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总论1.1概述1.1.1项目名称、建设单位及法人1.1.1.1项目名称:XX有限公司绿色水产品养殖基地建设项目1.1.1.2 项目法人代表:XX(绿色水产品养殖基地总经理)项目执行单位:XX市水产局1.1.1.3 建设单位法人代表:筹划拟定建设单位:筹划拟定1.1.1.4项目性质:新建1.1.1.5项目建设地点:XX有限公司绿色水产品养殖基地建设项目建设地点位于镜泊湖与小北湖之间1.1.1.6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1.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依据和原则1.1.2.1依据我省渔业资源现状和未来发展的趋势1.1.2.2依据《中华人民共和水资源法》、《渔业法》、《环境保护法》及国家有关政策和法律法规。
1.1.2.3依据调研设计人员的实地勘探详细资料,参考宁安市镜泊湖渔业历史资料背景。
1.1.3 项目提出背景1.1.3.1宁安市镜泊湖养殖区基本概况:镜泊湖位于东经129.五、北纬42.2,古称忽汗海,金女真人称毕尔腾湖,清初称瑚布图湖,后称镜泊湖满语为毕尔腾候温,即程度如镜的湖面,海拔351米,全湖南边和北边长45千米,最宽处9千米,最深处62米,湖平行面或者物体表面的大95平方千米,蓄水量16亿立米米,镜泊湖群山环抱、山重水复、景致秀丽,镜泊湖出产湖鲫、红尾、鳌花等40多种特种鱼类。
俯瞰项目养殖区河道纵横,依山傍水,水源充足,植物种类繁多,环境幽雅,空气清新,自然景色美丽,因此,被列为联合国世界地质公园。
1.1.3.2项目建设依据及必要性:镜泊湖鱼类资源丰富,共有鱼类16科,69种。
占全省淡水鱼类种类的90%以上。
其中有举世界闻名的虹鳟鱼、红尾、鳌花、细鳞鱼等珍稀冷水鱼类。
另外还盛产镜泊湖野鲤、红肚鲫鱼、胖头鱼、鳜鱼、怀头鲶、鲶鱼,特别是的“三花五罗”在市场上享有盛誉。
镜泊湖自然水域十分辽阔,而且水质优良,是世界上仅有的没受污染的湖泊之一。
尤其到了夏季,山涧溪流汇入湖中,使湖水清澈透明,水温凉爽。
这一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衍生了具有高寒地区的特色的冷水鱼类。
因此,十分必要利用自然资源的优势,开发镜泊湖水域特种鱼类人工繁育,建立绿色水产品养殖基地,迅速形成宁安市新型的支柱产业,具有重要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黑龙江省过去水产养殖一直延续着传统生产方式,主要是以鲤、鲢、草鱼等为当家品种,而且生产技术落后产量偏低。
改革开放后由于政策的改变和科学技术的普及,渔类产量迅猛增长,解决了长期以来的“吃鱼难”的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广大消费者对水产品的品质和种类有了新的转变,特别是对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又具有保健功能的名优种类需求量越来越大。
常规水产品在市场价格偏低和销售疲软,而绿色天然水产品深受青睐,而且价格看好,供不应求。
镜泊湖特产鱼类在市场作为畅销品种,其价格高于普通养殖鱼类2-3倍。
为此抓住当前机遇,发展天然特产鱼类养殖,开僻我省绿色水产食品基地,是目前水产养殖业的当务之急。
近年镜泊湖鱼类的捕捞产量急居下降,必须改变过去的传统观念,转捕为养,开展具有镜泊湖特色的水产养殖业,提高水产养殖的经济效益,转变养殖品种单一的局面,是今后水产业发展的方向。
省市领导到宁安市检查指导工作时,对镜泊湖名特优鱼养殖给予高度评价,称这项工作是一种保护生态环境,增殖自然资源,改善人民生活水平,造福子孙后代的大好事。
确立在今后几年重点发展的经济产业之一,要求各级领导在资金上对该项工作给予支持,作为“创汇型经济”列入“两特战略”,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名优鱼产业化基础建设,尽快形成集约化、规模化生产能力,在国内外市场打造“镜泊湖”绿色水产品品牌。
