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35KV单芯电缆头安装工艺规范及试验规范

35KV单芯电缆头安装工艺规范及试验规范

35KV单芯电缆头安装工艺规范及试验规范一、电缆头的处理注意事项:1、电缆的剥切要小心,严禁伤害主绝缘层。

2、缠绕填充胶、密封胶时要防止局部过粗,防止冷缩管套不下去或不到位。

3、抽拉支撑条时用力要均匀,防止拉脱或错位。

4、半导体层要剥离干净,无残留,半导层末端应平整,并削成锥形。

5、主绝缘层应打磨光滑,无坑洼现象,套装冷缩管前清洁干净,均匀涂抹一层硅脂膏,但不能涂到半导层上,否则无法泄露电荷。

硅脂膏必须要涂抹,用来填补绝缘层微小挖坑等以补偿主绝缘。

6、套装终端体套管式必须按照说明书定好位套装,使半导层部分与应力锥可靠搭接。

7、主绝缘长度尺寸应不小说明书的尺寸,否则可能造成泄漏量增大等引发电缆故障。

8、单芯电缆要检测一下恒力弹簧是否有磁性,应该是无磁性的。

钢凯与铜屏蔽分别引出接地线,保证在引出位置不能短接。

9、绝缘层端部与接线端子间的绝缘层要削坡角,应平整光滑。

二、21/35-26/35KV电缆头的安装步骤及规范:1、准备准备:检查电缆绝缘,详细阅读说明书,准备必须工具。

2、电缆处理及准备:核对电缆相序,校直电缆并固定剥离电缆外护套、钢凯和内护套层。

钢凯用恒力弹簧临时固定,用钢锯顺钢凯方相锯一环形深痕,不能锯断第二层钢凯,用一字螺丝刀撬起一个缺口,然后用钳子把钢凯撕开,脱出钢凯带,处理好锯断处的毛刺。

外护套与钢凯端部尺寸为30mm。

剥内护套层,用壁纸刀慢慢剥开内护套,保证铜屏蔽与钢凯之间的绝缘。

钢凯带端部距内护套端部20mm。

用PVC带绕包铜屏蔽端口,防止散开。

3、接地处理:打磨钢凯表面,用恒力弹簧固定接地线,地线在恒力弹簧固定时至少反折一次。

在铜屏蔽根部用恒力弹簧固定另一组接地线,地线在恒力弹簧固定时至少反折一次。

4、密封处理用J-35或J-20的自粘胶带绕包外护套端部、钢凯端部,内护套,反折铜屏蔽接地线绕包。

保证屏蔽层与钢凯之间接地线的绝缘。

用红色的密封胶继续绕包处理,外面再包一层PVC胶带。

5、安装冷缩绝缘直管按正确的方向套入冷缩管,确保冷缩管与电缆外护套搭接50-60mm,均匀用力拉出支撑条至全部收缩。

注意:铜屏蔽接地线与钢凯接地线在引出冷缩直管段之前不能碰到一起,保证两者之间绝缘。

6、剥铜屏蔽和半导体层首先预留的主绝缘和接线端子的长度,铜屏蔽与冷缩直管段端部距20mm,铜屏蔽与半导体端部20mm,主绝缘的长度即从半导体端部和接线端端子根部应不小于315mm,接线端子长度与主绝缘端部应大约有5mm的余量。

用PVC胶带在铜屏蔽端部绕包两圈,使PVC外侧(电缆端部)边线作为铜屏蔽的断口边线,用壁纸刀在铜屏蔽断口边线上轻轻地划一刀刀痕,用一字螺丝刀撬开一个缺口,然后用钳子慢慢把铜屏蔽沿断口边线撕开,铜屏蔽的断口要整齐、毛刺打磨掉。

去掉PVC胶带,用半导体胶带把铜屏蔽端部绕包两圈。

半导体层断口位置(距铜屏蔽端部20mm)用玻璃片或刀片画一个环痕,用玻璃片慢慢把半导体端部刮开,在断口处刮一个斜坡,断口用专用砂纸打磨平整、光滑无毛刺的锥形,半导体层一直刮到接线端子位置,主绝缘层上不应留有半导体材料,主绝缘层用玻璃刮造成的棱角等,用专用的砂纸打磨平整、光滑。

