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音乐教案一、全册教学法内容(以课为单位)第1课:祖国像妈妈一样第2课:奇妙的太空第3课:多彩的乡音(五)第4课:动物世界(六)第5课:我们喜爱的影视歌曲第6课:环球音乐探宝(五)——漫游非洲第7课:走进音乐大师(一)第8课:冬日的遐想才艺表演联欢会二、全册教学要求将他们的生活置于活生生的音乐体验之中,这是激发孩子学习音乐全册教学要求。
三、全册教学要点(重点、难点、关键)第一课:围绕“爱祖国”这一主题,通过歌曲的学习与欣赏,对学生进行爱国情感的培养。
第二课:巧妙地向学生介绍新的现代乐器——电子合成器,让学生能通过对太空的联想和声音的探索,来感受和表现想象中的太空景色与乐器音乐之间的联系。
第三课:通过学唱和欣赏民歌,培养爱国主义情操第四课:体验回旋曲式的结构和二声部节奏练习的内容第五课:体会影视主题歌在电影电视传播中的作用第六课:对非洲音乐文化的感受第七课:了解音乐大师——海顿及其代表作品第八课:安排与学生生活十分贴近的音乐与“冬”季里自然界之间密切相关的内容四、全册教时安排每一课安排用二周时间五、教学方法措施1、唱一唱歌曲2、看画听音乐3、找一找唱名4、敲一敲小乐器5、演一演音乐小品6、打一打快板第1课祖国像妈妈一样教学内容:有情感地演唱《祖国像妈妈一样》《七子之歌》和《长在祖国的春天里》教学目标:能在老师的指导下准确拍击《祖国像妈妈一样》《七子之歌》和《长在祖国的春天里》三首歌曲不同的节奏型,能独立地视唱歌曲《七子之歌》的旋律。
教学重点:《祖国像妈妈一样》旋律分析教学过程:1、谈话交流。
让学生用语言交流心中对国歌的印象2、比较:《祖国像妈妈一样》《长在祖国的春天里》,让学生仔细看出歌曲表达的意思。
学生谈听后感,老师板书“祖国”,引导学生提示课题,3、分别学唱:《祖国像妈妈一样》从节奏入手,用听唱法,老师多用不带伴奏的范唱来解决歌曲中的难点。
带唱、范唱、对唱、模唱。
《长在祖国的春天里》从“1、3、5”三音入手,采取视唱为主听唱为辅的方法进行学唱。
一、二句用视唱法学唱,三句用听唱法,四、五句用视唱法。
视唱前,可让学生先跟老师做三个音组合的即兴打手号唱音高的辅助练习,再过度到打手号模唱第一、二句的旋律。
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对歌曲作出处理。
6、巩固、表现。
通过独唱、舞蹈、几人组合表演,可以用乐器表现抒九对祖国妈妈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7、欣赏、拓展。
初听《今天是你的生日,中国》,问祖国妈妈的生日是?再听几首歌颂祖国妈妈的生日,歌声中结束离开教室。
课后小结:用比较法学唱这首歌曲方法很好!学生会找到差距第2课《七子之歌》教学内容:学唱《七子之歌》教学目标:用比较法评价领唱、合唱《七子之歌》和学唱的歌曲《七子之歌》在表现形式上的不同教学重点:旋律跳动较大强调音准教学过程:1、欣赏歌曲。
复习歌曲《长在祖国的春天里》,由生长在祖国怀抱的我们引出曾离开祖国怀抱的“游子”心声《七子之歌》的欣赏。
2、议论歌曲。
说澳门,谈回归,查七子,讲感受,议论歌曲不同的演唱形式。
3、学唱歌曲。
熟悉新节奏,用视唱法学唱歌曲,多用模唱法纠正容易出错的地方4、享受歌曲。
指导学生用独唱、领唱、小组领唱、齐唱等形式来表现歌曲。
课后小结:边查边听边学唱的形式很好!第2课奇妙的太空第1课《奇妙的太空》教学内容:欣赏电子合成器曲《奇妙的太空》以及声音的探索与表现教学目标:能结合自己生活中的已有经验,围绕乐曲《奇妙的太空》展开想象与联想,初步了解电子合成器的功能,感受其美妙的音色,激发学生对自然科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1、看一看,说一说。
