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先秦诸子论学八则

先秦诸子论学八则


2
( 2)翻译句子: 注意省略句式 孔子说:“温习旧的知识,不断吸取新的知识,就可以做老师了。 或“温习旧知识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 ”
3、朗读、背诵 第三则语录
1、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2、( 1)重点:
实词:殆(危险,也可译为疑惑,这里也是不能解决疑难问题的意思) ; 虚词:则(连词,就) 通假字:罔 ( 通惘,迷惘,这里是不能解决疑难问题的意思 ) (2) 翻译句子: 孔子说:“学习却不思考就不能解决疑难。只思考却不学习也不能解决疑难。 ” 3、朗读、背诵 第四则语录 1、子夏曰:“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谓好学也已矣。?” 2、(1)重点实词: 通假字:亡(通“无” 。这里指不知道的东西。 )谓(称为)。? (2)翻译句子: 子夏说:“每天知道所未知的,每月复习自己所能的,可以说是好学了吧。 ” 3、朗读背诵 第五则语录 1、心之官则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 2、(1)重点: 实词:心(古代指头脑) ; 虚词:则(就);之(表停顿、无意)? ( 2)翻译句子: 心这个器官是思考问题的,思考就能有收获,不思考就无所收获。 3、朗读背诵 第六则语录 1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2、(1)重点词语:
二、朗读
(一)检查预习并订正 1、教师请学生介绍孔子、孟子、荀子生平以及创作,及作品《吕氏春秋》 ,还可请查阅
资料的同学补充。但要求学生主要掌握课本所及内容。
2、读课文,注意读音与停顿。
(二)正音 。诵读时要读准字音,告诉学生文言文中破音异读、古今异读、通假异读的现象。 教文言文时,学生读音准确,可以更好地理解词意,这是准确、规范诵读课文的必要步骤。
第一则语录论述了不断学习、相互学习,指明学习的方法与个人修养。? 第二、四、六则说明了学习的方法和态度。 第三、五则说明学习与思考的关系。 第七则说明学习的态度和方法。 第八则说明学习与品德修养。 2、争取当堂成诵。在以上几个步骤的基础上,应当能做到熟练背诵。
五. 写读
除了完成相关作业外,要体会语录的内涵,从中悟出道理,并能运用到自己的学习中, 在观察日记本上写出自己的体会、收获。
通假字:说(通悦,高兴愉快) 。
(2)补充:
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如称孔子、墨子、老子。 《论语》中“子曰”中的“子”都指
孔子,也可译为“先生” 。
学:指学习礼(包括各种礼节) 、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等。
(3)句子翻译:
孔子说:“学过了,然后按一定时间去实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共
(二)实施过程
第一则语录
1、子曰:“学而时习之, 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 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 不亦君子乎?”
2、教师指出应着重理解实词并补充其它字词意思,便于理解。
(1)重点:
实词:时(按一定时间) 、习:(实习、温习)、乐(快乐)、愠(恼怒)、君子(指有道德
有修养的人)、知(了解)。
虚词:之(代词它,指学习的知识) ,而(顺承关系,转折关系“可是” )。
同研究学习)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你(的学问、才能) ,却不恼怒,不也是君
子吗 ?”
3、朗读、背诵
第二则语录 :
1、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2、(1)实词:故(形容词作名词,指旧知识)
新(形容词作名词,指新知识)
为(动词,成为,作为) ;
虚词:以:(介词,把,后面省略了代词“之” 。“之”,代能够温故而知新的人。 )
1
3、语气。朗读时一般按句末标点符号和语气词,读出句子陈述、疑问、感叹等语气。
(四) 正确、规范朗读课文。
三、精读
(一)精度步骤
1、出示句子
2、学生结合书下注释直译或意译。
3、其他学生指正并翻译。
4、教师指正归纳,并指出重点字、词、句让学生重点记忆理解,积累文言词汇。注意要
求标注重点符号,这样学生在以后预习课文时应用这些符号点划批注,既有利于训练学生抓
