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人生感悟

人生感悟

人生的意义人生到底有什么意义?这个问题由来已久,人生的终极目的到底又是什么呢?人类自从有了思维以后,就开始思索,如何才能让自己身体的感官能获得最大的愉悦,并开始思索一种抽象的意义。

于是,食物、衣物、房屋、车辆舟船等被相继发明出来。

然后这些东西就越来越精细,越来越符合人们的需要,越来越使人们离不开。

那么,人生的意义就是为了使自己的身体感官舒适吗?显然不是。

有人说,是精神上的满足才有意义,可是极贫苦的生活能使精神、心理得到满足吗?显然也不可能。

正因为人类想要生活得更好一点,才会有人类社会的发展。

人生在世,都是有欲望的,这些欲望换句话说就是需要;需要吃、需要穿、需要爱、需要名利地位等。

而人的这些需要一般来说是没有止境的,是无法满足的。

明明一盘菜就可以下一顿饭,但总想要十盘、八盘的,吃得丰富一些。

明明爱一个人就可以了,但总想爱她十个八个,爱得浪漫一些。

被一个人爱也就够了,可很多人却想要被所有的人爱,人人都来爱我,我就太幸福了。

这些都是“需要”的过度、过份!而获得更好的东西,即可以满足人们身心的愉悦;于是人们的欲求心就越来越强。

而人的所有欲望统而言之,即是寻求快乐。

无论是财富、名誉、地位、情爱的求得,都是为了满足心中的快感。

以至于到现在,再高明的科学技术也满足不了人们的欲望。

而欲望(包含着贪求、贪婪、渴望、热望、贪恋、恐惧、挫折感、自负、烦恼、愤怒、焦虑以及寻求欲、获得欲、享受欲、贮藏欲、消费欲等)却得不到满足,除了极少数人似乎能得到满足外——不论是狂喜的满足还是恬静的满足——人们都不会突然中止自己的欲求,好了还要想好,然而大部分人的欲望都是得不到满足的。

虽然有些有短暂片刻的满足,但那只是瞬间的满足,转瞬间即象泡沫一样消逝在广大的欲海中,人们又开始新的欲望的渴求,有了新的期盼,希望拥有未来的意向。

然而快乐和幸福却是稍现即逝,难得长久的,长时间留给人们的只有痛苦的追求和感受,因而快乐就越来越少了,因此人们就越来越痛苦。

对此,在《论语》中孔子阐述得很清楚,用智慧(智),用真心诚意的态度(信),寻求一种最佳行事方式(义),遵守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礼),建立起人与人之间相互亲爱的关系(仁),从而创造出自己良好的生存空间,良好的生存环境,以使自己和别人都能获得快乐而幸福的生活。

“那些有仁义的人,自己想要立起来的同时也会帮助别人立起来,自己想要做到的同时也会帮助别人做到。

能由自己推及到别人身上,这可以说是实行人与人相互亲爱的方法了呀。

”然而,要彻底消灭人的欲望是不可能的,最起码人类要欲求食物与空气,使自己能得以生存。

所以孔子认为,人的需要、需求应该维持在中间(中庸),既不要有过高的要求,也不能明明有这个条件而非要去过苦行的、低贱的生活。

这与老子的“知足常乐”是同一个道理。

所以,人的精神状态良好,心态平和,即使生活得简单粗糙一点,却也是快乐的了。

那么,人们满足于既得的或容易满足的目标,树立起“仁、义、礼、智、信”的信念,就能使自己身心的愉悦能够保持得长久一些,人的这一生也就是快乐的了。

既然用“仁、义、礼、智、信”就能改变生存环境,创造出快乐而幸福的生活,那么还去贪求什么呢?还想妄图什么呢?还要去占据什么呢?“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

常使民无知无欲。

使夫智者不敢为也。

为无为,则无不治。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生活得更好,但究竟要生活得怎样好,意见就很难一致了。

象商纣王那样“大最乐戏于沙丘,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相信大部份人都不同意,象颜回那样“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很多人又不愿意。

那么,人类需要维持在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方式上呢?子思继承孔子的思想传统,认为维持在中等的需要和需求的生活方式上,更应加以强调,故写下了《中庸》。

