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意义和内容—基本理论、方法和实务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意义和内容—基本理论、方法和实务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意义和内容
——基本理论、方法和实务
第一章 总 论
本章主要阐述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特点与作用、宏观 经济统计分析的类别、选题和基本内容,宏观经济统计 分析方法,分析的程序和基本要求。
1.1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意义
1.2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内容
1.3.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方法 1.4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程序
6.生产方式: 集约型生产方式可增加有效供给.
7.经济运行制度:制度的资源配效率
8.经济政策: 价格、财政、货币等政策可调控社会总供给
期初存量+国内生产量+进口量 = 生活消费量+生产性消费量+出口量+期 末存量
= 国内消费量+出口量+期末存量
国内生产量+进口量=生活消费量+生产性消费量 +出口量+(期
末存存量-期初存量)
11
【例2.1】 我国2000年和2006年社会总供求统计
12
【例2.2】我国2000和2006年石油总供给和总需求统计
要点:
1.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净出口通常称为三大需求. 2.期初和期末社会存货差额视为一种投资需求,计入资本形成中(存 货增加) 。 3.按生产法与按支出法计算的GDP在理论上是应相等的,但现实 中存在一定的统计误差. 4.社会总供给和社会总需求在统计上总量是相等的,但现实中可能 存在总量失衡和结构失衡的问题 . 5.研究主要产品实物量的总供求,平衡关系式为
1.3.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方法
1.3.1 定性分析方法
利用辨证思维、逻辑推理、经济理论分析法、结构分析 法、纵横比较判断法、创造性思维等思维方法对事物质的规定性 进行判断和推理。界定事物的质的规定性。
定性分析可以界定事物及其变化的质的规定性、得出定 性结论。例如,说明事物的大小、变化的方向、发展的快慢、事 物的优劣、效益的好坏等等。
市场运行、国民经济综合平衡分析等等。
1.2.3.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内容的界定
1.背景分析 :特定问题(课题)的历史背景和现实背景 ,问题来由 2.状态分析.描述特定现象的变动过程、特征、趋势、规律和问题. 3.因果分析:揭示影响事物变化的关键因素,探索因果关系. 4.对策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方法和途径,以供决策者参考
1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2 社会总供给分析 2.2.1 影响社会总供给的因素
1.自然资源和生产技术水平:决定总供给的关键因素.
2.劳动力和劳动生产率:劳动力和劳动效率决定总供给
3.资本和资本结构: 总供给的形成与资本是密切相关 .
4.技术进步水平:技术进步水平越高,供给力则越强.
5.产业结构: 优化产业结构可增加和改善社会总供给.
社会总需求=居民消费+政府消费+资本形成+出口 =最终消费需求+资本形成需求+出口需求 =国内总需求+出口需求
(一个国家内某省市的社会总供求还应考虑省际间的流入流出)
10
2.1.2.社会总供求的平衡关系
国内生产总值+进口 = 最终消费+资本形成+出口
国内生产总值 = 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 = 国内总需求+净出口
2.1 社会总供求的平衡关系 2.1.1 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概念
1.社会总供给: 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社会可供消费和 资本积累的货物和服务的总和,是由货物和服务的国内总供给量、进 口量两部分构成的价值量或实物量。
社会总供给=国内生产总值+进口额 =国内总供给+进口额
2.社会总需求: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全社会对货物和服 务的需求总量,是由最终消费需求、资本形成需求、出口需求三大部 分构成的价值量或实物量。
第2章 社会总供求均衡分析
本章主要阐述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基本概念与平衡关 系、国内总供给分析、国内总需求分析、社会总供求总 量失衡和结构失衡的判别与治理等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 方法。
2.1 社会总供求的平衡关系
2.2 社会总供给分析
2.3 社会总需求分析 2.4 社会总供求失衡的判别与治理
湖南商学院信息系 龚曙明
湖南商学院信息系 龚曙明
1.1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意义
1.1.1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特点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是指根据统计分析研究的目的,以经 济理论为指导,运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对宏观经济统计数据 和资料进行对比研究的过程。其本质是对从数据导向结论 ,从结论导向对策.主要特点如下:
1.应用性:从真务实。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数量性:用数据和事实说话。理从数出,以数说理 3.对比性:对比研究,从数据导向结论. 4.综合性:多角度和综合性的分析问题和论证问题。 5.实证性:通过实证分析研究宏观经济问题。
1.3.2. 定量分析方法
从数据的对比研究中,得出分析研究的结论和启示。 1.描述性分析和解析性分析 2.单变量、双变量和多变量统计分析
1.4.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程序
问题研讨1 1. 应怎样理解”从数据导向结论,从结论导向对 策?” 是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本质? 2. 你认为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选题与内容的界定应 注意哪些原则? 3.为什么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应结合运用? 4.描述性分析和解析性分析有无联系? 5.单变量、双变量和多变量统计分析有何异同?
1.1.2.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作用
1。认识作用:认识宏观经济运行的过程与状态、趋势与规律、问题与 原因。为宏观经济调控提供依据。
2。优化作用:优质宏观经济统计服务 ,提高统计地位 。 3。咨询作用:为有关部门提供有参考价值的统计分析报告。 4。监督作用:发挥宏观经济统计监测、监督的作用。 5。提高作用:提高统计工作者和学者的分析能力和研究水平。
1.2.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内容
1.2.1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类别
1.事前分析、事中分析和事后分析 2.状态性分析、规律性分析和预测性分析 3.专题分析和综合分析 4.定期分析和不定期分析
1.2.2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的课题和内容
按经济活动涉及的领域不同, 可分为宏观经济形势、社会总供 求、国民收入分配、消费需求、投资需求、进出口需求、产业经济 、区域经济、劳动力供求、劳动工资、人民生活、货币供求、金融 信贷、经济增长、科技进步、经济周期、宏观经济效益、工业经济 、农业经济、贸易经济、交通运输、财政税收、物价总水平、宏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