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AHA 心肺复苏指南更新要点

AHA 心肺复苏指南更新要点


2010版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
6、胸外心脏按压:两乳头连线中点(胸骨中下 1/3处),(按压频率至少100次∕分,按压深度至少 5cm)
7、打开气道:仰头抬颌法。 8、人工呼吸:应用简易呼吸器,“CE”手法 9、持续2分钟的高效率的CPR:以心脏按压:人 工呼吸 =30:2的比例进行,操作5个周期。 10、判断复苏是否有效 11、整理病人,进一步生命支持。
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
• 除颤前按压中断时间延长,除颤成功率和恢复自 主循环率下降
减少胸外按压中断策略
• 1、在心肺复苏期,选择软垫式除颤电极片导联观 察心电图,而不是常规的导联Ⅰ、Ⅱ、Ⅲ导联
• 2、在除颤器充电期,不中断按压 • 3、电击后立即恢复按压,避免不必要的脉搏检查 • 4、鼓励使用可消除按压干扰波的心电监护技术 • 5、尽快建立高级人工气道 • 6、按压替换者之间事先沟通,降低替换时中断 • 7、使用机械CPR设备,避免频繁更换按压者
• 2010年: • AED就绪时,也应完成一周期后再除颤
• 2015年: • AED就绪时,先除颤后CPR • AED未就绪时,先行CPR, • 当AED到位后,立即除颤
更新4:别再使劲按了!
• 2010年: • 频率≥100次/分,深度≥5cm,
• 2015年: • 频率100-120次/分,5cm≤深度≤6cm
• 提高复苏质量的同时减轻损伤
按压频率:100-120次/分钟
• 基于美国复苏联盟份详细10371例心肺复苏证据,发现
按压频率范围
按压深度不足率
100-119次/分钟
35%
120-139次/分钟
50%
140次/分钟以上
70%
按压深度:至少5cm
• 多项研究: • 徒手CPR,按压深度≥5cm,生存率明显改善
• 施救者人数有限 • 长时间心肺复苏(超过20分钟) • 在移动的救护车上 • 在血管造影室内 • 低温心搏骤停及准备体外膜肺时
更新5:按压后离开胸壁
• 每次按压后,双手离开胸壁, • 以使胸廓充分回弹
胸廓回弹
• 基于研究胸廓回弹不足与灌注压降低相关 • 按压间隙倚靠在患者胸部→妨碍胸廓充分回弹→
胸腔内↑ →静脉回流、灌注压、心肌血流↓ →复苏 存活率↓ • 在按压间隙不倚靠在患者胸廓上,让胸廓充分回 弹
更新6:瘾君子的福音
• 若患者有疑似生命危险、或与阿片类药物相关的 紧急情况,应给与纳洛酮。
• 对于已知或疑似阿片类药物成瘾的患者,如果无 反应且呼吸正常,但有脉搏,可由经过正规培训 的非专业施救者和 BLS 施救者给与肌肉注射或鼻 内给予纳洛酮
• CPR最有可能成功的条件:
CPP﹥20mmHg,或动脉舒张压﹥25-30mmHg或 EtCO2 (呼气末二氧化碳)﹥20mmHg
• CPP﹤ 15mmHg,ROSC的机率极低
• 经过20分钟CPR, EtCO2 ﹤10mmHg: 反映心输出量很小,ROSC和生存的机率极低
更新1:强调快速反应,团队协作
机械CPR设备三大研究
复苏手段 徒手CPR
LUCAS
CPR标准
持续按压+同步除颤
入围病历量 1293
1300
机械CPR设备
• 无证据表明,使用活塞式机械CPR设备进行胸外 按压,相对人工胸外按压更有优势
• 人工胸外按压仍然是治疗心搏骤停的救治标准
机械CPR设备
• 在进行高质量人工按压比较困难或危险时, 机械CPR设备可以作为传统心肺复苏的替 代品:
更新7:加压素被除名
• 2010年:加压素可为肾上腺素的替代治疗 • 10 年版指南认为一剂静脉 / 骨内推注的 40 单位
加压素可替代第一或第二剂肾上腺素治疗心脏骤 停。
• 2015年: • 把加压素从CPR过程中除名
更新7:加压素被除名
• 证据: • 肾上腺素或加压素均可改善ROSC
2015 AHA 心肺复苏指 南更新
急诊室 刘依
2010版心肺复苏的操作步骤
首先评估现场环境安全
1、意识的判断:用双手轻拍病人双肩 2、检查呼吸:观察病人胸部起伏5-10秒 3、呼救:来人啊!喊医生!推抢救车!除颤仪 ! 4、判断是否有颈动脉搏动:判断五秒以上10秒以 下。 5、松解衣领及裤带,摆放合适体位。
更新2:生存链“一分为二”
• AHA 生存链分为:院内和院外急救体系
• 手机时代,充分利用社会媒体呼叫施救者,手机等现代化 电子设备能够在院外急救中发挥重要作用
更新2:生存链“一分为二”
• 院内急救应以团队形式实施心肺复苏:早期预警系统、快 速反应小组(RRT)和紧急医疗团队系统(MET)
更新3:尽早除颤
• CPR的核心目的:
通过按压产生足够的血液给关键的器官和组织, 输送氧气和代谢产物
心搏骤停者的存活与否取决于:
早期识别与高质量CPR
“足够的血流”的认知
• 自主循环恢复(ROSC)取决于:
CPR输送给心肌足够的氧和血流量
• 冠状动脉灌注压(CPP):
是CPR时心肌血流量的主要取决因素
“足够的血流”的认知
• 施救者应同时进行几个步骤 由多名施救者形成综合小组 合力完成多个步骤和评估
• 包括:急救反应系统、胸外按压、通气或 取球囊面罩/人工呼吸、取除颤器等
覆盖院外院内的应急反应体系
• 呼吁成立院内的应急反应体系 • 院外急救有赖于城市急救中心的体系
• 院内反应时间标准: • 有心电监护,(室颤发作→电击)﹤3分钟 • 无心电监护,(室颤发作→电击)﹤5分钟 • 在除颤的准备过程中均应同时开始CPR
• 美国9136例的大型CPR数据显示: • 按压深度在4.1-5.5内,可获得最佳的ROSC率、
24小时生存率、出院生存率
按压深度:不超过6cm
• 基于芬兰坦佩雷医学院开展胡170例CPR损伤性分析 报告
按压深度范围
5厘米 5-6厘米 ﹥6厘米
综合损伤率
28% 27% 49%
尽可能减少胸外按压的中断
• 按压中断因急救需求而有意造成,如心率分析、通气等; 也可能是无意造成,如施救者受到干扰
Hale Waihona Puke 按压中断要求 通常要求有时要求 通常不要求
任务 除颤 心律分析 按压者轮换 放置心肺复苏背板 过渡到机械CPR或ECMO 对球囊面罩无法有效通气的患者放置复杂的高级气道
评估自主循环恢复 贴附除颤电极片
放置不复杂的高级气道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