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电作业安全技术的思考
参考文本
In The Actual Work Production Management, In Order To Ensur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The Process, And Consid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ach Link, The Specific Requirements Of Each
Link To Achieve Risk Control And Planning
某某管理中心
XX年XX月
带电作业安全技术的思考参考文本使用指引:此安全管理资料应用在实际工作生产管理中为了保障过程顺利推进,同时考虑各个环节之间的关系,每个环节实现的具体要求而进行的风险控制与规划,并将危害降低到最小,文档经过下载可进行自定义修改,请根据实际需求进行调整与使用。
1.前言
我国自1956年试点,1958年开展带电作业以来,已
有40多年历史,它为减少停电损失、降低线损、提高可靠
性指标、开展在线监测和状态检修,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它已成为保证电网安全、经济运行的一种重要的、常规的
检修和测试手段,而且有待发展成为预知维修和状态检修
的主要手段。
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认识,我们在肯定其成绩的
同时,也应找出存在的问题。
本文试图从安全技术方面,
总结以往经验教训,开拓带电作业的新前景。
2.正确评估我国带电作业安全技术的成果。
2.1带电作业技术与方法、操作工器具及安全测试工器具已逐步完善。
近10年来(1990-2000),我国带电作业技术与方法、工器具及安全测试工器具已逐步完善,处于“完善-巩固”时期,按照事物发展规律应是再发展、再巩固的起点。
据1997年8月汇编资料,带电作业技术与方法工共87项。
涉及带电作业更换杆塔、更换导地线、带电跨越架线施工等难度较高的大型项目;带电更换绝缘子(串)、修补导线、检查更换金具、元件等常规项目(有的涉及大
跨越);水冲洗、压接管探伤、变电站消缺等项目。
而带电作业工器具、安全及测试工器具94项中有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研制,有的已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其中
330~550KV线路的有关项目达21项。
2.2主要城市逐步恢复和发展了配电带电作业
近10年来我国主要城市
(含少数县级市)逐步恢复和发展了配电带电作业。
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城市供电可靠率已成为我国供电单位的重要考核指标,文革后暂停整顿的配电带电作业得到恢复和发展。
由于吸收了过去的历史教训,严格执行安全规程和技术进步,采用高架绝缘斗臂车、采用严密遮蔽带电体,再加上培训持证上岗的规定,已基本杜绝了事故,我们称之为“以高架车为主要工具的新型配电带电作
业”。
2.3带电作业安全技术的进步、发展和完善
我国40多年来带电作业安全技术的进步、发展和完善,是广大工人、技术人员和科技管理人员对带电作业的执着追求,是生产部门与科研部门、大专院校的紧密协作和通力配合、虚心学习国外经验、积极参与国际活动而取得的。
现今我国带电作业开展项目之多,推广范围之广,作业难度之大,方法之灵活,工具之多样,确已跨进了世界之前列。
我们称之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可与发展国家优势互补的中国新型的带电作业”。
3带电作业发展中的主要技术问题。
带电作业安全技术问题是与发展阶段的历史时期紧密相关的,以下所分“时期”只是供研讨方便的一个大致分法。
3.1带电作业“兴起-发展”时期
我国带电作业的“兴起-发展”时期可追溯到
1956~1965年
(1954年鞍山电业局率先探索带电作业,到1956年已用于生产实际),这12年我国带电作业是从无到有、从配电到输电、从常规作业到特殊作业,发展迅速、领导重视,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
