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张衡传》 (12)

优质课一等奖高中语文必修四《张衡传》 (12)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 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 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 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 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 年卒。
通假字
员径八尺 形似酒尊
一时收禽
傍行八道
古今异义词:
通“圆” 通“樽” 通“擒” 通“旁”
1、寻其方面 “方向” ;现指相近的几个人物事情之一。
作者作品简介
范晔,字慰宗,顺阳人。 南朝宋代的历史学家,他 根据前人撰述的几十种有 关后汉的历史著作,编写 成《后汉书》。
《后汉书》 与《史记》、《汉 书》、《三国志》 合称“前四史”。
1、举孝廉不行
——汉代由地方官(太守)向朝廷举荐品
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文 2、连辟公府不就
——官府征召有才能的人做官
连词,于是
• 十年乃成 副词,才 • 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作浑天仪
副词,就
一词多义

• 公车特征拜郎中
征召
• 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 应验
• 挟天子以征四方 争取,夺取
•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出征 • 岁征民间 赋税
• 旁征博引 搜集
一词多义

• 观太学 学习 • 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
永和初,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不 遵典宪;又多豪右,共为不轨。衡下车, 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一时收 禽,上下肃然,称为政理。视事三年,上 书乞骸骨,征拜尚书。年六十二,永和四 年卒。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 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 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 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 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 志。
补 充:
除:拜官授职,如“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擢:提升官职,“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 敢盘桓,有所希冀。”
谪、左迁:降职贬官或调往边远地区。《岳 阳楼记》“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中的“谪”就 是贬官。
黜:“黜”与“罢、免、夺”都是免去官职。 如《国语》:“公将黜太子申生而立奚齐。”
去:解除职务,其中有辞职、调离和免职三 种情况。辞职和调离属于一般情况和调整官 职,而免职则是削职为民。
宫廷中高大华丽的楼台
•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景象 • 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 看
(1) 孝廉:被举荐的品行端正的人。
(2)公府:官署。指三公的官署。东汉以太尉 文 (掌管军事)、司徒(掌管政事)、司空(掌管
化 工程)为三公。
常 (3)公车:官署,总领天下征召事务。设公车 令。


(4)郎中:官名。 (5)太史令:兼管天文和国史。
三 (6)河间相:河间王(刘政)的相,类似太
守。
(7)尚书:协助皇帝处理政务的官员。
• 1、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常从容淡 静,不好交接俗人。 翻译:虽然才华比世人高,但并不骄傲自 大,,他总是言语举止适度得体,,神态淡 泊、宁静。
• 2、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翻译:永元中年,被举为孝廉没有去应荐, 屡次被公府征召,都没有就任。 3、大将军邓骘奇其才,累召不应。
翻译:大将军邓骘认为他是奇才,屡次 征召他,他也不去应召。
化 3、公车特征拜郎中

