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热力学蒸汽动力循环
注意不计泵功时:
4 3 2
h4=h3=h2′
则朗肯循环的热效率可近似地表示为:
0
s
h
p1
1
w12 h1 h2 h1 h2 t ' q1 h1 h3 h1 h2
式中,h1、h2及h2′由p1、t1及p2在水蒸气 图表中查取。 2
t1
p2 x=1
s
2.汽耗率:表示每产生1kw· h(即3600kJ)的功所
33
供 热
热用户
能量利用系数: K w q 被利用的能量 0 2 工质从热源得到的热量 q1
2、调节抽汽式热电机组
优点:
供电
调节阀
①可同时满足供热、供 电的需要; ②供热可满足不同压力 的需要; ③热效率比背压式高。
供 热
热用户
缺点:
①系统及运行较复杂; ②其能量利用系数比背 压式低。
朗肯循环的装置图、T-s图及蒸汽参数对循环热 效率的影响; 再热的定义,采用再热的目的,再热循环的装 置图及T-s图; 抽汽回热的定义,回热循环的装置图及T-s图, 采用回热循环的意义; 热电合供循环的类型及经济性指标; 提高火电厂实际蒸汽动力循环热经济性的途径
7
二、朗肯循环的热经济指标: 1.循环热效率:
在锅炉定压吸热: 在凝汽器定压放热:
T 1
q1 h1 h4
q2 h2 h3
4 3 2
在汽轮机绝热膨胀作功: w12 h1 h2 在水泵绝热压缩耗功:
w34 h4 h3
0
s
循环净功: w0 w12 w34 (h1 h2 ) (h4 h3 )
15
新课引入
t p1 x2
为解决二者间的矛盾,可对循环方式 加以改进:采用再热循环。
7-3 再热循环
采用再热的目的:提高汽轮机排汽干度,为
初压的提高创造条件;同时提高循环热效率。
再热的概念:当蒸汽在汽轮机中膨胀作功而
压力降低到某个中间压力时,把蒸汽从汽轮机 引出,送至锅炉的再热器中重新加热,使蒸汽 再次达到较高的温度,然后送回汽轮机的低压 汽缸继续膨胀作功。
4
(1 )kg
凝结水泵
注意:h2′为乏汽压力P2 下的饱和水焓;h0′为抽 汽压力p0下的饱和水焓。
kg h0
1kg
(1 )kg
'
h0
h2
'
2.热效率:
(1)循环净功:(不计泵耗功)
T
1
p1
1kg
(F) 0'
w0 (h1 h0 ) (1 )(h0 h2 )
设 初 压 p1=const, 排 汽压力p2=const.
提高t1对ηt的影响:
(1)提高初温使平均加热温度升高,而放热温度不变, 则朗肯循环的热效率得到提高; (2)排汽干度增加,即x2′>x2,这有利于改善汽轮机叶 片的工作条件。
受到的限制:初温的提高受到过热器金属材料耐高温 性能的限制,故目前国产机组的初温一般在560℃左右
不计泵耗功
w0 (h1 ha ) (hb h2 ) 循环热效率: t , z ) (hb ha ) q1 (h1 h2
b
二、循环计算: 2.汽耗率:
4
A 2
3600 3600 dz h1 ha hb h2 w0
kg/kWh
3.热耗率: qt ,z
4 3 2
0
s
水在锅炉中的低温预热段很长,使循环的平均吸热温度 较低,所以朗肯循环的热效率不高。
对循环方式加以改进:采用回热循环
7-4 回热循环
回热:在循环内部工质自身之间的换热。
(与外热源无关)
抽汽回热:从汽轮机内抽出部分作了一定功的
蒸汽,将其引入回热加热器中用于预热锅炉给水。
23
一、装置系统图及T-s图:(以一级抽汽回热循环为例)
抽汽率(α )——从进入汽轮机的1kg蒸汽中所抽出的蒸汽量。
二、一级回热循环计算: 1.抽汽率α的确定:
由热平衡方程式,可得:
' (h0 h ) (1 )(h0 h2 ) ' 0
1kg
1kg1F给 Nhomakorabea 泵kg
0
2
3 0’
回热器
故
h h h0 h
' 0
' 2 ' 2
14
三、排汽压力对热效率的 影响:
设初温t1=const,初压 p1=const.
