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文档之家› 《侵权责任法》医疗损害责任制度的重点解读
《侵权责任法》医疗损害责任制度的重点解读
主要特点
• 终结医疗纠纷处置法律依据“二元化”局面 • 削弱了举证责任倒置制度 • 规定了医疗赔偿的免责事由 • 突出了医疗机构的告知义务和病历管理义务
主要内容
• 医疗损害责任构成(54) • 医疗侵权过错的确定(57、58) • 医疗侵权过错的排除(60) • 医方诊疗过程中的告知义务(55.1) • 侵犯患方知情权同意权的责任(55.2) • 特殊情况下医方诊疗义务(56) • 患者病历知情权及医方的保障义务(61) • 患者病历隐私权及医方的保障义务(62) • 医疗用品质量责任(59) • 医方不得实施过度医疗的义务(63) • 医方合法权益受法律保护(64)
《侵权责任法》“医疗损害责任 制度”
的重点解读
立法背景
• 2009年12月26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侵权责任法》, 2010年7月1日该法正式实施。其中,在第七章专章规定了 “医疗损害责任制度”,共11个法律条文。
• 它是今后一个时期预防和处置医疗纠纷的核心法律制度。
立法宗旨
• “要妥善处理医疗纠纷,界定医疗损害责任,切实保护患者的 合法权益,也要保护医务人员的合法权益,促进医学科学的进 步和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
四、医方告知义务
•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告知 • 向监护人告知
• 无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的监护人:配偶、父母、成年子女、其 他近亲属、关系密切的其他近亲属担任。
四、医方告知义务
• 临床告知的优选 • 患者是老人,首选其子女为知情同意者 • 患者是中年人,首选其配偶 • 患者是未成年人,首选其父母
四、医方告知义务
三、医方的免责或减责 ——对第60条第2款的理解
• 我国民法学上称这种情形为“混合过错” • 即医疗损害是由医患双方共同造成的,应当根据各方过错程度,
分别承担相应的责任。 • 例如:医方在上述几种情形中“存在告知不充分”的问题
三、医方的免责或减责
• 医方还可以援引《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的其他条文, 主张免责、减责: • 正当防卫 • 紧急避险 • 受害人同意 • 受害人故意 • 第三人的过错 • ……
二、医疗侵权过错的确定
• 确定医疗水平的考量因素 • 法律、法规、规章及文本化的诊疗规范 • 基本性操作 • 医疗机构所在地区 • 医疗机构资质 • 医务人员资质
二、医疗侵权过错的确定
• 案例2 • 2003年,患者王某因进食哽咽感,并进行性加重伴消瘦, 到江苏某中医院进行胃镜检查,发现贲门部新生物。建议手 术治疗。术前医师有CT检查医嘱但未执行。术中发现肿瘤 因广泛转移和粘连严重无法切除。术后,王某进行了化疗和 中医治疗,终因贲门癌晚期死亡。后患方起诉医院赔偿10 万余元。
三、医方的免责或减责
• 医疗机构的免责的举证问题 • 完成举证要注意两个方面:
• 强化医务人员的告知义务 • 强化病历规范书写与保管
四、医方告知义务
• 医方诊疗过程中的告知义务(55.1) • 医务人员在诊疗活动中应当向患者说明病情和医疗措施。需 要实施手术、特殊检查、特殊治疗的,医务人员应当及时向 患者说明医疗风险、替代医疗方案等情况,并取得其书面同 意;不宜向患者说明的,应当向患者的近亲属说明,并取得 其书面同意。
六、患者病历知情权及医方保障义务
• 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当按照规定填写并妥善保管住院志、 医嘱单、检验报告、手术及麻醉记录、病理资料、护理记录、 医疗费用等病历资料。 患者要求查阅、复制前款规定的病历资料的,医疗机构应当提 供。(60)
•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 •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 • 无民事行为能力
四、医方告知义务
•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告知 • 向患者本人告知 • 向其授权代理人告知 • 向其法定代理人告知
四、医方告知义务
•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告知 • 向其监护人告知
• 监护人的范围: • (1)未成年人的监护人:父母。父母死亡或没有监护能 力的,由其祖父母、外祖父母、兄、姐、关系密切的其他 近亲属担任监护人。 • (2)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的监护人:配偶、 父母、成年子女、其他近亲属、关系密切的其他近亲属担 任。
二、医疗侵权过错的确定
• 医师的注意义务 • 医务人员在实施医疗行为过程中,依据法律、法规和诊疗护 理常规,选择最合理的医疗、预防、保健方案,尽可能避免 诊疗手段带来的不利影响,最大限度地保障患者健康权益。
二、医疗侵权过错的确定
• 如何理解“当时的医疗水平”? • 必须以医疗行为发生时的医疗水平为基准,不能以鉴定当时 或诉讼当时的医疗水平为基准。
• 包括国务院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例如: •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 《处方管理办法》 • ……
