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腊债务危机对欧盟一体化的影响及启示◎ 闫 屹 王 莉愈演愈烈的希腊主权债务危机蔓延至欧盟许多国家,2009年,继国际评级机构下调希腊信贷评级之后,2010年,西班牙、葡萄牙、爱尔兰等的信贷评级再遭下调,将欧元区主权债务问题推向了“高潮”。
同时,欧洲经济各项指标处于下滑趋势,政权动荡,从而对欧盟一体化进程以重创,世界经济面临“二次探底”的危险。
本文通过分析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爆发的原因以及对欧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从中得出对我国的启示。
中国应以希腊为鉴,居安思危,把握经济脉搏,营造健康、稳定的经济环境,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一、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现状及成因(一)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现状2009年,希腊主权债务问题日益暴露且一发不可收拾。
到2009年年底,“唱衰”希腊偿付能力的声音越来越多,希腊融资能力下降,成本剧增,债务无法偿还。
希腊政府正式宣布其2009年财政赤字达GDP的12.7%,而公共债务达GDP的113%。
到2009年底, 希腊债务为2800亿欧元。
接着,全球三大评级机构相继下调希腊的主权信用评级,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爆发。
希腊虽然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但目前看来,希腊经济状况仍不见好转,希腊国家统计局日前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第一季度,希腊经济同比收缩2.5%,收缩幅度大于此前预期。
此外,消费同比下降9%,建设项目同比下降20.2%。
今年4月份,希腊工业生产同比下降5.7%,进出口均出现下挫。
希腊全国商业联合会会长库齐蒂斯近日表示,今年希腊面临10万人失业的巨大压力。
根据该联合会对希腊1082家企业做的一项抽样调查,希腊每10家企业中就有7家企业预计今年销售额和收入下降,90%的企业今年不准备做任何投资,30%的企业将大幅度裁员,这意味着约10万人面临失业。
希腊经济仍在困境中挣扎。
大范围的债务问题不仅影响了欧洲经济的发展,而且也放慢了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
为了抑制危机蔓延,欧元区各国采取了积极的应对措施。
如增加税收,降低工人工资等,世界各国也加入到救助希腊危机的行列,IMF于2010年5月10日援助希腊400亿美元救助贷款,至少有30亿美元来自中国;欧盟批准了5000亿美元来救助希腊;美联储等央行已经采取措施向欧洲市场注入美元,以防止希腊主权债务危机扩散等。
虽然救助计划一一出台并相继实施,但是希腊经济仍不见明显好转,其他欧洲国家也相继面临相似的问题,全球经济遭受重创。
若想彻底使希腊摆脱经济下滑的困境,全球经济复苏,仍需要很长时间以及全世界各国的共同努力。
(二)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成因1.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幕后推手——国际投行欧元启动后,许多国家争先恐后加入欧元区,因为能享受强大的货币给国家带来的好处,如融资成本低廉、交易成本下降以及贸易额上升等。
因此,希腊也是众多“追求者”的一员。
根据欧盟共同体部分国家于1992年签署的《马斯特里赫特条约》规定,欧洲经济货币同盟成员国必须符合两个标准,即预算赤字不得超过国内生产总值的3%,负债率低于国内生产总值的60%。
然而,希腊政府自知距离这两项标准相差甚远,为了尽快加入欧元区,希腊求助于美国投资银行高盛,高盛为其设计了一套“货币掉期交易”方式,为希腊掩盖了高达10亿欧元的公共债务,从而使希腊在账面上符合了欧元成员国的标准,高盛也因此获得3亿欧元的佣金。
高盛意识到希腊通过欺骗手段进入欧元区,在未来债务到期日,会面临无力偿还债务的风险,高盛为了规避风险,便向德国银行购买了20年期的10亿欧元的CDS(信用违约互换保险),以便在债务出现支付困难时由承包方补足亏空。
国际投行这种不负责任的“自私”做法,希腊始终被蒙在鼓里,其债务问题蕴涵风险被放大。
2.希腊主权债务危机潜在诱因——高福利制度社会福利的提高应建立在与之相适应的经济发展水平之上,而不是通过非常手段谋求社会高福利。
希腊不健康的高福利制度由来已久,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希腊政党承诺高福利以争取民众选票,无视本国经济的实际发展状况,只顾考虑自身利益。
当本国经济无力维持高福利水平时,国家便通过大规模举债予以满足,化解危机,长此以往,势必导致更严重危机的爆发。
希腊慷慨的高福利制度确实令人瞠目结舌,如按时上下班,能熟练使用电脑等都列入了公司或企业的奖赏范围,希腊的公务员,他们的儿女若未婚或者离婚的,在父母死后,可继续领取父母的退休金,这无疑使希腊人忘记自力更生的生活方式,更加依赖政府。
巨大的社会福利,需要一国较高的国民收入作为保障,希腊的经济产出远远低于政府的支持,举债的后果使债务雪球越滚越大,经济难以承受之重,最终危机爆发。
3.希腊主权债务危机根本原因——欧元体制的先天缺陷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充分暴露了欧元区体制的先天缺陷,欧元区实行统一的货币政策,而财政政策掌握在各国手中,宏观经济政策的不协调埋下了危机爆发的种子。
欧元区各成员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差距较大。
欧盟给其成员国制定了统一的货币政策,要求存在巨大差异的众多经济体遵守统一的货币标准,这就如同让老年、青年、儿童一起爬山,由于老年和儿童的体质较弱,时间一长,会跟不上青年的步伐,但规定却使他们必须按统一速度前进。
实际情况与规定不相符合时,问题就会出现,欧元区各国就面临这种状况,法国、德国经济增长迅速,而希腊、爱尔兰、意大利、葡萄牙等国经济增长缓慢,后加入的东欧各国更逊一筹。
