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整理)压力管理.

(整理)压力管理.

压力管理压力管理(Stress management),就是个体用有效的方法应对在压力情况下的生理、心理唤起。

目录压力对员工的影响压力可以是一种驱动力。

当你有了欲望或出现紧迫感的时候,压力就随之而来。

美国《时代》杂志1983年6月提出,在80年代职业压力已经成为一个流行病了。

现在研究发现,有50%—80%的疾病都是和心理疾病和压力有关的疾病。

所以有的研究者断言,你说一个疾病,我就可以告诉你都和压力有关系,压力和任何疾病都可以产生关系。

压力是一种非特定的反映,不同的人表现出来的是不同的身体状况。

除了对身体的伤害以外,过度的工作压力,对于组织的消极影响也是巨大的。

因为,如果员工的压力过大,会引起工作者的不满、消极,对工作的不负责任,另外会出现高离职,还有缺勤等等问题。

压力管理的必要性管理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有力杠杆,而管理(包括考核、监督、惩罚、竞争机制)必然对员工造成心理压力。

另外,日趋激烈的竞争也为人们带来了前所未有压力,每一个人都感到压力无处不在,危机是十面埋伏。

面对压力引发的种种问题,压力管理浮出水面。

在管理领域,许多专家学者指出: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之一就是“压力管理”。

压力管理在我国的现状相比之下,中国北京零点市场调查公司曾于2004年也做过一项调查,结果显示,41.1%的白领们正面临着较大的工作压力,61.4%的白领正经历着不同程度的心理疲劳,白领们的健康状况令人担忧。

可是,据了解,在中国专门进行工作压力的咨询机构还没有。

所以压力管理对于中国来说,不但要引进学习、借鉴,同时压力管理的实践也是势在必行。

编辑本段压力的危害从20世纪到2l世纪初,人类社会发生了空前的变化,科技飞速发展,社会高度进步,发明创造不断涌现,人类奥秘不断被探索。

伴随着这高速发展的节奏,人类也在不断地改变和提高自己,学习知识技能,锻炼社会适应能力,以应对越来越激烈的社会竞争。

在这个过程中,每个个体都承受着不同程度的压力,成就越高,责任越大,压力也就越来越大。

而事实往往是,人们掌握了如何让自己取得成功的知识和技能,却没有学会如何面对压力和如何有效地管理压力。

由各种压力引起的社会问题层出不穷。

经济危害压力管理的不及时和失效会导致巨额经济损失。

英国、荷兰等国每年因工作压力造成的损失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0%。

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北美地区因压力所付出的代价每年超过2 000亿美元。

1993年国际劳工组织公布的一份调查显示:美国因工作压力而引发的经济索赔占全部职业病索赔的比例,由1980年的5%,上升到1990年的15%。

根据美国压力协会的估计,美国的工作组中由于压力问题造成的员工缺勤、离职、旷工、劳动生产率下降、高血压、心脏病的医疗和经济索赔,以及人员替换等方面发生的费用年均2000~3000亿美元,这是为工作压力所付出的经济代价。

这一数字超过了美国500家大公司税后利润的5倍。

社会群体危害过度的压力严重危害企业员工的身心健康。

以中国高级经理人为例,根据《财富(中文版)》对中国5000名高级经理人所进行的压力与健康专题问题调查结果来看,70% 的高级经理人身心健康被压力困扰。

当感受到压力存在时,通常会伴随出现诸如感觉“异常疲劳或体力透支”、“呼吸急促或头晕”、“饮食量或吸烟量比平时增加” 等身体方面的不适症状。

而在心理健康方面,容易出现心理衰竭的现象,即一种持续的身心疲惫不堪、厌倦沮丧、悲观失望、失去创造力和生命活力的感觉。

当压力过大时,会导致忧郁症、社交冷漠症,甚至“过劳死”。

工作压力不仅关系到员工的身心健康,而且对个人和组织的工作绩效有很大的影响。

因此。

对压力的管理与有效应付是当代管理者应密切关注的问题。

由于压力的产生是个体和组织交互作用的结果。

所以。

工作压力的管理与应付也只有将个体与组织结合起来。

才能收到最好的效果。

编辑本段主要内容进行压力管理要明确以下三个内容:压力管理的主体是谁(who)压力管理的主体是员工个人和人力资源主管部门。

压力首先是作用于员工个人,不同个性的员工对待同样的压力会有不同的反应。

相关研究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有些员工遇到压力后容易产生挫折感,焦虑、烦躁,而且长时间不能自拔。

