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技术报告:窃电现象的分析及对策

技术报告:窃电现象的分析及对策

专业技术报告天津市电力公司滨海地区用电稽查专业技术报告张道刚天津电力公司滨海供电公司天津市塘沽区滨海供电公司成立于2001年初,是隶属于天津市电力公司的大一型供电企业,担负着塘沽、汉沽、大港三个地区的城乡供电任务。

其中包括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天津港、大港油田、天津碱厂、大沽化工厂、天津化工厂等用电大户。

截至2004年年底,公司管理户数35kV及以上用户82户,10kV用户2974户,低压及户表334873户,预计2004年售电量 63.5亿kWh,成立稽查大队以前,虽然各单位也比较重视对窃电现象的打击,但是因为人力和其他一些原因,窃电和违章现象还是比较猖獗,在一些地区(比如大港窦庄子等农村地区)成愈演愈烈的形势。

为了严厉打击滨海地区的窃电行为,天津电力公司滨海供电公司成立了专职的稽查大队!稽查大队的成立,加大了对窃电和违章行为的查处力度,有力的打击了窃电的气焰,净化了用电环境,据统计,截至2004年12月15日滨海供电公司共查处窃电户违章户113户,共计追收电量577178Kwh,挽回损失1166490.55元。

为了更有针对性的打击窃电和违章行为,作为专职稽查员,我根据滨海地区窃电现象的实际情况,编写了这份稽查专业的技术报告,报告旨在分析滨海地区窃电行为的方法和特点,有针对性的提出治理窃电和违章行为的方法。

一、窃电现象分析:根据我们查处的窃电案例分析,发现有如下7种窃电手段和方法在滨海地区比较常用,并对窃电发生的环境和方法进行了分析。

(一)主要窃电手段和方法分析:各种各样的窃电方式可归纳为两大类:①使计量装置失准或失效。

这种方式主要是在电能表、互感器、二次回路上动手脚,使计量装置少计或不计电量。

②绕越计量装置用电。

这种方式主要是指在计量装置前的一次回路上窃电,计量装置不计电量。

在实际工作中,第一种窃电方式隐蔽性强,方法多样,是窃电的主要方式。

下面的论述主要针对第一类窃电方式。

从电能表的基本计量原理和电功率(P=UIcosΦ)可知,一块电能表能否正确计量,主要决定于电压、电流、功率因数、安装和接线的正确性,打破其中任何一个条件,都将导致电能表转速变慢、停转甚至反转,从而达到窃电的目的。

另外,通过改变电表本身的结构性能,也可以使电能表转速变慢、停转甚至反转。

1、失压窃电:即计量回路的某相或全部相,电压引线等拆除,使计量表只有电流无电压。

无法计量用电量2、欠压窃电:正常用电计量时,计量表的表尾电压应与实际系统电压相等或计量回路电压相等,其计算的有功电量等于实际用电量,如将引入表尾电压引线等虚接后,其真正引入表计的电压值低于实际值时,表计的计量值侧低于实际值,达到少计量的目的。

3、CT短接:在用电过程中,将CT短接,使得计量回路电流经短接线流出计量表无电流流过,达到表计不计量。

4、CT开路:在低压用户中,将电流回路引线拆除,也就是将CT开路,计量回路中无电流,也同样使得表计不计量。

5、相序错接线:改变正常的相序接线方式,使得某一相或全部有功功率为负值,从而达到计量或少计量的目的。

6、极性错接线:改变电流互感器的进出线极性,即改变K1 。

K2的引线,使其电压与电流角度反相180度产生反向功率。

7、其他方法:改变表计变速比,卡死表盘等机械不收你有功电度表。

(二)孳生窃电现象的客观环境分析1、窃电现象虽然客观存在,但窃电量却难于统计。

电力是一种“无形”的商品,它的量值由电能计量装置来体现,电力营销报表中把总供电量与总销售量之差全部计为线损,窃电量混在线损之中无法反映出来,这样表面上掩盖了窃电事实,使管理者容易产生麻痹思想。