降低p2对ηt的影响:
(1)降低排汽压力使平均放热温度有明显下降,而平均吸热温 度相对下降得极少,因此朗肯循环的热效率还是有明显提高。 (2)降低排汽压力使汽轮机排汽干度下降,这将不利于汽轮机 的安全运行。 受到的限制:排汽压力的降低主要受汽轮机排汽干度下降及环 境温度的限制。目前火电厂的排汽压力最低在0.004MPa左右
再热压力pa=p1.(20%--30%),再热温度tb=t1。
3.再热次数:
再热次数过多,使管道系统复杂,投资增加,运行不便。 一般很少超过两次。只有超临界参数机组才考虑采用两次再热。
新课引入
T 1
T2 t 1 T1
o p 9 MPa 时 , t 303 C s1 1 o p 0 . 004 MPa 时 , t 29 C 2 s 2
4
以水蒸气为工质的卡诺循环能否实现呢?
此循环缺点:
(1)加热温度T1受临界温度(374℃)限制,不能太高。 (2)放热温度T2受环境温度及汽轮机排汽干度(x2≮0.850.88)的限制,不能太低。 (3)从凝汽器出来的3点状态为湿蒸汽,压缩这样的汽水 两相混合物所需压缩机尺寸庞大,耗功量也很多,且工作 极不稳定,所以实现3-4的压缩过程不易。
29
5、从理论上讲,回热抽汽级数越多则热效率越高, 但实际上,随级数增加,热效率增长减慢,且系 统复杂,各种费用增加,故需作全面技术经济比 较。采用多级回热时:中、低压机组3~5级,高 压以上机组7~9级;如330MW机组采用7级抽汽回 热。 回热虽增加了回热器等设备,使系统复杂, 投资增加,但基于上面几点原因,总的来说 是利大于弊,所以蒸汽动力装置无论容量大 小,都广泛采用了抽汽回热循环。
17
一、装置系统组成及循环T-s图:(以一次再热循环为例)
18
二、循环计算: 1.热效率:
4-1—锅炉中定压吸热过程; 1-a—高压缸中绝热膨胀过程; a-b—再热器中定压吸热过程; b-2—低压缸中绝热膨胀过程; 2-3—凝汽器中定压放热过程; 3-4—给水泵中绝热压缩过程。 b
4
A 2
循环净功: w0=(h1-ha)+( hb-h2) q1=(h1-h4)+ (hb-ha) 循环吸热量:
第一篇
工程热力学
第七章
蒸汽动力循环
本章主要内容
朗肯循环 再热循环
回热循环
热电合供循环
目的与要求:
掌握各种循环的意义、构成、热经济性(热效率等)计算 及影响因素,提高循环热效率的措施等内容。
2
卡诺循环的工程指导意义
T T1 1 q1 2
w0 q1 q 2
T2 0 4 s1 q2 3 s2 s
由于以上三点原因,此循环热效率并不高,且 不利于汽轮机的安全运行,故实际并不采用。
5
7-1 朗肯循环——蒸汽动力装置的基本循环
一、装置系统组成及T-s图:
7-1 朗肯循环
四个工作过程:
4-1—定压吸热过程(锅炉:Boiler) 1-2—绝热膨胀过程(汽轮机:Turbine) 2-3—定压放热过程(凝汽器:Condenser) 3-4—绝热压缩过程(给水泵:Pump)
30
四、具有一级回热和一次再热的蒸汽动力循环:
b 1
(1 )kg
1kg
T
1
b
1kg
0
kg
2
( F)
0'
kg
0
F 0' ( a)
(1 )kg
(1 )kg
3
0
3( 4) ( b)
2 s
4
31
7-5 热电合供(联产)循环
一、热电合供循环:发电+供热
工业用汽压力为0.24—0.8MPa;
消耗的蒸汽量(kg),用符号d表示.
3600 3600 d w0 h1 h2
消耗的热量(kJ),用符号qt表示.
kg/kWh
3.热耗率:表示每产生1kw· h(即3600kJ)的功所
qt 3600
t
kJ/kWh
10
朗肯循环
1
TTT TTT T TTT
T 1
TT
B
2
C P TTT
TTT
加热器
34
提高蒸汽动力循环热经济性的途径
提高蒸汽初温 改变蒸汽参数 提高蒸汽初压 降低乏汽压力 再热循环 回热循环 改变循环方式 热电合供循环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 (P121.图4-26)
减少各种不可逆损失
IGCC (P123.图4-28) 新型动力循环 PCFB-CC
…...
35
本章小结
3600
t ,z
kJ/kWh
20
三、再热循环分析:
1.再热的意义:
当初压较高时,采用再热可使乏汽的干度显著的提高,增 加了汽轮机工作的安全性,同时使循环的热效率得到进一步提 高,汽耗率和热耗率都小于同参数的朗肯循环,故现代蒸汽动 力装置中,蒸汽初压高于13MPa时都采用再热措施。
2.再热参数的确定:
T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