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生物技术》试题一班级:_________考号:_________姓名:_________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1、微生物:2、培养基:3、菌落:4、碳源:5、纯化二、填空(每小题0.5分,共25分)1.微生物的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微生物简单的分类主要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969年,塔克首先提出了五界系统,后经我国学者丰富为六界,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一般细菌个体的基本形态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放线菌菌丝体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部分。
6.酵母菌的个体类似细菌,大多数为单细胞,一般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有些菌体能相互连接并延长成菌丝体,成为____________。
7.微生物的生长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六大部分营养。
8.根据微生物所需要的营养和能源不同,将微生物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共4种营养类型。
9.培养基按选用营养物质的来源不同,将培养基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按照培养基的形态又可将培养基分别调制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不同形式。
11.食用菌母种的制作过程中纯种的分离常用的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种。
12.金针菇是一种____________的食用菌,有性阶段产生____________,每个担子产生____________个担孢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种交配型。
13.金针菇消毒的方式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等方法。
三、判断((每小题1分,共10分。
)11、金针菇是目前国内生产量最大的食用菌。
( )2、食用菌菌种的生产主要为园种、原种和栽培种三级。
( )3、金针菇在转潮期间进行搔菌处理,有利于菌丝恢复生长及下潮菇的生产。
( )4、灵芝有仙草、瑞草的称呼,在我国只有长江以南可以栽培。
( )5、香菇栽培中最容易污染的杂菌是霉菌,污染应后立即采取措施防治。
( )6、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液体菌种在食用菌栽培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 )7、酵母菌只有无性繁殖一种繁殖方式。
( )8、土样浸提液水浴温度不可高于75摄氏度(非芽孢菌不要水浴),时间要多于10分钟。
( )9、细菌培养温度一般在30摄氏度下培养,真菌一般在20摄氏度下培养,人体微生物培养温度一般在37摄氏度。
( )10、采集来的样品应及时分离,不能立刻分离的应放于4摄氏度的冰箱中保存,保存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
( ) 四、选择(每小题2分,共16分。
每小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1、下列哪种微生物属于非细胞微生物( )A、真细菌B、古细菌C、真菌D、病毒2、细菌中单个球菌的直径为( )A、(0.5—1)微X5微米B、(0.5—2)微米X(1—50)微米C、(0.5—1)微米X6微米D、0.5—1微米3、固体培养基中琼脂使用量一般在( )A、0.2-0.5%B、0.2-0.4%C、1.5-2.0%D、1.5-1.9%4、人体微生物培养温度一般在( )A、30摄氏度以下B、28摄氏度以下C、30摄氏度以上D、30摄氏度5、真菌培养时间一般为( )A、24小时B、20小时C、2-3天D、2-4天6、细菌和单细胞微生物的菌悬液浓度要求必须大于( )A、106以上B、105以上C、104以上D、108以上7、对于以菌丝为主的种子,取出生长旺盛的种子按( )的体积分数进行接种。
2A、1:10B、1:8C、1:7D、1:68、杏鲍菇菌丝体生长适宜温度为( )A、22-28℃B、22-24℃C、20-22℃D、18-20℃五、简答(每小题5分,共20分)1、金针菇在间歇管理期间,进行搔菌的作用是什么。
2、简述土壤样品采样方法。
3、优势菌的分离思路是什么?4、菌种保存的基本条件是什么?六、论述题(9分)。
论述微生物在农业上的应用。
农业生物技术试题二一、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15分)1、品种2、育种目标:3、系统育种:4、一般配合力:5、杂种优势:二、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4分)1、异花授粉植物选育自交系,采用的选择方法是()3A、一次单株选择法B、一次混合选择法C、多次单株选择法D、多次混合选择法2、下列作物中,系统育种效果明显的是()A、小麦B、玉米C、棉花D、水稻3、系统育种的关键是在()阶段。
