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合资源建设农村基层综合公共服务体系
**乡农村基层综合公共服务设施情况的调研报告
**布依族苗族乡位于**县东南面,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11公里,乡域面积73.39平方公里,辖7个村,82个自然村寨,97个村民小组,总户数6297户,总人口23190人。
近年来,按照精简、效能、实用原则,针对村级公共服务设施分散,服务群众不方便,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依托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将村级综合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与党的阵地建设、组织建设和美丽乡村的公共服务建设有机结合,初步形成了办公有阵地、活动有场所、服务有窗口、办事有人员的村级综合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新局面,实现了农村基层公共服务理念转变和服务水平提升。
一、主要经验和做法
1、合理规划布局。
以有利于村民议事、服务群众为原则把好选址关,将新建的公共服务设施场所选址在行政村的地理中心,最大限度方便全村群众。
2、整合各类资源。
按照阵地共建、资源共享、一室多用要求,**乡整合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村卫生室、文化活动中心等各类支持农村公共服务专项资金,统一建设农村基层综合公共服务设施,在保证各类村级专业机构功能的前提下,又节约了土地。
3、完善功能设置。
整合资源,提高服务效能,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成六个中心。
一是党员教育村民议事中心。
加强对农村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坚持依法治村和村民自治,推进村务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二是为民服务代办中心。
主要为村民代办计生、民政优抚、新农合、劳动就业等业务,村两委办公室加挂为民服务代办中心的牌子,做到一套人马,两项职能。
三是科技信息服务中心。
开展农村实用技术、政策法规的培训,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成果,帮助农民发家致富。
四是文体娱乐活动中心。
该中心与村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合署办公,同时融合共青团、妇代会、老年协会等组织的人力资源和职能作用。
五是和谐家园建设中心。
组织协调各有关部门共同解决辖区内突出的治安问题,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推进和谐家园建设。
六是计生与卫生健康中心。
负责抓好计划生育和卫生工作,村计生服务室或村卫生室加挂计生与卫生健康中心的牌子,便于资源共享和方便群众。
二、存在的问题
由于当前体制机制、经济实力、人才队伍等因素,在村级公共服务设施整合过程还存在以下四个方面问题:
一是资金整合力度困难。
各部门的资金使用都有各自要求,在实际整合过程中,有较大困难。
如有些村级办公场所建设有补助资金,有些没有补助资金,要求建设建筑面积不等,但是职能又相近,完全可能整合。
但按相关部门要求要单独设立和考评,基层在整合资金建设时,存在一定风险和压力。
二是资金投入不足。
在建设方面,尽管有多方面资金来源,但总的投入差距还很大。
一个功能齐全的基层综合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应包括村干部办公、会议、为民代理、卫生、计划生育、调解、文化科技、留守妇女儿童、调解等功能,通过合理整合,也至少需要400平方米建筑面积,按1200元/平方米(除征地费用)造价计算,成本48万元,加装修、设备购置,总投资将达100万元。
目前,支持基层综合公共服务设施有关投资与总投资差距很大。
三是村级公共服务人才队伍短缺。
由于农村外出务工的人数较多,且多为文化素质较高的青壮年,农村出现老龄化、空壳化现象在一些村较为严重,影响了农村公共服务的水平。
同时,受到工资待遇低的因素影响,很难吸引年轻、有文化的人员。
人才短缺,很难提高基层公共服务水平。
四是运营和维护管理困难。
农村基层综合公共服务设施建成后运营和维护管理成为当前尤为突出问题,特别是各类经费缺乏。
如:400平方米基层综合公共服务设施运营费用有:
水、电、通信、办公品、保洁、维护等,预计每年5-6万元,这些费用没有资金来源渠道,难以保障可持续运营。
三、对策及建议
行政村是中国农村基层的自治组织,村级综合公共服务设施直接为农民提供服务,服务水平直接影响村级政权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必须坚持规划引导,进一步整合资源,完善功能设置,提升服务水平,加快建设美丽乡村。
1、坚持科学规划。
以为民、利民、便民为核心,在农村人口集中的中心村位置等地方,规划建设综合公共服务设施。
根据村级服务人口数量和服务内容,合理规划建设规模,严格控制投入,防止形成新一轮村级债务。
在功能设置上,进一步优化布局,最大限度满足群众需求。
同时,综合公共服务设施建成后,还要规划好体育健身广场、道路、绿化、亮化以及垃圾处理等配套设施。
2、加大资源整合力度。
在当前体制条件下,相关补助资金的使用安排上适当放宽限制,有利于村级公共服务资金和项目整合,特别是将一些功能相近或相似的服务设施整合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发挥综合效益。
以县为主,制定村级基层公共服务设施项目、资金整合规划,统筹项目布局、项目建设内容和资金安排,避免项目重复建设和资金分散,确保资金集中投入使用。
有关部门不再单独对资金和项目进行考核和考评,要注重提供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
3、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
国家要加大投入力度,增加村级综合公共服务设施专项给予支持,省级、市级财政对列入国家支持的项目安排一定的补助,县乡村应做好运营管理费用,保证项目顺利建成运营。
同时,拓宽融资渠道,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4、加强基层公共服务人才队伍培养。
建设村级综合公共服务设施是基础,培养服务人才队伍是保障。
继续实施三支一扶工程、大学生村官等政策,不断充实基层公共服务人才队伍新生力量,给基层带去活力和激情;加强现有的基层公共服务人员技能培训和业务指导,提高服务水平;同时,提高基层工作人员工资待遇,留守农村人才,为农村服务。
5、培育村集体经济。
加强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
一是政府要给予政策支持,可以考虑统筹部分财政、扶贫等支农资金投入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增加集体经济实力,为村级综合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供配套资金。
二是培育乡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相关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实力。
村级综合公共服务设施建成后运营、维护费用,以及公共服务人员的培训、报酬、奖励等支出,完全依靠上级财政资金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持续的,必须主要依靠村集体经济投入。
6、开展市场化模式运营和管理。
公共服务设施在运营和管理方面,既要节流,更要开源。
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节约成本。
如公共服务设施保洁、维修等通过承包的方式,减少支出。
对于部分公共服务,如科技信息等,通过市场化运作,增加公共服务设施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