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汽车机械基础说课

汽车机械基础说课


金属材料
非金属材料 汽车常用零部件 平面机构 带传动及链传动 齿轮传动 轮 系
4
2 6 6 8 12 6 14 72
液压传动
五、学情分析 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兴趣不浓
文化理论基础不佳, 理解和接受新知识能力反应较慢
解决措施
引用真实的模型激发学习兴趣
积极引导多看、多想、多动手
利用实训巩固所学知识
在实训实习中吸收更多的专业知识
汽车机械基础
汽车机械基础说课内容 一、课程定位与目标 二、课程的设计理念与思路 三、课程资源 四、课程内容 五、学情分析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七、教学考核
一、课程定位:汽运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
前序课 程
汽车 数学 制图 文化
互换性
热处理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本课程
汽车机械基础(专业基础课)
后续课 程
发动机,底盘等汽车专业课
(一) 教学内容
学习情境名称 力学基础知识 材料力学基础知识 金属材料的性能 金属材料
非金属材料
汽车常用零部件 平面机构 带传动及链传动 齿轮传动 轮 系
液压传动
知识、能力、素质目标分析图
(二) 重点难点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素质目标
认知机器,机构、构件 部件、、零件的概念
口头表达能力 能结合内燃机结构对基本 概念进行区分和判断 (理解能力)
特征有哪些?
典型机器的分析: 1.内燃机 (1)组成
(2)工作过程:
排气阀4 进气阀3
吸气
压缩
连杆5
活塞2 顶杆8
气缸体1
排气
做功
曲轴6
齿轮9
凸轮7
教学方案
情境 导入
讲授新课
总结问题,新课内容(1)
机器的特征
区别与联系
机构的特征
任务: 内燃机内是否还有其他机构?
再次放映,加深印象,寻求新的发现
曲柄滑块机构
六、教学方法与手段
自学指导
教法
讲述法与头脑风 暴法
多媒 体
设问讨论法:
学法
分析归纳法
自主探究法、
总结反思法。
教学过程
情境 导入
汽车组成
情境: 汽车
任务一 观看图片,猜想汽 车的组成部分
目的:激发兴趣
教学过程
情境 导入
情境: 内燃机
任务二 观察工作过程,原理。(5~)
认知零部件(5)
思考发动机是干什么用的?
零件 (制造单元)
构件:组成机械的各个相对运动的实物。
单一零件——曲轴 多个零件的刚性组合——连杆
零件可分为两类:
通用零件: 例如:齿轮、链传动、带传动、蜗杆传动、螺旋传动;轴、联 轴器、离合器、滚动轴承、滑动轴承、螺栓、键、花键、销;铆、 焊、胶结构件;弹簧、机架、箱体等。
专用零件:
例如:叶片、犁铧、枪栓等。
七、教学考核
(a)平时成 绩 (30%)
作业、上课表现 、 出勤率
(b)期末笔试 成绩 (40%)
(c)现场教学 成绩 (30%)
总评 a+b+c
欢迎指导
相对运动是在平面内还是在空间?
教学方案
情境 导入
讲授新课
总结问题,新课内容(3)
低副;面接触
运动副:
高副:点或
观看视频
线接触
平面运动副
空间运动副
教学过程
情境 导入
情境: 内燃机
任务四 拆分内燃机,理解零件,构件和 部件的概念 认知零件:制造单元
认知构件:运动单元
认知部件:装配单元
机器 机械
机构
构件 (运动单元)
· 能够了解汽车工程材料 的实际应用情况;
· 具有较强的口头与书面表 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 · 具有团队精神和协作精神; ·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克 服困难的能力; · 具备工作中处理与各方关 系的能力。 · 具备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
· 能对基本体、组合体三 视图进行标注和分析;
· 初步具有分析、选用机 械零件及简单机械传动装 置的能力; · 能读懂简单的液压系统 图;
部件:若干个零件的装配体
教学方案
情境 导入
讲授新课
课堂小结 强化认识
课堂小结
机器与机构
内燃机中的机构
运动副
零件构件、部件
教学方案
情境 导入
讲授新课
课堂小结 强化认识
布置作业
布置作业
阅读课本,复习概念
找一找汽车其他部分的机构
自己找一个玩具或小型机器 分析理解今天所学的内容。
(可以自愿组合以小组为单位 )
3活塞
2连杆
1曲轴
教学方案
情境 导入
讲授新课
总结问题,新课内容(2)
曲柄滑块机构
内燃机中的机构(详细 内容后面章节细述)
齿轮机构 凸轮机构
视频巩 固
教学过程
情境 导入
任务讨论
情境: 内燃机
任务三 观察哪些相互接触连接的 实物是固定连接或相对运动? 相对运动的方式有什么不同? 相互接触的的方式是否一样? 提示:点、线、面接触?
课程目标确定
专业 能力 方法 能力 社会 能力
· 掌握常用机构的工作 原理、运动特点和应 用。 · 掌握机械传动常见形 式的工作原理、应用特 点,并能进行简单计 算。 · 掌握轴系零件的工作 原理、结构特点和应 用。 · 掌握液压传动的基本 原理、基本概念以及有 关知识,了解液力传动 的基本知识。 · 掌握典型液压元件的 构造、工作原理、图形 符号及应用特点。
三、课程资源
(一)教学团队 (二)教材
(一)教学团队
序号 1 姓名 雷栩艺 职称 助教 职务 专职教师
2
3
张倩文
陈庆红
助教
助教
专职教师
专职教师
4
李瑞
助教
专职教师
(三)教材
汽车机构的认识选自 《汽车机械基础》第 二章汽车常用机构中 的第一节。
四、课程的内容
(一) 教学内容
(二) 重点难点 (三) 课时分配
交流沟通能力
熟知运动副的概念 能对汽车典型机构进行工 作原理的分析 (分析能力)
较强的应变能力
熟知汽车常用机构
积极的学习态度
重点
难点
(三) 课时分配
序号 情境1 情境2 情境3 学习情境名称 力学基础知识 材料力学基础知识 金属材料的性能 学时 6 6 2
情境4
情境5 情境6 情境7 情境8 情境9 情境10 情境11 合计
二、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
教学设计理念
课程定位:职业基础课
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课堂工场化、 工场课堂化”为指导
任务驱动,项目导向
相互交流,自主学习
教学设计思路
(1) 学生为主体 以机械设计为主导,从常用材料、制图、力学分析、机械零件传动、液压传 动等诸多方面明确汽车机械基础知识,使学生更深一层次的了解汽车的内部 传动与工作,并且培养他们的主动学习的能力。 (2) 教师为主导 不断地指出本课程的学习目标,适时的总结知识,引导他们巩固知识;深入 了解学生的弱项,学习中的难点!争取做到各个知识点各个掌握。 (3) 主次分明教学法 由于本课程难度较大,应该为学生指点出知识的重点和次重点、,有利于他 们对知识的掌握,培养他们分析图形的能力,为今后更多专业课程的开设打 好基础。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