但应承认这一时期制作工具的材质落后(如初期绝缘杆用桦木)工具笨重(如多用铁卡
具),技术性能差(如屏蔽服起初仅由几条铜带编成),规章制度尚不完善等。
3.2带电作业的“发展---曲折”时期
我国带电作业的“发展---曲折”时期,大致在
1966~1980年。
此期间虽有轰轰烈烈的高潮,却因破除规章的抬头,当时发生了不少人身、设备事故,直到80年代中后期尚未能完全扭转局面。
40多年来发生的作业事故,大部分出现在这一时期。
据对102例事故的调查统计,发生事故原因如表1。
从表1可见:事故原因75%属于组织措施问题,25%是技术措施问题。
97%的事故在于违反规程,剩下的3%的事故虽是气候原因也与规程有关(安规规定即使远方雷雨也应停止工作)。
3.3带电作业的“整顿---基本完善”时期大致在
1981~1989年,此期间全国各网、省局领导重视加强管理,成立了“带电作业工作网”。
1988年成立了“全国带电作业协调领导小组”、“中国带电作业技术中心”,并加强培训,80年代末期东北首先恢复了“以高架车为主要工具的配电带电作业”,并保证了安全。
3.4带电作业的“完善---巩固”时期,大致是近10年来的事,前电力部于1991年后相继颁发了DL409-91《电也安全工作规程》、《带电作业操作导则》、《带电作业技术管理制度》,加上网、省局及工厂科研项目的落实和鉴定,以及不断参加国际有关学术活动和引进合资项目,使我国带电作业安全技术达到了国际水平,其中如在ESMO-90国际会议上表演展示了我国500KV工具及TC-78会议上发表屏蔽服等三篇论文,以及90年代防潮绝缘杆、绝缘绳等多项产品通过部级鉴定用于生产,说明我国
带电作业技术在发展巩固中已向国际水平靠拢,其项目之多则有所超越。
4、完善带电作业安全技术的思考
上述“完善---巩固”时期,说的是方向和完善尚须巩固,事物是动态发展变化的,尤其是今日的高科技社会,远非昔日可比,故要做的工作多,安全技术完善化方面是整个系统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问题实质是人和工具问题的研究。
4.1关于带电作业安全距离的探讨
1977年电科院就提出了用“统计法”确定带电作业安全距离的意见,并提出了危险率考核指标。
中国电机工程
学会带电专委会1996年曾对此问题进行过讨论,基本取得共识。
危险率R是指带电作业间隙在发生一次操作过电压时,该间隙发生放电的概率,例如R=10-5
意味着十万分之一的放电可能性。
经计算和实验所得:带电作业时R在10-5~10-7之间,由此推算的事故率,理论上属于极小概率事件(实际上几乎是不可能事件),遵守规程是完全能够保证安全的,决不应有“惶恐”心理。
4.2绝缘工具的材质有待完善
表1中的事故次数有22.545﹪属于工具问题。
而工具问题又涉及保管、使用和材质本身问题,尤其是绝缘材料的造型和质量问题,如330KV及以上测杆和操作杆前方必
须严格把关,如西北电管局就曾根据实验判定引进美国一批绝缘管材耐压不合格。
4.3同杆双回线或多回线的带电作业必须周密考虑安全措施
首先是500KV同塔双回,三层横担、导线垂直排列,相序与电场影响可能使放电电压不同:110~220KV同塔双回在经济发达地区狭窄走廊也多为采用:而10KV同杆双回或多回更在大中城市广为应用。
以上输电线路带电作业的安全距离、组合间隙要科学试验、论证分析;而配电带电作业则须推行“带电作业全覆盖,高架车加绝缘工作服”的方法。
4.4带电作业的组织措施应常抓不懈
表1中事故教训有22.55﹪属于组织措施问题(51.96﹪属于售货员过失也属于组织措施中正确操作与监护直接相关),而组织措施的贯彻在于抓规程贯彻,如今ISO-9000“贯标”中就有《作业指导书》一项,比操作导则更符合现场实际。
根据历年经验现场组织措施的实施一是抓监护,二是抓工具检测,三是抓安全距离。
4.5带电作业人员培训和安全思想教育应持之以恒
培训和教育往往在人员取得合格证后有所松懈,而且多次重复后讲的人和听的人都有“耐受性”了,因此要坚持年度培训考核,持证上岗,安全活动要联系实际,防微杜渐。
美国的《带电作业培训大纲》内列工机具说明及清
单、工作方法及步骤、安全规程第九节,比我们的培训教材具体实用,可以借鉴发挥。
请在此位置输入品牌名/标语/slogan
Please Enter The Brand Name / Slogan / Slogan In This Position, Such As Foon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