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昌宁县鸡飞初级中学杨红波浅谈师生情感的沟通内容摘要: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是素质型人才,基础教育在人才的培养方面起着关键的作用,而在此阶段,良好的师生情感关系的建立对人才的培养起着决定的作用。
作为一名初级中学的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学生观、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才能和学生之间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达到教学相长,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
关键词:师生情感建立教育观学生观课堂教学情感教学心理学认为:“所谓情感教学,从最根本的涵义上说,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在充分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完善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的教学。
随着二十一世纪的到来,随着新课改的实施,人们的教育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学校和家长越来越重视教育工作,并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的选择,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理解学生的个性行为,教师这个人类灵魂。
的工程师要做到教书育人,持续稳定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仅要有渊博的知识,远大的理想。
而且应热爱学生,培养和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发展每个学生的个性,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使教师与学生在亲切、和谐、彼此信任的氛围中教学相长。
一、培养和谐的师生情感,确立教师正确的教育观是基础教育观念制约着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影响着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和对教学的评价,涉及到教师与学生、教师与家长、教师与社会等多方面的关系。
(一)、热爱学生教育是爱的功鸣,是心与心的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
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的教师决不是一个好老师。
教师对学生的爱有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手段,教师只有以自己的爱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才能搭建起师生之间的情感桥梁,使学生乐意接近教师,愿意接受教师的教育。
目前有一部分教师无视学生的情感和需要,不考虑学生的问题和担忧,表现出对学生的漠不关心,甚至出现体罚和变相体罚的现象,源于对自己教师职业的错误认识。
很多教师把自己所从事的职业看成是进入生活或者获取地位的一种基本手段,以此获得一份固定收入,用以维持生计。
基于此,师生的情感难以建立。
教师只有树立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的思想,才能满腔热情的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不计个人名利得失,为下一代的成长贡献自己的毕生精力,做为我们每一名教师都应该深刻体会自己工作的意义,把自己的劳动同社会的进步发展联系起来,加深对教育事业的感情,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业中去。
(--)、坚持育人为本传统教育观念注重于知识的传授,即“教书”,是把学生原来不具备的知识,在学校教育中完成从无到有、从少到多的积累构建。
新的教育观应该是以教书为手段,以育人为目的。
人本主义者认为,青少年的成长划由三维世界构成:对生活世界的认识、理解、融合,即学会生活;知识世界的认知、构建、积累,即学生学习;心灵世界的唤醒、感悟、完善,即学会做人。
因此,传统的教育观只注意到学生三维世界的一个方面,其偏颇是显而易见的。
学校对学生的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的给予,即通常所说的“育人”,对学生如何走好以后的人生道路起着关键作用。
所以,育人才是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
(三)、树立赏识教育观赏识教育是一种积极的心态教育,其外表现为对人对事对物有积极的心态,其内则注重自我成长,以克服心中的阴影,塑造健全的人格。
赏识是以生命角度切入,为学生的生命和存在而自豪。
赏识教育所蕴涵的教育观是一种充满人情,充满人性的教育观。
他满足学生合理的精神需要,尊重了学生的人格,允许学生的差异和不足的存在。
更重要的是激发了学生对生活的热爱,对自身的肯定。
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应树立这样的评价观即“优点不说不得了,缺点少说逐渐少”的评价观。
对学生的欣赏,可以帮助其树立自信,把自信迁移到改正缺点的过程中,这样缺点就少了。
教师还要学会宽容,学会反思,学会等待。
教师不能对某些学生的期望过高,应该宽容他们的某些缺点,面对学生克服缺点和错误,我们要有宽容的心态学会等待,任何事物的发展过程都是在前进中反复,在反复中前进,学生改正他的缺点的过程,也是一个在反复中不断前进的过程,我们只有耐心的等待,学生在自己的赏识下是会不断进步的,而且学生也会更加信任教师,尊重教师。
二、培养和谐的师生情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是关键。
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个性。
对他们的教育不能采取“一刀切"的办法,而应该因人、因时、因事而异的采取不同的教学和教育方法。
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教师首先应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保护他们的自尊心。
当学生感觉到教师对他的尊重时,他的内心就会产生积极向上的情绪,就会以饱满的信心主动投入到紧张的学习中,急切的想取得好的成绩来“报答”老师,得到老师对自己的肯定和喜爱。
而这时候,教师也就相应的获得了学生对他的喜爱与尊重。
(一)、首先要有正确的学困生观。
学困生只是相对与学优生而言,他们并不是一无是处的。
在他们的内心世界中也有对进步的渴望、对获得别人尊重的渴望。
他们并不是不想学好,可是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自己不能或无法克服的困难,进而丧失了继续学习下去的信心。
