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考试题

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考试题

地质灾害防治与测量考试题1、井下基本控制导线按测角精度分为( C )。

A、±1''、±2''#B、±5''、±10''#C、±7''、±15''#D、±15''、±30'''2、井下采区控制导线按测角精度分为( D )。

A、±1''、±2''#B、±5''、±10''#C、±7''、±15''#D、±15''、±30'''3、永久导线点应设在矿井主要巷道中,一般每隔( D )设置一组。

A、50-80m#B、80-120m#C、300-400m#D、300-500m4、贯通工程两工作面间的距离在岩巷中剩下( C )、煤巷中剩下()时测量负责人应以书面报告矿(井)技术负责人,并通知安全检查和施工区、队等有关部门。

A、10-20m、20-30m#B、15-20m、20-30m#C、20-30m、30-40m#D、15-20m、30-40m'5、矿井基本矿图有几种(C)。

A、6#B、7#C、8#D、96、当巷道开口(B )后,应用经纬仪重新标定一组中线点。

A、3-5m#B、4-8m#C、5-8m#D、6-8m7、测回法观测水平角的顺序是:( B )A、后-后-前-前#B、后-前-前-后#C、前-前-后-后#D、后-前-后-前8、井下永久导线点应设在(C )。

A、主、副井筒中#B、井下大巷中#C、矿井主要巷道中#D、矿井次要巷道中9、井下基本控制导线用DJ2型经纬仪测角时,同一测回中半测回互差应不大于(A )。

A、20″#B、40″#C、15″#D、25″10、井下导线水平角的测量方法有( B )。

A、测回法#B、测回法和复测法#C、复测法#D、全圆法11、抄录起始数据和放线数据,有关数据必须经(B )核对无误后方可使用。

A、一人#B、两人#C、三人#D、四人12、开口放线须独立进行(B)次。

A、1#B、2#C、3#D、413、距离测量和水准测量中,( C )以下数值不得更改。

A、米#B、分米#C、厘米#D、毫米14、井下成组设置中、腰线点时,每组均不得少于(C )。

A、1-2个#B、3-5个#C、3个#D、5个15、水平角观测时,应照准标杆的部位是(C )。

A、顶部#B、中部#C、底部#D、上部16、在距离测量和水准测量中,原始记录中的( C )不得更改。

A、分米#B、厘米#C、厘米以下数值#D、米17、角度观测时,原始记录本中的( C )值不得修改,只能重测。

A、度#B、分#C、秒#D、都可以18、井下导线测量时对于15~30m的边长在其两端点测水平角时要求对中( B )。

A、1次#B、2次#C、3次#D、4次19、井下选择导线点时,必须考虑( B )。

A、是否需要#B、两点间必须通视良好#C、两点间应小于50m#D、牢固20、内业计算前,要( A )。

A、检查、整理原始记录本#B、准备好计算器#C、什么也不做D、计算本21、水文地质类型复杂或极复杂的矿井设立专门的( A )机构;A、防治水工作#B、工作室#C、地质#22、冲击地压矿井设立专门的( C );A、防治水机构及人员#B、防冲机构#C、防冲机构及人员23、煤矿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开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或探测工作,并提出报告,由( C)组织审定。

A、企业总工程师#B、企业技术负责人#C、矿总工程师#D、矿长和总工程师24、冲击地压危险区域的巷道必须(A),采煤工作面必须加大上下出口和巷道的超前支护范围和强度。

严重冲击地压危险区域,必须采取防底鼓措施。

A、加强支护#B、有疑必探#C、加强钻探#D、有掘必探25、矿井防治冲击地压(以下简称“防冲”)工作应当遵守(A)规定A、坚持“区域先行、局部跟进”的防冲原则。

#B、有疑必探#C、防堵#D、有掘必探26、当露天煤矿地质资料不能满足建设及生产需要时,必须针对所存在的地质问题开展(B)工作。

A、地质勘查#B、补充地质勘探#C、水文地质补充勘探#D、地质和水文地质补充勘探27、矿井建设期间,因矿井地质、水文地质等条件与原地质资料出入较大时,必须针对所存在的地质问题开展(A)工作。

A、补充地质勘探#B、地质勘探#C、地面物探#D、水文地质补充勘探28、矿井防治冲击地压(以下简称“防冲”)工作应当遵守下列规定,必须编制中长期防冲规划与年度防冲计划,采掘工作面作业规程中必须包括(D)。

A、防瓦斯措施#B、防治水措施#C、防突措施#D、防冲专项措施29、采取综合防冲措施后不能消除冲击地压灾害的矿井,(B)进行采掘作业。

A、论证后#B、不得#C、经审批后#D、经总工审批后30、在矿井井田范围内发生过(A)的煤层,或者经鉴定煤层(或者其顶底板岩层)具有冲击倾向性且评价具有冲击危险性的煤层为冲击地压煤层。

有冲击地压煤层的矿井为冲击地压矿井。

A、冲击地压现象#B、瓦斯突出#C、瓦斯爆炸#D、煤与瓦斯突出31、(B)的,应当进行煤岩冲击倾向性鉴定.'A、相邻矿井开采的煤层发生过冲击地压B、相邻矿井开采的同一煤层发生过冲击地压#C、相邻矿井开采的同一煤层发生过突出D、相邻矿井开采的煤层发生过突出32、冲击地压矿井开采(A),应当进行煤岩冲击倾向性鉴定.A、新水平、新煤层#B、新掘进面#C、新回采面#D、新巷道33、新建矿井和冲击地压矿井的新水平、新采区、新煤层有冲击地压危险的,必须编制(C)。

