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开发探索

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开发探索

系统HMI的基本处理过程如下图所示:
二 关键技术
数据平台是由数据存储、检索与处 理的后台数据库以及实现不同组件或应 用程序间的相互通信、协调与控制的软 总线组成的基础平台。它是支撑平台的 核心。
新一代的软总线基于分布式对象计算的 中间件技术,并采用标准的CIS。目前,采用 公共对象请求代理体系结构(CORBA)作为实 现CIS的中间件已经成为共识,问题的关键是 CORBA的效率能否保证调度自动化系统的实时 性要求和采用何种运行模型。
采油七厂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结构图
保护装置
葡二联变电所 (47回路)
⑴数据采集和规约转换结构; ⑵HMI处理结构; ⑶网络通讯结构; ⑷数据库连接技术; ⑸开放接口功能; ⑹冗余容错结构;
系统的基本图形元素、控件等还可形成 满意的人机操作界面,达到对RTU、智能仪表、 板卡以及程序流程等的控制,可以达到采用 通用语言编程(如VB,VC等)的效果和满意 程度。
实时性是调度自动化系统最基本的技术 指标之一,由于采用了CORBA作为通信中间件, 其实时性受到了一定影响,为此在系统中采 用以下种数据库管理和访问模式,以提高系 统的实时性。
1.基于软总线的客户服务器模式。这种模式 下,数据库作为数据库服务对象注册到软总 线中,客户程序通过基于的接口及其扩展访 问数据库,即对象请求代理方式。方式通过 扩大组件粒度,减少远程进程调用频度来提 高效率。访问速率可以保证每秒上万次。这 种方式是系统的核心框架。
2.本地化模式。使用本地实时内存数据库组 件,各本地实时数据库与服务器端实时数据 库的同步由的事件服务完成,实时数据的访 问仅对本地实时数据库进行。主要应用于需 要周期自动启动的实时性高的应用,例如状 态估计、静态安全分析扫描等。
3.物理地址映射模式。应用软件越过数据库 的逻辑层直达物理层,即把内存数据库中存 储数据的内存地址直接映射到应用程序的数 据空间中。这种模式不宜过多采用,一般应 用于实时性要求很强且数据处理量很大的场 合,例如的动态仿真等。
产出效益。
为了达到上述项目目标,考虑到生产规 模和电力设备随企业规模的扩大和技术的进 步,将会不断的扩大和完善,安全保障成为 采油厂重要的生产目标之一,为此,在设计 本系统时,应考虑采油厂生产的需求和特点, 遵循以下设计原则:
(1)实用性和经济性相结合 (2)先进性和成熟性相结合 (3)开放、标准化 (4)高可靠性、高稳定性
二 系统结构
采油七厂电力调度自动化系统 的结构采用标准的电力SCADA结构, 双机热备、双网络冗余,由主服务 器、 备用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 工作站构成。
系统结构图如下图所示:
GPS
RS232
主服务器
双机热备
备服务器
数据库服务器
工作站
网络交换机
TCP/IP
TCP/IP
TCP/IP
TCP/IP
数据平台实质上是一个分 布式对象计算环境,它由后台 数据库、软总线和标准化接口 组成。其整体构架如图所示。
采用这种模式有以下2个优点:
1.节省内存的使用。 C2I.M本数地据接库口是和基物于理内地存址的映,不射适与合软存总储线数接 据口量相庞结大合的,时保间证序了列系数统据效,率因和而开引放入性关。系 数据可库以。看出,基于CIM/CIS和CORBA的软总 线是新系统的主体构架,但不是全部。传 统系统的一些优势也得到了保留。
等(2的)状通态过监对视电,网对各故站障点动各作级信母号线的电采压集和,各加线 快短路使(量3对 故 电电 平)电障压流衡对网的合的计电事停格实划能故电率时,量的 时 进采 进的反 间 一集 行统映 , 步, 生计、 为 提及 产分指 安 升时 生析挥 全 ,进 活,、 生 为行 用能处 产 采全 电更理 提 油网成好速供七统本地度了厂一核进,保的调算行缩障变节,电。、, 配进、 一用步电鼓设励备技的 术稳 进定 步运 和行 节打 能下 降坚 耗实 ,的提基高础综。合
TCP/IP
TCP/IP
TCP/IP
RS485
RS485
TCP/IP
TCP/IP
TCP/IP
RS485
RS485
保护装置
葡二联变电所 (47回路)
保护装置
葡三联变电所 (40回路)
保护装置
葡四联变电所 (34回路)
保护装置

保护装置
敖包塔变电所 (34回路)
随着数字油田技术的蓬勃发展, 软件开发技术也广泛应用在油田电 网数字化建设中。本配电网管理系 统以EMS(电能量管理系统)为基 础平台,集成并融合了SCADA、MIS, 可以完成电力信息的高度共享与管 理的有效统一。
在本系统开发实施后,可以提 高电力电网管理水平,提高故障处 理效率,同时方便进行线路的可靠 性数据统计分析;对制定计划、执 行计划和恢复供电的流程进行管理, 使油田配电网管理精细化,数据化, 科学化。
软总线是新系统中处理各个组件间相互 通信、协调与控制的核心,任何符合一定标 准的应用程序都可以通过适配器以插件方式 获得软总线的支持。由于缺乏相关的国家标 准或行业标准,各个厂商的软总线无法实现 直接互联。在多个系统或应用的整合过程中, 需要在数据模型和接口之间建立复杂的多对 多映射,给系统互联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一 开发需求 二 系统结构
三 关键技术
一 开发需求
采油厂下辖多个变电所,为了 提高供电的可靠性和安全性,实现 对变电所的集中监控和管理,需建 立电力调度自动化监控系统,同时 对原来的每个变电所监控系统进行 改造,更换变电所监控系统的上位 机监控系统,实现与调度中心的数 据交互。
(1)通过对各个变电所进线、出线、变压器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