中,即是不偏不倚,不上不下;庸,按照《诗·王风·兔爰》:“我生之初,尚无庸。

”《诗·齐风·南山》:“齐子庸止。

”《书·尧典》:“畴咨若时登庸。

”《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甚至矣乎!民鲜久矣。

”《说文》:“庸,用也。

”等说法,应理解为用、需要之意。

中等的需要和需求的生活方式是根据天地万物的道路和规律而总结出来的人们最需要遵循的一种生活方式,遵不遵循这种生活方式,全在于各人自己的意愿。

因为只有遵循这种生活方式,人生才能够得到快乐和幸福;如果是勉强自己遵循这种生活方式而造成痛苦,那也就不对了。

“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

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

”即不要羡慕自己地位以外的名利。

如果诚心于富贵的生活方式,就行为于富贵的生活方式;如果诚心于贫贱的生活方式,就行为于贫贱的生活方式;如果诚心于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就行为于少数民族的生活方式;如果诚心于患难的生活方式,就行为于患难的生活方式。

君子无论进入什么情况下,没有不是悠然自得的。

所以,人生的意义就是在于使自己快乐,同时也使别人快乐!自己身边的亲人都快乐了,自己也就快乐了。

而要想获得快乐,那么只有按照孔子提倡的“仁、义、礼、智、信”来生活来行为。

相信您读完《四书》,就会寻找到寻找快乐的方法!珍爱人生英国著名学者罗素说:“在一切道德品质中,善良的本性是世界上最需要的。

”人生的路上,谁也不愿意让天灾人祸降落在自己和亲友的身上,谁也不愿意生活在痛苦和孤单中,谁也不愿意失去亲人和朋友。

有人因病痛而死,有人因灾祸而死,有人因自杀而死。

你我活在人世间要淡泊名利,有情有义。

你我不应该为了利益功名,为了虚无的光环争的头破血流,甚至众叛亲离。

你我应以仁为恩,以义为理,以礼为行,以乐为和,薰染慈仁。

人世间的你我,对于生活中的种种挫折要保持一颗平常心。

你我无论在情感,事业,学问等方面,当发现自己身处绝境时,不要轻言放弃,要相信你我的一生不会永远贫困,遭受的厄运也不会长久的缠身。

你我胸中的不平之气,请山禽代言,面对人间的奸诈机巧,请柳树为之藏匿。

有短信说:“官大官小,没完没了;钱多钱少,总有烦恼;老少朋友,无价之宝;知足常乐,心宽气少;人活一世,心情要好;笑口常开,欢乐不老。

”学会宽恕别人,就是学会善待自己。

仇恨只能永远让我们的心灵生活在黑暗之中;而宽恕,却能让我们的心灵获得自由,获得解放。

宽恕别人,可以让生活更轻松愉快。

宽恕别人,可以让我们有更多的朋友。

宽恕别人,就是解放自己,还心灵一份纯静。

宽容是一种美德,它能化解一切仇恨,即使一个人做错了什么,但假如心是真诚的,我们就应宽容他,宽容是善待他人的最好方式,不苛求不责怨,给别人也给自己一个机会,化干弋为玉帛,让爱充满在自己的周围。

