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产评估工作操作规范中和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目录流淌资产评估长期投资评估房屋建筑物评估机器设备评估递延资产评估无形资产评估整体资产评估负债评估一、流淌资产评估1、货币资金(1)评估过程◆用货币资金申报明细表与基准日会计报表中的货币资金项目进行核对(如没有会计师审计的情况下,还需与货币资金总帐及明细帐核对)。
◆对现金进行实地盘点,并填制现金盘点表。
假如帐实不符,应查明缘故并作出记录或作适当调整。
若有充抵库存现金的借条、未提现支票、未作报销的原始凭证,需在“盘点表”中注明或作出必要的调整,并要求企业提供文字讲明(签名、盖章)。
◆索取所有银行帐户基准日时的银行对帐单及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对所有的银行帐户进行函证。
◆用银行对帐单、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与银行存款明细帐进行核对。
◆对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中的未达帐项逐项了解其缘故,对三个月以上的未达帐项要求企业出具文字讲明(签名、盖章)。
(2)向企业索取的资料和在评估过程中形成的工作底稿①向企业索取的资料◆货币资金申报明细表,◆银行对帐单、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对银行余额调节表中三个月以上的未达帐项出具文字讲明(签名、盖章)◆相关银行的函证地址、邮编等资料◆若有充抵库存现金的借条、未提现支票、未作报销的原始凭证,需在“盘点表”中注明或作出必要的调整,并要求企业提供文字讲明(签名、盖章)。
②在评估过程中形成的工作底稿◆现金盘点表◆银行询证函◆填制函证情况表,并写出函证情况讲明,要紧写出函证结果不符的缘故及处理情况2、短期投资(1)评估过程◆用短期投资申报明细表与基准日会计报表中的短期投资项目进行核对(如没有会计师审计的情况下,还需与短期投资总帐及明细帐核对)。
◆了解投资种类、变现能力及其他需要了解的专门事项。
对无法变现的有价证券,要求企业出具文字讲明(签字、盖章)。
◆对上市的有价证券,应依照其在评估基准日的收盘价、持有量计算有价证券在评估基准日时的价值。
◆对非上市的债券,应依照票面利率或约定利息率、面值计算债券在评估基准日时的本息和。
◆对非上市的股票,按帐面值确认评估值。
(2)向企业索取的资料和在评估过程中形成的工作底稿①向企业索取的资料¨短期投资申报明细表。
¨对无法变现的有价证券出具文字讲明(签名、盖章)¨短期投资各项目的复印件¨有价证券保管人的通讯地址◆有价证券购入的原始凭证¨②在评估过程中形成的工作底稿◆库存有价证券盘点表◆有价证券询证函◆上市证券基准日的市场价格查询资料及非上市带息证券的利息计算过程。
3、应收票据(1)评估过程¨用应收票据申报明细表与基准日会计报表中的应收票据项目进行核对(如没有会计师审计的情况下,还需与应收票据总帐及明细帐核对)。
¨索取所有应收票据的复印件与申报明细表逐项核对。
关于在评估现场工作日已变现的应收票据,应由企业对变现金额及变现情况出具文字讲明(签名、盖章)。
¨逐项了解应收票据的可变现情况。
(2)向企业索取的资料和在评估过程中形成的工作底稿①向企业索取的资料¨应收票据申报明细表。
¨应收票据复印件¨对可能和差不多坏帐的应收票据出具坏帐缘故、坏帐金额、及有关坏帐依据(如对方企业破产,应要求企业提供法院判决书或其他外部证明材料)的文字讲明(签名、盖章)。
¨对权属不明确的票据(如:用于抵押、质押的票据等),应由企业提供详细的文字讲明(签名、盖章)和抵押、质押合同等法律文书的复印件。
¨对可能坏帐、差不多坏帐的票据,要求企业出具坏帐缘故、坏帐金额、及有关坏帐依据(如对方企业破产,应要求企业提供法院判决书或其他外部证明材料)的文字讲明(签名、盖章)。
¨应收票据在评估基准日的贴现率②在评估过程中形成的工作底稿¨贴现计算过程4、应收帐款(1)评估过程¨用应收帐款申报明细表与基准日会计报表中的应收帐款项目进行核对(如没有会计师审计的情况下,还需与应收帐款总帐及明细帐核对)。
¨分析应收帐款的及余额构成,选取帐龄长、金额大的应收帐款向债务人函证,并依照回函情况编制函证结果汇总表。
回函金额不符的,要查明缘故作出记录或适当调整;未回函的,可再次复询,如不复询可采纳替代程序进行检查,依照替代检查结果推断其债权的真实性与可收回性。
¨对未发询证函的应收帐款,应抽查有关合同、发票及原始凭证。
¨检查应收帐款中有无债务人破产或者死亡的,以及破产或者遗产清偿后仍无法回收的,或者债务人长期未履行偿债义务的,检查是否经授权批准,并向企业索取相关证明。
¨检查向债务人询证回函的例外事项及存有争议的余额。
(2)向企业索取的资料和在评估过程中形成的工作底稿①向企业索取的资料¨应收帐款申报明细表。
¨依照评估人员的要求提供应收帐款的函证地址。
¨对应收帐款中不能收回的项目,要求企业出具有关证明。
