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作业2构造原理能量最低原理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共44分)1.在基态多电子原子中,下列关于核外电子能量的叙述错误的是()A.最易失去的电子能量最高B.电离能最小的电子能量最高C.p轨道电子能量一定高于s轨道电子能量D.在离核最近区域内运动的电子能量最低解析:选项C没有指明p轨道电子和s轨道电子是否处于同一电子层。
答案:C2.(双选题)下列原子结构示意图能表示能量最低状态(基态)的是()A. B.C. D.解析:A、C两项中基态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符合构造原理。
B 项和D项中均出现了第二层未排满8个电子,第三层却排布电子的现象,这不是基态,而是激发态。
答案:AC3.下列各组指定的元素不能形成AB2型化合物的是()A.1s22s22p2和1s22s22p4B.1s22s22p63s23p4和1s22s22p4C.1s22s22p63s2和1s22s22p5D.1s22s22p5和1s22s22p4解析:先由电子排布式确定是何种元素,再分析判断。
A项中的C和O可以形成CO2;B项中的S和O可以形成SO2;C项中的Mg 和F可以形成MgF2;D项中的F和O不能形成AB2型化合物。
答案:D4.电子在一个原子的下列能级中排布时,最后一个排布的是()A.n s B.n pC.(n-1)d D.(n-2)f解析:根据原子中能级的能量高低顺序:n s<(n-2)f<(n-1)d<n p,所以最后一个排布的应是能量最高的能级,应为n p能级。
可见,解此类题,应从构造原理入手,判断出能级的能量高低。
基态原子的电子在排布时应先进入能量低的能级,填满后再进入能量高的能级。
答案:B5.(双选题)H原子的核外有一个电子,通常排布在1s能级,而不是2s能级上,可以表示为1s1。
对此,下列理解中不合理的是() A.1s能级上只能容纳1个电子B.这种排布符合能量最低原理C.1s能级离原子核近,能量高D.排在2s能级上,没有1s能级上稳定解析:1s能级上能容纳2个电子且1s能级离原子核近,能量低,故电子排在2s能级上没有1s能级上稳定。
答案:AC6.核外电子的能量不仅与电子所处的能层、能级有关,还与核外电子的数目及核电荷数有关。
氩原子与硫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都是1s22s22p63s23p6。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粒子的1s能级上电子的能量相同B.两粒子的3p能级上的电子离核的距离相同C.两粒子的电子发生跃迁时,产生的光谱不同D.两粒子都达8电子稳定结构,化学性质相同解析:虽然氩原子与硫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但它们的质子数不同,对电子的作用力不同,所以各能级电子的能量不同、离核距离不同、化学性质也不同。
答案:C7.X2+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可能为稀有元素B.X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3s2C.X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1s22s22p62d2D.X2+的最外电子层上有6个电子解析:X原子应比X2+多2个电子,故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X为镁元素,Mg2+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
答案:B8.已知三种微粒(原子或离子)的电子排布式如下:X:1s22s22p619Y:1s22s22p63s23p620Z:1s22s22p63s23p611若将上述三种微粒归为同一类,下列微粒中也可归为此类的是()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了认识电子排布式和原子、离子结构示意图的水平,以及对物质分类的能力。
分析原子核内的质子数和电子排布式之间的关系可知,三种微粒都是金属阳离子。
分析A~D微粒结构示意图的核电荷数和核外电子排布的关系可知,A和D是原子,B是阴离子,C是金属阳离子,故正确答案为C。
答案:C9.若某元素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时,外围电子排布式为4d15s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元素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时,原子中共有3个未成对电子B.该元素原子核外共有5个电子层C.该元素原子的M层共有8个电子D.该元素原子最外层有3个电子解析:根据构造原理、原子核外电子排布规律、该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4d15s2知其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104s24p64d15s2,该元素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时,原子中只有4d1中的一个未成对电子,A项错误;由核外电子排布式可知该元素原子有5个电子层,M层共有18个电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故C、D错误,B正确。
答案:B10.在下列各组电子构型中,()属于基态原子,()属于激发原子,()是错误的电子排布式。
A.1s22s2B.1s22s23s2C.1s22s22p63s23p1x3p1y3p1z4s1D.1s22s22p63s23p54s1E.1s22s22p63s23p1x3p2y3p1zF.1s22s22p62d53s2解析:基态原子是指电子填充顺序符合能量最低原理,各轨道电子排布不违背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的原子;激发态原子是指电子未按轨道能量顺序填充,但各轨道电子排布不违背泡利不相容原理和洪特规则的原子。