播放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员第一次发射成功的精彩片段,老师描述“小明”太空梦境。
——一起听听音乐家们是怎么样表明“小明”太空情境地的。
2、听一听,想一想播放电子合成器曲,请学生欣赏并向学生介绍此种神奇的乐器。
3、编一编,演一演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用前面寻找到的音响乐器,口模拟声响和身体来表现飞船发射上天的过程。
第1课《我驾飞船上蓝天》教学内容:学唱《我驾飞船上蓝天》教学目标:能准确把握三拍子歌曲的节拍韵律,热情饱满地演唱歌曲,用歌声表达自己对“奇妙太空”的向往之情。
教学过程:1、提问入手,你们作个梦吗?有没有一些很开心的梦景?2、新课前提出这两句作发声练习曲,先唱熟旋律,以减低新课难度。
3、拍读。
随老师有节奏地朗诵诗句,学习3/8拍子,了解其含义及强弱规律4、律动。
听伴奏音乐,身体随之自己律动,感受3/8拍子的韵律,体验音乐“飞”的感觉。
5、歌唱。
表现“主人公”的美丽梦想,曲式结构是A+B+A+C6、延伸。
请学生上教材的“音乐网站”,自学“单拍子与复拍子”教学小结:把难点在课前提前学会,往往收到很好的效果。
第3课多彩的乡音第1课《放马山歌》教学内容:学唱歌曲云南民歌《放马山歌》,和《五指山歌》欣赏《红色娘子军》教学目标:学唱歌曲云南民歌《放马山歌》,和《五指山歌》欣赏《红色娘子军》,比较和发现三地民歌的不同风格特点,能用自然正确的演唱方法,独立自信地演唱其中一首歌曲。
教学过程:1、看地图,复习民歌让学生说出自己的家乡在哪个省?那里有什么民歌?2、听音乐、了解民俗播放云南民歌《放马山歌》和黎族民族《五指山歌》。
设问:两首歌曲的风格、情绪、速度有何不同呢?3、唱民歌,表现风格1)先教会学生吆喝,可以采用师生互动的形式来完成2)比较谁的吆喝好,又能听会老师唱的其中一句或几句。
3)请会唱的学生取代老师来唱歌词,不会的学生继续吆喝,并尽快听会赶上其他同学。
4)完全放手让学生充满激情地歌唱全曲。
4、学唱《五指山歌》1)让学生和着老师的歌声用手画旋律线,设问:你感受到哪些旋律音是很长的?接着启发学生轻轻哼唱那些地方。
讲解延长记号,并提示学生唱好单双倚音。
2)这是一首问答歌。
可以采用师生问答、学生问答来学唱。
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3)设计几种演唱形式。
如一人问众人答,女生问男生答。
5、复习课、分析比较1)复习演唱这两首歌曲,引出歌曲比较的环节。
2)让学生分析讨论、比较发现这两首歌的异同点。
内容由学生自己去发现。
6、赏乐曲、谈谈感受观看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在学生情感上有一定的审美基础后,再欣赏《斗笠舞》的音乐,引导学生与歌曲《五指山歌》的旋律进行比较。
课后小结:第2课《采茶扑蝶》教学内容:学唱和歌表演《采茶扑蝶》教学目标:用自然正确的演唱方法《采茶扑蝶》,愿意创编动作与歌舞曲《采茶扑蝶》的表演活动。
教学过程:1、整体欣赏,感受变化。
聆听歌曲,能明显感受到三个乐段的不同色彩。
2、积极思维,展开设计。
第一乐段引导学生用声势节奏与规律性地拍击句尾有特点的节奏×.× × 。
第二乐段自由随音乐做各种采茶动作。
第三乐段在每一句的结尾二分音符处配上“0 ×× 节奏3、变换形式,促进提高。
引导学生变换表现形式,用三个不同的动作表现歌舞曲《采茶扑蝶》,三种演唱形式,加深学生对歌曲的记忆4、比较欣赏,拓宽视野。
引进讲解“重复”这一个音乐知识点。
复习三年级学过的歌曲《春天来了》,感受音乐中的“重复”课后小结:用多种形式的方法来学习这首歌曲,很好!第3课我国民族乐器中的拉弦乐器教学内容:介绍以二胡为主的乐器及音色教学目标:通过欣赏二胡独奏曲《赛马》和《空山鸟语》,了解和感受我国民族乐器中的拉弦乐器——二胡的音色特点;能听辨出和说出拉弦乐器中期货乐器的音色和名称。