该项目旨在开发镜泊湖特产经济鱼类养殖。
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与天然生态环境结合,实施集约化、产业化生产,养殖过程中根据各种鱼的生理特点,投喂天然饵料(如小型鱼、虫类等)为主,绿色鱼饲料为辅,以不改变肉质的天然风味。
最终实现高产、稳产、优质的镜泊湖绿色水产品生产基地。
1.2项目的研究结论1.2.1综合评价1.2.1.1符合产业政策的发展要求:从国家制定的水产品远期发展规划及国内水产品市场对绿色水产品需求情况看,XX有限公司绿色水产品养殖基地建设项目是妥当和可行。
1.2.1.2符合市场需求和产品流向:经市场需求预测分析,国内市场宽阔,产品流向基本合理。
1.2.1.3产品方案及规模合理:根据XX有限公司实际情况和条件,确定的产品方案和规模是合理的。
1.2.1.4养殖技术先进、适用、可靠:该项目采用鱼苗繁育和商品鱼养殖等关键技术是在省有关科研部门的指导下,通过几年的生产实践积累宝贵技术,同时探索出一套名优鱼的养殖模式,其鱼苗繁育和商品鱼养殖等关键技术成熟来源明确,工艺先进可靠,生产的产品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
1.2.1.5总图布置:总图布置紧凑,产品运输方便厂外运输以公路为主,该公司交通运输条件方便有利。
1.2.1.6消防、环保、安全与工业卫生可达标:根据国家的有关设计规范和标准,对环境保护、劳动安全、防火和工业卫生等方面,均采取适当措施,确保项目建设投产后各项指标达到有关标准和规范要求。
1.2.1.7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该项目总投资:15000万元建筑工程及设备安装费用:9350万元流动资金: 550万元其它费用和预备费用:600万元养殖水面租用费(30年):4500万元资金筹措:企业自筹资金2000万元,申请资金1000万元,引资12000万元。
其中企业自筹资金占投资总额的13.33%。
1.2.1.8财力评价和经济效益:该项目的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指标均较好,财务内部收益率38.26%,企业年创利润1589.5万元,并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
1.2.2研究结论1.2.2.1研究结论:该项目是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该项目的建设增加企业的可待续发展和经济活力。
经过研究分析可认定,该项目技术先进可靠,建设条件好,产品流向明确,项目的财务评价较好,其财务内部收益38.26%,并能承受一定的风险。
因此,该项目在经济和技术上是可行的。
1.2.2.2存在的问题和建议a、作为高科技项目,企业需要高素质的生产和管理人员,为保证产品质量和企业正常运行,投产前必须对上岗人员进行严格的岗位培训,并组织投产后进行经常性的职业技术再教育。
b、建议项目建设单位尽快争取通ISO9000系列质量认证,以提高生产管理水平,稳定产品质量,以质量创名牌,以名牌创市场,以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c、建议政府职能部门加大推进力度尽快建成此项目。
表1-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汇总表第2章市场预测及生产规模的确定2.1市场分析及预测当前世界上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快速发展和产生的资源危机,环境的人为破坏,人们开始向往原始生态环境,尤其是人工添加剂和农药化肥的大量使用,造成人为食物污染,使人们对现代饮食产生了恐惧感。
渴望每天都能吃到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食品、有机食品。