(三)学生总结归纳实词、虚词、通假字、一词多义、句式。 (可课下完成) 文言教学要通过分析解答课后“思考和练习”中的有关文章分析和鉴赏的练习,通过鉴
赏性阅读,让学生自己手、动脑,去比较、去归纳、去总结带规律性的知识,这样这些知识 就能化成他们的血肉。如果教师代庖,把归纳出来的东西硬塞给学生,那就很难提高学生的 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先秦诸子论学八则》教学设计与设想 目的要求
一、体会六则语录中包含的道理,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二、掌握诵读的一般要领,背诵课文,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语感。 三、了解文章的大意,积累文言语汇。 要点难点 一、诵读时读准字音,正确停顿; 二、阅读注释,正确理解词语、句子的意义; 三、掌握诵读的一般要领,背诵课文。 教学实施
一、 自读
1、读注。识字、解词、常识
(1)识字 (培养学生自己动手查阅注释以及工具书的习惯) 论说愠罔殆亡锲镂尧禹
(2)解词(培养学生仔细看注释的习惯) 说愠罔殆亡锲镂假配
( 3)常识:了解孔子、孟子、荀子及《吕氏春秋》的相关内容介绍(培养学生仔细看注 释的习惯)
2、查阅。 字、词典、学习资料、网上查询 3.通文:整 体了解课文基本内容 。结合书下注释从整体上大概了解课文基本内容。 4、背诵: 诵读八则语录,力争能够背诵 。 5、督查:
强调重点读音: 一通假字,“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中“说”读“yu a”;“学而不思则罔”中的“罔”
通“惘”;“日知其所亡”中的“亡”通“无” ; 二是多音字,“不亦乐乎”中的“乐”读“ l a”;“可以为师矣”中的“为”读“ w?i ”;“可
谓好学也已矣”中的“好”读“ hào”?;“锲而舍之,朽木不折”中的“舍” “折”分别读“ sh ě”、“zh?”;“物固莫不有长”中的“长”读“ cháng”.
三是解释《论语》的“论”读“ l ún”。论是议论之意,语是答述。此书是记孔子平日与 门下弟子讲学、论治相问答的言语,所以叫“ l个方面对学生朗读提出要求。
1、语音。教师范读,要读出轻重音,培养学生读文言文的语感。
2、停顿。课文所选文言文都加上了标点符号,朗读时可以从语音和意义两方面来停顿, 总的原则是不能读破。
1、实词: 愠 故 殆 等。归纳时应结合原句,不脱离语境。 2、虚词:之、以、而。
方法:可用 表格法 (古今异义的,如走、妻子、交通等) ; 金字塔归纳法或树冠法 (一次多义的, 如之:结构助词“的”、代词“人、事、 物”、动词吾欲之南海“到” 、用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不译“医治好 治不病以为功”)。一层虚词,二层字义,三层原句,四层出处。
3
(2)译句: 事物都有长短,人也是这样。所以善于学习的人能借助、吸取别人的长处, 用来弥补自己的短处。
第八则语录 1、以修身自强,则配尧舜。 2、(1)重点词语: 实词:配(与之相配) 虚词:以(能)。则(就)。 (2)译句:能培养自己的品德,能自强,就可以和尧舜齐名。 能培养自己的品德,能自强,就能成为圣贤。
虚词:而(转连“可是” 、顺连) (3) 译句:
雕刻(器物)中途舍弃,即使是糟朽的木头也雕不折 雕刻(器物)一直不放弃,即使是金石也可以雕刻成花纹。 3、朗读背诵 第七则语录 1、物固莫不有长,莫不有短,人亦然。故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 2、(1)重点词语: 实词 : 假(借助) 虚词:固(本来)。故(所以)。之(的)。以(介词,用来,来)
3 、通假字: 说、罔、亡 4、句式:省略句式,可以(之)为师矣。
四、品读
1、本课的八则语录主要论述了有关学习的方法、态度、品德修养,思想内涵丰富,对学 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启迪作用,应着重引导学生体会语录的内涵,从中悟出道理,并能运用到 自己的学习中,这才是学习本课书的目的意义。让学生归纳概括论述了学习的哪些方面。
4
重点难点的能力,又有利于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画龙点睛式的点拨,学生再进行查缺补漏。还
能使学生在考试复习时,能有的放矢地复习标有符号的部分即可。既节省了时间,又巩固了
重点难点,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1) 重点字词用 “? ” ;
(2)通假字用 “□”;
(3)一词多意用 “△”;
(4)重点句式用 “

5、朗读、背诵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