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板事故专项应急预案1.顶板事故隐患的分析1.1 构造带自身围岩强度低、采掘面遇到的较小构造在精查报告和补勘资料不能提供及时性预测、过构造带时支护不及时,顶帮暴露时间长、支护参数不合理、工人违章漏支或少支、开采地质条件多变,造成矿压显现相差较大,掌握规律不够等造成掘进和回采过程中顶板冒落。
冒顶灾害事故多发生在采煤工作面、掘进工作面、失修巷道等地点。
在地质构造复杂顶板管理困难地区,如断层带、冲刷带、裂隙发育带附近是顶板事故易发生地点。
1.2 地质条件等因素掘进工作面影响顶板事故因素主要是工作面在过断层、过应力集中区、过老巷、过顶板破碎带、过巷道交岔点,在以上情况下地质条件较差是顶板事故的主要因素。
1.3 其它主观因素1.3.1 工作面的支护参数是否能满足巷道变形需要是造成顶板冒落的主要原因,是酿成矿井恶性重大事故的危险源之一,也是我矿重点防范的危险源。
1.3.2 掘进工作面是否采取科学有效的技术措施提前预测顶板事故是矿井顶板事故因素之一,例如在工作面安装矿压监测仪监测顶板变化,为预防顶板(冒顶)提供科学、可靠的技术数据,在采煤工作面支架上安装测压表,监测工作面支架工作阻力,在掘进工作面安装顶板离层仪,监测顶板下沉等。
1.3.3 在工作面地质条件发生变化时是否采取有效措施,也是矿井顶板事故的因素之一,例如采取打点柱、联锁棚子等方式加强支护,工作面过断层等情况时是否编写专项安全措施等。
1.3.4 加强员工培训,增强员工预防顶板事故的安全意识,员工是否能熟悉掌握和判断采掘工作面顶板冒落的预兆是矿井顶板事故另一因素,如煤壁片帮、放煤炮、顶板裂隙加深、加宽、顶板掉渣、漏顶、岩层发出响声、顶板离层(敲帮问顶时发出“空空”的响声),顶板淋水加大、巷道及支护变形等现象。
2.矿井顶板事故的分类2.1 顶板事故是指在采掘过程中,顶板意外冒顶、片帮、顶板掉矸,造成人员伤亡、设备损坏等事故。
可分为局部冒顶和大型冒顶两类。
2.2 局部冒顶是指冒顶范围不大,伤亡1—2人的冒顶。
多发生在地质破坏带附近、掘进工作面迎头及交岔点。
2.2.1 地质破碎带附近的局部冒顶:地质破碎带及附近的顶板裂隙发育、破碎,断层面间多充以粉状或泥状物,断层面都比较尖滑,使上、下盘之间的岩石无粘结力,极易造成局部冒顶。
2.2.2 掘进巷道交岔处的冒顶:由于巷道在开岔口的时候,巷道面积较大,开岔处巷道容易形成煤岩分层,分层后就形成顶板离层,如不及时支护,就形成大面积的离层,导致冒顶。
2.3 大型冒顶:大型冒顶是指冒顶范围较大,伤亡3人以上的冒顶。
多发生于局部冒顶附近及地质破碎带附近。
2.3.1 地质破碎带(断层、褶曲)附近。
在这些地点顶板下部直接顶岩层破断后易形成大块岩体并下滑。
2.3.2 倾角大的地段。
这些地段由于重力的作用,岩石倾斜下滑加大。
2.3.3 顶板岩层含水地段,这些地段摩擦系数降低,阻力大大减小。
2.3.4 局部冒顶区附近也有可能导致大冒顶。
2.4 顶板事故预兆:在矿山压力作用下,掘进工作面顶板经常有压力显现现象,一般在来压之前都有不同程度的预兆,主要有以下几种:2.4.1 响声:顶板下沉,矿山压力剧增,掘进头支护材料变形、断裂、弯曲,并伴有响声。
2.4.2 掉渣:顶板严重断裂时,顶板出现掉渣2.4.3 片帮:巷壁受压加大,巷壁片帮比平时严重,露网片,网片严重变形。
2.4.4 裂缝:岩层面出现不同程度的裂隙,巷道扭曲变形,浆皮脱落。
2.4.5 离层:采用敲帮问顶的方法,如顶板发出“空空”声说明浆皮与岩体脱离,易冒顶。
2.4.6 瓦斯涌出量增大。
2.4.7 有淋水。
3.矿井可能发生的主要顶板事故及威胁程度、范围分析3.1 冒顶事故存在地点:掘进工作面多发生在过断层、过应力集中区、过老巷、过顶板破碎带、过巷道交岔点。
