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6.3一氧化碳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6.3一氧化碳导学案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6.3一氧化碳导学案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时2 CO)初三化学 2017年10月19日知识与技能:1.了解CO的物理性质;知道CO具有可燃性、毒性和还原性等化学性质(重点)2. 知道CO的主要用途及防治3.知道CO 和CO2性质差异的原因,并学会区分二者的方法(难点)过程与方法:1.通过CO和CO2化学式的不同,引出新课,激发学生兴趣2.通过生活中的例子,引出CO的性质3.通过实验视频让学生观看实验并得到其化学性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怎样防治CO 中毒,保护环境的意识没有还原性,有微弱的氧化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O和CO2的鉴别与除杂请你选择合适的实验用品,将其编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1.可鉴别CO和CO2的方法:_______________2.①除去CO中混有的CO2:____________;②除去CO2中混有的CO:___________备选项:①带火星的木条;②燃着的木条;③澄清石灰水;④紫色石蕊溶液⑤灼热的氧化铜;⑥灼热的碳层6.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课时2 CO)自习课练习一.选择题(每个2分,共10分)1.学校禁止吸烟,是因为燃着的香烟产生的烟气有害学生健康,其中含有一种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它是() A.CO2 B.CO C.N2 D.SO22.下列有关CO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有人说闻到了煤气味,证明CO是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有人说屋内放一盆水,可防止CO中毒,证明CO可溶于水C.有人说工业上可利用CO冶炼金属,证明CO有还原性D.有人说CO有毒,说明CO 不能做燃料3.(多选)下列关于CO和CO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CO和CO2均具有可燃性B.CO和CO2均能与H2O反应C.CO和CO2的密度均大于空气的密度D.CO和CO2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E.CO和CO2都会污染空气F.CO和CO2浓度大时都可以使人致死,因此都有毒G.CO和CO2都不支持燃烧 H.CO和CO2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I.CO和CO2都由碳原子、氧原子构成 J.CO和CO2都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合物K.用途:CO2可用作气体肥料;CO可用作气体燃料 L.危害:CO2会导致“温室效应”CO会形成酸雨M.CO和CO2溶于水,都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N.CO能与氧结合而具有还原性,而CO2没有氧化性4.CO和CO2性质不同是由于()A.组成元素不同B.原子排列不同C.分子构成不同D.二者含碳量不同5.下列各组气体,可用同一方法收集,且又是该气体最佳的收集方法,这组是()A.H2 O2 COB. H2 O2 CO2C.H2 CO CO2D.O2 CO2 C.二.填空题(每空1分)6.实验室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铜的装置如下图所示,试回答下列问题:(1)在加热氧化铜前需先通一会儿一氧化碳,其目的是赶走玻璃管中留存的空气,防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在A处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B处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3)在C处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点燃尾气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实验结束时,先撤去酒精灯,还要继续通入CO至玻璃管冷却,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7.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只有一字之差。

⑴有人认为,二者就像孪生兄弟,这是因为(填序号)A.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B.它们由相同的元素组成C.它们都有毒D.它们都能溶于水⑵也有人认为,二者化学性质相差甚远,请给出一条支持他的理由:。

⑶其实,二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此过程:______________。

8.碳和碳的氧化物都是常见的含碳物质,回答下列问题:(1)在石墨和金刚石中,可用于制作铅笔芯的是__________.(2)CO和CO2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两者_______________不同(3)如图所示,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转化关系中,转化①的基本反应类型属于___________,转化②在工业上的用途是_______,写出该反应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9.已知X是有毒且不溶于水的气体,Y是不支持燃烧的气体,Z是不溶于水的固体,X Y Z之间有如下转化关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X的化学式____________(2)写出Z和稀盐酸反应生成Y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是重要的化学思想。

气体X Y都含有______元素和_____元素,但它们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都不同。

请举出X、Y性质不同的一个例子__________________10.碳和部分碳的化合物间转化关系如图所示。

(1)物质X的化学式。

(2)在物质的分类中,CO属于物。

(3)从图中任选一种物质,它的一种用途。

(4)写出图中转化关系中属于化合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11.现有A和B组成的黑色混合物,按以下图示进行实验:根据实验推断,并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1)A._____,B. _______,C. ________,D. ______,E. _______。

(2)分别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不同物质,其中A为黑色固体。

其转化关系如下所示:(1)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B的化学式为________(2)若C为难溶性含钙化合物,写一个由E→D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中所示的所有转化的化学反应中,一定包含的基本反应类型有__________13. 甲、乙、丙是初中化学常见的三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的转换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物质及反应条件均已略去),其中甲、乙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且丙是常用的建筑材料.请回答:(1)甲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2)写出乙转化成丙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_________(3)甲和乙的化学性质不同,写出一点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14.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的同学在“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学习中,设计了证明CO具有还原性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根据其研究过程请你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过程中,洗气瓶A中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2)小余同学认为此装置有待优化,如尾气可先存储在瓶内,然后再处理。

如图乙是他设计的贮气瓶,尾气应从________(填“a”或“b”)口通入。

(3)小徐同学质疑:CO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进行设计:在CO通入CuO之前先通过澄清石灰水(即在盛CuO的硬质玻璃管的左端再接入一个盛澄清石灰水的洗气瓶),来确定CO能否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请判断小徐的设计是否有必要,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中考真题】1. (咸宁)下列关于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活性炭可以除去冰箱中的异味 B.可以利用CO的还原性炼铁C.CO2可作为大棚种植农作物的气体肥料 D.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原子构成的,性质相同2.(陕西)对比分析不同物质的共性与差异性是学习化学的有效方法,下列关于CO2和CO的各项对比,有错误的是()选项共性差异性A 均由分子构成分子的种类不同B 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元素的质量比不同C 均能与水化合化合时现象不同D 常温下均是无色气味相同条件下其他的密度不同A.A B.B C.C D.D3.(黑龙江)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金刚石和石墨均属于碳的单质,所以二者性质完全相同B.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都能还原氧化铜C.二氧化碳能使干燥的石蕊纸花变红D.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既利用了它的物理性质也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4.(临沂)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错误的是()A.CO2可用于人工降雨,CO可用于光合作用 B.通常情况下,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C.CO2无毒,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D.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5.(黄石)下列关于二氧化碳一一氧化碳的性质比较不正确的是()A.组成:均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B.性质:CO2、CO都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用途: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一氧化碳气体可作燃料D.危害: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一氧化碳会引起中毒6.(无锡)如图为CO还原CuO“微型”实验装置(夹持仪器等略),已知:HCOOH H2O+C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中所需CO可现制现用B.此装置可节约用品,污染小,现象明显C.此装置内空间较小,空气易排空,实验危险系数小D.该实验中所涉及反应的基本类型有分解反应和置换反应7.(苏州)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有毒 B.二氧化碳常用于灭火C.干冰可用于人工降雨D.光合作用会消耗二氧化碳。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