而有些员工能正确面对压力,尽管也会出现不适感,但他们能很快调整情绪。

这说明不同个性员工对待压力具有不同调控和适应能力。

压力管理的主体还包括企业人力资源主管部门或企业管理者,在当前人本管理的时代里,管理者有责任帮助员工去控制自己的压力,从而使员工工作起来心情愉快,工作绩效也能最高,达到“人事双赢”的效果。

压力的起因或来源(from)为了有效地进行压力管理,这就要求管理者能准确查明员工的压力由何而来,从而相应采取积极有针对性的措施。

压力的起因或来源大体分为三方面:工作压力、家庭压力、生活压力。

1) 工作压力。

工作压力是指在工作中产生的压力。

它的起源可能有多种情况。

如工作环境(包括工作场所物理环境和组织环境等),分配的工作任务多寡、难易程度,工作所要求完成时限长短,员工人际关系影响、工作新岗位的变更等,这些都可能是引发员工工作压力的诱因。

工作压力理应成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所关注的重点。

2) 家庭压力和社会压力。

每一个员工都有自己的个人家庭生活,家庭生活是否美满和谐对员工具有很大影响。

这些家庭压力可能来自父母、配偶、子女及亲属等。

还有一些压力来自社会方面。

包括社会宏观环境(如经济环境、行业情况、就业市场等)和员工身边微观环境的影响。

如IT业职场要求掌握的专业技术日新月异,职场竞争压力大,专业人员淘汰率高,此时就对IT从业人员造成很大社会压力。

员工所处社会阶层的地位高低、收入状况同样对其构成社会压力。

如当员工自身收入状况与其他社会阶层相比,或者与其他同行业从业人员相比较低时,对他也可会产生压力。

尽管这些家庭压力和社会压力与工作无关,但作为企业管理者同样应予以关注,尽量使之减少员工的干扰,只有这样才能使员工全心投入到工作中去。

如何进行压力疏导(how)在对上述压力具体进行管理时,应对每位不同个性员工和压力来源做具体而全面的分析。

调控能力和适应压力强的员工,其心理承受能力强,他们能会很好处理和缓解压力。

对心理调适能力弱的员工遇到压力时,可能不能及时调控压力,这时企业管理者需要更多地加以帮助关心这样的员工。

进行压力管理可以分为宣泄、咨询、引导三种方式。

宣泄作为一种对压力的释放方式,效果应该不错。

宣泄可采取各种办法,例如,可以在没人的地方大叫,或剧烈运动、唱歌等。

有研究表明体育运动、家务劳动等对减轻压力是非常有益的。

咨询就是向专业心理人员或亲朋好友倾诉自己心中的郁闷紧张情绪。

向自己的好友或父母倾诉几乎是每个人都有过的经历。

其实,不论被倾诉对象能否为自己排忧解难,倾诉本身就是一种很好的调整压力的方法。

这里效果较好的当属和专业人员进行沟通的心理咨询了。

心理咨询是专业心理咨询人员通过语言、文字等媒介物与员工进行信息沟通,以调整员工心理或情绪的过程。

通过心理咨询可以帮助员工在对待压力的看法、感觉、情绪等方面有所变化,解决其出现的心理问题,从而调整心态,能够正确面对和处理压力,保持身心健康,提高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引导是管理者或他人帮助员工改变其心态和行为方式,使员工能正确对待压力。

