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关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数学
必修
• 数学1:集合;函数概念与基本初等函数I • 数学2:立体几何初步;平面解析几何初步 • 数学3:算法初步;统计; 概率 • 数学4:基本初等函数II;平面上的向量;三角恒等变换 • 数学5:解三角形;数列;不等式
数 数数 数数
学 学学 学学
1
23
45
选修
系系系系
系列
列列列列
地理2
地理3
选修 模块
地 理 信 息 技 术 应 用
自 然 灾 害
与 防 治
城 乡 规 划
与 生 活
宇 宙 与 地 球
海 洋 地 理
旅环 游境 地保 理护
通用技术
必修 模块
技术及其性质 设计过程
设计的交流 设计的评价
技术与 设计1
技术与 设计2
结构与设计 流程与设计 系统与设计 控制与设计
选修 模块
1234
历史
Hale Waihona Puke 历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政

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
1
重要内容
历 史 2
历 史 3
必修模块
着重反映人类社会经 济和社会生活领域发 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思 想文化领域的发展进 程中的重要内容
中外历史 人物评说
20世纪的 战争与和平
近代民主与 专制的较量
历史上重大 改革回眸
探索历史 的奥秘
第14至第16周(学期时间长时为第18周), 课题总结交流,成果展示、结题论证,课 题评价考核阶段。第14至15周,用4课时 (正课与活动2课时连排)由班主任、指导 教师或学校统一作课题结题指导,然后在 第16周或第17周末安排2天(14课时)作 总结交流,成果展示与评价考核工作。 (共18课时)
第1-4周,动员与课程辅导,成立课题小 组,设计修改课题实施方案、开题论证。 其中每周一节正课由班主任或学校统一作 动员与课程辅导,第4周周末用一天时间作 课题实施方案设计与开题论证。(共12课 时)
第5周至第9周,第11周至13周,为课题研 究实施阶段,每周1节正课由指导教师作课 程辅导(课表、上课内容落实到人),其 余16课时安排课外,为学生研究性学习实 施阶段,班主任、指导教师作好跟踪指导。 (共24课时)
(2)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活动的组织
①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由教务处、政教处和年级组安排实 施,班主任、政教处进行评价考核。
②社会实践学生组织形式:一是军训或学工学农、校内公 益劳动、以班为单位由学校统一组织。二是以小组形式进 行的校内兼职、校外实践活动。小组由学生自己协商确定, 报班主任确认,再报政教处备案后实施。每小组3-8人, 各小组选一名组长,小组成员可不限本班,但暂不提倡跨 年级组合。
(2)课题研究组织
根据我校实际,鼓励学生自由结合成 立研究小组,每组5-8人(不超过8人), 设组长1人。班主任要关注小组成员的个性、 特点、能力及男女生比例,需要时与学生 协商作适当调整,学生一般最好都在本班 组建小组。
(3)课题研究实施: ①培训教育 ②选择课题 ③制定计划,进行开题论证 ④实施研究 ⑤整理总结 ⑥交流评价
世界文化 遗产荟萃
选修模块
地理
必修 模块
• 宇宙中的地球 •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
运动和能量交换 • 自然环境的整体性
和差异性 •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
动的影响
地理1
• 人口与城市 • 区域地理环境与
• 生 产 活 动 与 地 人类活动
域联系
• 区域可持续发展
• 人 类 与 地 理 环 • 地理信息技术的 境的协调发展 应用
学生毕业的学分要求
➢ 三年中获得116个必修学分(包括研究性 学习活动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 会实践6学分),并在选修Ⅱ中至少获 得6学分;
➢ 学生每学年在每个学习领域都必须修得 一定学分;
➢ 总学分达到144方可毕业。
二、慈利一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通过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促使学生保 持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获得参与研 究、社会实践与服务学习的体验;发展学 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掌握基本的实践与服务技能;学会分享、 尊重与合作;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增强服务意识与奉献精神,具有关注社会 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二)课程实施组织措施
1、成立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 2、成立综合实践活动工作组。
研究性学习学科评审小组
(三)课程实施方案
1、研究性学习 (1)课程设置:
按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每1学分为18课时, 研究性学习15个学分,总共270个课时。按高一、 高二、高三上学期共5个学期,每学期54课时, 每学期完成3个学分(即高一、高二6个学分,高 三3个学分)。每个学期原则上完成一个课题,并 记入学生学分认定记载表。课时安排每周3课时, 一节排上课表,其余2节集中或课外安排。
③社区服务由学生自己协商组成社区服务小组,每小组3 -5组成,各小组选一名小组长,小组成员可不限本班, 但暂不提倡跨年级组合。
电简现家汽建服
子易代政车筑装
控机农与驾及及
制器业生驶其其
技 术
人 制 作
技 术
活 技 术
与 保 养
设 计
设 计
关于综合实践活动
▪ 研究性学习活动是每个学生的必修课程。 三年共计15学分;
▪ 学生每学年要参加1周社会实践,获 得2学分;
▪ 三年内参加不少于10个工作日的社 区服务并持有相关证明,获得2学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最重要的目的, 就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 对于培养优秀拔尖人才和普通劳动者都非 常重要。我们教育的目光要远一点,就拿 培养拔尖人才来说,一所高中学校不仅要 看能有多少学生上名牌大学,上重点大学, 而且要思考这些学子当中今后能出多少著 名的科学家或国家领导人,在部队能不能 出将军……虽然这与大学的培养有关,但优 秀拔尖人才的行为习惯,往往是从小,在 小学、初中、特别是高中时就开始形成了 的。
2、社会实践与社区服务
(1)课程设置
社会实践:
按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学生每年 必须参加1周的社会实践,获得2学分,三 年6个学分,每学年2个学分,每学年考核 一次。学校可有计划每学年安排一次社会 实践活动或学生自行组织一次社会实践活 动。活动时间一周,不少于50小时。
社区服务:
按照《普通高中课程方案》,三年中学 生必须参加不少于10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 获得2学分。社区服务学校不统一安排时间, 学生可在高一或高二期间的假日内进行。 但必须达到10个以上工作日(每个工作日 达到5小时以上),才能获得该学分。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