用附件中的手套把打磨的粉末搽干净。

7、安装冷缩终端体用电缆头所带的清洁布对主绝缘层清洁,清洁时只允许从绝缘端向半导体层做一次性清洁,注意不允许反复来回的擦拭,应至少用三块清洁布擦拭,保证从冷缩直管端部到主绝缘体的端部清洁,在把硅脂膏均匀的涂到绝缘体上。

在冷缩直管段末端做定位线,定位线外侧边缘距半导体断口边70mm(本说明书规定,生产厂家不同而异),把终端体按正确的方向套入,缓慢抽拉支撑条,使其端口收缩到定位线上,然后慢慢全部拉出支撑条。

8、剥主绝缘压接接线端子终端体端部向外保留15mm的主绝缘层,其余的全部剥除,主绝缘层削成30℃,并用砂纸打磨平整、光滑。

线芯保留接线端子孔深加5mm的长度,其余全部锯断。

压接接线端子,端子压接应尽量靠近下端,以保证上端的密封段。

用红色密封胶填充主绝缘和端子间隙,并分别与终端体上端及端子搭接10-20mm,然后用J-35或J-20自粘带从端子上部至终端体第一个闪裙上方40mm 范围内绕包,在包一层PVC胶带。

最后套上密封管,抽去支撑条使其完全收缩。

三、新制作的电缆头需做预防性试验,方可送电投入运行。

现在执行性的版本有:1、DL/T 596-1996电力设备预防试验规程(后附)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GB50150-2006) (后附)电力设备预防性试验规程( DL/T 596—1996)11 电力电缆线路11.1 一般规定11.1.1 对电缆的主绝缘作直流耐压试验或测量绝缘电阻时,应分别在每一相上进行。

对一相进行试验或测量时,其它两相导体、金属屏蔽或金属套和铠装层一起接地。

11.1.2 新敷设的电缆线路投入运行3~12个月,一般应作1次直流耐压试验,以后再按正常周期试验。

11.1.3 试验结果异常,但根据综合判断允许在监视条件下继续运行的电缆线路,其试验周期应缩短,如在不少于6个月时间内,经连续3次以上试验,试验结果不变坏,则以后可以按正常周期试验。

11.1.4 对金属屏蔽或金属套一端接地,另一端装有护层过电压保护器的单芯电缆主绝缘作直流耐压试验时,必须将护层过电压保护器短接,使这一端的电缆金属屏蔽或金属套临时接地。

11.1.5 耐压试验后,使导体放电时,必须通过每千伏约80kΩ的限流电阻反复几次放电直至无火花后,才允许直接接地放电。

11.1.6 除自容式充油电缆线路外,其它电缆线路在停电后投运之前,必须确认电缆的绝缘状况良好。

凡停电超过一星期但不满一个月的电缆线路,应用兆欧表测量该电缆导体对地绝缘电阻,如有疑问时,必须用低于常规直流耐压试验电压的直流电压进行试验,加压时间1min;停电超过一个月但不满一年的电缆线路,必须作50%规定试验电压值的直流耐压试验,加压时间1min;停电超过一年的电缆线路必须作常规的直流耐压试验。

11.1.7 对额定电压为0.6/1kV的电缆线路可用1000V或2500V兆欧表测量导体对地绝缘电阻代替直流耐压试验。

11.1.8 直流耐压试验时,应在试验电压升至规定值后1min以及加压时间达到规定时测量泄漏电流。

泄漏电流值和不平衡系数(最大值与最小值之比)只作为判断绝缘状况的参考,不作为是否能投入运行的判据。

但如发现泄漏电流与上次试验值相比有很大变化,或泄漏电流不稳定,随试验电压的升高或加压时间的增加而急剧上升时,应查明原因。

如系终端头表面泄漏电流或对地杂散电流等因素的影响,则应加以消除;如怀疑电缆线路绝缘不良,则可提高试验电压(以不超过产品标准规定的出厂试验直流电压为宜)或延长试验时间,确定能否继续运行。

