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引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引水工程施工组织设计

甘肃省引洮供水二期工程主体工程施工50标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技术文件及其它投标资料表投标人:(盖单位章)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代理人):(签名) 2016 年 8月 28 日第一章综合说明一、编制依据、范围、原则1、编制依据1.1甘肃省引洮供水二期工程主体工程施工50标施工招标文件及图纸。

1.2建设部、水利部颁发的有关技术规范。

1.3国家及行业现行设计、施工规范、验收标准及有关文件。

1.4工地现场踏勘情况。

1.5我公司准备调用到本工程的各类资源。

2、编制范围2.1 10#隧洞出口控制段施工开挖、支护、衬砌、灌浆等。

2.2 11#隧洞进口控制段施工开挖、支护、衬砌、灌浆等。

2.3 8#暗渠施工开挖、夯填及砼浇筑等。

2.4 11#直斗节制闸开挖、回填及砼浇筑工程。

2.5 9#暗渠施工开挖、夯填及砼浇筑等。

2.6 3#马路倒虹吸开挖、夯填、砼浇筑、管道安装、沟道防护及机电安装等2.7 3#退水渠开挖、夯填、砼浇筑等。

2.8 12#直斗开挖、回填及砼浇筑工程。

3、编制原则3.1依据合同工期要求,抓住关键、控制难点,全面合理的安排施工人员、机械设备及施工进度计划,作好工序衔接,在保证工程质量、安全生产的前提下加快施工进度,缩短工期。

3.2科学合理的配置资源,充分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施工设备,尽量提高机械化程度。

3.3加强质量管理,争创优质工程。

3.4强化内部管理,控制工程成本。

3.5文明施工,做好环保工作。

二、工程概况1、工程概况引洮供水二期工程供水范围为定西市安定区、陇西县、通渭县,白银市会宁县,天水市武山县、甘谷县、秦安县及平凉市静宁县4市8个县区97个乡镇1692个行政村,供水县城4个(通渭、会宁、秦安、静宁)。

总干渠设计引水流量20 立方米每秒,加大引水流量为22.5立方米每秒。

2030年二期工程供水量为 3.13亿立方米,受水区总人口达到267.76万人,新增灌溉面积29.2万亩。

施工总工期70个月。

引洮供水二期工程建设内容包括1条总干渠,长95.091km;6条干渠(四~九干渠)及2条分干渠,总长299.968km(其中:干渠总长254.719km,分干渠总长45.249km); 18条供水管(渠)线,总长176.471km(包含三座加压提水泵站)。

引洮供水二期工程属Ⅱ等工程,工程规模为大(2)型;总干渠主要建筑物级别为2级,次要及临时建筑物级别为3级;六干渠主要建筑物级别为3级,次要及临时建筑物级别为4级。

本工程为第50标段,该标段位于八干渠10#洞出口(伏家湾)控制段起点~3#马路倒虹吸穿管隧洞(11#洞)中部(北家岔沟脑)之间,渠系桩号为八干22+538.35~28+955.29,标段渠线长6416.94m,含10#洞出口控制段(22+538.35~23+990.60)长1452.25m、第8暗渠段(23+990.60~24+114.95)长124.35m(含22#进入孔)、11#直斗节制闸(24+114.95:~24+129.95)长15m、2#陡坡(24+129.95~24+191.95)长62m、第9暗渠段(24+191.95~25+648.30)长1456.35m(含23#~25#进入孔)、3#马路倒虹吸上半段长3306.99m等。

2、主要工程量土方明挖(m3)土方洞挖(m3)石方洞挖(m3)土石方回(夯)填(m3)现浇砼(m3)喷砼(m3)灌浆(m3)钢筋及型钢制安(T)压力钢管(T)10#隧洞399.19 970.2 9352.4 17.56 3969.97 1032.6 2735.23 583.868#暗渠2671.52 2650.81 621.54 30.229#暗渠24794.3 38692.87 4119.48 328.853#倒虹吸及退水进口段4850 1460 1284.8 110.423#倒虹吸压力管道73459 46438 1907.89 83.41 1661.7 3#倒虹吸11#隧洞1284 4210 20592 9750.36 1581.6 7081.4 1385.483#倒虹吸退水管15301 12590 654.6 43.1 2#陡坡1166.2 4503 331 17.93、合同工期本标段计划工期:47个月。