A、选择优良变异单株B、株行或穗行(系统)C、品系鉴定D、品种比较4、小麦穗行(系统)比较试验,应每隔()行种上原品种作对照。
A、9B、19C、10D、205、杂交育种成败的关键是()A、选配亲本B、杂交技术C、杂交方式D、杂交后代的处理6、杂交育种中,调节父母本的开花期最常用的方法是()A、春化处理B、光照处理C、分期播种D、地膜覆盖7、系谱法处理杂种后代,在同一世代,根据()选择的可靠性最高。
A、个体的表现B、株系的表现C、系统群的表现D、品系的表现8、混合法处理自花授粉植物的杂种后代,当杂种后代的纯合率达到()以上时,才进行一次单株选择。
A、50%B、60%C、80%D、90%9、a、b、c三种品种,a的综合性状好,产量高,杂交育种,则在下列组合中,宜采用()A、a×b×cB、(a×c)×bC、(a×b)×cD、(b×c)×a10、已知a自交系抗病,丰产,综合性状好,若配成双交种,则下列最佳组合是()A、(a×b)×(c×d)B、{(a×b)×c}×dC、(a×b)×(a×c)D、a×b×c×d11、(a×b)×(a×c)杂交组合中,A亲本的遗传成分在F1中占的比例为()A、1/2B、1/4C、1/8D、1/312、玉米自交系间杂交种,下列杂种优势最强的是()A、a×bB、(a×b)×cC、(a×b)×(c×d)D、(a×b)×(a×c)13、下列作物,利用自交不亲和性配制杂交种的是()A、水稻B、玉米C、油菜D、棉花14、水稻三系配套杂交制种,获得杂种优势,利用的途径是()A、人工去雄B、化学杀雄4C、自交不和性D、雄性不育性15、玉米自交系和水稻高梁的育种空间隔离距离一般要在()m以上。
A、300B、500C、1000D、150016、杂交制种成败的关键是()A、安全隔离B、使父母本花期相遇良好C、精细管理D、去雄授粉17、水稻南种北引应引用()品种。
A、早稻早熟B、早稻晚熟C、晚稻早熟D、晚稻晚熟18、禾谷类作物品种混杂退化的主要原因是()A、机械混杂B、生物学混杂C、自然突变D、水肥条件不足19、棉花品种生产原种,宜采用()A、二圃制B、三圃制C、单株选择法D、混合选择法20、目前,玉米自交系的提纯多采用的是()提纯法。
A、二圃制B、三圃制C、穗行鉴定D、穗行测交21、引种时首要的和先决的条件是()A、气候因素B、土壤因素C、生物因素D、光照因素22、把北京的冬性小麦引到郑州,表现为()A、抽穗提前B、抽穗延迟C、不抽穗D、不受影响23、把郑州的冬性小麦引种到北京,往往表现()A、通过春化阶段较快,抽穗成熟提前。
B、通过春化阶段较慢,抽穗延迟,甚至不抽穗。
C、对发育没有影响D、无法确定24、下列不能进行品种搭配的作物是()A、棉花B、玉米C、小麦D、水稻25、良种繁育工作中,最基本的环节是()A、原原种的生产B、原种的生产C、良种的生产D、异地异季繁殖26、原种生产程序中,()是关键。
A、选择典型优株B、株(穗)行比较鉴定C、株(穗)系比较鉴定D、混系繁殖27、回交育种中,作为改良来源的亲本是()A、轮回亲本B、非轮回亲本C、杂交亲本D、非杂交亲本三、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系统育种利用的是自然变异,杂交育种利用的是人工变5异。
()2、选择的基本方法有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两种。
()3、连续定向的人工选择,可以显著地改变原始群体的性状。
()4、性状鉴定是进行有效选择的依据。
()5、异花授粉作物选育自交系必须采用多次混合选择法。
()6、混合选择法比较适用于对常异花授粉作物的品种的改良和提纯。
()7、自花授粉植物的杂种后代应采用多次单株选择法。
()8、系统育种是利用人工选择自然变异培育新品种的育种方法。
()9、系统育种应用于自花授粉作物时又称纯系育种。
()10、系统育种的选株和系统鉴别应在整个生育过程中,尤其是在关键时期和性状显现的有利时机进行观察和比较。
()11、大豆南种北引,生育期延迟,应引用早熟品种。
()12、引种就是把外国或外地的优良品种引到本地区直接推广种植。
()13、长沙的冬小麦引种到驻马店,若作春麦栽培,则表现晚熟而产量不高。
()14、辽宁的冬小麦引种到郑州,表现早熟而产量下降。
()15、玉米南种北引,生育期延长,应引中晚熟品种。
()16、原种是指新育成品种的的始种子。
()17、品种更新是用新育成品种的种子来替换生产上现有推广品种的种子。
()18、自花和常异花授粉作物的原种生产,一般采用单棉选择、分系比较、混系繁殖法生产原种。
()19、利用自交不亲和性制种,是克服人工去雄困难最有效的途径。
()20、安全隔离是杂交制种成败的关键。
()四、简答题(26分)1、简述系统育种法培育新品种的程序。
(5分)2、系统育种在选择优良单株过程中应注意哪些技术环节?(3分)63、杂交育种亲本选配的原则是什么?(4分)4、杂交种有哪些类别?(4分)5、引种的注意事项有哪些?(3分)6、生产上防止品种混杂和退化的方法有哪些?(4分)7、加速繁殖良种的方法有哪些?(3分)8、什么是原种?自花授粉和常异花授粉作物的生产一般采用哪三个步骤生产原种?(5分)《农业生物技术》试题三姓名_____ 班级______ 分数______7一、选择题(每个2分,共30分)1.植物组织培养中进行茎尖剥离的仪器设备是A.显微镜B.放大镜 C.聚光镜D.解剖镜2.下列用品中,不能采用干热灭菌法灭菌的是A.棉塞B.剪刀C.培养皿D.解剖刀3.下列激素中,不属于生长素的是A.吲哚乙酸IAA B.萘乙酸NAAC.吲哚丁酸IBA D.玉米素ZT4.大多数植物组织培养的温度为A.15~20℃B.23~27℃C.25±2℃D.37±2℃5.采用70%~75%酒精对外植体进行消毒的时间一般为A.3~5s B.0.2~2minC.3~5min D.5~10min6、()是植物组织培养最常用、最普及的无菌操作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