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平行线与相交线的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平行线与相交线的知识点总结与归纳

平行线与相交线(1)
、知识概述
(一)从台球桌面上的角,弓I出有关角的概念1、两角互余、互补的概念及性质
(1)定义:
如果两个角的和是180° 那么这两个角互为补角.(如图)简称互补.
如果两个角的和是90°,那么这两个角互为余角.(如图)简称互余.
说明:①互余、互补是指两个角的关系
②互补或互余的两个角,只与它们的和有关,而与其位置无关③用数学语言表述为:
若/a+ /3=180 °,则/a与互补;反之,若/a与互补,则/a+/B =180°.
若/a+/B =90。

,则/a与/B互余;反之若/a与/B互余,则/a+ /3 =90 °.
(2)性质:
①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
②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2、对顶角的概念
(1)如果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样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 1和/ 3,/ 2和/ 4是对顶角.
.如图中的
由对顶角的位置特点也可将其描述为: ①两条直线相交成四个角,其中不相邻的两个角叫做对顶角②一个角的两边分别是另一个角的两边的反向延长线,这两个角叫做对顶角
说明:只有两条直线相交时,才能产生对顶角,对顶角是成对出现的
③对顶角的本质特征是:两个角有公共顶点,其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
(2)对顶角的性质:对顶角相等.
(二)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
1、两条直线相交构成四个有公共顶点的角.一条直线与两条直线相交得八个角,简称“三线八角”,则
不共顶点的角的位置关系有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
如图所示,直线AB、CD被直线EF所截, 形成了
(1)同位角:两个角都在两条直线的同侧,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同旁,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位角如/ 1 和/ 5,/ 3 和/ 7,/ 4 和/ 8,/ 2 和/ 6.
(2)内错角:两个角都在两条直线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两旁,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内错角例如/ 3和/ 5,/ 4和/ 6.
(3)同旁内角:两个角都在两条直线之间,并且在第三条直线(截线)的同旁,这样的一对角叫做同旁内角.例如/ 4和/ 5,/ 3和/ 6.
2、两条直线平行的条件: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
(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
二、重难点知识剖析
1、互为补角和互为邻补角的关系.互为补角是两个角的和为
它们的和为180。

有关,又与位置有关,不要混淆.
180°,与它们的位置无关. 而互为邻补角既与
2、灵活运用互余、互补等知识点以及对顶角的性质列方程求解, 即学会用代数法解几何题的方法
3、证明两直线平行时,必须弄清所用条件中的同位角、内错角、同旁内角是哪两条直线被哪一条直线所截而
成的,因为推出的结论是除截线外的另两条直线平行
平行线与相交线(2)
、知识概述1、平行线的特征特征一: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使用方
法如图:
••• a// b,•••/ 1 = / 2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
••• a// b,.・./ 2 + /4=180°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2、直线平行的条件与平行线的特征的区分表
苴蛾平疔的乗件
同垃相等」两直谨平行两直疑平行.同位甫相尊
內緒角榨等」两直绩平行两直踱平行・内请毎栩等
同吏内角互补J两直线平行两直^^§平行・同旁内箱互补
由'‘数量关丟‘‘确定图羽的"位置关系”由图形的“位胃关系"决定“数虽关系"
3、尺规作图的意义在几何里,把限定用直尺和圆规来画图,称为尺规作图。

虽然尺规也是画图工具,但尺规作图不同于用工具画图,尺规作图只限于用无刻度的直尺和圆规,直尺用于根据两点的位置作直线、射线、线段或作延长线,圆规用于根据圆心位置、半径大小作弧或圆。

所以作图题都应用直尺或圆规作图,而不能把用三角尺画直角、画平行线等当作尺规作图。

本节课要求会利用尺、规作线
段和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等。

二、重难点知识剖析
1、(1)同位角相等、内错角相等、同旁内角互补,都是平行线特有的性质,切不可忽略前提条件:“两直线平行”。

当两直线不平行时,同位角、内错角就不相等,同旁内角不互补。

(2)只要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都存在同位角、内错角,但不一定相等,同旁内角不一定互补。

2、要分清平行线的识别和平行线的特征之间的关系,不要混淆运用,同时要学会综合运用这两者之间都是存在着“位置关系”和“数量关系”,其中由“数量关系”去确定“位置关系”是平行线的识别方法和过程,
反之是平行线的特征。

特征二:两直线平行, 内错角相等
使用方法: ••• a/ b,.・./ 2= / 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
特征三:两直线平行, 同旁内角互补
使用方法:
3、用尺、规作线段和角时,要学会叙述几何作图语言,如过点X作直线XX与直线XX平行, 或以点X为圆心,以XX为半径作弧,等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