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甲午战争
因何中国的洋务运动失败了,而日本的明治维新成功了?
地理环境和成长经历决定民族性格, 民族性格决定民族命运。
中日甲午战争的几个阶段:
1894年7 甲午中日战争爆发 月25日
9月中旬, 黄海大战,中日各有输赢,致远舰管带邓世 昌壮烈牺牲
1894年10 李鸿章消极避战,日军轻取渤海、黄海制海
月
权,大连,旅顺沦陷
3、增开沙市、重 庆、苏州、杭州 四个通商口岸。 (新)
侵略势力从沿海到了内地,中国最富庶 的长江流域和江浙两省资源财物被残酷 掠夺,
4、日本可以在通 便利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剥
商口岸设立工厂。 削廉价劳力和掠夺原材料,严重阻碍了
(新)
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总之,《马关条约》的签定,大大加深了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此后,帝国主义掀 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的民族危机空前 严重。
用的政策是:
A
? A 一味妥协
? B缓进急战
? C速战速决
? D主动出击
有史料记载,甲午海战北洋海师在舰船吨位、舰队的 建制、舰炮火力各个方面或者相差无几,或者互有优 劣,但北洋海师遭到惨败,全军覆没,导致这一结果 的根本原因是:
? A 官兵作战不力
D
? B北洋水师将领指挥不力
? C李鸿章实行投降政策
岸。 ? C 开辟内河航线 ? D 日本可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开通商口岸 PK 在通商口岸设立工厂
? 清政府派李鸿章到日本马关,与日本内阁总 理大臣伊藤博文举行谈判,日本逼迫李鸿章 在日本早已拟定的条约文本上签字,蛮横表 示“但有允、不允两句话而已。”日本限定 必须在一个月内办理割让台湾的手续,李鸿 章请求宽限,说:“台湾已是贵国口中之物, 何必如此着急?”伊藤博文答:“还没咽下 去,饿得厉害。”并以不答应签订全部条件, 就攻打北京城作为威胁。
1、甲午海战:
日本,因何实力可以侵略中国?
甲午战争前的中国和日本:
? 1840年 ? 1856年 ? 1851年-1864年
19世纪60年代,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洋务运动
? 1853年
19世纪60年代,
明治维新
?19世纪40、50年代,中国和日本同 是落后的封建国家,
?同样遭遇帝国主义列强的的侵略,面 对外敌,
?同样寻思变革,
? D中国腐朽落后的社会制度滋生昏庸无能的 统治阶级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2、马关条约:
春帆楼外冷雨夜 马关条约碎人心
《马关条约》
条款
危害
1、中国割让辽东 国家领土、主权进一步丧失。刺激了列 半岛、台湾、澎 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民族危机进一步加 湖列岛给日本。 深。
2、赔偿军费二亿 两白银
加重人民负担,加剧清政府的财政经济 危机。清政府大借外债,列强控制了中 国的经济命脉。加速了日本军国主义的 发展。
材料 1、1895 年有人在京师城门上题写对联: “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
材料 2、对联:“台湾今已归日本,颐和园又搭天棚”。 材料 3、温家宝总理在回答台湾问题时,引用了清末台湾诗人邱逢甲的
《春愁》:“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 四百万人同一哭, 去年今日割台湾。”
?1、以上材料都与哪一事件有关?
材料反映的是我国近代史上哪个不平等条约的 签订?该条约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是什么?
? 《马关条约》: ? 内容、危害见复习提纲:
材料反映了旧中国怎样的外交史?你有何感 想?
答:弱国无外交,反映了旧中国屈辱的外交 史。 振兴中华,匹夫有责,应努力学习,在中华 民族的伟大复兴中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3、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人民的反抗和相 关史料:
?《中英南京条约》 签订于1842年,第一次鸦 片战争后。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日马关条约》 ,签订于1895年,甲午中 日战争后: 大大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
?《辛丑条约》 ,签订于1901年,八国联军侵 华战争后: 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第4课 甲午中日战争
2(1)、马关条约的内容和危害:
? 近代时期,在清政府被迫签订的不平等条约 中,首次出现允许外国人在通商口岸开设工 厂条款的是:
A 《南京条约》B 《北京条约》 C 《瑷珲条约》D 《马关条约》
? 《马关条约》中最阻碍中国工业发展的一项 是:
? A 赔偿军费二亿两白银 ? B 增开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四个通商口
? 全国上下,把战胜中 国当成日本上位的跳 板。
? 明治天皇为了支持海 军军备,每天只吃一 顿饭。
? 懵懂不觉,毫无准备。
? 寄托希望于外国的调 停,不积极对敌,消 极迎战,丧失战机。
? 慈禧太后大肆挪用北 洋军费,导致中国无 钱购买吉野号。
封建制度腐朽落后,统治阶级昏庸无能
造成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是因为清政府采
《马关条约》割让台湾。
?2、三军败绩指的是发生在哪年的什么战争?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
?3、根据材料,“三军败绩”的主要原因是什么?统治阶级腐败无能。
?4、对联和诗歌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愤懑悲痛、忧国忧民
?5、温总理引用此诗的用意何在? 期盼国家统一、民族团结。
1895年初 威海卫溃败,北洋舰队全军覆没
1895年3 伊藤博文和李鸿章为日中双方代表,签订了
月
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
甲午战争中国失败的原因:
武器决定论
大清无勇将死士
? 东沟海战天如墨, ? 炮震烟迷船掀侧. ? 致远鼓楫冲重围, ? 万火丛中呼杀贼!
? 明治维新后日本早就 制定大陆政策,把侵 略矛头指向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