3.2 风险分析:矿井顶板(冒顶)是我矿造成危害严重的危险源之一,矿井顶板(冒顶)与支护强度是因果关系的,支护参数不能满足巷道变形需要是造成顶板冒落的原因,是酿成矿井恶性重大事故的危险源之一,是我矿重点防范的危险源。
3.3 矿井顶板事故威胁程度分析3.3.1 无论是局部冒顶还是大型冒顶,事故发生后,一般都会推倒支架、埋压设备、造成停电、停风,给安全管理带来困难,对安全生产不利。
3.3.2 如果是地质构造带附近的冒顶事故,不仅给生产造成麻烦,而且有时会引起透水事故的发生。
3.3.3 在有瓦斯涌出区域附近发生顶板事故将伴有瓦斯的突出易造成瓦斯事故。
3.3.4 如果是掘进工作面发生顶板事故,人员被堵或被埋,将造成人员伤亡。
4.应急处置基本原则4.1 事故报告原则事故发生后,及时向应急救援指挥部报告。
4.2 统一指挥原则矿统一领导、指挥、协调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有关部门积极配合协作。
针对不同地点、不同事故类型,按照由深到浅、由远到近、先急后缓、合理有序的原则防止事故再扩大。
4.3 救人优先原则坚持“以人为本”原则,切实把保护职工生命安全作为事故处置的首要任务,有效防止和控制事故危害蔓延扩大,千方百计把事故造成的危害和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4.4 及时抢险原则4.4.1.事故发生后,事故单位现场人员应当迅速采取有效措施开展自救、互救工作。
4.4.2.事故发生单位主要负责人要按照相关规定,迅速组织抢救。
4.4.3.实施快速应急响应和快速抢险,相关部门、救援机构必须第一时间到达事故发生地,相应的救援抢险设备也必须迅速到达。
4.5 属地管辖和分级处置原则按照事故发生地和企业隶属关系,实行属地化和分级处置。
4.6 妥善处理善后原则按照相关规定,在事故抢险救援的同时,应尽快开展善后处理工作。
要根据有关政策和法规,结合实际情况,采取“一对一”的包户安抚等措施,积极妥善处理善后事宜,有效维护社会稳定。
5.组织机构及职责5.1 应急组织体系事故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有关领导有关领导事故地点 调度室汇报汇报下达命令发布救援命令下达命令组织撤离5.2 指挥机构及职责5.2.1 成立事故现场处置指挥部5.2.1.1 救灾指挥部设在矿调度室指挥部总指挥:矿长副总指挥:生产矿长、总工程师成员:机电矿长、安全矿长、通风助理、各科室负责人。
5.2.1.2 现场处置指挥部下设九个工作组,具体负责组织指挥现场抢险救援工作。
5.2.1.2.1 现场指挥组组长:生产矿长。
成员:机电矿长、安全矿长、通风助理。
主要职责:⑴负责指挥现场救援救治队伍;⑵组织调配救援的人员、物资;⑶协助总指挥研究制定变更事故处理方案。
5.2.1.2.2 抢险救灾组组长:安全矿长。
成员:安全科长、生产技术科长、安监科科长和事故区队分管负责人。
主要职责:⑴指挥现场救护工作,负责实施指挥部制定的抢险救灾技术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⑵快速制定行动计划和安全技术措施;⑶组织指挥现场抢险救灾、救灾物资及伤员转送;⑷合理组织和调动战斗力量,保证救护任务的完成。
5.2.1.2.3 技术专家组组长:总工程师成员:各科室负责人。
主要职责:⑴根据事故性质、类别、影响范围等基本情况,迅速制定抢救与救援方案、技术措施,报总指挥同意后实施;⑵制定并实施防止事故扩大的安全防范措施;⑶解决事故抢救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难题;⑷审定事故原因分析报告,报总指挥阅批。
5.2.1.2.4 物资保障组组长:后勤矿长成员:后勤部主任、物资供应站站长主要职责:⑴负责抢险救灾中物资和设备的及时供应;⑵筹集、调集应急救援供风、供电、给排水设备;⑶承办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5.2.1.2.5 警戒保卫组:组长:后勤部主任,保卫科长成员:矿全体治安保卫人员。
