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溶液沸点升高和凝固点降低

溶液沸点升高和凝固点降低

1.013 10 5
l3
A l1
l2 l1 水 l2 水溶液 l3 冰
373
T/K
④ 拟使水的饱与蒸气压等于外界
大气压力 1.013 105 Pa,需要 373 K,
见图中 A 点。
p/Pa
1.013 10 5
l3
A l1
l2 l1 水 l2 水溶液 l3 冰
373
T/K
故水的沸点是 373 K。
(2)的浓度 大。
T/K A
A′ (2) A ′′
(3)
273 B
C
B′ C′
D
D′ E′
B ′′
D ′′
C ′′
E ′′
t/min
这个结论可以从 B ′ ′的温度比 B′的温度低得出。
T/K A
A′ (2) A ′′
(3)
273 B
C
B′ C′
D
D′ E′
B ′′
D ′′
C ′′
E ′′
t/min
T/K A
A′
A ′′
(2)
273 B
C
B′ ′
D ′′
C ′′ E ′′
t/min
(2) A′B′段是溶液, 温度不断下降;
T/K A
A′
A ′′
(2)
273 B
C
B′ C′
D
D′ E′
B ′′
D ′′
C ′′ E ′′
t/min
B′点低于 273 K,是溶液的冰点。
有冰析出,溶液浓度增加,冰点更低,
p/Pa
1.013 10 5
l3
A l1
l2 l1 水 l2 水溶液 l3 冰
373
T/K
⑤ 在 373 K 时,溶液的饱和蒸
气压小于外界大气压力 1.013 105 Pa,
溶液未达到沸点。
p/Pa
1.013 10 5
l3
A l1
l2
A′
l1 水 l2 水溶液 l3 冰
373
T1
T/K
只有当温度升到 T1 时(> 373 K),
即水溶液的沸点高于纯水而其 凝固点低于纯水。
1. 6. 2 计算公式 1. 沸点升高公式 用 Tb 表示沸点升高值, Tb = Tb - T0,b
Tb = Tb - T0,b
式中 T0,b 纯溶剂的沸点, Tb 溶液的沸点。
Tb 直接受 p 影响, 事实上 Tb p
Tb p 而 p = k•m, 故 Tb m
温度继续下降
T/K A
A′
A ′′
(2)
273 B
C
B′ C′
D
D′ E′
B ′′
D ′′
C ′′
E ′′
故 B′C′段上,尽管冰与溶液 共存,但温度并不恒定。
t/min
T/K A
A′ (2) A ′′
273 B
C
B′ C′
D
D′ E′
B ′′
D ′′
C ′′
E ′′
t/min
C′点始,溶质和冰一同析
或者说溶液此时尚未达到凝固点
p/Pa
1.013 10 5
611
B
l3
A l1
l2
A′
l1 水 l2 水溶液 l3 冰
B′
T2 273
373
T1
T/K
⑧ 降温到 T2 < 273 K 时, 冰线和溶液线相交于 B′点。
p/Pa
1.013 10 5
611
B
l3
A l1
l2
A′
l1 水 l2 水溶液 l3 冰
p/Pa
1.013 10 5
611
B
l3
B′
A l1
l2
A′
l1 水 l2 水溶液 l3 冰
T2 273
373
T1
T/K
水,水溶液,冰体系的饱和蒸气压图
纵坐标蒸气压 p 横坐标温度 T
p/Pa
l1
l2
l3
l1 水
l2 水溶液
T/K
l3 冰
p/Pa
l3
l1
l2 l1 水
l2 水溶液
l3 冰
T/K
273
373
T1
T/K
⑥ 冰线和水线的交点 B 处,冰
和水的饱和蒸气压相等。
此点 T = 273 K, p ≈ 611 Pa
p/Pa
1.013 10 5
611
B
l3
A l1
l2
A′
l1 水 l2 水溶液 l3 冰
273
373
T1
T/K
273 K 是水的凝固点,亦称为冰点。
p/Pa
1.013 10 5
将固体 NaCl 和冰混合,可 制成制冷剂,获得反应所需的零 下低温。
反应物
冰盐 制冷剂
冰盐混合物 从环境吸热,冰 部分融化成水。
冰水共存,应为零度,但水将 NaCl 溶解,形成溶液,其冰点低 于零度。
故冰将继续从环境吸热融 化成水。
NaCl 和冰的混合物形成 的制冷剂,理论上可达到低共 熔点的温度 -22 ℃。
3.35 g
m=
M
50 g
1000 g•kg-1
3.35 g
由 m=
M
50 g
1000 g•kg-1
3.35 g 1000 g•kg-1 得 m=
50 g M
将质量摩尔浓度 m 代入沸点
升高公式
Tb = kb•m