认识我国近现代二胡演奏学派奠基人刘天华,了解其代表作品。
教学过程:1、提前分配任务将学生分成6个小组,各自下去收集二胡、高胡、京胡、中胡、板胡及刘天华的简介资料及音响片段。
2、要求学生能自信熟练的演示讲解。
3、学生上台操作。
老师提示课题——介绍我国民族乐器中的拉弦乐器。
再请出各小组与大家分享自己的所得。
4、说二胡。
穿插欣赏《赛马》,初听,寻找二胡表现的马蹄声和嘶鸣声,感受二胡的魅力,复听,用不同的动作表现不同的场景。
5、说高胡,放演奏片段6、说中胡,放演奏片段7、说京胡,放演奏片段8、说板胡,放演奏片段9、说刘天华,欣赏其代表作《空山鸟语》课后小结:对现场出现的问题进行点评,不足的部分老师给予补充。
对表现大胆,自信以及准备充分的小组给予表扬。
第4课音乐游戏——漫游音乐迷宫教学内容:掌握:延音线教学目标:在歌曲的学习中掌握“延音线”的演唱方法,体会到“延音线”在歌曲中的作用;能乐意参与音乐游戏——“漫游音乐迷宫”的活动,自信地展示自己的音乐能力。
教学过程:1、提前画迷宫。
上课前,老师在黑板上弯弯曲曲地随意画几笔,标上“入口、出口”及4个站点。
准备几面小红旗排名次用。
2、分组练考题。
分4小组,由组长组织同学练习书上的4个题目准备解答。
答题机会最多有一次或两次或三次,由老师们自定。
3、合作走迷宫。
每个小组按顺序每完成一题就进入下一站,没答对的就原地反复作答直到正确才能进入下一站的新题……最后评出冠亚季军。
4、收获与困惑。
比赛结束后,请学生们分享自己在本次“走迷宫”游戏中的收获。
并说出自己认为最难做的题目,老师进行集体辅导。
第4课动物世界第1课《小熊过桥》教学内容:欣赏和学唱《小熊过桥》教学目标:能根据歌曲中的音乐形象及其心理变化设计不同的表现形式(歌声、动作或学具等)。
通过歌曲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勇敢精神,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歌曲中简单的二部合唱能力。
教学过程:1、欣赏《小熊过桥》1)初听,感受6/8拍子的摇荡感,让学生描述歌曲所讲的故事。
2)复听,弄清歌曲分几个部分,选择合适的结构图。
从听觉上分别提出要求。
3)运用图形、线条、色彩等来表示相同和不同的乐段,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判断力以及思维能力。
4)最后达到了解,认识回旋曲式ABACA的结构特点。
2、演唱《小熊过桥》1)根据欣赏的记忆找出歌曲难点2)节奏变化多的地方,二声部合唱的地方3、找简单的方法解决难点:1)复杂的节奏填上歌词有节奏地读一读,既有趣又解决了难点,唱起来也轻松2)合唱部分在最后一个A段,抽出来做声音练习。
3)全体学生齐唱高声部至熟悉,老师加入配唱低声部,稳定后逐渐请出学生给老师“帮忙”,两声部平衡后老师退出。
4、整首歌曲可以采先“演”后“唱”的程序1)将学生分成A、B、C、三个小组(A组人数多些),可以交换,听歌曲范唱轮流进行表演,听多几遍学生就自然表演,听多几遍学生就自然会唱了。
2)唱旁白(胆小的小熊)——唱主角(向妈妈求救)——唱旁白(胆小的小熊)——唱配角(帮助小熊的鲤鱼)——唱旁白(勇敢的小熊)3)讲解音乐小知识“RIT”5、创编表演微型歌舞剧1)先讨论“全班齐唱合唱、学生独唱、老师独唱”这三种演唱形式用来演唱歌曲的哪个部分比较合适。
2)让全体学生通过参与音乐活动,体会回旋曲式。
课堂小结:本课需要二节音乐课。
谈谈小熊过桥时的表现给自己带来的启示,展开自我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