——征,征召,特指君召臣;拜,授予官职,任命
识 4、累召不应 ——召见,征召
之 一
56、 、永 再迁和初为,太出史令为河间—相——离—开一,般指指从升京官都,赴也外指任降职职
7、再转复为太史令 ——指官职调动
8、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指官职调动
9、衡下车
指官吏初到任
1、游于三辅
2、衡下车
“初到任” ;现为从车上下来。
3、常从容淡静
古义:言语举止适度得体。今义:不慌不忙,沉着镇定
4、公车特征拜郎中 古义:特地征召。今义:事
物的特点、征象、标志等
5、举孝廉不行
古义:不去 ( 应荐 ) 。今 义:不可以。
6、覆盖周密无际
古义:四周严密。今义:周到 细致
7、上下肃然
古义:整肃,老实收敛的样子。今义: 十分恭敬的样子,如:肃然起敬。
六、气象学
• 在气象学方面,他制造 出了"侯风仪",是一 种预测风力、风向的仪 器,比西方的风信鸡早 1000多年。
七、机械学
• 在机械学方面,他制造的"独飞木雕"是 世界上最早的飞行器,还制造有土圭(日 影器)、活动日历等。
人物传记的种类:
自传、小传、评传、别传、外传等。
《张衡传》属于评传。评传既记叙人物的 事迹,又评价探讨人物的思想状况、人物所 处的时代背景、思想发展过程和对人类的贡 献。
名著《东京赋》和《西京赋》
合称《二京赋》,与东汉班 固并称“班张”。此外还著有 《归田赋》、《思玄赋》、 《四愁诗》等30余篇。
二、艺术
• 在艺术方面,他居东汉著 名的六大画家之首,善画 神兽。(东汉六大画家: 张衡、赵歧、刘褒、蔡鱼、 刘旦、杨鲁 。)
三、地震学
• 在地震学方面,他发明 创造了“地动仪”(公 元132年),是世界上第 一架测定地震及方位的 仪器,比欧洲早1700多 年。
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 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 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
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 方起。
时政事渐损,权移于下,衡因上疏陈 事。后迁侍中,帝引在帷幄,讽议左右。 尝问天下所疾恶者。宦官惧其毁己,皆共 目之,衡乃诡对而出。阉竖恐终为其患, 遂共谗之。衡常思图身之事,以为吉凶倚 伏,幽微难明,乃作《思玄赋》以宣寄情 志。
第二、三自然段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 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 论》,言甚详明。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 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 五载复还。
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再迁为太史令。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 机之正,作浑天仪,著《灵宪》《算罔 论》,言甚详明。
3、遂乃研核阴阳,妙尽璇机之正 于是就精心研究考验阴阳之学,精辟地研究透 了测天仪器的道理
作业
• 1、积累重要实虚词,尤其注重“善”、“属”。 • 2、识记本文文化现象。 • 3、完成教材知识梳理。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 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 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 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 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 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 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 方面,乃知震之所在。验之以事,合契若神。自 书典所记,未之有也。尝一龙机发而地不觉动, 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 于是皆服其妙。自此以后,乃令史官记地动所从 方起。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衡少
善属文,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 遂通五经,贯六艺。虽才高于世,而无骄
尚之情。常从容淡静,不好交接俗人。永 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时天 下承平日久,自王侯以下莫不逾侈。衡乃 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精思傅会,十年乃成。大将军邓骘奇其才, 累召不应。
• 公车特征拜郎中 • 公车——古义:官署名称。今义:公家
的车
• 特征——古义:特地征召。今义:作为
事物特点的征象、标志等
• 郎中——古义:官职名。今义:医生别称
古今异义词
• 覆盖周密无际
• 古义:四周严密。今义:周到细致
• 寻其方面
• 古义:方向。今义:事物的几点之一
• 衡下车
• 古义:官吏初到任。今义:下来
句式积累
• 观太学 • 省略句:观(于)太学 • 果地震陇西 • 省略句:果地震(于)陇西
一词多义
因 • 游于三辅,因入京师,观太学 于是,接着 • 作《二京赋》,因以讽谏 用,依靠 • 伺者因此觉知 因为 •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经由,通过 • 相如因持璧却立 于是,就
一词多义
乃 • 衡乃拟班固《两都》作《二京赋》
——汉代都城长安附近三个行政区

2、视事三年

——指官员到职工作,即治事
3、上书乞骸骨

——大臣辞职,意请求赐还自己的身体

4、遂通五经,贯六艺

——五经,《诗》《书》《礼》《易》《春 秋》五部经书;六艺,“礼”、“乐”、
二 “射”、“御”、“书”、“数”六种学问和技能
5、时国王骄奢
——诸侯国
• 官职
阳嘉元年,复造候风地动仪。以精铜铸成,
员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尊,饰以篆文山龟 鸟兽之形。中有都柱,傍行八道,施关发机。外
有八龙,首衔铜丸,下有蟾蜍,张口承之。其牙 机巧制,皆隐在尊中,覆盖周密无际。如有地动, 尊则振龙,机发吐丸,而蟾蜍衔之。振声激扬, 伺者因此觉知。虽一龙发机,而七首不动,寻其
词类活用:
大将军奇其才
(意动用法)
Hale Waihona Puke 文言句式: 未之有也(宾语前置)
举孝廉不行,连辟公 府不就
(被动句)
果地震陇西
(状语后置)
讽议(于)左右 (状语后置、省略句)
视事三年
(省略主语)
古今异义词
• 不好交接俗人
• 古义:结交。今义:移交、接替
• 举孝廉不行
• 古义:不去应荐。今义:不可以
古今异义词
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 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自去史职, 五载复还。
1、衡善机巧,尤致思于天文阴阳历算。
张衡善于器械方面制造的巧妙,尤 其在天文阴阳历算用心思 2、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再 迁为太史令。 汉安帝常听说他擅长术学方面的学问,命公车特 地征召他,认命他为郎中,两次迁升为太史令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