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教学观摩展示会《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版本: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年级:四年级上册单元课序:第五单元第二课时教学环境:多媒体教室《路程、时间与速度》教学设计一、教学分析(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62、63、64页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这一运算技能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路程、时间与速度”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学生今后学习行程问题应用题的基础。
教材编写的特点是突出题材的现实性,目的是向学生提供一种新的数学模型即数量关系,并逐渐习惯应用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对象、环境分析1.四年级学生思维活跃,积累了大量的生活经验,有一定的合作意识和探索能力。
2.在学习这部分内容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在生活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路程、时间、速度的生活经验,能模糊地感觉到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这些知识、能力及经验为理解掌握本课知识奠定了基础。
3.经过三年的训练,我班学生具备了较强的信息素养,为此,我运用多媒体的优势,选择在多媒体教室授课,赋予枯燥的数学知识以活力,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力量,在一个个生动有趣的现实情境中探究、感悟,掌握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在实际情境中理解路程、时间、速度之间的关系能用数学术语表示这些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在实践运用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激发学生爱数学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数学问题。
(二)教学难点:理解理解速度的概念及路程、时间与速度之间的关系。
(三)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反馈题卡。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应用说明]课前:播放视频:京沪高铁开通仪式师生一起重温那激动人心的时刻!激发民族自豪感和学习热情,同时为学生提供数学信息,借助路线图的动态演示理解路程和时间概念。
体验数学知识来自于生活。
课中:1.以新闻报道的形式为学生提供信息,增加题目的趣味性点燃求知欲。
培养学生从现实中寻找数学信息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力求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利用多媒体的优势,以线段图的动态演示,直观感受速度与路程和时间之间的联系,帮助把直观经验上升为感性认识,初步尝试利用线段图配合解决问题的方法。
3. 播放高铁列车冲击最高时速的视频,在体验科技的进步的同时提高对速度快慢的亲身体验。
用图片展示生活中常见的速度:拓展学生的视野。
4.播放雷和闪电的视频,提问:雨天时,为什么我们会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呢?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感受知识的魅力。
课后:利用多媒体的优势,练习题的设计体现趣味性和实用性。
1.提供“全国列车时刻表查询系统”现场查询大庆到哈尔滨的车次和运行时间,计算速度,使枯燥的练习趣味化,让数学走进生活。
2.图片出示"限速标志"、"指示牌"让数学走进生活,而随机出示的信息让刻板的题目动起来,学生可以随意的选择信息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实践作业:为学生提供万能地图查询网址,设计自己喜爱的旅游线路并安排行程,记录各路段车次的运行里程和时间,计算其运行速度,为我国交通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鼓励学生从课上走进生活,利用网络的资源功能去探索发现,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教学流程:(二)教学环节设计1.情境导入,巧做铺垫(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指出:6月31日,世界上一次性建成的线路最长、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京沪高铁开通运营,为党的90岁生日献上了一份贺礼。
下面我们一起来重温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京沪高铁开通仪式的精彩回放)问:你能提供录像中的数学信息吗?(2)认识路程、时间①结合高铁线路图指出:北京到上海1318公里的长度叫路程。
(板书:路程)运行大约5小时是时间。
(板书:时间)②指导学生举例,认识路程和时间。
(3)揭示课题高铁上列车的速度非常快,今天,我们就来研究什么是速度以及速度与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这是本节课的第一个整合点,课的开始,借助京沪高铁开通的视觉冲击,点燃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同时巧用录像中提供的信息,利用课件动态直观的特点,理解路程和时间两个概念,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就在我们身边。