2、有的供电企业对反窃电工作不够重视,内部管理混乱,漏洞较多。

比如装表接电时不封表计接线盒、计量箱(柜),仍然使用不带防窃电功能的计量柜等等,给窃电分子以可乘之机,使他们的窃电行为能轻易得逞。

3、国家颁布的电力法规中有关窃电行为的确认过于原则,地方电力管理部门也未制定相应的细则条款。

基层电管人员执行反窃电任务时感到难以把握。

另外,对于某些临时性窃电收集证据比较困难,往往有这样的情况,有的用户窃电特征十分明显,但因为没有足够的证据也只得作罢。

4、窃电分子越来越狡猾,窃电方式更趋隐蔽、"先进"。

相比之下,一般电管人员受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局限,难以识破技术性窃电行为,导致窃电分子更加肆无忌惮,活动十分猖獗。

5、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普遍实行“一户一表”,原来“总表制”下邻里间的相互监督机制被大大削弱,而且供电企业直接管理的用户数增长很快,客观上加大了反窃电管理的难度。

6、同样是盗窃财物,法律对窃电的处罚较其它行为要轻得多(它更侧重经济处罚),而且执法过程中还存在执法不严的情况,导致窃电成为一种低风险高收益的违法活动并愈演愈烈。

(三)窃电的形式滨海地区的主要窃电形式有:(1)公开明显的窃电。

其窃电方式多是电能表前接线,或者将电能表短接,互感器开路,或将电能表电压线圈挂钩挑开,让电能表少走字或者不走字。

这类窃电户多是居住偏僻,供电局查电人员不易走到的人家,或者是有权有势的“官宅”;(2)偷摸隐蔽的窃电。

这类窃电多在配电盘后,或在表前的接户线偷接电力负载,有的将窃电线藏在天棚内或者埋在夹墙中,让一般人员不易察觉窃电行为;(3)采用高新技术窃电。

这类窃电对供电企业威胁最大,最值得供电企业高度重视。

前几年媒体披露过的,名为“节电器”实为窃电器的“玩艺”,就是典型的一例。

将当今电子新科技运用于窃电,让用电管理人员防不胜防;(4)与供电局查电人员打时间差窃电。

这类窃电者多对供电局经营活动比较熟悉,摸透了供电局查电人员的工作规律,利用在公休节假日或夜间窃电;(5)内外勾结窃电。

这类窃电早在建国初期就多次发生过,在当今典型案例虽鲜见媒体报道,但发生和存在的概率非常大,对供电企业的威胁也特别大,很值得业内人士高度警惕。

二、采取的对策针对反窃电工作的难点,完善反窃电管理措施,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反窃电管理措施主要包括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两个方面:(一) 组织措施1、企业成立反窃电管理领导小组,由分管用电营业的局领导挂帅,成员包括用电、生技、保卫等部门负责人和供电所、计量室、微机室负责人以及少数生产技术骨干。

领导小组下设常务办公机构,以及反窃电检查组、执法保卫组、监察考评组等职能部门,主要负责制定本企业反窃电管理条例,对所属供电营业区内的反窃电工作进行指导、监督、考核。

2、向社会广泛宣传《电力法》、《电力供应与使用条例》等电力法律、法规知识,明确窃电是一种违法犯罪行为,哪些行为属窃电范畴,使广大用户普遍接受"合法用电"的观念。

3、定期开展业务培训,提高电管人员的理论水平和查电能力,同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出一批责任心强、业务水平过硬的高素质的反窃电队伍。

严肃纪律,坚决杜绝企业内部职工利用职务之便,伙同或协助他人窃电之类事件的发生。

4、对供电所实行反窃电与线损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奖勤罚懒,充分调动基层电管人员的积极性,变“要我降损”为“我要降损”,发动大家一起查找“窃电点”,针对问题提出防范措施,把自身管理上的漏洞降到最低限度。

