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大学测井总结
同。
(5) 非均匀介质中电阻率的测量
只要电极系选择合适,Ra反映Rt的变化;Ra大小及曲线形态与井眼、地
层、电极系结构有关。
三、电极系的分类、命名、书写及基本参数
电极系分成两大类:梯度电极系和电位电极系
(1)梯度电极系:单电极到靠近它的成对电极间的距离远大于
成
对电极间距离。
深度记录点(o):成对电极的中点
距离底界面约为AO。
bc:段此时A和o分别在底界面两侧,由于电流透过系数不变,J保持不
变,Ra不变。
cd段:记录点由围岩进入高阻层,记录点处的电阻率由Rs跃变Rt,是Ra
值发生跃变,达到极大值。
de段:单电极逐渐远离底界面,下围岩对电流的吸引作用逐渐减弱,向
上电流逐渐增加,向下减少,J下降,Ra逐渐下降。
使rt减小,视电阻率下降,地层厚度越小影响越大。 碳酸盐岩剖面Rs>Rt:围岩排斥主电流,使rt增高,适用于高阻碳 酸盐岩剖面。 (4)地层:Rt增加使Rt对Ra的贡献占主导地位,所以它适用于高 阻地层,另外纵向分辨力强适用于薄层。 综合:侧向测井适用于盐水泥浆井眼,储层为高阻薄层,低侵、碳酸 岩盐。 4、三种冲洗带侧向电阻率测井的比较 第四章 感应测井 1、感应测井的基本原理 感应测井根据电磁感应机理,即利用交流电的互感原理测量地层的导 电性,进而研究剖面地层的岩性和油、气、水层。 2、感应测井的适用条件及原因 感应测井用于淡水泥浆,高侵,电阻率中到低的地层比较好。 3、横向微分、积分几何因子的物理意义 横向微分几何因子物理意义:表示一个半径r,厚度dr的无限长空心 圆筒形介质对视电导率的相对贡献。 横向积分几何因子物理意义:表示半径为r的无限长圆柱体介质对测 量结果的贡献。 4、纵向微分、积分几何因子的物理意义 纵向微分几何因子的物理意义:纵坐标为Z,厚度为dz无限延伸的水 平层状介质对测量结果的相对贡献。 纵向积分几何因子的物理意义:表示厚度为2Z的无限延伸的水平层 状介质对测量结果的贡献。 5、探测深度的定义:通常用Gr=0.5的圆柱体半径作为线圈系的探测 半径。 6、能分析积分因子的图
第一章 一、储集层及其特点: 储集层具有储存油气的孔隙、空洞和裂缝等空间场所;孔隙、空洞和裂 缝之间必须相互连通,在一定压差下能够形成油气流动的通道。 特点:(1)孔隙性:储集层具有由各种孔隙、孔洞、裂缝形成的流体 储存空间的性质。 (2)渗透性:在一定压差下允许流体在其中渗透的性质。 二、储集层参数、分类及计算 储集层参数: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储集层厚度 (1)孔隙度分类:总孔隙度;有效孔隙度;无效孔隙度;缝洞孔隙度 孔隙度=(岩石孔隙的体积/岩石总体积)×100% (2)渗透率分类:绝对渗透率;有效渗透率;相对渗透率 渗透率标准单位10-3um2 (3)饱和度分类:含水饱和度;含油饱和度 (4)储集层厚度:储层顶底界面之间厚度 三、泥浆侵入的过程、侵入剖面、侵入特征 过程:钻井时,由于泥浆柱压力略大于地层压力,此压力驱使泥浆滤液 向储集层渗透,在不断渗透的过程中,泥浆中的固体颗粒逐渐在井壁上 沉淀下来形成泥饼,由于泥饼的渗透性很差,当泥饼形成以后,可以认 为这种渗滤作用基本停止了,在这之前主要是泥浆滤液径向渗透的过 程;此后泥浆滤液在纵向的渗透作用将显著表现出来,油、气、水和滤 液重新重力分异。 侵入剖面:
分。 侵入特性: 高侵剖面:泥浆滤液电阻率大于地层水电阻率发生高侵。
低侵剖面:泥浆滤液电阻率小于地层水电阻率发生低侵。 无侵 四、研究泥浆侵入的意义 (1)由于泥浆侵入,改变的储集层原有特性,使测井测量值不能反映 真实地层性质。 (2)储集层侵入特性是进行测井系列选择的基本依据 第二章 一、岩石电学基础即电阻率与岩性、孔隙度、含油性及地层水的关系 (1)岩石电阻率与岩性的关系 沉积岩:导电能力强、电阻率低、取决于泥质含量、孔隙度、地层水电 阻率、含油饱和度等。 泥岩:导电能力强,粘土矿物表面有离子双电层 火成岩:极少量的自由电子,电阻率高 金属矿物自由电子多,导电能力强,电阻率极低 石油几乎不导电,电阻率很高 (2)岩石电阻率与地层水性质的关系 沉积岩的导电能力主要决定于岩石孔隙中地层水的电阻率Rw 影响地层水电阻率的因素主要有含盐类型、溶液含盐浓度和地层水的温 度。 (3)岩石电阻率与孔隙度的关系 对同一岩性的n块岩样,孔隙度为∮1-∮n 即F=a/∮m 即电阻率与岩性、∮、胶结情况或孔隙形状有关 (4) 岩石电阻率与含油饱和度的关系 I=b/(1-So)n 即电阻率与岩性、饱和度、油气水分布有关 二、普通电阻率测井的原理 (1)均匀各向同性无穷介质中电阻率测量原理 均匀各向同性介质电阻率R=KUMN/I ;K为电极系数,当I保持不变, UMN随介质电阻率而变化。 (2)电位叠加原理 介质内存在若干个点电源时,某一点电位是所有电源单独存在时的代数 和。 (3)电极系互换原理 如果一个电极系的结构和尺寸不变,由单极供电AMN变成双极供电 MAB,且I不变,则在同一剖面上测得的电位差相同,电极系系数相
ef段:电极系在均匀介质Rt中,此时Ra接近Rt。
5、Ra的影响因素分析
(1)井的影响 井径增加Ra减小;泥浆Rm增加Ra增加
(2)电极系的影响 不同类型:曲线形状不同;相同类型:L厚度变薄视电阻率值变小 (4)侵入影响 高侵 Rxo>Rt ;Ra增加 低侵Rxo<Rt;Ra减小 (5)高阻邻层的屏蔽影响 a、单电极在高阻邻层之下,o点电流增加,使视电阻率增加,增阻屏蔽 b、单电极在高阻邻层之上,o点电流减小,使视电阻率减小,减阻屏蔽 (6)地层倾角影响 曲线极大值随倾角的增大而减少,且曲线变得平缓,极小值变得模糊。 6、微电极测井提出的原因、组成、应用 原因:对于储集层:孔隙度好、渗透性好、泥浆侵入形成泥饼、冲洗
电极距(L):单电极到记录点的距离
探测半径:以单电极为球心,球体内包括的介质对测量结果贡献
达到50%的时候,球的半径为探测半径r=L。
书写方法:按照电极系在井中自上而下的顺序写出电极的名称和
电极之间的距离。
(2)电位电极系参数:
深度记录点(0):单电极到与它成对电极的中点
电极距(L):单电极到与它相邻的成对电极间的距离。
(1) 冲洗带:泥浆侵入后,井壁附近受到泥浆滤液强烈冲刷的部 分
冲洗带特征:径向厚度约10~50cm,它大致是与井轴同心的环带, 孔隙流体主要是泥浆滤液,还有残余水和残余气。 (2) 过渡带:储集层受到泥浆侵入由强到弱的过渡部分 过滤带特征:原来地层的流体逐渐增多,直到没有泥浆滤液的原 状地层,过渡带的径向厚度不定,与钻井条件和储集层性质有 关。 (3) 未侵入带:即原状地层,是储集层未受泥浆侵入影响的部
带、过渡带等。 对于非储集层:有效孔隙度小,渗透性很差,无泥浆侵入,无泥饼 于是提出微电极测井:需要解决的问题: a:区分渗透层和非渗透致密层 b:从渗透层中扣除小非渗透夹层 组成:微梯度测井和微电位电极测井 应用:(1)划分岩性和储集层 有无幅度差渗透层和非渗透层; 幅度大小和幅度差大小,详细划分地层岩性 (2)确定岩层界面:分歧点 (3)确定含油砂岩的有效厚度在油层中把非渗透夹层从含油气层总 中扣除就得到有效厚度 (4)确定井径扩大的井段。 第三章 侧向测井 1、为什么推出侧向测井(与普通电阻率测井比较) 普通电阻率测井在高矿化度泥浆和高阻薄层的井中,难以进行分层和 确定原状地层电阻率;在供电电极A上下加两个(或多个)与A同极 屏蔽电极,使供电电流聚焦成薄板状径向流向地层在适当位置发散流 到回路电极B;侧向测井是目前在盐水泥浆井、高阻薄层地区或碳酸 盐岩地区广泛使用的电阻率测井方法。 2、恒流、恒压、恒功率分别是何种测井? 3、侧向测井的适用范围及原因? (1)Rm越小,Ra受井眼的影响越小,适用于盐水泥浆扩径,使视 电阻率降低 (2)Ri越大,侵入带直径di越大,对视电阻率影响越大,因此适用 于低侵,侵入不深的地层。 (3)砂泥岩剖面Rs<Rt,围岩吸引主电流使主电流发散,增加St,
探测半径:r=L
4、底部理想梯度电极系视电阻率曲线形成的原因分析
a点一下:单电极远离高阻层底界面,高阻层在其探测范围之外,电极系
相当于在均匀介质中,j=j0,则Ra=Rs,曲线为平行井轴的直线。
ab段:a点大约离高阻层底界面2AO时,高阻层进入探测范围,向下的
电流开始增大,向上电流减小,使得j>j0,Ra开始增加,直到b点,b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