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课件百家争鸣
国之术。
联系战国时期 的时代背景分 析,为什么 会出现百家 争鸣的 局面?
非攻 兼爱
墨家代表人物 ——墨子
节用 尚贤
国君好仁,天下 无敌焉。
儒家代表人物 ——孟子
民为贵,社稷次 之,君为轻。
富贵不能淫,贫 贱不能移,威武不能 屈,此之谓大丈夫。
道家代表人物 ——庄子
个 乐天知命 人 顺应自然
统 治
无为而无不为。
二、孔子及其学说 1.孔子生平 2.“仁”的思想 3.在教育方面的贡献
《春秋》 《诗经》 《论语》(弟子辑编)
爱人
反对苛政 以德治国
厩(马 圈)焚。子退 朝,曰:“伤 人乎?”不问 马。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子曰:“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
孝(长辈)
基础
亲亲
悌(同辈)
——《孙子兵法》中的成语
心忧天下 关注社会 研究现实 济世救民
1.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 教育家。下列书籍与孔子无关的是
(D )
A.《诗经》 C.《春秋》
B.《论语》 D.《道德经》
2.下列历史人物中,生活于春秋时
代的是( C )
A.孟子 B.墨子
C.老子 D.庄子
3.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各学派的思想 家周游列国,希望能将自己的学说付诸 实践,真正济世救民。如果你是战国时 期某一诸侯国的国君,你会采纳哪一学 派的主张?为什么?
苛政猛于虎也!”
提出 德治
考虑人民的利益,“因民之所利 而利之”。
重视对个人和社会的教化。
孔门七十二贤人,分别来自十个诸侯国。孔门弟子三千,家庭出身各不相同。
有教无类
教育理念
因材施教
教育方法
冉求和仲由先后问孔子: 一听到就行动起来吗?
孔子回答仲由说:有父 兄在,怎能一听到就行动呢? 又回答冉求说:听到了就行 动。
无为而治
者
庖 丁 解 牛
法家代表人物 ——韩非
故治民无常,唯法 为治。
事在四方,要(权 力)在中央。圣人(君 主)执要,四方来效 (效劳)。
世异则事异,事异 则备变。
孙 膑
兵家代表人物 ——孙武、 孙膑
孙 武今 《人 孙出 子版 兵的 法 》
孙膑与田忌赛马
出其不意、攻其不备、无懈可击、兵贵 神速、料敌制胜、置之死地而后生、首 尾相应、以逸待劳、同舟共济……
本题为开放型试题。注意战国时期兼并 战争更加激烈、各国君主追求富国强兵 的时代背景。
再见
公西华见回答不一样, 就问孔子这是什么道理。
孔子回答道:冉求遇事 谦逊谨慎,所以我鼓励他果 断大胆;仲由好勇过人,因 此我希望他约束自我。
——《论语·先进》
学 知之为知,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习
态 度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学 习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方 法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一、老子及其主张
1.老子生平 2.老子的思想 3.政治主张
孔子问礼于老子
老 子 著 《 道 德 经 》
选自蔡志忠漫画
前后相随
长短相形 高下相倾
美
美之为美 丑 斯恶也。
草木之生也柔脆
柔 弱 胜 刚 强
选自蔡志忠漫画
树强则折
驰天 骋下 天之 下至 之柔 至, 坚
人法地,地法天, 天法道,道法自然。
三、“百家争鸣” 1.“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2.诸子百家及其主张 3.历史影响
经济发展 社会变革
孔子“弟子盖三千焉,
身通六艺者七十二人” ,
开创兴办私私学学之兴风盛,改变了 学在官府 文化发展
的局面。
齐国设立
学宫,燕国筑
大国争黄金霸台,秦国 招揽人下求才贤令,吸
引各派学者前来讲学、著书、辩论治
慈(晚辈)
仁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方法
己欲立而立人, 己欲达而达人。
联合国总部大 厦的壁画《己 所不欲,勿施 于人》
纽 约 联 合 国 大 厦
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
哭于墓者而哀……曰:“然!பைடு நூலகம்
反对 苛政
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 焉,今吾子又死焉。”
夫子曰:“何为不去
也?”
仁
曰:“无苛政。”
夫子曰:“小子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