5、用电检查组只负责查获窃电行为并提供相关的材料和证据,处罚则由执法保卫组执行。

这种查、处分离制度一方面可避免徇私舞弊,防止用检人员受到威胁、利诱;另一方面使执法公开、公正,有利于监督。

6、根据《电力法》的有关规定,对查获的窃电行为给予严厉处罚,绝不姑息迁就。

只有严格执法,才能震慑违法犯罪分子,打击他们的嚣张气焰,为合法用电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技术措施窃电分子的最终目的是窃取电能、偷漏电费,贪婪决定了他必然会再次实施窃电。

广大电管人员要树立信心,不管对手使用的手段是多么“高明”,总会留下蛛丝马迹,只要掌握必要的反窃电技术,循着某些线索,最终一定能查获窃电。

根据前面的分析,各种各样的窃电方式可归纳为两大类:①使计量装置失准或失效。

这种方式主要是在电能表、互感器、二次回路上动手脚,使计量装置少计或不计电量。

②绕越计量装置用电。

这种方式主要是指在计量装置前的一次回路上窃电,计量装置不计电量。

针对这两类窃电方式,我们制定反窃电管理措施时确立了以下原则:1、电能计量装置加封后安装在具有防窃电功能的专用计量箱(柜)中,计量箱(柜)门也应加封。

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从根本上不给窃电分子接触计量装置的机会,即使手段再高明,不能接触计量装置也只好望洋兴叹。

2、为了防止发生某些“说不清”的情况,对装接容量100千伏安以上的重点用户,除使计量装置"封闭"运行外,还要附加其它防范措施,如在计量箱(柜)门前后加贴专用封条,加挂特制锁等。

对怀疑有窃电嫌疑的用户,也可采用类似的办法。

3、封条完好与否是判断用户是否有窃电行为的重要依据之一,它具有严格的法律效力。

加强封印钳、模的管理,是堵塞偷、漏电,做到精确电能计量,抓好电费回收,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一项重要措施。

4、对于高供低计的专变用户,变压器低压侧至计量柜前端宜采用电缆出线,采用金属倒流排出线的,其表面应做涂漆处理。

变压器桩头应加封并盖上防雨帽。

做好这一步,可预防绕越计量装置窃电。

5、禁止无表接电,取消包灯用户。

低压供电线路应绝缘化、电缆化,预防直接挂在线路上的窃电行为。

在反窃电的技术措施中关键是要扩展窃电线索的获取途径。

我们根据“发生窃电行为必然会出现异常”的原理,通过发现异常来选定被检查对象,这样,既能有效地打击窃电行为,又可避免毫无头绪浪费精力。

实际工作中我们常用以下几种方式获得窃电线索:1、抄表员直接发现窃电线索。

有些明显的窃电行为比较容易发现,如直接挂在供电线路上窃电,计量柜封印破损,表计铅封开启等,抄表员应在抄表的同时,凭着职业敏感和责任心发现这些窃电行为。

2、利用“用电MIS系统”方便快捷的特点,供电所业务员每月核对抄回的数据,结合生技部门提供的每条配电线路线损报表,可筛选出有疑问的用户清单:①用电量与上月相比陡增或陡降;②用电量与上年同期相比存在明显差异的;③连续数月无电量的;④用电量与企业规模、行业经济形势偏差较大的。

清单交给所属抄表员和电管员一一核对清楚,确有疑问的,用电检查组派员对用户用电情况进行检查,检查中应注意方式方法,讲究策略,同时要注意安全。

3、利用负控系统进行异常电量的分析。

滨海供电公司负控系统比较完善,10kV以上的大电力用户有条件的都安装了负控装置,并且负控系统数据已经上网共享,我们经常利于负控负荷曲线,电量信息查找异常用户,2004年,我们就是通过负控系统发现了几户小冶炼用户,并且发现其中一个排灌站存在窃电现象。

4、积极探索网上信息共享方式,尝试与税务部门合作获取窃电线索。

供电企业根据税务部门提供的数据,依据行业性质分类,确定产品单耗平均值,发现明显低于该标准的用户可列为怀疑对象;同样,税务部门也可根据企业用电量等信息筛选出有偷漏税嫌疑的对象,这对双方都大有好处。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