3.35 g 1000 g•kg-1 Tb = kb
50 g M
M = 3.35 g 1000 g•kg-1 kb 50 g Tb
在冷却过程中,物质的温度随 时间而变化的曲线,叫做步冷曲线
在步冷曲线中,纵坐标为温度 横坐标为时间
T/K A
273 B
C
D t / min
H2O 的步冷曲线
T/K A
273 B t / min
AB H2O,液态,温度不断下降; B 点 开始结冰;
T/K A
273 B
C
t / min
BC 冰与水共存,温度不变, 273 K 冰点;
K —m—ol—•k—g-—1
kb 的单位为 K•kg•mol-1
2. 凝固点降低公式
用 Tf 表示凝固点降低值, 即 Tf = T0,f - Tf 式中 T0,f 溶剂的凝固点,
Tf 溶液的凝固点。 总之,T 为正值。
与沸点升高公式相类似,

Tf = kf•m
其中 kf 称为凝固点降低常数。 H2O 的 kf = 1.86 K•kg•mol-1
B′
T2 273
373
T1
T/K
在 B′点,即 p冰 = p溶 时,溶液 才开始结冰,达到凝固点。
p/Pa
1.013 10 5
611
B
l3
A l1
l2
A′
l1 水 l2 水溶液 l3 冰
B′
T2 273
373
T1
T/K
溶液的凝固点降低,比纯溶剂低。
可见,由于溶液的饱和蒸气压 的降低,导致溶液沸点升高、凝固 点降低。
比例系数用 kb 表示,则有 Tb = kb•m
Tb = kb•m
kb 称为沸点升高常数。 不同的溶剂 kb 值不同。 最常见的溶剂是 H2O, 其 kb = 0.513
Tb = kb•m 结论是溶液的沸点升高值 与其质量摩尔浓度成正比。 kb 的单位 ??
Tb = kb•m
kb =
—T—b m
这个温度称为凝固点。
在这个温度时,液体和固体的 饱和蒸气压相等。即
熔化
固体
液体
凝固
固体
熔化 凝固
液体
若 p固 > p液, 则平衡右移, 固体熔化,
p固 < p液, 则平衡左移, 液体凝固。
1. 6. 1 饱和蒸气压图
物质的饱和蒸气压 p,对温度 T 做图,即得到物质饱和蒸气压图。
下面是水,水溶液,冰体系的饱 和蒸气压图。
611
B
l3
A l1
l2
A′
l1 水 l2 水溶液 l3 冰
273
373
T1
T/K
⑦ 在 273 K 时,溶液饱和蒸气压
低于冰的饱和蒸气压,即 p冰 > p溶 。
p/Pa
1.013 10 5
611
B
l3
A l1
l2
A′
l1 水 l2 水溶液 l3 冰
273
373
T1
T/K
此时若溶液和冰共存,冰要熔化,
和葡萄糖的实际数据 180 很相近。
若利用凝固点法测分子量,结 果将更准确。
因为 kf 比 kb 要大,温度差会 更明显一些。
就测定方法本身来讲,凝固点 的测定比沸点的测定精确度要高。
1. 6. 3 水和溶液的步冷曲线
溶液的凝固点降低,即水溶液 的凝固点低于纯水。
有了这一知识基础就可以讨论 和解释水及溶液的步冷曲线。
析出具有固定比例的固体的 温度 C ′D ′ 和 C ′ D′ ′ 一′ 致,
说明这种固定比例是相同的。
T/K A
A′ (2) A ′′
(3)
273 B
C
B′ C′
D
D′ E′
B ′′
D ′′
C ′′ E ′′
t/min
C′点和 C 点′ ′的温度称为低共熔点。
析出的具有固定比例的固体称为
低共熔混合物。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