目前一些养殖业和种植业已开始试验,生产无公害的肉类、蛋类和蔬菜的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虽然价格大大高于相同种类,往往出现供不应求局面。
为此,镜泊湖区域具有水资源丰富,而且水质没有任何污染,生态环境为原始状态的地理位置,作为绿色水产品生产基地,有着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镜泊湖出产的优质鱼是市场的抢手货常年供不应求。
如果采取一定的人工工程和技术措施,在不破坏生态环境,保证天然鱼生产的有利条件下,进行镜泊湖名特优鱼养殖,是缓解市场供不应求的重要措施。
宁安市是全省淡水鱼基地县(市),全市养殖面积3万6千亩,全市驯化养鱼面积7500亩,无公害水产品养殖面积7020亩,河蟹养殖面积17290亩,渔业总产值预计5300万元。
未来市场预测,即使恢复到历史最高产量也不会存在市场过剩问题。
相反,优质鱼的养殖规模扩大,将会对宁安市经济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并带动着其它产业的市场发展。
镜泊湖名特优鱼从市场发展看在一定时间内不会出现滞销问题,而且由于难以满足需求量情况下,价格还将持续上涨。
2.2建设规模确定本项目建设人工繁殖、苗种培育、商品养殖为一体的现代化大型绿色水产品的养殖基地。
总建设面积3010公顷,分6个生产区,即繁育生产区、鲤鱼生产区、鲫鱼生产区、肉食性鱼类生产区、河蟹生产区和网箱生产区。
其中鱼类繁殖车间20000平方米;育苗车间30000平方米,商品鱼养殖面积3000公顷。
设计年生产各类名优鱼苗1400万尾,河蟹鱼苗1.5万斤,饵料小型杂鱼苗8600--9000万尾,。
生产各类名优商品鱼500万公斤。
2.2.1繁育生产区鱼苗品种:年生产镜泊湖野鲤鱼苗620万尾,鲫鱼苗530万尾;鲶鱼苗、怀头鲶鱼鱼苗、虹鳟鱼、细鳞鱼、鳜鱼及狗鱼等250万尾。
河蟹鱼苗1.5万斤,小型杂鱼苗8600-9000万尾,年产10000万尾鱼苗。
2.2.2鲤鱼生产区鲤鱼养殖面积2万亩,采用黑光灯诱虫,主要以天然饵料饲养为主,绿色鱼饲料为辅。
亩产125公斤,年产量250万公斤。
2.2.3鲫鱼生产区鲫鱼养殖面积1.25万亩,采用黑光灯诱虫,主要以天然饵料饲养为主,绿色鱼饲料为辅。
亩产100公斤,年产量125万公斤。
2.2.4肉食性鱼生产区鲶鱼、怀头鲶、虹鳟鱼、细鳞鱼、鳜鱼及狗鱼等养殖面积10000亩,以投喂小型杂鱼为主,绿色鱼饲料为辅。
亩产100公斤,年产量100万公斤。
2.2.5河蟹生产区河蟹养殖面积2500亩,以天然饵料饲养为主,绿色鱼饲料为辅。
亩产40公斤,年产量10万公斤。
2.2.6网箱生产区肉箱养殖面积50000平方米,主养鲤、鲫,以天然饵料饲料饲养为主,绿色鱼饲料为辅。
亩产2000公斤,年产量15万公斤。
第3章项目建设条件及技术方案3.1项目建设的环境条件3.1.1环境概述绿色水产品生产应在无污染的环境条件下自然过程,本项目所选的6个生产区,水源均为镜泊湖支流水系,发源于山区,水质清洁,周边多为林地,没有生活区和工业区,水域曾在历史上盛产鳌花鱼、湖鲤、白鲢、红尾等40多种特种鱼类,从环境上是符合绿色水产盛产条件的。
3.1.2自然条件3.1.2.1自然环境:该项目的6个生产区均在镜泊湖支流水系入湖口低湿地段,四周环山封闭区域,具有生物多样性特点,生物饵料充足,为生产天然水产品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6个生产区的地势处于灌河中积平原,地貌为第四系高河漫滩地。
3.1.2.2水文地质条件:镜泊湖是全国最大的高山堰塞湖,处于高山之上。
据考证,镜泊湖是在白垩纪的时候,在断陷湖盆的基础上,经火山熔岩堰塞河床形成。
镜泊湖景区地质属火山熔岩台地地貌,受镜泊湖水域、森林的影响,这里的空气特别洁净,负离子含量高。
所以人们常以“冬有三亚湾、夏有镜泊湖”来形容镜泊湖独特的不可比拟的避暑环境,因此被列为联合国世界地质公园。
项目区地表为杂性土覆盖,依次为玄武岩,地耐力150-230kp,地下水为玄武岩岩隙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