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8年春季《学校管理》期末考核答案

2018年春季《学校管理》期末考核答案

期末作业考核《学校管理》满分100分一、综合论述题(每题15分,共60分)1. 请结合实际谈谈权变理论对学校管理的影响。

权变理论对学校管理的影响表现于许多方面。

比较突出的是用“有组织的无序状态”和“松散结合”来分析学校组织行为的选择。

“有组织的无序状态”是指教育处于有组织的无序状态,其特点是:有问题的偏好、模糊的技术和流动的参与。

“有问题的偏好”是指有组织的无序状态的目的是不清楚的,即教育机构的目的是不清楚的,其目标往往是委婉地陈述的,对清晰的决策提供不了什么指导。

2.请结合实际谈谈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分为几个阶段?2.答案:形成期、构建期、奋斗期、完成期。

教师专业的发展过程,以刚入职的新教师为起点,在教师不同的成长时期,有着不同的发展基础和条件,有着不同的发展目标和要求,也面临着不同的困难和障碍,从而表现出不同阶段的发展特征。

结合我国的教育现实,我将教师专业发展总结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专业适应与过渡时期:这一时期的教师,由于对学校各方面的情况了解甚少,对职业角色要求和规范所知有限,跟实际工作密切相关的专业知识、经验和技能掌握不多,因而碰到的困难大多与如何适应并完成常规的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有关。

面临着同事之间各种形式的竞争,面临着身份转换之后所产生的心理上的不适应和职业的陌生感,这一时期,是教师专业发展较为困难的时期。

第二阶段,专业形成与成长期:这一时期教师逐渐适应了自己的工作,开始形成简单的教育观念,并初步了解实际的教育教学工作。

还能够比较自如地驾驭课堂教学,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模式,在这一时期,教师在教学技能等方面进行不断的改进与提高,压力和不适已经逐渐消失,能够比较轻松、自信地面对自己的工作。

第三阶段,专业突破与退守时期:由于长年累月固定的教学程式或一成不变的教育教学情境,这时,教师对职业的新鲜感和好奇心开始减弱,使得一些教师可能觉得自己的技能和绩效都停滞不前了,工作进入应付和维持状态;有的尽管希望在专业发展上有更大的突破,但在发展道路和策略的选择上进入迷惘和困惑的状态。

从而对工作逐渐丧失了激情,整个工作陷入一种僵持状态。

第四阶段,专业补给更新期:这一时期教师应积极参加专业继续教育,要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学会自我超越,要有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精神,思考和检讨已有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冲破旧理念的束缚,灵活自如地应用各种教学技能并组合成新的教学方式,发展更加实用和自主的教育方法。

第五阶段,专业成熟期:成熟时期的教师表现出明显的稳定性特征,同时也因其资深的工作经历、较高的教学水平和较为扎实的理论功底,在努力钻研业务和开展教研中,结合自身特点和教育发展要求,逐步发展新的教学技能和教育思想,形成独特的教育教学模式,专业达到了成熟状态,成为领军人物。

3.请结合实际谈谈你班级组织管理的认识。

班级组织管理的方法很多,可以采取如下方法:建立健全班级规则、培养学生集体意识、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引导班级内非正式组织学生的自我管理,就是学生自己管理自己,是一个从被管理到管理,从低级到高级,从不自觉到自觉的发展过程。

这种自我管理必须与班级管理制度保持一致。

我认为:只有通过恰当的班级管理制度来实现学生的自我管理,班级管理才能进入较成熟、较完善的境界。

要使班级管理工作从无序状态转为有序状态,就必须建立一套系统完整、符合政策、切合实际、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作为班级管理的准则。

班主任要根据本班实际情况,广泛吸取学生合理化建议,与班委会一起制定班级工作计划,再按照计划制定切合实际的规章制度。

这样才能增强制度的透明度和可信性,使学生真正意识到制度不只是教师的主观要求,而且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必然需要。

但如果把计划定得过高,制度太苛刻,就会让学生难以接受。

记得有一位青年教师在接任一个成绩较差的班级后,为了迅速提高质量,要求该班学生比其它班级提前到校多上一节自习课,结果只是拔苗助长,欲速则不达。

不到一个月,很多学生就有了意见,有的实在无法坚持。

这位班主任的良苦用心最终未能如愿,制度也只好不了了之。

当然,合理的规章制度应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不可能要求一个班级里每位学生科科优秀都是三好学生,那么也就不可能同时用一个相同的标准来约束每一个人。

比较好的学生很容易做到的事情,也许较差的学生,实现起来就相对比较困难,应该灵活对待。

只要他们有所进步,就及时表扬,肯定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并指出今后努力的方向。

这样的教育方法、管理制度,才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

制定了管理制度,就要组织力量进行有效地检查督促,否则,制度就会失去实际意义,成为一纸空文。

在检查督促的过程中,最有效的方法,我认为是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正确指导学生进行自我检查、自我督促。