A项表示铍原子的基态;E项表示硫原子的基态(还可写作3p2x3p1y3p1z或3p1x3p1y3p2z);C项中1个3p电子激发到4s轨道上,属于激发态原子;同理,D项中1个3p电子激发到了4s能级上,属于激发态;B项不符合能量最低原理,也不可能是1s22s22p2中2p 电子跃迁的结果,是错误的;F项中的“2d”能级是不存在的,也是错误的。
答案:A、E C、D B、F11.(双选题)A原子示意图为,则x、y及该原子3p 能级上的电子数分别为()A.18、6、4 B.20、8、6C.26、14、6 D.15、3、1解析:因为E3p<E4s<E3d,而该原子4s能级已排满,所以3p能级也已排满,排了6个电子,A、D项错误;3d能级可能排1、2、3、5、6、7、8、10个电子,所以y可能为7、8、9、11、12、13、14、16,B、C项正确。
答案:BC二、填空题(共56分)12.(11分)下表列出了核电荷数为21~25的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回答下列问题:Sc__________、Ti__________、V___________、Mn__________。
(2)已知基态铬原子的电子排布式是1s22s22p63s23p63d54s1,并不符合构造原理。
人们常常会碰到客观事实与理论不相吻合的问题,当你遇到这样的问题时,你的态度是:__________。
(3)对比上述五种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与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你发现的规律是____________;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Sc:1s22s22p63s23p63d14s2或[Ar]3d14s2Ti:1s22s22p63s23p63d24s2或[Ar]3d24s2V:1s22s22p63s23p63d34s2或[Ar]3d34s2Mn:1s22s22p63s23p63d54s2或[Ar]3d54s2(2)尊重客观事实,注重理论适用范围,掌握特例。
(3)五种元素的最高正化合价数值等于各元素基态原子的最高能层s电子和次高能层d电子数目之和;能量交错使得d电子也参与了化学反应13.(10分)根据下列叙述,写出元素名称及核外电子排布式。
(1)A元素原子核外M层电子数是L层电子数的一半:________。
(2)B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电子数的 1.5倍:________。
(3)C元素的单质在常温下可与水剧烈反应,产生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________。
(4)D元素原子的次外层电子数是最外层电子数的14:________。
解析:A原子的L层排满有8个电子,故M层有4个电子;B 原子次外层电子数只能为2,故最外层电子数为3;C元素为F,2F2+2H2O===4HF+O2;D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8,次外层电子数为2。
答案:(1)硅1s22s22p63s23p2(2)硼1s22s22p1(3)氟1s22s22p5(4)氖1s22s22p614.(12分)根据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写出该元素的符号及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1)1s22s22p63s23p3__________(2)1s22s22p63s23p64s2__________(3)[Ne]3s23p1__________(4)1s22s22p63s23p63d24s2__________解析:根据能层数判断在第几周期,由价电子数判断族序数,由核外电子数判断元素种类。
答案:(1)P第三周期ⅤA族(2)Ca第四周期ⅡA族(3)Al第三周期ⅢA族(4)Ti第四周期ⅣB族15.(12分)有A、B、C、D、E 5种元素,它们的核电荷数依次增大,且都小于20。
其中A为非金属元素,A和E属同一族,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 s1。
B和D也属同一族,它们原子最外层的p能级电子数是s能级电子的两倍,C原子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等于D原子最外层上电子数的一半。
请回答下列问题:(1)A是________,B是________,C是________,D是________,E是________。
(2)由这五种元素组成的一种化合物是(写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
写出该物质的一种主要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C元素基态原子的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D元素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________________。
解析:B和D也属同一族,它们原子最外层的p能级电子数是s 能级电子数的两倍,所以可得B、D的外围电子层排布为n s2n p4,所以B为氧元素、D为硫元素;而A和E属同一族,它们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排布为n s1,所以A为氢元素,E为钾元素;C原子最外层上电子数等于D原子最外层上电子数的一半,所以C的外围电子层排布为n s2n p1,即C为铝元素。
答案:(1)H O Al S K(写元素名称也可)(2)KAl(SO4)2·12H2O净水剂(3)1s22s22p63s23p1(4)3s23p416.(11分)有A、B、C、D四种元素,其中A元素是1826年一位法国青年科学家发现的,他在研究海水制盐时向剩余的副产物(苦卤)中通入氯气后发现溶液的颜色变深,经过一步提取可得红棕色液体,有刺激性气味;B、C、D的核外电子层数不超过3个,D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正好等于C原子核内质子数的2倍,而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相等;D原子的最内层电子数是B原子核外电子数的2倍。
回答下列问题:(1)四种元素分别为 A._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