主要职责:⑴组织治安保卫人员对事故现场进行警戒、戒严和维持秩序,维护事故发生区域的治安和交通秩序;⑵指挥疏散事故影响区域的人员;⑶完成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5.2.1.2.6 医疗抢救组:组长:办公室主任成员:医院相关人员、调度室主任。
主要职责:⑴立即赶赴现场对受伤人员进行医疗救护;⑵组织医疗救治,负责制定医疗救护方案;⑶负责提出特殊职业病危害、防范、救治、医疗的方案和措施的建议。
5.2.1.2.7 信息发布组组长:办公室主任成员:调度室主任、调度室通讯组全体成员。
主要职责:⑴负责事故信息发布工作,要按照指挥部提供的事故救援信息向社会公告事故发生性质和救援进展情况⑵向上级政府部门、报社、广播电台、电视台等主要新闻煤体汇报现场救援工作;⑶正确引导媒体和公众舆论。
5.2.1.2.8 后勤保障组组长:后勤矿长成员:后勤部主任、调度室主任、机电科科长。
主要职责:⑴负责组织拟订保障方案;⑵负责食宿接待、车辆调度、供电、通讯畅通等工作。
3.2.1.2.9 善后处理组组长:办公室主任成员:办公室、后勤部及事故单位等部门负责人组成。
主要职责:⑴负责事故中遇难人员的遗体、遗物处置;⑵负责事故伤亡人员亲属的安抚接待、抚恤等善后处理工作;⑶承办指挥部办公室交办的其他工作。
5.2.2 部门职责5.2.2.1 调度室:坚持 24 小时应急值守。
⑴及时准确地上报事故情况,传达总指挥命令;⑵召集有关人员在调度室待命和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⑶负责提供事故报告,事故单位有关资料、图纸;⑷了解并记录事故发生的时间和地点,灾难情况和现场采取的救护措施;⑸核实和统计灾区人数,按指挥部命令通知灾区人员撤离;⑹整理抢险救援命令,要做好详细应急处置记录,及时掌握抢险事故现场进展情况和救援情况;⑺按照指挥部的要求全面协调和指导事故应急救援工作,调用应急救援物资、救护队伍、设备和有关专家;⑻按总指挥命令,在规定时间内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事故救援情况;⑼负责起草事故应急救援工作报告;⑽完成总指挥赋予的其它任务;⑾负责保障指挥部外网、内网畅通运行,确保能及时通过网络发布事故信息及救援进展情况;⑿提供技术支持,协助事故单位处理和解决现场遇到通讯设施技术难题。
5.2.2.2 办公室:坚持 24 小时应急值守。
⑴及时向总指挥报告事故信息,传达总指挥关于救援工作的批示和意见;⑵接收上级部门领导的重要批示、指示,立即呈报总指挥阅批并负责督办落实;⑶保证事故抢救需要的车辆;⑷承办指挥部交办的其他工作。
5.2.2.3 安监科:坚持 24 小时应急值守。
⑴及时向指挥部汇报事故信息;⑵按总指挥指示,组织工会、纪委和有关人员进行事故调查,及时向指挥部提供事故调查报告;⑶参与上级部门的事故调查,负责向事故调查组提供事故有关情况、资料,重要事项必须向总指挥请示;⑷负责现场安全措施的督办落实;⑸完成指挥部赋予的其它任务。
5.2.2.4 救护大队及其消防队:坚持 24 小时应急值守。
⑴在任何时间接到指挥部命令或生产经营单位紧急灾情召请时,大队值班负责人必须率队及时赶赴现场,闻警出动时间不得超过 1 分钟;⑵快速处理井下火、瓦斯、煤尘、水和顶板等灾害事故和地面灭火工作,积极抢救遇险遇难人员;⑶在处理事故时,应迅速而正确地完成指挥员的命令,并与之保持经常的联系;⑷引导和救助遇险人员脱离灾区;⑸从灾区撤出后,应立即向现场指挥部报告救护队任务完成情况和灾区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