开工日期:2016年9月20日,竣工日期:2020年8月19日,总工期47个月。

4、水文、气象及工程地质4. 1水文气象资料引洮二期工程供水区气候属北温带温和干旱、半干旱区,受地形及纬度影响,区域内气候具有较明显的分带性,总体特征是降水稀少,气候干燥,夏季不热,冬季寒冷,日照时间长,气温日差大。

根据供水区气象统计资料,其年均气温6℃~10℃,历年极端最高气温37.8℃,极端最低气温-29.6℃,多年平均风速1.1~3.2m/s,多年平均日照时数2131~2666h。

工程区降水多集中在汛期七、八、九三个月,约占年降水量的60%~78%;4、5、6月作物生长需水季节降水量相对较少,占年降水量的30%左右。

降水的这种年际变化特征,导致农作物易受旱涝而减产,对以集雨水窖为饮水源的黄土丘陵干旱山区,枯水段常造成连年无水可蓄,给人畜饮水带来极大困难。

4.2工程地质引洮供水二期主体工程施工第50标位于引洮八干22+538.35~28+955.29,标段长6416.94m,主要建筑物有10#洞出口控制段(22+538.35~23+990.60)长1452.25m,8#暗渠段(23+990.60~24+114.95)长124.35m、11#直斗节制闸(24+114.95~24+648.30)长15m、2#陡陂(24+129.95~24+191.95)长62m、9#暗渠段(24+191.95~25+648.30)长1456.35m,3#马路倒虹吸上半段长3306.99(即倒虹吸进口25+648.30~11#洞进口控制段(27+314.93~28+955.29长1640.36m),包括3#退水渠、12#直斗)等。

第50 标自总干渠伏家湾始,其地貌类型总体呈黄土覆盖的低中山丘陵梁峁区,地形较破碎,梁峁沟谷相间发育,基岩出露很少,大部分为黄土覆盖,黄土溯源侵蚀强烈,10#~11#隧洞和暗渠布置在黄土梁峁及沟脑掌地,在黄土梁峁坡脚、沟脑及黄土川沟道阶地有落水洞和塌陷洞穴分布。

部分隧洞进出口洞段为饱水黄土状土(plQ31),围岩稳定性差。

隧洞围岩主要为马兰黄土(eolQ32)、黄土状土(plQ31)、新近系砂质泥岩。

3#倒虹吸镇墩持力层为黄土状土(plQ31)、新近系砂质泥岩。

连接段为暗渠,渠基为马兰黄土(eolQ32),地下水埋深一般大于15m,对渠基无影响。

第50 标沿线为大面积黄土覆盖,未通过区域性断裂和褶皱带。

基岩主要为新近系砂质泥岩,属软岩类,断裂不发育,产状平缓,表层风化强烈,与上覆第四系地层为不整合接触。

干渠沿线为会宁历史地震多发区,八干10#隧洞出口~11#洞进口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15g,相应地震基本烈度为Ⅶ度,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0.45s。

工程区不良物理地质现象主要为地震诱发滑坡及黄土湿陷坍塌。

工程线路基本上避开了大的滑坡及崩塌体,但局部仍无法躲避,须采用工程处理措施。

(2)建筑物工程地质条件与评价①隧洞工程地质条件与评价10#~11#隧洞进、出口地处黄土丘陵区的沟道岸坡上及阶地后缘等,土质边坡,表层多覆盖有eolQ32马兰黄土,结构松散,厚5~15m,具中~高压缩性、自重强烈湿陷性,整体边坡稳定,部分边坡底部位于地下水位附近,plQ31黄土状土处于饱和状态,呈软塑状。