欧元区统一的货币政策不利于欧元区各国的经济按自身状况发展,长期下去,经济差距会越来越大,为了能符合货币政策的标准,经济落后的国家会采取非常手段,结果欧洲整体经济就会受到不利影响。
同时,为了避免系统性危机的恶化,一国政府往往会要求中央银行提供资金,来满足其流动性的需要,履行“最后贷款人”职责。
这样,既可以增加市场信心,防止恶性投机,又可以避免“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发生。
但是在欧元区,没有统一的政府,财政政策不统一,使得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发生后,其债券就会成为投机者的目标,靠希腊自身力量难以渡过危机。
在危机爆发之初,欧元区各国不能达成一致的救助计划,错过了最佳救助时期,导致危机仍在蔓延,波及全球经济。
二、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对欧盟经济一体化的影响(一)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对欧元的冲击欧元是欧盟经济一体化的最高形式,欧元区是欧盟经济一体化的重要标志和成果。
欧元自1999年诞生之日起,其作用就在于推动欧元区各成员国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欧元在近几年走势强劲,欧盟经济高速前进。
然而,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使欧元下跌。
并且欧元在欧盟救助计划抛出后,仍不见好转,跌势仍未停止,欧元兑美元一路下跌(参见下图)。
随着希腊主权债务危机愈演愈烈,欧元兑美元一直下跌。
2010年3月份欧元兑美元为1.3330,到2010年6月份,短短三个月时间,欧元兑美元为1.2362,下跌了7.26%。
从现代金融业运行机制来看,金融市场不再是单纯的交易市场,它已作为一种独特经济在运行,具有超前于实体经济的特点。
这就是说。
投资者不会等到经济陷入低迷时,采取措施,经济出现略微下滑时,投资者就开始关注并在适当时采取应对措施。
同时,投机者也会采取行动,有时会影响到投资者对经济走向的正确判断。
欧元由于希腊主权债务危机一直暴跌,这使得投机者活动频繁,投资者看跌欧元,也会回收所放债务,导致欧洲经济动荡。
因此,欧元的吸引力下降,并且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倍受动摇。
(二)希腊主权债务危机拖累欧盟经济的复苏作为单一货币区,欧元区内任何国家如果出现严重的经济问题,或多或少都会波及其他国家。
希腊作为欧元区成员国之一,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势必拖累欧元区以及整个欧盟经济的复苏。
目前,欧元跌势不止,进一步使欧洲各项经济指标处于下滑趋势(参见下表)。
失业率是所有宏观经济数据中最重要的指标,也是世界主要发达国家衡量经济成就的“晴雨表”。
2010年4月份,欧盟失业率达9.7%,创十年来最高纪录。
消费者物价指数作为反映与居民生活有关的产品及劳务价格统计出来的物价变动指标,通常作为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
欧盟2010年4月份消费者价格指数同比增长了2.0%,消费者物价指数升幅过大,表明通货膨胀已经成为经济不稳定因素。
可见,欧盟经济笼罩在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阴影之下,经济复苏步履维艰。
(三)希腊主权债务危机放缓欧盟扩张的步伐欧盟从最初的六个国家扩展到现今二十七个国家,其经济的发展一直处于上升趋势。
2007年欧盟成员国向欧盟共同预算的注资额为1246亿欧元,预计到2013年将增加到1431亿欧元。
从2001年到2009年,流入欧盟国家的外资逐年增加,从2001年到2005年,中东欧国家的外来直接投资达1600亿美元,与1996年到2000年的前五年间比较,增长率高达40%。
外来投资的增加最重要的一点是看重欧盟经济的良好走势。
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使得欧盟经济一直走下坡路,金融市场混乱,投资环境恶化,经济低迷等,使想要加入欧盟的国家处于观望状态,慎重衡量利弊再作出决定,欧盟扩张的步伐必然会放慢了。
(四)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加快欧盟监管体制改革的进程欧盟是一个仅具备部门中央政策监管权力的半国家机构,监管机构要切实深入成员国财务实际运营中,要费尽周折。
监管机构在最初的监管环节就稀里糊涂,势必会埋下祸根。
而且,欧盟缺乏事后惩罚机制,这就会使其他国家不重视条约规定,为所欲为。
希腊主权债务危机的爆发使欧盟意识到自身监管体制的缺陷,建立了一个新的机构——欧盟系统性风险委员会(Europen Systemic Risk Board 简称ESRB),该机构承担分析当前宏观经济形势,识别和评估经济中出现的风险和所有金融部门宏观审慎的全部信息的责任,其职能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职能。
确定和评估欧盟金融体系(包括所有市场、机构和基础设施)的风险和脆弱性,发布风险预警,实施有关宏观审慎监管政策的建议等主要职能。
第二,为有效实施宏观审慎监管政策所需要的环境、制度要求和程序提供支持。
欧盟及全球范围内金融机构和市场的相互联系,还意味着对潜在系统性风险的监测与评估应该基于广泛相关的宏观经济、宏观财政数据和指标及市场提供的资料。
发展适当的结构和程序,汇集所有类型的相关信息,同时确保严格保密地使用微观数据,这将需要具有相关精密分析、市场和监管的专业知识。
此外,监测有关机构、市场和跨界部门的风险敞口将不得不依靠在欧盟和全球范围内与有关监管机构密切合作。
三、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对中国的启示(一)中国应全面审查主权债务状况一个国家的主权债务有内债和外债之分,国内债务的主要目的是弥补财政赤字或国库资金的暂时不足。
外债主要目的是筹措资金,用于投资或弥补暂时的外汇短缺。
主权债务旨在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
截至2009年末,我国外债余额为4286.47亿美元,国内生产总值为49200亿美元,负债率为8.7%,逼近警戒线10%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