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三生物 变异与育种练习题

高三生物 变异与育种练习题

高二生物变异与育种练习题一、选择题⒈同一品种的小麦,在肥料充足的条件下会出现穗大、粒多的性状,引起这种性状变异的原因是A.基因重组B.基因突变C.环境条件的改变D.染色体变异⒉控制小鼠毛色的灰色基因(A+)可突变成黄色基因(A y),也可突变成黑色基因(a),且黄色纯合时胚胎早期死亡,则100对杂合的黄色鼠的产仔量相当于多少对灰色鼠的产仔量A.125 B.100 C.75 D.50⒊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的比较中,叙述不正确的是A.基因突变是在分子水平上的变异B.染色体结构变异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到C.基因重组没有产生新基因D.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结构变异最终都会引起生物性状的改变⒋下列各种育种过程中,存在科学性错误的是A.小麦育种,F1自交,选择F2中矮秆抗锈类型,不断自交,不断选择B.亲本杂交,取F1花粉,花药离体培养,秋水仙素处理,选择所需类型C.酶解法去除细胞壁,物理法或化学法诱导原生质体融合,植物组织培养D.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导入受体细胞,需用鉴别培养基鉴定,用病原体感染⒌下列生命活动可能会使DNA分子结构发生改变的是①同源染色体分离②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③基因突变④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互换⑤染色体结构变异⑥染色体数目变异A.①②③B.③④⑤C.②③④D.③④⑥⒍水稻的糯性,无子西瓜,黄圆豌豆×绿皱豌豆→绿圆豌豆,这些变异的来源依次是A.环境改变、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B.染色体变异、基因突变、基因重组C.基因突变、环境改变、基因重组D.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基因重组⒎三倍体植株的培育过程是A.三倍体×三倍体B.单倍体×二倍体C.二倍体×四倍体D.六倍体花粉培养⒏下列基因型所表示的一定是单倍体基因型的是A.AaBbB.AaaC.AaaBBbD.ABCD⒐把成年三倍体鲫鱼的肾脏细胞核移植到二倍体鲫鱼的去核卵细胞内,培养获得了克隆鱼,该克隆鱼A.是二倍体B.是有性生殖的产物C.高度不育D.性状与三倍体鲫鱼完全相同⒑香蕉是三倍体,所以它A.无果实、有种子、靠种子繁殖B.无果实、有种子、靠营养繁殖C.无果实、无种子、靠营养繁殖D.有果实、无种子、靠营养繁殖⒒小麦抗锈病对易染病为显性。

现有甲、乙两种抗锈病的小麦,其中一种为纯种,若要鉴别和保留纯合的抗锈病小麦。

下列最简便易行的方法是A.甲×乙B.甲×乙得F1再自交C.甲、乙分别和隐性类型测交D.甲×甲,乙×乙⒓某种植株的三对相对性状是由三对等位基因控制的,利用它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再用浓度适当的秋水仙素处理,经此种方法培养出来的这种植物的表现型最少和最多的可能性分别是A.2种和4种B,2种和8种C.4种和8种D.8种和8种⒔用纯合的二倍体水稻品种高秆抗锈病(DDTT)和矮秆不抗锈病(ddtt)进行育种时,一种方法是杂交得到F1,F1再自交得到F2;另一种方法是用F1的花药进行离体培养,再用秋水仙素处理幼苗得到相应植株。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前一种方法所得的F2中重组类型、纯合子各占5/8、l/4B.后一种方法所得到的植株中可用于生产的类型比例为2/3C.前一种方法的原理是基因重组,原因是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D.后一种方法的原理是染色体变异,是由于染色体结构发生改变⒕下列哪种情况下后代的遗传不会发生性状分离⒖(多选)进行染色体组型分析时,发现某人的染色体组成为44+XXY,可能是由于该病人的亲代在形成配子时A.次级精母细胞分裂的后期,两条性染色体移向一侧B.次级卵母细胞分裂的后期,两条性染色体移向一侧C.初级精母细胞分裂的后期,两条性染色体移向一侧D.初级卵母细胞分裂的后期,两条性染色体移向一侧⒗(多选)长翅红眼雄蝇与长翅白眼雌蝇交配,产下一只染色体组成为XXY的残翅白眼雄蝇。

已知翅长、眼色基因分别位于常染色体和X染色体上,在没有基因突变的情况下,与亲代雌蝇参与受精的卵细胞一同产生的极体,其染色体组成及基因分布正确的是(A-长翅,a-残翅,B-红眼,b-白眼)⒘在下列有关育种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A.培育无籽西瓜和培育无籽番茄的原理相同B.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的方法可以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合的障碍C.培育青霉菌高产菌株是利用基因突变的原理D.培育抗虫棉和培育能生产人胰岛素的大肠杆菌都是通过基因工程实现的⒙科学家将一段控制某药物蛋白质合成的基因转移到鸡胚胎细胞的DNA中,发育后的雌鸡就能产出含该药物蛋白的鸡蛋,而且这些鸡蛋孵出的鸡,仍能产出含该药物蛋白的鸡蛋,据此分析不正确的是A.这些鸡蛋是基因工程的产物 B.这种变异属于可遗传变异C.该种变异属于定向变异 D.该过程运用了胚胎移植技术⒚下列关于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需用适当的酶除去细胞壁获得原生质体B.需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促使两个原生质体融合C.杂种细胞需通过脱分化与再分化过程才能形成杂种植株D.两个二倍体细胞杂交所获得的杂种植株还是二倍体⒛已知番茄的红果(R)对黄果(r)为显性,高茎(H)对矮茎(h)为显性。