建议洞脸边坡比1:0.75~1:1,坡高大于8m 时需设 1.5m 宽的马道;在边坡外围设排水沟对坡面水进行疏导,以防坡面水对边坡的冲刷破坏。

10#~11#隧洞洞身围岩岩性:马兰黄土和黄土状土围岩类别黄土隧洞V1、黄土隧洞V2。

隧洞围岩为马兰黄土(eolQ32)、黄土状土(plQ4),结构疏松,具大孔隙,垂直节理发育,弱透水,具中~高压缩性、中等~强烈自重湿陷性,一般自重湿陷性深度在13~16m,属自重湿陷性场地,湿陷等级为III 级(严重)~Ⅳ级(很严重),干燥时毛洞围岩局部稳定,当围岩处于地下水位附近或地下水位以下,饱和或接近饱和状态,遇水浸泡后围岩强度显著降低,极易变形、坍塌,围岩自稳能力差、时间短,变形破坏严重,边挖边塌,无自稳性。

洞身围岩地下水活动轻微,隧洞开挖时洞壁潮湿、局部有滴渗水现象,地下水对围岩稳定有一定影响。

黄土状土(plQ31),杂色土为主,青灰色夹黄褐色,具水平层理,结构疏松,具大孔隙,具中~低压缩性,表层一般深度3~6m 具中等~轻微自重湿陷性,弱透水,随深度增加逐渐基本无湿陷性,但含水量增大,呈软塑~流塑状态。

饱和度48~66%。

洞室围岩含水量低于20%时,能基本稳定,含水量大于20%饱和时,软塑~流塑状态,强度显著降低,不能自稳,边挖边塌,甚至呈流塑状,开挖困难。

围岩类别为黄土隧洞V1 类,建议紧跟支护,采用钢拱架和挂网喷混凝土支护,及时衬砌。

围岩类别为黄土隧洞V2 类,建议隧洞开挖时应短进尺,及时支护,采用钢拱架和锚喷支护,二次衬砌严密止水防渗。

在饱水土洞段,应在超前支护下进行开挖,短进尺,严格控制施工用水,及时封闭底拱,洞底设干硬性混凝土或砂砾石垫层。

新近系砂质泥岩围岩类别为极不稳定的Ⅴ类,砂质泥岩,泥质结构,干燥时呈块状,遇水易泥化、崩解,失水干裂,干湿效应明显,其饱和抗压强度0.1MPa,为软岩,膨胀率0.8~1.5%,膨胀力25~37.5kPa。

洞身段节理裂隙不甚发育,主要结构面以层面为主,岩层产状平缓,呈薄层、极薄层状构造为主,局部呈中厚层,岩体较完整~完整。

围岩中基本无地下水,施工时岩壁处于干燥或局部潮湿状态,局部裂隙密集带、强风化带可能施工时有滴渗水现象。

围岩强度应力比S<1,预测隧洞施工开挖时,毛洞顶拱极易坍塌变形或掉块,围岩自稳能力差、时间短,变形破坏严重。

建议及时进行支护,设锚杆、挂网喷混凝土,局部洞段设钢拱架支护;及时衬砌,同时严格控制施工用水,及时封闭底拱,防止洞底泥化,洞底设干硬性混凝土垫层,并设集水井排水。

鉴于新近系极软岩、饱和杂色黄土状土土洞段的围岩稳定性及变形问题较为突出,建议隧洞施工过程中及时支护衬砌、加强围岩变形观测并及时反馈观测资料。

②3#倒虹吸工程地质条件及评价3#马路倒虹吸:含11#马路隧洞,斜坡为埋式倒虹吸,过马路、北家岔沟为桥式倒虹吸。

桩号26+704 为马路沟底,桩号27+314.93~30+576.21 为11#隧洞,长3261.28m,桩号30+597 为北家岔沟底。

马路冲沟左侧进口斜坡段:桩号25+648.3~26+694.51,埋式倒虹吸,线路位于马路沟左侧黄土梁峁斜坡,局部呈台阶状梯田,边坡稳定。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