二、医疗侵权过错的确定 ——推定
(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 • 诊疗规范
• 卫生行政机关、有关行业协会制定的诊疗规范、诊疗指南等
二、医疗侵权过错的确定 ——推定
五、特殊情形下医方诊疗义务
• 因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不能取得患者或者其近亲 属意见的,经医疗机构负责人或者授权的负责人批准,可以立 即实施相应的医疗措施。(56)
五、特殊情形下医方诊疗义务
• “不能取得意见”的三种情形 • 患者病情危重,病程发展迅速,需要马上施救,来不及征求 意见或征得批准 • 患者生命垂危,无法表达意思且患者近亲属不在救治现场或 无法取得联系 • 患者生命垂危,无法表达意思,患者近亲属亲临现场,但不 同意施救
二、医疗侵权过错的确定 ——推定
(二)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 • 医疗机构隐藏或拒不提供有关病历资料,将导致难以在法律 上确认医疗过程。
二、医疗侵权过错的确定 ——推定
(三)伪造பைடு நூலகம்篡改或者销毁病历资料 • 实践中,许多医疗机构不重视病历资料的保管,常常发生丢 失、缺少的现象,在发生纠纷后忙于对资料进行修改、整理 甚至销毁。 • 目前,法院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应 当对其不存在过错进行举证。
一、医疗损害责任构成
• 患者在诊疗活动中受到损害,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过错的, 由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54)
一、医疗损害责任构成
• 诊疗活动 • 指通过各种检查、使用药物、器械及手术等方法,对疾病做 出判断和消除疾病、缓解病情、减轻痛苦、改善功能、延长 生命、帮助患者恢复健康的活动。
一、医疗损害责任构成
二、医疗侵权过错的确定
• 法院裁决 • 医院在进行常规检查未发现禁忌症的情况下手术,符合诊疗 常规不存在过错。未进行CT检查与患者死亡之间没有因果 关系。 • 驳回原告诉讼请求。
二、医疗侵权过错的确定——推定
• 患者有损害,因下列情形之一的,推定医疗机构有过错: (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 (二)隐匿或者拒绝提供与纠纷有关的病历资料; (三)伪造、篡改或者销毁病历资料。 (58)
三、医方的免责或减责 ——患方不配合的具体情形
• 患方不同意医方建议,拒绝留观 • 患方不同意医方建议,放弃治疗 • 患方不同意医方建议,拒绝必要检查 • 患方不同意医方建议,拒绝必要治疗 • 患方私自停药 • 患方私自拔管 • 患方不遵医嘱,擅自食用禁止食物 • 患方未经医护人员统一,私自外出 • 患方不配合,不设陪护人员,造成摔伤、坠床、自杀
二、医疗侵权过错的确定 ——推定
(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 • 法律
• 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通过 • 例如:《执业医师法》、《义务献血法》、《药品管理 法》、《母婴保健法》……
二、医疗侵权过错的确定 ——推定
(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以及其他有关诊疗规范的规定 • 规章
三、医方的免责或减责
(二)医务人员在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下已经尽到合 理诊疗义务 • 判断条件
• 抢救行为 • 患者生命垂危 • 情况紧急
三、医方的免责或减责
(二)医务人员在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下已经尽到合 理诊疗义务 • 常见情形:
• 急诊急救 • 术中大出血 • 患者有紧急输血的必要,医疗机构没有充足库存血,医疗机构
• 医疗损害责任是一种过错责任。主观过错是法律责任的构成要 件之一。
• “过错”,是指医方在造成损害时的心理状态 • 故意 • 过失
一、医疗损害责任构成
• “医疗机构承担赔偿责任” • 医疗损害责任是一种单位责任,而非个人责任
一、医疗损害责任构成
• 案例1 • 杨某到某市妇幼保健院做产前检查,产前B超、常规血细胞 分析未见异常,医院依规定做孕产期保健提示和保健医学指 导。后杨某剖宫产下一男婴,左手掌先天缺失。 • 杨某起诉医院赔偿损失人民币32万余元。
• 侵犯患方知情权同意权的责任(55.2) • 医务人员未尽到前款义务,造成患者损害的,医疗机构应当 承担赔偿责任。
四、医方告知义务
• 案例3 • 某医院在为患者陈某行左眼脂肪瘤摘除术前,未告知术后可能
产生提上眼睑肌断裂的并发症,被法院判令:赔偿患者医疗费、 误工费、残疾者生活补助费、精神损失费共计人民币6万余元。
可以自采血 • 抢险救灾、战争等特殊情况下对生命垂危患者的救治
三、医方的免责或减责
(三)限于当时的医疗水平难以诊疗 • 具体情形:
• 由于患者病情异常或者患者体质特殊而发生医疗意外的 • 在现有技术条件下,发生无法预料或者不能防范的不良后果 • 无过错输血感染造成不良后果的 • 对罕见病、少见病的误诊误治 • 因不可抗力造成不良后果的
三、医方的免责或减责
• 患者有损害,因下列情形之一的,医疗机构不承担赔偿责任: (一)患者或者其近亲属不配合医疗机构进行符合诊疗规范的诊
疗; (二)医务人员在抢救生命垂危的患者等紧急情况下已经尽到合
理诊疗义务; (三)限于当时的医疗水平难以诊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