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建筑木结构保护
第四讲 古建筑木结构保护与修缮
第一节 古建筑保护措施的合理性
1.3.3 砖体的风化
方法一:砖砌体保护,目前采取的方法主要还是传统的抹面或剔补等物理保护措 施,这种做法使文物外观在修缮后可得到一定改善,但对文物本身也会产生一定 损坏,对于酥碱面积较大,一般只能按原状重新拆砌,这种做法往往对原文物价 值损害很大,其最终效果更是值得研究,如质量保证、安全问题等方面。 方法二:化学保护措施,这只是针对酥碱程度轻、对外观影响要求不大的一类砖砌 体。所用材料仍主要为硅类,但目前处在实验阶段,尚未听说有大面积的实施。
第四讲 古建筑木结构保护与修缮
第一节 古建筑保护措施的合理性
木质结构老化、糟朽、劈裂从而使承载力降低;由于屋顶瓦件松动出现的渗漏使 椽子望板糟朽、屋面变形、木架歪闪;后期人工挖掘的菜窖、地道、防空洞、管 道沟、山体滑坡等,使建筑基础产生的不均匀沉降,墙体的支撑力下降;院落排 水不畅,造成墙体开裂甚至坍塌;空气污染造成的砖、石严重风化等。
第四讲 古建筑木结构保护与修缮
3、现场勘探
通过实测和必要的科学探测,掌握第一手实物资料,特别涉及有些地面建筑已经 无存的重建工程,必须对遗址进行清理和必要的勘探。 圆明园正觉寺天王殿修复方案就是根据北京 市文物研究所的文物考古人员对建筑基址进 行的清理报告,清理报告为修复方案设计提 供了充分的依据。
第四讲 古建筑木结构保护与修缮
第四讲 古建筑木结构保护与修缮
第一节 古建筑保护措施的合理性
对于地基下沉和墙体开裂现象更要分析是早期还是后期形成的,是初期设计问题, 还是因地震或是周边排水不畅、或是施工造成的,只有确定“病因”,才有可能 “对症下药”。
1.3 病情判断及应对措施 1.3.1 屋面渗漏及瓦件残损
屋面已经出现大面积下陷甚至局部坍塌。遇这种情况应先考虑是否可以局部或 全部重新揭墁,再进一步考虑挑顶问题。如果发现大木结构损坏严重,应先考 虑局部加固或构件的更换,否则再考虑必要的打牮拨正等。 补漏主要是指大木及屋面结构没有大的问题,因屋面瓦 件破碎,树草丛生造成的险情。在修缮中一般只做局部 揭瓦处理,如面积较大也可考虑重新揭瓦,灰背较好的 可局部修补青灰背。这类情况轻者勾抹瓦脸更换瓦件, 重则局部挑顶。
无法显示图像。计算机可能没有足够的内存以打开该图像,也可能是该图像已损坏。请重新启动计算机,然后重新打开该文件。如果仍然显示红色 “x”,则可能需要删除该图像,然后重新将其插入。
第四讲 古建筑木结构保护与修缮
第一节 古建筑保护措施的合理性
首先是要求从事文物保护的工作者要有一种积极负责的敬业精神,具有对 传承民族文化的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是做到文物保护措施合理性的 前提条件。 其次是做好各个环节上的调查研究,力求古建筑保护措施更加合理。 最后是有针对性的选择科学的保护措施。
第四讲 古建筑木结构保护与修缮
第一节 古建筑保护措施的合理性
修缮古建筑应注意以下几点:
1、柱子勘察。现在很普遍的现象就是扒柱门,检查柱子是否糟朽,工程涉及范 围的柱子,凡有包砌,都要拆开检查,这种比较盲目且常见的检查方式,会使许 多古建筑中没有问题柱子两侧的墙体也同样被“开膛”,会给文物造成不必要的 损害。 2、对于糟朽程度进行科学的分析。现在古建筑修缮方案中,惯用的一句通话就是 “糟朽严重”,好一点的,描述一下糟朽高度和深度,未做勘查的则在说明中注明 “待施工中进一步勘查后再定”,在实际修缮中这类方案操作起来比较困难,给修 缮工作带来一定难度。 鉴于一种病害在建筑的不同部位,采取的保护措施也不尽相同,不同年代的构 件,价值不同,采取的保护方法也会不同,需要仔细研究、具体分析。要查清 糟朽原因、深度、高度和具体位置,同时要说明结构的安 全状况,以上这些最好不用形容词,如严重、比较严重、 十分危险等,要尽可能用数字量化。
第一节 古建筑保护措施的合理性
永定门城楼复建工程开始前,考古人员对原建筑地 基进行清理,为永定门重建确定了准确的位置。
勘查内容主要包括:地基基础、大木结构以及 油饰彩画等,记录现状残破状况、安全情况, 并说明损坏程度等。通过测绘拍摄照片,了解 建筑的法式特征,考证建筑的年代。最后绘制 油画小样,编制修缮方案并组织专家论证。
1.1.2 木材防腐剂类型
分类方法一: 木材防腐剂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类、即油类、油溶 性和水溶性三类
第四讲 古建筑木结构保护与修缮
第二节 木结构建筑防虫防腐技术
分类方法二: 1、有机溶剂型防腐剂 这种防腐剂是由溶解在有机 溶剂中的活性化学成分组成, 其特征如右:
第四讲 古建筑木结构保护与修缮
第二节 木结构建筑防虫防腐技术
1.2.1 “健康”分析
要在勘查中摸清底细,进行科学的分析计算,在论证的基础上,做出古建筑当前 安全状况的判断。在检查大木架时,要分析大木裂是建造时不堪重负,还是后期 在外力的作用下而出现的损坏,是初期木料湿造成的早期开裂呢,还是地震或外 力造成的后期结构损伤呢,房屋修缮中还要弄清屋面渗漏痕迹是早期的还是新近 形成的。 对于常出现的屋面瓦件松动,或者有一些脱落现象, 就认为屋面渗漏严重,要求挑顶修缮,这种做法也是 错误的。对有些传统的屋面虽旧灰背已历经几百年, 但仍保护的很好并具有很好防护性,可以通过重新或 局部揭瓦来解决渗漏的问题。
此方法修缮时注意的问题:
一是施工难度较大,费工费时,酥墙深度不大的部位补条较薄,补配损耗较大; 二是技术要求高,施工技术人员要严格按设计意图去操作,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1.3.4 大木结构糟朽变形
第四讲 古建筑木结构保护与修缮
第一节 古建筑保护措施的合理性
1、抢险加固工程,是针对古建筑险情所采取的、临时性的、加支撑等附加构筑物应 急的安全措施。 2、维护保养工程,主要是指以日常保养性的工作为主的维护工程。如屋面除草、 零星的小修小补、室内油饰、粉刷以及零星的补配等。 维修工程可分为一般性维修和重点维修工程。 一般性维修包括:少量的大木修补和墩接、屋面局部揭瓦、墙体修补、局部择砌、 地面修补局部挖补、油饰彩画以及化学保护等。 重点修缮工程包括挑顶打牮拨正,局部及全部大木落架及墙体大面积重新拆砌等。 目前,大木维修主要是柱子墩接、加附加梁、柱或其它附加支撑等。在保 护措施的选择上应该十分慎重,特别是在大木更换等问题上,应严格遵守 木结构加固规范的要求,通过修缮不仅要保证文物建筑的结构安全,也要 保证其加固后外观与建筑的协调,同时要最大限度的保护文物原结构的完 整性和文物建筑原有的结构、工艺和做法。
第四讲 古建筑木结构保护与修缮
第一节 古建筑保护措施的合理性
决定实施化学保护项目,把握四个方面的内容:
第一,对于古建筑不能有无风化都做。目前应限于对风化严重建筑的抢险,对于石 材粉化严重且已开始产生大面积脱落的现象,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采取不同 的保护措施。 第二,实行专家项目负责制,对技术、施工全权负责,不能像建筑设计那样由设计 单位出个方案,施工单位直接采购成品,或找设计配好方,由几个民工照方抓药就 开始实施了。 第三,施工方案,设计要具有可操作性,不同石件、不同部位其不同的残损程度, 做法和使用材料配比都会有所不同。要根据不同情况,对不同部位制定详细做法说 明及材料配比,必要时应随时校对调整,以防止产生由施工单位看着办的失控现象。 第四,大面积施工应有试验阶段并经专家论证。在有把 握情况下才可全面实施,还要充分考虑实施对象所处的 环境条件因素,以及实施时的天气状况,这些往往也会 不同程度地影响到保护效果。
第四讲 古建筑木结构保护与面轻微渗漏,通常出现在连阴天的雨季,勘查和施工时都要注意检查 一下望板是否有糟朽现象,如发现可考虑采取勾抹、更换瓦件或局部揭瓦处理, 如糟朽望板之上灰背较好,仍有一定强度,从屋内对望板进行修补,室外做好瓦 脸勾抹,或对屋面重新裹垄,这样也可以维持多年,并非现在就采取全部挑顶重 做屋面,因此,带病延年的理论在古建筑的保护中是科学的。
第四讲 古建筑木结构保护与修缮
第一节 古建筑保护措施的合理性
3、维修木材的选用。这也是文物保护工程百年大计和质量好坏的一个很关键的 因素。当前,木材含水率普遍较高,如果使用这些含水率较高的构件,日后木材 极易变形糟朽,从而给古建筑埋下新的隐患。 威尼斯宪章第九条中规定:“修复过程是一个高度专业性的工作,其目的 旨在保存和展示古迹的美学与历史价值,并以尊重原始材料和确凿文献为 依据。一旦出现臆测,必然立即予以停止。”
1.1 踏勘调查
1、要史料考证。不仅包括查找史料档案(包括“四有”资料),还应注意 搜寻未曾发现的历史照片、碑刻以及相关蛛丝马迹等。
“四有”即有保护范围,有标志说明,有记录档案, 有专门保管机构
2、其次进行必要的社会调查。
第四讲 古建筑木结构保护与修缮
第一节 古建筑保护措施的合理性
对于近年修复过的古建筑,在可能的情况下,不要忽略向曾经参予或与保护有关联 的修缮、施工设计方面的专家、技术人员请教,包括深入现场向当地文物工作者、 管理使用单位的知情者以及周边对古建筑历史的发展变迁有所了解的人员探访,必 要时也可以通过媒体向社会广泛征集史料等信息。在颐和园长廊修复设计以及川底 下村、焦庄户地道战遗址等文物建筑保护方案的制定时,都在这些方面做了大量的 社会调查。
第二节 木结构建筑防虫防腐技术
1.1 木材防腐 1.1.1 木材防腐原理
木腐菌和昆虫的病害发生在适宜的温度、湿度、空气 条件下,以及适于其使用的木材中。为了更加高效的 使用木材防腐剂,需要重点考虑四点:
第四讲 古建筑木结构保护与修缮
第二节 木结构建筑防虫防腐技术
一是防腐剂性能,二是防腐处理工艺,三是被处理的树种,四是木材的状况。 理想的木材防腐剂应满足以下条件: ①能杀死木材上的危害生物(杀菌、杀虫); ②能保护木材不受生物损害(预防作用); ③药剂透入木材后不被水流失,不在空气中挥发; ④药效持久; ⑤透入性好,能尽可能深的透入木材内; ⑥药剂透入木材后不影响木构件的进一步加工(如油漆、彩绘、粘贴、胶合其它装 饰材料等); ⑦对人、畜无毒或低毒,不造成环境污染。