两对性状的遗传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右图为用基因型是RrHH的红果高茎番茄植株的花粉进行有关操作的示意图,试分析回答:(1)图中的植株A称为,基因型种类及比例是(2)株c可能有种基因型,种表现型。

(3)植株B、C相同的基因型有种。

(4)植株B与植株C相比,特点是。

(5)如果该红果高茎番茄植株自交,所结果实的颜色有。

21.棉花的纤维有白色的,也有紫色的;植株有抗虫的也有不抗虫的。

为了鉴别有关性状的显隐关系。

用紫色不抗虫植株分别与白色抗虫植株a、b进行杂交。

结果如下表。

(假定控制两对性状的基因独立遗传;颜色和抗虫与否的基因可分别用A、a和B、b 表示),请回答:(1)上述两对性状中,_____________是显性性状。

(2)作出上述判断所运用的遗传定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亲本中紫色不抗虫、白色抗虫a、白色抗虫b的基因型分别是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⑷现有杂合的白色不抗虫品种,欲在最短时间内,获得可稳定遗传的白色抗虫棉品种,最可选取的育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试简述其主要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下表是二三种不同育种方式的程序。

请分析回答:(1)方式I是___________育种;设高秆受基因A控制,抗病受基因B控制,写出F2矮秆抗病个体的基因型___________,其中能稳定遗传的占___________。

(2)方式II中用物理因素等对青霉菌进行处理时,如果引起基因编码区上游的非编码区中碱基序列的改变,可导致___________不能与其结合,从而影响___________。

(3)方式Ⅲ获得单倍体幼苗是应用细胞工程中的技术,该技术的理论基础是___________;从花粉粒到单倍体幼苗形成,细胞结构和功能上经历的两次重大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 回答下列关于育种的问题:⑴利用高杆抗病(DDTT)和矮杆不抗病(ddtt)的小麦亲本培育矮杆抗病(ddTT)新中种;首先将两亲本杂交得F1(DdTt),再让F1自交得基因型为D_T_、D_tt、ddT_、ddtt四种类型的F2,从F2中选基因型为ddTT的植株自交得F3,F3中的矮杆抗病自交所结种子即为新品种。

⑵单倍体培育矮杆抗病新品种:首先将两亲本杂交得F1,再从F1得到四种基因型分别为DT、Dt、dT、dt的配子,然后从选出dT的配子使其染色体加倍,得F2、F2所结种子即为新品种。

上述育种过程中有三处错误,指出并纠正a.b.c. 。

24. 李振声院士获得了2006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其主要成就是实现了小麦同偃麦草的远缘杂交,培育成了多个小偃麦品种,请回答下列有关小麦遗传育种的问题:(1)如果小偃麦早熟(A)对晚熟(a)是显性,抗干热(B)对不抗干热(b)是显性(两对基因自由组合),在研究这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试验中,以某亲本与双隐怀纯合子杂交,F1代性状分离比为1:1,请写出此亲本可能的基因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果决定小偃麦抗寒与不抗寒的一对基因在叶绿体DNA上,若以抗寒晚熟与不抗寒早熟的纯合亲本杂交,要得到抗寒早熟个体,需用表现型为____________的个体作母本,该纯合的抗寒早熟个体最早出现在________代。

(3)小偃麦有蓝粒品种,如果有一蓝粒小偃麦变异株,籽粒变为白粒,经检查,体细胞缺少一对染色体,这属于染色体变异中的__________变异,如果将这一变异小偃麦同正常小偃麦杂交,得到的F1代自交,请分别分析F2代中出现染色体数目正常与不正常个体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除小偃麦外,我国也实现了普通小麦与黑麦的远缘杂交。

①普通小麦(六倍体)配子中的染色体数为21,配子形成时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的每个细胞中的染色体数为__________;②黑麦配子中的染色体数和染色体组数分别为7和1,则黑麦属于________倍体植物;③普通小麦与黑麦杂交,F1代体细胞中的染色体组数为_____,由此F1代可进一步育成小黑麦。

25. 有一批开白花的植物,在栽培过程中发现有一株开了紫花,科学工作者把这株开紫花的植株的种子收集起来,第二年种下去,让其自交(或相互授粉),结果在后代中,有126株开紫花,46株开白花。

(1)假定控制花色的基因是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则紫花性状的突变为_____性突变,理由是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2)如果该植物的性别决定为XY型,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探究紫花基因是位于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

用图解和简洁的语言回答。

26.右图是某优良烟草的几种育种技术。

请据图回答(1)该图中的优良母株是经过“化学诱变”、“物理诱变”和“远缘杂交”三结合的方法培育而成的优良植株,为了使该优良性状得到推广,科学家通过A、B过程培育大量的优良植株的技术叫,如果该优良植株的染色体的组成为右图所示,则用该植株的花药离体培养成的植株为。

(2)通过A和B过程培养出的优良植株再通过①②过程实现田问种植,①和②是生殖行为,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能。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