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草乌和川乌的区别

草乌和川乌的区别

草乌和川乌的区别
草乌和川乌的区别
附子脉也有特殊情况,不见细弱,反见有力者,但同时必须具有其他症状。

如《金匮要略》大黄附子汤证的脉象就是“脉紧弦”,桂枝附子汤证的脉象为“脉浮虚而涩”。

不过两者所伴有的症状为剧烈的疼痛,所谓“胁下偏痛”、“身体烦疼,不能自转侧”。

从临床看,附子证出现脉紧或弦的,还包括伴有出汗。

如近代名医恽铁樵认为“脉硬有汗”是应用附子的特征之一。

脉紧应无汗,是使用麻黄桂枝的指征,而脉紧甚至脉硬而反汗出,就是亡阳的危症,可以考虑使用使用附子。

恽氏这个经验,与《伤寒论》桂枝加附子汤证是相符的,对于“发汗,遂漏不止”的患者,张仲景是主张在桂枝汤的基础加上附子的。

附子还主治痛证。

就张仲景所及,附子多用于以下的疼痛。

身体烦痛。

在《伤寒论》及《金匮要略》中应用较多,如桂枝附子汤主治“风湿相搏,身体烦疼,不能自转侧”(第二)。

胁下偏痛。

大黄附子汤主治“胁下偏痛,发热,
其脉紧弦”(第十)胁下,包括了胁肋部、上腹部和腰胯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