宽容能够给坐过牢的人一个改过自新的机会;宽容能给一个对生活失去信心的人无限的温暖;宽容能够使世界变得越来越美好。

有些人,正是由于没有得到别人的宽容而走不不归路,宽容的基础是真诚,只有真诚待人,才会得到宽容。

宽容,会给别人温暖,也会使自己轻松,让我们共同拥有一颗宽容的心吧。

镌刻于河南省内乡县古县衙的楹联,“得一官不荣,失一官不辱,勿说一官无用,地方全靠一官;吃百姓之饭,穿百姓之衣,莫道百姓可欺,自己也是百姓。

”谦受益,满招损”,“天不言自高,地不言自厚”,“虚心竹有低头叶,傲骨梅无仰面花”饶大就是福,亏人就是祸。

善恶到头终有报,只争来早与来迟。

我和你一样吃过太多的苦,受过太多的累。

尝到了人情似纸张张薄,世事如棋局局新。

但你我志要豪华,趣要谵泊。

开是非之窦,去人之我立。

世味无须尝尽,道味会有同情。

随口利牙,翻肠倒肚。

语言面目,对人者说。

青白眼看书,雌黄牙论史。

得丧升沉,死声锲阔。

逸士之取裁,草木之知己。

你我逆境来时莫伤心,反省改过不怨人,顺境来时要当心,更应谦虚恭敬人。

你我要珍爱每一滴水珠;珍爱每一朵白云;珍爱每一枝花朵;珍爱每一缕阳光;珍爱亲爱的父母;珍爱敬爱的老师;珍爱伤害你我的人;珍爱帮助过你我的人;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你我的心原本是清净,安宁,圆满的,它存在于你我的生命深处。

相信自己的内心,用心感悟这个世界,珍爱你我的人生吧。

你我都想长寿,大富,端正,尊贵,聪明。

古人曾说,广厦千间,夜卧六尺,家财万贯,日食三餐。

正如塞翁之马,焉知非福,而塞翁得马,焉知非祸。

廉者常乐于无求,贪者常忧于不足。

人们身在闹市心在道,烦恼是非天天有。

人们心田常锄烦恼草,时时护持菩提苗。

世事茫茫如大海,人生大海一泡生,泡灭还归于大海,智者应知罪福空。

人间是旅馆,一切莫贪恋。

若是爱一物,不能出世间。

你我应知自重不受辱,自畏不招祸。

自谦常进步,自足常欢乐。

你我应知热热闹闹要冷静,冷冷落落要热情。

你我应知忧愁天地窄,怨恨友变仇。

嫉妒进牢狱,发怒祸当头。

良心做人、尽心做事。

世界需要热心肠:“一人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为了大家都幸福,世界需要热心肠。

人生道路多曲折,人生道路漫又长,谁也难免碰到险阻,谁也难免遇到忧伤。

只要你我热情相拥,懦夫也会变成金刚。

”医学研究和实践表明,心境是人身的健康之源、自强之本、长寿之根。

我们应经常调整自己的状态,调理自己的心境。

养身重在养心,补体重在补脑,药补不如食补,食补不如神补。

无论是上与下、得与失、快与慢,都要淡泊名利、坦然处之,做到上不喜、下不悲、得不宠、失不惊,快不傲、慢不怨。

看的是书,读的却是世界;沏的是茶,尝的却是生活;斟的是酒,品的却是艰辛;人生就像一张有去无回的单车票,没有彩排。

每一场都是现场直播。

把握好每次演出便是最好的珍惜。

将生活中点滴的往事细细回味,伤心时的泪、开心时的醉,都是因追求而可贵。

日落不是岁月的过,风起不是树林的错。

古人说:“道虽远,不行不至;事无小,不为不成。

”“知足者常乐,贪婪者常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

美好的人生,是由爱唤起的”,马克思曾宣称,“如果你的爱没有引起对方的爱,也就是说,如果你的爱作为爱没有造就出爱,如果你作为爱者通过自己的生命表现未能使自己成为被爱者,那么你的爱就是无力的,你的爱就是不幸的。

”世事如轮转,功名利禄的追求,永无止境,你我何不随遇而安。

你我应该把荣辱得失都置之度外,任何事情但求心之所安,要做生命的主人,不要做生命的奴隶。

一个人能看化,能知足,安乐在其中了。

荣华富贵就像烟云一样,你我又何必苦苦的追求呢?春秋鲁国的颜回,是孔子的好学生,有人称颜回为“复圣”。

颜回真是一个贤人,他安贫乐道,生活在陋巷里,只一碗饭一杯水。

旁人看见他的环境,都替他担忧,但他却无忧无虑。

是啊,一个人如能专心学问和修道,是可以忘记贫穷的。

你我应该追求真理,虚心学习,即使暂时的环境不好,粗茶淡饭,也不要自暴自弃。

雷锋同志曾说:“在工作上要向积极性最高的同志看齐,在生活上要向水平最低的同志看齐。

就恰如其分地道出了知足与不知足的辩证关系。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