班主任主要是当好“参谋”,抓住并解决主要问题,日常工作可以大胆地让学生去管理,改变既当“保姆”又当“警察”的旧做法。

魏书生老师就很有办法,班级中各项检查督促工作都被学生争着“承包”了下来。

班主任外出几十天也没事,学生能正常学习,就连教室里的螺丝钉掉了也有学生过问,学生真正成了管理自己的主人。

这确实是值得学习的成功经验。

用制度规范学生的行为,是一个复杂艰难的过程,是一个从不自觉到自觉的认识过程。

这其间学生的思想教育事关重大,不可忽视。

所谓严格要求学生就是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丝毫不能放松教育。

要让学生多进行比较,不断地与他人比,也和自己的过去比,多进行批评与自我批评,不断地调整自己的思想方式和行为习惯,才能达到自我管理的目的。

现在的学生多数受到家庭的溺爱,自我管理意识差,如果不严格教育,后果会不堪设想。

有两位学生有一点矛盾打架之后,写检查时均只是过多强调自己的理由,我问:“你们自己错在何处?”学生默然。

于是我说:“你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缺点。

那就是:只看到别人的缺点,找不到自己的错。

”结果两位学生各自分析了自己的错误,和好如初。

据了解,很多班主任对学生都制定有操行评分的制度,规定学生违纪一次扣多少分,被扣到多少分就如何处理等等。

这种对学生违纪只作好记录,不注重教育,等扣到一定分数就研究如何处罚的作法是不负责任的,是教育无能的表现,实现上是利用管理制度给学生设“陷阱”。

学生有缺点错误,甚至还会出现反复都是很正常的现象,关键在于教育指导。

我国明代教育家王阳明曾深刻指出:“若近世之训蒙稚者,日唯督以句读课仿,责其检束,而不知导之以礼;求其聪明,而不知养之以善,鞭挞绳缚,若待拘囚。

彼视学舍如囹狱而不肯入,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这些话都是很值得回味的。

对学生进行制度管理,也并不是把学生管得严严的,说不准说,动不准动,而是尽可能地多为学生创造一个能充分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天地。

如多开展社会调查、专题讨论、学科竞赛等一些有意义的班级活动。

在活动中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发展学生的个性与特长,在实践中,让学生自觉地用管理制度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行为,最后达到自己考察自己、自己思考自己、自己解剖自己、自己调节自己、自己战胜自己的理想境界。

总之,管人的问题从来都是非常复杂的,但如能合理地制定班级管理制度,并使之成为学生自我管理的动力和行为规范,那将是班级管理者莫大的欣慰。

4.结合实际,谈谈校长应具备哪些技能。

决策技能、激励技能、沟通技能、处理冲突的技能常言道:“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

”一个什么样的校长定会带出什么样的学校,一所民办学校的校长应具备哪些能力才能带好一所民办学校呢?作为民办学校校长,应该“以大气成大器,明大事成大师”。

要想迅速将学校办大、办强,我认为一位成功校长应具备以下几种能力。

一、强烈的主人翁意识的事业魅力一个校长如果没有在管理和实践中形成很有主人翁的意识,没有清晰的管理思路,没有强烈的将学校视为自已的事业,那么,他在经营学校过程大概也是循规蹈矩,难成气候。

一位成功的校长,肯定是一个事业心很强的人,是一个很有责任感的人,同时也必然是一个很有主人翁意识的人。

明白自己要将学校管理成什么样的学校,学校将向何处去,什么是最佳的发展之路。

同时,善于听取意见,博采众长,使心中确定的目标更加明确,并毫不动摇地坚持正确的方向;也善于分解矛盾,善于想办法让群众看清目标,充满信心,应把学校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学校当成自已的家庭,敢于顶住压力,承担责任, 决不随波逐流,更不见风使舵。

二、公正善良的性格品质的人格魅力。

俗话说,“众人拾柴火焰高”;“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作为民办学校校长,应当明白:学校取得的成绩,不是校长一个人的功劳,而是上级支持、教职工共同努力的结果。

要深信:大家团结起来力量大,团结出效率,团结出生产力,团结出战斗力。

因此,如何团结校领导班子和广大教师合作共事,共谋教育发展,意义十分重大。

首先,我认为校长作为学校领导班子即“班长”,对正确处理与身边一班人的关系,主要把握了三条:一是统揽不包揽。

在工作中,不断加强领导班子自身建设,严格实行集体领导下的分工负责制,校长对学校教育管理工作负总责;分管部门各负其责,相互协作,共下“一盘棋”。

二是放手不撒手。

作为校长,工作中决不能“眉毛胡子一把抓”,要善于放权、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充分信任、支持、鼓励副职领导大胆工作。

对每个副手的工作,表现好的要及时肯定、表扬;对不足之处要帮助提高,切不可放任自流。

三是当“班长”不当“家长”。

作为校长要广开言路、集思广益,不偏听偏信,不搞“一言堂”,与身边的人能够互通、互容、互敬、互信。

其次,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人文管理新理念。

人的因素是管理中的重要因素,实现人的最好最优发展是以人为本管理思想的核心。

因此,笔者认为,应结合学校实际,实行人性化管理,充分发动教职员工参与学校的决策和管理,广纳谏言,民主决策,形成了学校管理的“群体效应”。

第三,作为校长,无论是对己、对人、对事,都要做到严于律己、为人正派、宽以待人、实事求是、勇于创新、以身作则,做到敢于批评和自我批评,这样人格魅力自然就上去了。

三、宰相肚里能撑船”的人气魅力喜欢发现问题、善于找出毛病是教师的职业习惯。

教师的性格直爽,喜欢直接对问题发表看法。

校长如果没有宽广的胸怀,必将与“吹毛求疵”、“小题大做”的老师们发生摩擦,久而久之就会人心涣散,弄得学校“人去楼空”。

所以,作为校长,必须有爱才、惜才,容得下不同意见的胸怀,要善于听逆耳之言,要学会纳谏。

即使在受委屈时,也要给教职工真诚的微笑,只有这样,才能让老师敢于进言,争当主人翁,形成团队精神,校长也会因此而吸纳“人气”,树立威望。

四、良好的公关能力一位成熟自信的校长应把集体取得的成绩看得比个人的荣誉和地位更重要。

身为最高层的决策人员,对内要以团结为己任,乐于倾听不同意见,重视情感沟通,在坚持原则的前提下,把“一班人”紧紧的凝聚在一起,从思想上、感情上、工作上加强沟通,从而使学校发展少走弯路;。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