2.新知探究,明确关系(1)巧用多媒体,在探究中认识速度①寻找方案,比较赛车的快慢。
为了给党的生日献礼,“蓝田”车场正在举办一场汽车拉力赛,请看前方发回的报道。
(多媒体揭示报道内容,出示主题图)卡车2时行驶了120千米,大客车3时行驶了210千米。
[1]你认识这些信息中的量吗?猜一猜,哪辆车跑得快?[2]小组研讨,形成方案,并解答、②集体交流,全班质疑。
[1]分组汇报方案,课件动态演示线段图明理。
方案一:时间相同,都是6小时。
卡车6小时:120×3=360(千米)大客车6小时:210×2=420(千米)360千米∠420千米大客车跑得快。
方案二:时间相同,都是1小时:卡车1小时:120÷2=60(千米)大客车1小时:210÷3=70(千米)60千米<70千米大客车跑的快。
方案三:如果有不同的方案,只要合理,就要给以肯定。
[2]鼓励全班同学质疑。
认识到:时间一样,谁跑的路程越长,说明谁跑得越快。
③概括速度意义:[1]师指出:1小时、每1分、每1秒等我们称之为单位时间,而单位时间内所走的路程叫做速度。
(板书:速度)[2]学生尝试说出卡车和大客车的速度。
[3]学生在亲身体验后概括出关系式:速度=路程÷时间④速度、时间、长度单位的对比:学生从形式和意义两方面对比,进一步认识速度。
【设计意图】这是本节课的第二个整合点,以媒体创设“庆七一”汽车拉力赛的情境,利用媒体以采访报道的形式提供信息,增加题目的趣味性。
在不同方案的对比中,体会引进速度概念的必要性,利用多媒体形象直观的特点,用活动的线段图帮助理解对比过程。
感受到:速度与路程和时间都有联系,架构起行程问题中三个数量之间联系的桥梁。
从而理解速度的意义。
(2)勇于尝试,进一步感受三者之间的关系。
①计算速度,获取关系式[1]播报“蓝田”赛车场传回的新赛事:(多媒体发布报道内容)小轿车:行驶150千米的时候用了2小时, 汽车:5分钟行驶了5000米,[2]选择自己喜欢的赛车计算出它的速度。
[3]全班交流,比较:哪辆车的速度快?(比较时,时间单位要统一)[4]师:你想知道高铁上北京到上海的列车的速度有多快吗?指导学生用计算器计算1318÷5≈260千米/小时 这只是它的平均速度,最高时速可达到480千米/小时风驰电掣,确实惊人。
(播放列车冲击最高时速的视频)②认识几种常用的速度:课件出示。
人步行的速度大约为4千米/时 飞机飞行的速度大约为12千米/分 火车的速度大约为 120千米/时 自行车的速度大约为 12千米/时。
火箭发射的速度大约为 8千米/秒。
地球以30千米/分的速度自转。
声音传播的速度大约为340米/秒 光传播的速度大约为30万千米/秒 问:雨天时,为什么我们会先看到闪电才听到打雷呢?(视频)你还知道什么的速度呢?【设计意图】这是本节课的第三个整合点,这里,利用信息技术的情境再现功能,播放高铁列车冲击最高时速的视频,加深学生对速度快慢的切身感受。
而信息技术作为资源工具,提供的自然界中常见的速度,拓展了学生的视野,体验到科技的进步。
而闪电和雷声的视频,引领学生再次走进生活,同时用数学知识解释自然现象中,感受到知识的魅力。
(3)知识迁移,探索三者的其它关系①播报前方记者采访到的两则最新新闻,自学完成书63页试一试的第一题。
(多媒体动态呈现线段图)题目一: 题目二:出关系式。
独立完成后同桌交流。
②全班交流,总结关系式: 路程=速度×时间 时间=路程÷速度【设计意图】充分利用教学课件动态、直观的教学效果,以线段图的形式呈现数学信息,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概念,为学生顺利完成自学内容做铺垫,有效的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校 少年宫 甲地 乙地3.实践运用,能力提升以给党的生日献礼为由,我们举办智力竞赛,巧设三关。
第一关:初体验,练本领(1)提供“全国列车时刻表查询系统”现场查询大庆到哈尔滨的车次和运行时间,计算速度。
(2)表格练习:你会列式吗?说出依据。
第二关:勇尝试,展实力(1)把下表补充完整。
要求:学生根据所给条件口答算式并说出计算依据,你发现了什么?(2)课件出示图:问:这个标志代表什么?带有这个标志的路共长140千米,张叔叔驾车想花2小时开完这一路段。
赶到蓝田车场,他会超速吗?(独立完成,指名板演)问:你想对张叔叔说什么?第三关:巧组合,显智慧64页2题课件出示主题图。
(1)、课件出示主题图和各种信息。
长途客车:我要去北京,我的速度是50千米/时,小轿车:我从现在开始3时到达了天津,货车:我的速度是43千米/时,我要行8时到达石家庄,(2)、小组合作研讨:选择信息并提出合理的问题,看哪组研讨出的问题多?【设计意图】这是本节课的第四个整合点,利用信息技术强大的信息提供平台,以网页的形式提供列车时刻表查询系统,现场查询、现场计算,充分体现数学知识的现实性,利用媒体的重组功能,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在信息组合与提问中,加深对三者关系的理解。
同时以媒体为载体,把生活中常见的标志牌引入课堂,在解决由标志牌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中,渗透安全教育,体验数学的实用性,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4.回顾反思,经验共享(1)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2)你有什么成功的经验想与大家一起分享?还有什么疑问想提出来?【设计意图】经验共享作为一种新的理念,使学生的思维处于积极状态,在分享中找到有价值的信息加以借鉴,同时进行多元评价,达到谈感受、重评价、强能力的目的。
5.实践作业,走进生活为学生提供万能地图查询网址,设计自己喜爱的旅游线路并安排行程,记录各路段车次运行里程和时间,计算其运行速度,为我国交通业的发展献计献策。
【设计意图】这样设计,鼓励学生从课上走进生活,利用网络的资源功能去探索发现,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