如果这时候还让他们背着“差生’’这个沉重的思想包袱,势必使其产生更加沉重的心理压力,更有甚者会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
因此,教师应多关心学困生,给予他们真诚的帮助。
对那些暂时的学困生,要注意激发他们的潜能,帮助他们凭借自己的力量克服学习上的障碍,取得明显进步。
而对那些确因智力原因而导致学业不良的学生,则对他们降低要求。
不使用刺激学生的语言,而是采用诸如“再想想,,、“再试试"等鼓励性的话语,耐心的帮助他们克服困难,让他们也能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信心。
课堂上,创造机会有意识的让学困生回答一些力所能及的问题,抓住他们回答中的闪光点加以表扬,调动其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真正的品尝到学习的乐趣,从而愿意学习。
(二)、其次要和学生建立朋友关系。
调查表明:绝大多数学生希望师生关系是朋友关系,他们希望教师课上是高水平的严师,课下是他们的朋友,与他们打成一片,只有少数学生希望师生关系是兄长关系,还有更少的学生希望教师像长辈。
列.尼.托尔斯泰曾说过:“如果教师只有对事业的爱,那么,他是一个好教师,如果把对教育带来的爱和对学生的爱融为一体,他就是个完美的教师。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事业的基础和开始,教育的成功来源于对学生的最大热情。
学生非常需要老师的爱,教师只有情感投入,把爱的山泉洒向他们的心田,使学生获一心理上的满足,才能缩短师生的心理距离。
因此,有人说:“师爱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金钥匙,中学的孩子就像一株挂逃的棉枝,最需要关怀和扶持,多给他们一些爱,果实就会丰硕。
那么如何和学生建立朋友的关系呢?联系自身的教学实际我认为应从以几个方面来努力。
首先,上课要多些微笑。
师生关系的和谐能够从课堂教学中放映出来。
如果学生怕答错问题被老师批评而不举手或站在那里不敢说,那么这常常是由于教师居高临下,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而造成的,这必然会妨碍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
如果任课教师在课堂上多一些微笑,多几句鼓励的话语,多主动与学生进行沟通,坚持“无错误原则”那么,课堂上必然会出现积极举手,各抒已见的场面。
其次,遇事要有耐心。
如果学生不恰当的行为较突出,那么就需要教师有耐心,付出较大的努力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否则就会欲速不达,在我授课的班级中有一个学生,有个脾气大,很不服管的孩子。
在几次教育失败的教训中我总结出:对待这样的学生需要根据他的特点,拿出比对别人更多的耐心。
因此,在解决问题时,我尽量让自己说话的语调轻松自如,把讲道理变成聊天式的谈话,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为了使我与他的关系更融洽,我常借书给他看,“带着优点”去家访,发动周围同学帮他,使他生活在温暖群体之中,这样,我们成了知心朋友,我也取得了他的信任。
再次,教师必须随时提醒自己要会宽容,学会换位思考。
教育家爱默森说过:教育成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爱是教育必备的条件。
尊重则是教育者实施教育的根本前提。
作为一名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并善于进行“心理移位”设身处地体察学生的心理,处境,关心学生学习的细微变化和点滴进步,及时地加以引导、表扬、鼓励,使学生逐渐对教师产生一种亲切感、安全感。
教师信任学生,尊重学生,就能够唤起他们的自尊心,自强心,激励他们发奋学习,战胜困难,产生强大的内在动力,人格得到充分发展,相反,如果一个教师不信任学生,不尊重学生,尤其在公共场合,哪怕是无意识地用羞辱的语言去刺激学生,其后果是严重的。
教师在学生面前,就失去了教育的基础和权利。
最后应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与学生交流,是培养良好师生情感,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必要环节。
师生情感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完成的,也不是讲几个故事、作几个游戏所能办到的。
如果教师能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主动与学生交流,这对培养良好师生情感,建立和谐师生关系是大有裨益的。
儿童的天性是玩,教师保持一份未泯的“童心”,与学生打成一片。
课间十分钟,不妨早到教室几分钟,倾听学生的谈话,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
与学生一起作课间操,课外活动时一起游戏。
不仅可以借此机会了解学生,而且还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增进了师生之间的心理相容。
何乐而不为呢?三、以素质教育为导向,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培养良好的师生情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的有效途径。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也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教师要坚持以素质教育为导向,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小学二、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开始注意到成人的言行,进而开始评价教师是否善良,并开始具体评价教师的业务能力是否高。
比如:“某某老师懂得多”,“某某老师讲得好”等等。
教师若想赢得学生的喜爱与尊重,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并且让学生喜欢上你的课。
通过上课来用你人格的魅力去影响学生,树立在学生中的威信。
如果一位教师在学生中有威信,学生乐于听其讲课,课堂效果就好。
反之,学生就会由厌恶老师进而厌恶他所教的课,效果势必就差。
如何让学生喜欢你的课呢?现代教学理论告诉我们,学生只有在兴趣的驱动下,才能进入课堂教学所创设的情境中,积极主动的获取知识,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针对学生的这一特点,我在教学中经常采用悬念、故事、比赛、游戏、顺口溜、动手操作等手段来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仅仅有学习兴趣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我在教学中还注意到让学生听得懂、学得会、用得上。
引导学生真正的品尝到思维的乐趣,感受到学习的美感,能够从中获得美的享受。
如果学l--i=的学习积极性已经调动起来,精力高度集中在所要学习的内容上,但是却听不懂老师讲的是什么,或者他已经学会了,却不给他实践的机会让他表现自己,势必会令其热情一落千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