDU,从源结点通过中间转发结点逐跳地将分 组传送到目的结点,实现网络互连,路由优化。
传输层:负责应用进程间的通信,为两个应用进程之间提供 端到端的数据传输服务。为应用进程提供一条端到端的逻 辑信道, 在源结点和目的结点的两个传输层实体之间,不 涉及线路中间的路由器等中间系统。通信连接,流量控制、 拥塞控制和差错控制。
第பைடு நூலகம்章 概述
3、什么是互联网?什么是因特网? 互联网:若干个网络由路由器连接在一起,是网络的集 合。因特网:是使用TCP/IP协议族的、覆盖全球范围 的、开放的互联网。
8、什么是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两个最著名的计算机网 络体系结构是什么?它们发展的结果如何? 计算机网络的层次结构及各层协议的集合统称计算机网 络的体系结构。
C=200M*log2(1+100)=200M×log2(101) ≈1332(Mb/s)
第三章 数据通信技术
17、P53 说明:差分曼彻斯特要假定初始电压。
19、P53 为了更有效地利用通信线路,可以在一个信道上同时传输多
路信号,采用信道复用技术大大节约了电缆的安装和维护 费用。 常用的信道复用技术有:频分复用FDM、时分复用TDM、波分 复用WDM、码分复用CDM等。
应用层:对应OSI的高三层,对应TCP/IP的应用层,提供面 向用户的网络服务。
第三章 数据通信技术
1、什么是传输信号?它有哪两类?什么是信道?它有哪两 类
传输信号是数据传输的载体,用它的特征参数表示所传输的 数据。有数字信号和模拟信号二种。信道是信号传输的通 道,有数字信道和模拟信道。
3、P53 数据传输速率C和码元传输速率B: C = Blog2M
WT WR 2n / 2 最大序号1 / 2
第四章 数据链路控制
13、P69 因为生成多项式是5位,所以冗余码应为4位:
1) 发送数据10110010,对应的 f(x)= 1X7+0X6+1X5+1X4+0X3+0X2+1X1+0X0 = X7+X5+X4+X1
2) 采用的生成多项式G(X)= X4+X3+X2+1=11101 (K=4) 3) 将发送数据乘以24,那么产生的乘积f(x)24=1011001010000=
第一章 概述
2、按覆盖地域划分,计算机网络分为哪几类?它们各自的 特点是什么? 根据网络覆盖的地域范围:LAN,MAN,WAN 局域网(LAN):一般地理范围在10km以内。具有数据传 输速率高,数据传输可靠,误码率低,一般采用总线、环 形及星形网,结构简单,一般为广播网络,通常是由单一 组织所拥有和使用。 城域网(MAN):一般在10~100km的区域。IEEE 802.6分布 式队列双总。LAN和WAN都广泛应用到MAN领域中,弹性分 组环。 广域网(WAN):覆盖地域可达100km以上。一般由主机和 通信子网组成,拓朴结构多为网形、树形或它们的混合, 大多是交换式网络,常常采用信道复用技术。
20、P53 脉冲代码调制(PCM)的目的是将模拟数据数字化。处理过程
有三个阶段:采样、量化和编码。
第四章 数据链路控制
5、P68 主要一改个进AC是K之:前回不退必-N等A待RQ,的可发以送连窗续口地WT发>1送,窗发口送内方的在多每个收帧到,
提高了传输的吞吐量和传输效率。 当某帧出错时,回退-N ARQ不仅要重传此帧,而且还必须重
第一章 概述
1、什么是计算机网络?它由哪些部分构成?它的主要应用 是什么? 计算机网络是自治的计算机互连起来的集合。 计算机网络有硬件和软件两部分组成:(1) 硬件:计 算机,即所谓的主机(Host)或端系统;通信设备;接口设 备;传输媒体或称传输介质。 (2) 软件:通信协议;应 用软件。 主要应用于:共享资源访问;远程用户通信;网上事 务处理等。
第二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12、TCP/IP体系结构分为哪几个层次?试举出每层的几个主 要协议?
应用层: FTP SMTP HTTP DNS TFTP 传输层:TCP UDP 网际层:ICMP IP ARP RARP 网络接口层:没有具体的协议,只是一个接口。可使用各种
网络发出和接收数据。
13、简述五层网络体系结构各层的主要功能? 物理层:为数据链路层提供透明的比特流传输服务,向下与
101100100000。
4) 将乘积用生成多项式去除,按模2算法应为:1100(最好列出竖式) 5) 将余数多项式加到乘积中,得到: 101100101100 6) 如果在数据的传输过程中没有发生传输错误,那么,接收方接收到的带有
CRC校验码的接收数据,就能被相同的生成多项式整除,即余数为0
两个最著名的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是开放系统互联参考 模型OSI/RM和TCP/IP协议簇。
OSI/RM虽然没发展成新一代的网络,但在它的影响下, 使得网络标准化不断发展。83年提出TCP/IP,因特网使用 的协议,成为事实上的标准。
第二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2、ISO的OSI/RM分为哪几个层次?分层的好处是什么? 自下而上分别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
物理媒体相连,规定连接物理媒体的网络接口规范。物理 层涉及网络接口机械的、电气的、功能的和规程的规范。
第二章 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数据链路层:负责在单个链路上的节点间传送帧(PDU), 在不太可靠的物理链路上可以实现可靠的传输,对于广播 链路进行链路的访问控制,为了实现传输的可靠性,可以 提供流量控制和差错控制,提供传输透明性。
第四章 数据链路控制
10、P69 选择重传ARQ在回退-N ARQ机制的基础上作了两点改进:
接收窗口WR>1,这样可以接收和保存正确到达的失序的帧; 出现差错时只重传出错的帧,后续正确到达的帧不再重 传,从而提高了信道的利用率。
选择重传ARQ WT=WR>1,回退-N ARQ WR=1 选择重传ARQ的滑动窗口应该满足:
传此帧后面所有的已发帧,这正是这种机制称为回退-N ARQ的原因。 7、P68 回退-N ARQ 的发送窗口应满足:WT 2n 1 最大序号 其中帧的序号是n比特。
若帧的序号是3比特,则发送窗口的最大序号为7。
若数据帧4的ACK丢失,它的重传定时器时间到,则要重传数 据帧4,而且还必须重传此帧后面所有的已发帧。
WT WR 2n / 2 最大序号1 / 2
第四章 数据链路控制
10、P69 选择重传ARQ在回退-N ARQ机制的基础上作了两点改进:
接收窗口WR>1,这样可以接收和保存正确到达的失序的帧; 出现差错时只重传出错的帧,后续正确到达的帧不再重 传,从而提高了信道的利用率。
选择重传ARQ WT=WR>1,回退-N ARQ WR=1 选择重传ARQ的滑动窗口应该满足:
B=4000波特,M=4时:C=4000*log24=8000b/s M=8时: C=4000*log28=12000b/s
第三章 数据通信技术
9、P53
30=10Lg(S/N) S/N=1000 C=200M*log2(1+1000)=200M×log2(1001)
=200M*9.6 ≈2000(Mb/s) 20=10Lg(S/N) S/N=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