A、防瓦斯措施#B、防冲措施#C、防冲设计#D、防水专项措施34、冲击地压矿井,应当根据( A)和积累的数据确定冲击危险性预警临界指标。

A、现场实际考察资料#B、相邻矿井资料#C、相邻矿井钻探资料#D、相邻矿井开采资料35、当煤矿地质资料不能满足设计需要时,(B)进行煤矿设计。

A、可以#B、不得#C、取得煤矿设计资质时可以#D、经煤矿主管部门批准后36、生产矿井应当每()年修编矿井地质报告。

( A )A、5#B、4#C、3#D、637、生产矿井地质条件变化影响地质类型划分时,应当在()年内重新进行地质类型划分。

( A )A、1#B、2#C、3#D、438、地质条件复杂时,应当(C)检查孔数量。

A、减少#B、不变#C、增加#39、矿井建设期间,因矿井地质、水文地质等条件与原地质资料出入较大时,必须针对所存在的地质问题开展(A)工作。

A、补充地质勘探#B、地质勘探#C、地面物探#D、水文地质补充勘探40、《煤矿防治水规定》中要求,防治水工作应当坚持(A)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原则,采取防、堵、疏、排、截的综合治理措施。

A、预测预报#B、提前预报#C、每月预报#D、有疑预报41、水文地质基础工作中基础工作要求按《煤矿防治水规定》要求进行(B)A、水文地质普查#B、水文地质观测#C、水文地质观察#D、水文地质预报42、水文地质基础工作中基础工作要求开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工作,发生( A)突(透)水事故后,恢复生产前应重新确定。

A、重大及以上#B、特重大及以上#C、一般及以上#D、特大及以上43、水文地质基础工作中基础资料要求有(B)、井下和不同观测内容的专用原始记录本,记录规范,保存完好。

A、地面#B、井上#C、探煤厚#D、水文观测44、水文地质基础工作中基础资料规定按《煤矿防治水规定》要求编制水文地质报告、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报告,按规定修编、审批(B)。

A、防治水中长期规划#B、水文地质报告#C、矿井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D、水文地质补充勘探报告45、水文地质基础工作中基础资料规定建立防治水基础台账(含水文钻孔管理台账)和计算机数据库,并每(C)修正一次。

A、年#B、半年#C、季度#D、月46、(A)是煤矿水害防治的第一责任者,负责领导煤矿的水害防治工作。

A、总工程师#B、总经理#C、安全矿长#D、防治水专业人员47、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一般采用(C)作底图进行绘制A、采掘工程平面图#B、矿井充水性图#C、井田地形地质图#D、矿井涌水量与各种相关因素动态曲线图48、矿井充水性图一般采用(B)作底图进行绘制。

A、矿井综合水文地质图#B、采掘工程平面图#C 、矿井地形地质图#D、井上下对照图49、哪些情况必须留设防隔水煤柱(D)A、煤层露头风化带#B、受保护的地表水体#C、井田技术边界#D、前三者均正确50、《规程》规定,相邻矿井的分界处,必须留防水煤柱。

矿井以断层分界时,必须在(B)留有防水煤柱。

A、断层一侧#B、断层两侧#C、井筒四周#D、不用留设51、探放水时要留足(A)米的超前距。

A、30米#B、20米#C、10米#D、40米52、在水压大于(A) MPa时采用隔离式探放水。

A、1MPa#B、2MPa#C、3MPa#D、4MPa53、回次探放水要在设计停掘位置前(D)米下发停掘通知书。

A、0米#B、2米#C、5米#D、10米54、岩石可分为三大类,下面属于三大类之一的是(D)。

A、岩浆岩#B、沉积岩#C、变质岩#D、前三者均属于55、属雨季三防的为( D)。

A、防洪#B、防排水#C、防雷电#D、前三者均属于56、煤矿薄、中、厚煤层的厚度分别为 (A)A、小于0、8m~1、3m 1、3m~3、5m 大于3、5mB、小于1、5m 1、5m~4、0m 大于4、0mC、小于1、1m 1、1m~3、0m 大于3、0mD、小于1、1m 2、1m~3、0m 大于3、0m57、煤矿的五证一照是指采矿许可证、矿长资格证、矿长安全资格证、工商营业执照(B)A、安全资格证#B、安全生产许可证#C、设备防爆合格证58、矿井必须有负责地测防治水工作的 (A)A、管理机构#B、领导集体#C、技术人员#D、专业人员59、地测科必须有足够的经过(B)的专业技术人员A、煅炼学习#B、正规学习或培训#C、学习培训#D、培训60、中型断层的落差范围: ( A )A、20米—5米#B、≧50米#C、50米—20米61、中砂岩的碎屑粒度为( C)毫米。

A、<1—≤2#B、>0.5—≤2#C、>0.25—≤0.562、岩层层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叫岩层的( A )。

A、倾角#B、倾向#C、走向#D、倾向线63、煤层的层间距等于或小于( A )的煤层群称近距煤层:A、10m#B、15m#C、20m#D、25m64、地质预报应以 ( A )为单位装订成册,归档保存。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