¨对方企业破产,应要求企业提供法院判决书或其他外部证明材料。
¨债务人死亡、失踪、对方企业长期亏损无力偿付等其他情况,应要求企业出具文字讲明(签名、盖章)。
¨部分合同、发票及原始凭证。
②在评估过程中形成的工作底稿◆函证结果汇总表◆应收帐款帐龄分析表5、预付帐款(1)评估过程◆用预付帐款申报明细表与基准日会计报表中的预付帐款项目进行核对(如没有会计师审计的情况下,还需与预付帐款总帐及明细帐核对)。
◆选择预付帐款重要项目,函证年末余额的正确性,并依照回函情况编制函证结果汇总表。
回函金额不符的,要查明缘故作出记录或适当调整;未回函的,可再次复询,如不复询可采纳替代程序进行检查,依照替代检查结果推断其债权的真实性或出现坏帐的可能性。
¨对未发询证函的应收帐款,应抽查有关合同、发票及原始凭证,一是检查手续是否齐备,二是检查是否属于预付性质。
¨抽查入库记录,查核有无重复付款或将同一笔已付清的帐款在预付帐款和应付帐款、在建工程这两个科目同时挂帐的情况。
¨检查应收帐款中有无债务人破产或者死亡的,以及破产或者遗产清偿后仍无法回收的,或者债务人长期未履行偿债义务的,检查是否经授权批准,并向企业索取相关证明。
(2)向企业索取的资料和在评估过程中形成的工作底稿①向企业索取的资料¨预付帐款申报明细表。
¨依照评估人员的要求提供预付帐款的函证地址。
¨对预付帐款中不能收回的项目,要求企业出具有关证明。
¨对方企业破产,应要求企业提供法院判决书或其他外部证明材料。
¨债务人死亡、失踪、对方企业长期亏损无力偿付等其他情况,应要求企业出具文字讲明(签名、盖章)。
¨部分合同、发票及原始凭证。
②在评估过程中形成的工作底稿◆函证结果汇总表◆预付帐款帐龄分析表6、应收股利(应收利润)(1)评估过程◆用应收股利申报明细表与基准日会计报表中的应收股利项目进行核对(如没有会计师审计的情况下,还需与应收股利总帐及明细帐核对)。
◆了解应收股利收回的可能性。
(2)向企业索取的资料和在评估过程中形成的工作底稿◆应收股利申报明细表。
¨被投资单位关于发放股利的董事会决议。
¨对应收股利中不能收回的项目,要求企业出具有关讲明。
¨若对方企业破产,应要求企业提供法院判决书或其他外部证明材料。
7、应收利息(1)评估过程¨用应收利息申报明细表与基准日会计报表中的应收利息项目进行核对(如没有会计师审计的情况下,还需与应收利息总帐及明细帐核对)。
¨核实企业帐面记录的应收利息计确实是否正确。
¨了解应收利息收回的可能性。
(2)向企业索取的资料和在评估过程中形成的工作底稿¨索取企业应收利息申报明细表。
¨债券或借据的复印件。
¨对应收利息中不能收回的项目,要求企业出具有关讲明(签字、盖章)。
¨对方企业破产,应要求企业提供法院判决书或其他外部证明材料。
8、应收补贴款(1)评估过程¨用应收补贴款申报明细表与基准日会计报表中的应收补贴款项目进行核对(如没有会计师审计的情况下,还需与应收补贴款总帐及明细帐核对)。
¨了解应收补贴款收回的可能性。
(2)向企业索取的资料和在评估过程中形成的工作底稿¨应收补贴款申报明细表。
¨企业取得应收补贴款的相关文件。
¨对应收补贴款中不能收回的项目,要求企业出具有关讲明。
9、其他应收款(1)评估过程¨用其他应收款申报明细表与基准日会计报表中的其他应收款项目进行核对(如没有会计师审计的情况下,还需与其他应收款总帐及明细帐核对)。
¨选择金额较大和异常的项目,检查原始凭证或对其进行函证。
¨逐项了解其他应收款收回的可能性。
(2)向企业索取的资料和在评估过程中形成的工作底稿①向企业索取的资料¨其他应收款申报明细表。
¨依照评估人员的要求提供债务人的地址。
¨对其他应收款中不能收回的项目,要求企业出具有关证明。
¨对方企业破产,应要求企业提供法院判决书或其他外部证明材料。
¨债务人死亡、失踪、对方企业长期亏损无力偿付等其他情况,应要求企业出具文字讲明(签名、盖章)。
②在评估过程中形成的工作底稿¨帐龄分析表¨回函情况汇总表10、待摊费用(1)评估过程¨用待摊费用申报明细表与基准日会计报表中的待摊费用项目进行核对(如没有会计师审计的情况下,还需与待摊费用总帐及明细帐核对)。
¨抽查证明大额待摊费用发生的原始凭证及相关文件、资料,以查核其发生额是否正确。
¨了解待摊费用的原始发生额、摊销方法、摊销期、各项待摊费用对应的资产或权利在评估基准日是否存在。
A:依照企业提供的申报资料,分析企业待摊费用摊销方法是否合理,摊余金额是否正确。
假如企业申报金额不正确,则应计算正确的摊余金额。
B:假如待摊费用对应的资产为实物资产,则应按实物资产的评估方法进行评估。
◆检查有无不属于待摊费用性质的会计事项,有无长期未结清的待摊费用,如有,应查明缘故并作出记录。
(2)向企业索取的资料和在评估过程中形成的工作底稿①向企业索取的资料¨待摊费用申报明细表。
¨待摊费用各项目发生时的原始凭证的复印件。
②在评估过程中形成的工作底稿待摊费用的评估方法及过程。
11、存货(1)评估过程①核对:◆盘点表各级合计数是否正确;申报表各级合计数是否正确。
◆用申报汇总表与基准日会计报表中的存货项目进行核对。
(如没有会计师审计的情况下,还需与存货总帐及明细帐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