11.1.9 运行部门根据电缆线路的运行情况、以往的经验和试验成绩,可以适当延长试验周期。

11.2 纸绝缘电力电缆线路本条规定适用于粘性油纸绝缘电力电缆和不滴流油纸绝缘电力电缆线路。

纸绝缘电力电缆线路的试验项目、周期和要求见表22。

表22 纸绝缘电力电缆线路的试验项目、周期和要求表23 纸绝缘电力电缆的直流耐压试验电压kV11.3 橡塑绝缘电力电缆线路橡塑绝缘电力电缆是指聚氯乙烯绝缘、交联聚乙烯绝缘和乙丙橡皮绝缘电力电缆。

11.3.1 橡塑绝缘电力电缆线路的试验项目、周期和要求见表24。

表24 橡塑绝缘电力电缆线路的试验项目、周期和要求注:为了实现序号2、3和4项的测量,必须对橡塑电缆附件安装工艺中金属层的传统接地方法按附录E加以改变。

表25 橡塑绝缘电力电缆的直流耐压试验电压kV电缆额定电压U0/U 直流试验电压电缆额定电压U0/U 直流试验电压1.8/3 11 21/35 633.6/6 18 26/35 786/6 25 48/66 1446/10 25 64/110 1928.7/10 37 127/220 30511.3.2 铜屏蔽层电阻和导体电阻比的试验方法:a)用双臂电桥测量在相同温度下的铜屏蔽层和导体的直流电阻。

b)当前者与后者之比与投运前相比增加时,表明铜屏蔽层的直流电阻增大,铜屏蔽层有可能被腐蚀;当该比值与投运前相比减少时,表明附件中的导体连接点的接触电阻有增大的可能。

11.4 自容式充油电缆线路11.4.1 自容式充油电缆线路的试验项目、周期和要求见表26。

表26 自容式充油电缆线路的试验项目、周期和要求表27 自容式充油电缆主绝缘直流耐压试验电压kV11.4.2 压力箱供油特性的试验方法和要求:试验按GB9326.5中6.3进行。

压力箱的供油量不应小于压力箱供油特性曲线所代表的标称供油量的90%。

11.4.3 油压示警系统信号指示的试验方法和要求:合上示警信号装置的试验开关应能正确发出相应的声、光示警信号。

11.4.4 交叉互联系统试验方法和要求:交叉互联系统除进行下列定期试验外,如在交叉互联大段内发生故障,则也应对该大段进行试验。

如交叉互联系统内直接接地的接头发生故障时,则与该接头连接的相邻两个大段都应进行试验。

11.4.4.1 电缆外护套、绝缘接头外护套与绝缘夹板的直流耐压试验:试验时必须将护层过电压保护器断开。

在互联箱中将另一侧的三段电缆金属套都接地,使绝缘接头的绝缘夹板也能结合在一起试验,然后在每段电缆金属屏蔽或金属套与地之间施加直流电压5kV,加压时间1min,不应击穿。

11.4.4.2 非线性电阻型护层过电压保护器。

a)碳化硅电阻片:将连接线拆开后,分别对三组电阻片施加产品标准规定的直流电压后测量流过电阻片的电流值。

这三组电阻片的直流电流值应在产品标准规定的最小和最大值之间。

如试验时的温度不是20℃,则被测电流值应乘以修正系数(120-t)/100(t为电阻片的温度,℃)。

b)氧化锌电阻片:对电阻片施加直流参考电流后测量其压降,即直流参考电压,其值应在产品标准规定的范围之内。

c)非线性电阻片及其引线的对地绝缘电阻:将非线性电阻片的全部引线并联在一起与接地的外壳绝缘后,用1000V兆欧计测量引线与外壳之间的绝缘电阻,其值不应小于10MΩ。

11.4.4.3 互联箱。

a)接触电阻:本试验在作完护层过电压保护器的上述试验后进行。

将闸刀(或连接片)恢复到正常工作位置后,用双臂电桥测量闸刀(或连接片)的接触电阻,其值不应大于20μΩ。

b)闸刀(或连接片)连接位置:本试验在以上交叉互联系统的试验合格后密封互联箱之前进行。

连接位置应正确。

如发现连接错误而重新连接后,则必须重测闸刀(或连接片)的接触电阻。

11.4.5 电缆及附件内的电缆油的试验方法和要求。

11.4.5.1 击穿电压:试验按GB/T507规定进行。

在室温下测量油的击穿电压。

11.4.5.2 tgδ:采用电桥以及带有加热套能自动控温的专用油杯进行测量。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