诸如重新确定发展目标、培养员工多种业余兴趣爱好等都是很好的引导方法。

员工确立正确适当的目标,通过自身努力可以达到此目标,相关压力自然也就消失了。

而员工如果有丰富多彩的兴趣爱好活动,当其遇到压力时可以很容易转移注意力,投入到兴趣爱好中,从中陶冶情操、保护身心健康,心态亦会平和,压力自然也就减轻直至消失。

编辑本段压力管理实施措施企业领导者和人力资源管理者应充分关心、关注、调查、分析员工体会到的压力源及其类型,从组织层面上拟定并实施各种压力减轻计划,有效管理、减轻员工压力。

改善组织的工作环境和条件减轻或消除工作条件恶劣给员工带来的压力。

首先,领导者或管理者力求创造高效率的工作环境并严格控制打扰。

如关注噪声、光线、舒适、整洁、装饰等方面,给员工提供一个爽心悦目的工作空间,有利于达到员工与工作环境相适应,提高员工的安全感和舒适感,减轻压力。

其次,要确保员工拥有做好工作的良好的工具、设备。

如及时更新陈旧的电脑、复印机、传真机等。

企业文化上鼓励员工从企业文化氛围上鼓励并帮助员工提高心理保健能力,学会缓解压力、自我放松。

(1)企业向员工提供压力管理的信息、知识。

企业可为员工订有关保持心理健康与卫生的期刊、杂志,让员工免费阅读。

这也能体现企业对员工成长与健康的真正关心,使员工感受到关怀与尊重,从而也会成为一种有效的激励手段、激发员工提高绩效进而提高整个组织的绩效。

企业可开设宣传专栏,普及员工的心理健康知识,有条件的企业还可开设有关压力管理的课程或定期邀请专家作讲座、报告。

可告知员工诸如压力的严重后果、代价 (如疾病、工作中死亡、事故受伤、医疗花费、生产率下降而造成潜在收入损失等);压力的早期预警信号(生理症状、情绪症状、行为症状、精神症状);压力的自我调适方法 (如健康食谱、有规律锻炼身体、学着放松和睡个好觉、发展个人兴趣爱好等)……让员工筑起“心理免疫”的堤坝,增强心理“抗震”能力。

向员工提供保健或健康项目(2)向员工提供保健或健康项目,鼓励员工养成良好的、健康的生活方式。

如有些企业建立了专门的保健室,向员工提供各种锻炼、放松设备,让员工免费使用,还有一名专职的健康指导员去监督锻炼计划和活动,美国一些著名公司还为有健身习惯的人发放资金从而鼓励健身。

通过健身、运动不仅保持了员工的生理健康(这是心理健康的基础),而且还可使员工的压力很大程度上得到释放和宣泄。

(3)企业可聘请资深专业人士为心理咨询员,免费向承受压力的员工提供心理咨询,使员工达成一种共识:“身体不适,找内外科医生,心理不适,找心理医生”。

心理咨询在为员工提供精神支持与心理辅导、帮助其提高社会适应能力、缓解心理压力、保持心理健康方面确是一种十分有效的科学方法。

加强过程管理组织制度、程序上帮助减轻员工压力,加强过程管理。

(1)人力资源招聘中:注意识别人力资源的特点,选拔与工作要求(个性要求、能力要求等各方面)相符合的人力资源,力求避免上岗后因无法胜任工作而产生巨大心理压力现象。

(2)人力资源配置中:力求人与事的最佳配置,并清楚地定义在该岗位上员工的角色、职责、任务。

可减轻因角色模糊、角色冲突等引起的心理压力。

(3)人力资源培训中:第一,可培训员工提高处理工作的技能(如撰写公文或报告、工作陈述、新技能等),使之工作起来更得心应手,减少压力;第二,可进行员工时间管理培训(按各项任务的紧急性、重要性区分优先次序、计划好时间),消除时间压力源;第三,可培训员工的沟通技巧等,消除人际关系压力源,等等。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